首页期刊导航|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范利

双月刊

1674-3245

plabjyx@301hospital.com.cn

010-66936963

100853

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28号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Health Care and Medicine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关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发生irAE后免疫治疗再挑战

    张东王鹏
    129-132页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免疫相关不良事件免疫治疗再挑战

    肢体血管超声及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对脑卒中瘫痪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评估价值分析

    邵仲萍卞心怡姜彬彬
    133-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肢体血管超声及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对脑卒中瘫痪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 2019 年 1 月~2023 年 3 月安徽省濉溪县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脑卒中瘫痪患者 91 例,根据患者有无下肢DVT分为血栓组(n=45)和无血栓组(n=46)。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病情情况、肢体血管超声结果及实验室指标,混杂因素校正分析肢体血管超声及血浆D-D、纤维蛋白原与脑卒中瘫痪患者下肢DVT的关系,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肢体血管超声及血浆D-D、纤维蛋白原对脑卒中瘫痪患者下肢DVT的评估价值。结果 血栓组患者年龄≥60 岁、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16 分、卧床时间≥14 d、瘫痪肢体分级 0~1 级、有静脉置管、肢体血管回声异常占比明显高于无血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37、8。004、5。166、9。570、6。721、15。182,P<0。05)。血栓组患者肢体血管内径明显大于无血栓组,肢体血流速度明显低于无血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364、16。358,P<0。05)。血栓组患者血浆D-D、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无血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680、26。729,P<0。05)。校正混杂因素分析显示,肢体血管内径大,肢体血流速度慢、血浆 D-D、纤维蛋白原水平高是脑卒中瘫痪患者下肢 DVT的独立危险因素(Waldχ2= 14。608、9。960、5。994、16。484、27。016,P<0。05)。ROC曲线分析提示肢体血管超声及血浆D-D、纤维蛋白原联合检测评估脑卒中患者下肢DVT的曲线下面积 0。884、特异性 97。30%,较 4 项指标单独检测高。结论 肢体血管超声及血浆D-D、纤维蛋白原水平与脑卒中瘫痪患者下肢DVT密切相关,通过严密监测患者肢体血管超声及血浆D-D、纤维蛋白原水平,能够早期特异性识别脑卒中瘫痪患者DVT的风险。

    脑卒中瘫痪肢体血管超声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下肢深静脉血栓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注射液在脑梗死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研究

    杜盼盼韩敏吴斌耿万杰...
    137-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注射液在脑梗死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 2021 年 1 月~2023 年 1 月皖南医学院附属太和医院诊治的脑梗死患者 86 例,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 43 例。对照组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生活质量、巴塞尔指数(BI)评分、血液流变学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缺损及日常生活水平得到改善,且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12。61±1。31)分vs。(14。74±1。49)分],脑卒中患者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及巴塞尔指数(BI)得分高于对照组[(164。69±14。15)分vs。(133。15±11。69)分、(86。39±8。91)分vs。(71。63±7。2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91、10。251、6。329,P<0。05)。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得到改善,且观察组HSV、PSV、FIB、血小板分布宽度及血小板压积低于对照组[(2。31±0。36)mPa·s vs。(3。37±0。49)mPa·s、(1。21±0。24)mPa·s vs。(1。72±0。31)mPa·s、(2。31±0。32)g/L vs。(2。99±0。46)g/L、(14。12±1。32)%vs。(17。19±2。21)%、(0。18±0。06)vs。(0。61±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95、4。985、4。561、5。323、22。504,P<0。05)。两组用药期间电解质紊乱、低血压、腹部不适、皮疹及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51,P>0。05)。结论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注射液用于脑梗死患者中,能减轻患者神经缺损,提升生活质量,有助于改善血液流变学水平,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丁苯酞注射液脑梗死血液流变学神经功能

    基于床旁康复干预的上肢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表面肌电信号的影响

    靳宝莲陈立君徐颖张阳...
    140-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床旁康复干预的上肢强制性运动疗法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神经功能和表面肌电信号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 年3 月~2022 年10 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医保神经内科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26 例,根据干预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63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干预,观察组联合基于床旁康复干预的上肢强制性运动疗法干预,3 个月康复干预后评估患者效果,比较两组有效率、运动功能、神经功能恢复、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表面肌电信号。结果 观察组干预 3 个月有效率为 95。23%,高于对照组 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30,P=0。013)。观察组康复训练 3 个月后肢体运动功能Fugel-Meyer(FMA)、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高于对照组,NIHSS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61、2。321、4。568、5。112,P=0。000);两组干预 3 个月后表面肌电信号得到改善,且观察组上肢肱二头肌、肱三头肌、桡侧腕伸肌及桡侧腕屈肌肌群的表面肌电信号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572、14。747、29。192、17。054,P=0。000)。结论 基于床旁康复干预的上肢强制性运动疗法用于脑梗死患者中,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疗效果,能增强患者运动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减轻神经功能,亦可改善患者上肢肌电信号,值得临床应用。

    床旁康复干预上肢强制性运动疗法脑梗死神经功能表面肌电信号

    经鼻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刘兵霞葛慕莲葛东明胡娟...
    144-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经鼻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选取 2021 年 3 月~2023 年3 月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行经鼻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患者 119 例。将术后发生颅内感染者纳入感染组(18 例),将未发生颅内感染者纳入无感染组(101 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及垂体瘤组织相关因子水平,并对经鼻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19 例行经鼻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患者中18 例发生术后颅内感染,占 15。13%(18/119)。经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 岁、手术时间≥4 h、术中出血量≥120 ml、合并脑脊液漏、合并糖尿病、生长激素型肿瘤是经鼻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患者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 岁、手术时间≥4 h、合并脑脊液漏、生长激素型肿瘤是经鼻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年龄≥60 岁、手术时间≥4 h、合并脑脊液漏、生长激素型肿瘤是经鼻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积极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以降低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经鼻入路垂体瘤切除术颅内感染危险因素

    基于衰弱指数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出院半年内不良事件的预测研究

    葛佳徐新娜朱林陈游州...
    147-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衰弱指数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出院半年内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 2020 年 1 月~2022 年1 月期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就诊并确诊为冠心病的 184 例老年患者,所有患者进行衰弱指数评估,并在出院后进行 6 个月的随访,按照是否衰弱分为衰弱组、非衰弱组。通过查阅患者的门诊及住院记录,以及电话随访,追踪记录患者 6 个月内的再住院情况、全因死亡、再发急性心肌梗死及大出血情况。结果 184 例患者中,96 例衰弱指数(0。68±0。12),88 例衰弱指数(0。14±0。02),衰弱发生率 52。17%。衰弱组 96 例、非衰弱组 88 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衰弱组中心功能Ⅰ级的患者占 2%,Ⅱ级的患者占 60。4%,Ⅲ级的患者占 27。1%,Ⅳ级的患者占 10。4%。非衰弱组中心功能Ⅰ级的患者占 13。6%,Ⅱ级的患者占 62。5%,Ⅲ级的患者占 20。5%,Ⅳ级的患者占3。4%。两组患者间心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63,P=0。017),其中Ⅰ级和Ⅳ级的比例在衰弱组中较高。两组患者间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衰弱组有 9 例(9。38%)患者发生再发急性心肌梗死,4 例(4。17%)发生大出血,8 例(8。33%)发生全因死亡,3 例(3。12%)患者需要再次住院。两组大出血、全因死亡、再住院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90、3。990、3。260、6。356,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衰弱指数是老年冠心病患者6 个月内再住院、全因死亡、急性心肌梗死、大出血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结论 衰弱指数与老年冠心病患者6 个月内再住院、全因死亡、急性心肌梗死、大出血方面显著相关,是其独立预测因素。临床对于此类老年冠心病出院后,仍应重视对衰弱患者的管理和监护,专门针对冠心病患者的衰弱指数研究,并对患者予以特定的康复训练、营养支持等,以保障患者的整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衰弱指数老年冠心病不良事件预测

    老年急症患者衰弱状态与住院时长的相关性分析

    朱思颖孙乙灵林琦琦孟繁森...
    151-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急症住院老年患者衰弱状态的动态变化及其与住院时长的关系。方法 选取 2019 年~2022 年因急症至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就诊并入院治疗的老年患者 112 例。采用国际居民评估工具急性病照护-老年综合评估系统(InterRAI AC-CGA)评估量表分别于患者入院后 3 d内(初评)、7 d(复评)、28 d(住院时间<28 d者在出院前 1 天评估)(终评)进行采集患者功能状态数据,提取衰弱指数(FI)相关信息,建立FI-AC-CGA模型评估患者衰弱状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衰弱状态与住院时长的关系。结果 入组的 112 例患者中,男性 103 例(92。0%)。初评无衰弱 29 例(25。9%),轻度衰弱 27 例(24。1%),中度衰弱 32 例(28。6%),重度衰弱 24 例(21。4%)。与初评相比,复评和终评时的无衰弱人数增加,中度衰弱和重度衰弱人数减少。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衰弱状态是住院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OR= 5。987,95%CI= 1。101~32。553,P=0。038)。衰弱恶化组相较于衰弱改善组,住院时间[35(29,90)d vs。29(20,41)d]显著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284,P=0。001)。结论 FI-AC-CGA模型可以动态评估老年急症患者的衰弱状态,其动态变化与住院时长相关,衰弱状态恶化的患者住院时间更长。

    老年急症患者国际居民评估工具急性病照护-老年综合评估系统衰弱住院时间

    左心耳封堵术后行房颤电复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孟现赛陈韬王鑫焱刘奥...
    155-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左心耳封堵(LAAO)术后患者行房颤电复律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25 例左心耳封堵器植入后行电复律治疗的患者为电复律组,通过 1∶1匹配从同期 243 例未行电复律治疗的封堵器植入患者中选取 25 例纳入对照组。主要安全性观察指标为随访期间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有效性观察指标为随访期间窦性心律维持率。结果 电复律组患者年龄 45~82 岁,电复律即刻成功率 84%,术后 6 个月随访时有 9 例(36%)依然维持窦律。电复律组有 2 例患者术后分别发生出血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对照组术后发生 3 例不良事件,包括 2 例卒中、1 例设备相关血栓。两组随访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不适合行射频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手术但存在转复意愿的房颤患者,单纯左心耳封堵术后接受电复律治疗是安全且有效的。

    心房颤动电复律左心耳封堵术窦性心律

    心脏骤停患者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与自主循环恢复关系的研究

    王晓蕾王秋艳于美军陈静...
    159-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心脏骤停(CA)患者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与自主循环恢复(ROSC)的关系研究。方法 回顾性选取 2018 年 5 月~2023 年 5 月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秦皇岛医院急诊科及重症医学科成人CA患者 107 例的数据。分析CA患者PETCO2 水平与ROSC的关系。结果 107 例CA患者经心肺复苏术(CPR)抢救治疗后,73 例患者自主循环恢复设为ROSC组,34 例患者复苏失败设为无ROSC组。ROSC组在 10、20 和 30 min时PETCO2 均高于无ROS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457、56。934、51。801,P<0。05)。107 例CA患者中共有 67 例患者存活(存活组),40 例患者死亡(死亡组)。两组 0 min时PETCO2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04,P=0。615);存活组在 10、20 和 30 min时PETCO2 均高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955、14。757、17。071,P<0。05);PETCO2、CA对 ROSC 造成影响时,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为 0。182、0。187、0。353,路径呈现出的 0。05 水平的显著性(Z=2。283、2。340、5。798,P<0。05)。结论 CA患者PETCO2 水平与ROSC的关系为正向影响关系,可以监测并预估患者CPR质量。

    心脏骤停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自主循环恢复

    趋化素和胱抑素C与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相关性

    顾玉刘秋霞张树良王媛媛...
    162-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血清胱抑素 C(cystatin C,Cys C)、趋化素(Chemerin)对原发高血压患者继发左心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LVH)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0 年 3 月~2023 年 3 月在承德市中心医院就诊的中老年高血压患者122 例,根据超声心动检查分为左心室肥厚(LVH)组45 例,无左心室肥厚(NLVH)组77 例。另同期在本院检行超声心动检查无高血压的 60 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患者病程、用药等一般临床资料、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尿素氮(UN)、肌酐(Cr)、Cys C、Chemerin、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指标。采用Pearson进行相关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左心室肥厚的影响因素。结果 NLVH组和LVH组体质量指数(BMI)、TC、收缩后(SBP)、舒张后(DBP)、Cys C、Chemerin、Hcy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LVH组BMI、SBP、DBP、Cys C、Chemerin、Hcy水平高于NLV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LVH组吸烟人数和Cr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LVH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ys C、Chemerin与左心室质量指数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 0。305、0。182。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SBP、肥胖、Cys C、Chemerin、Hcy是影响LVH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 Cys C、Chemerin参与左心室肥厚的病理发展过程,是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继发左心室肥厚的独立危险因素。

    胱抑素C趋化素高血压左心室肥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