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范利

双月刊

1674-3245

plabjyx@301hospital.com.cn

010-66936963

100853

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28号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Health Care and Medicine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老年共病精准用药的挑战与管理

    范利王语嫣
    389-391页

    老年精准医疗老年共病

    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范志恒刘海波
    392-3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MHR)比值与SYNTAX评分的相关性,进一步探讨MHR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2023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心内科住院治疗行冠状动脉造影的352例患者的基本资料和血生化检查,计算MHR,并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50%)和非冠心病组(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50%),冠心病组再依据SYNTAX评分标准(WWW。syntaxscore。com)测出分值,将冠心病组分为低分组(≤22分),中分组(23~32分),高分组(≥33分)。结果 非冠心病组、冠心病组两组间MH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3亚组(低分组、中分组、高分组)MHR依次升高,3亚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HR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3。069,95%CI=1。082~8。705,P=0。035)。SYNTAX评分与MHR呈显著正相关,随着MHR值的升高,SYNTAX评分逐渐升高,冠状病变程度也逐渐升高。结论 MHR与SYNTAX评分呈正相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显著相关,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SYNTAX评分

    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与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关系研究

    邵栗严李玉龙付士辉骆雷鸣...
    396-3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浆甘油三酯-葡萄糖(TyG)指数与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7年10月~2011年7月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心血管内科收治的987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发作性胸痛为首发症状,根据是否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分为AMI组(n=68)和非AMI组(n=919)。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yG指数与老年冠心病患者AMI发生的关系以及对AMI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校正多种混杂因素后,体质量指数(BMI)、吸烟、TyG指数均是AM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TyG指数用于预测冠心病患者发生AMI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14(95%CI=0。547~0。681,P=0。002),预测AMI的最佳截断值为8。699,灵敏度为67。6%,特异度为57%,约登指数为0。246。结论 TyG指数与老年人发生AMI的风险独立关联,可作为预测老年人群发生AMI的风险指标。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预测价值

    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康复训练依从性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秦燕波杨卓璇柴炜红
    399-4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康复训练依从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22年1月~2024年1月期间在运城市中心医院接受PCI治疗的1 067例冠心病患者,按照康复训练依从性分为依从性良好组和依从性不佳组,比较两组疾病感知评分、运动恐惧评分及临床资料。结果 共发放问卷1 067份,有效回收994份,994例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康复训练依从性良好者366例(36。82%),最终依从性良好组纳入366例,依从性不佳组纳入628例。依从性不佳组疾病感知问卷认知、情绪、理解能力分值及总分均高于依从性良好组,运动恐惧量表避免运动、害怕受伤、自身功能下降、感知心脏危险分值及总分均高于依从性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高疾病感知评分、高运动恐惧评分、小学及以下学历、独居是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康复训练依从性不佳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康复训练依从性处于较低水平,通过干预疾病感知、运动恐惧有助于提高患者康复训练依从性。

    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康复训练依从性疾病感知运动恐惧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恶性心律失常患者治疗后延长重症监护室停留时间的因素研究

    张晓静王宝珠陈志苑董霞...
    403-4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恶性心律失常患者治疗后延长重症监护室停留时间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1年5月~2023年4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恶性心律失常患者112例。按照是否发生重症监护室留置延长分为2组,分别是延长组(27例)和无延长组(85例)。收集比较患者的一般资料情况,如年龄、是否血脂异常、急性心肌梗死的类型等。对患者是否出现重症监护室留置时间延长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112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恶性心率失常患者中治疗发生重症监护室时间延长的患者有27例,未发生重症监护室时间延长的患者8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吸烟、饮酒、冠心病、心脏起搏器、入重症监护室原因以及左室射血分数的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血脂异常以及糖尿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符合P<0。05的单因素(年龄、血脂异常有=1,无=0、糖尿病有=1,无=0)进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共线性诊断VIF>10的因子予以删减,结果显示,血脂异常、年龄、糖尿病是重症监护室留置时间延长的影响因子(P<0。05),Y=3。647×年龄+2。439×血脂异常+1。404×糖尿病-0。206。构建的模型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模型拟合度良好,P=0。883,决定系数R2=0。499,进一步使用ROC对所获得预测模型进行预测效能的评价,曲线下面积0。849,P=0。000,95%CI=0。774~0。924。结论 血脂异常、年龄以及糖尿病是重症监护室留置时间延长的独立影响因子,在重症监护室治疗期间,医生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密切观察和评估,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降低并发症的风险、改善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

    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重症监护室

    阶段性心脏康复训练与传统康复训练在高血压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康复效果比较分析

    华晓静王晨丁英
    407-4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阶段性心脏康复训练在高血压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0年1月~2023年5月在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诊治的120例高血压合并AMI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阶段康复组和传统康复组,各60例。传统康复组患者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及常规心脏康复训练干预,阶段康复组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阶段性心脏康复训练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压、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心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肌酐(Cr)、血钾、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NT-proBNP)及乳酸脱氢酶(LDH)、6 min步行距离(6MWD)、常见不良反应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阶段康复组NT-proBNP、Cr、血钾、CK-MB水平和LVESD、LVEDD明显低于传统康复组,LVEF、6MWD和LDH水平明显高于传统康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087、12。334、3。102、4。603、4。130、3。500、5。488、6。245、4。275,P<0。05);干预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和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随访期间,阶段康复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发生率低于传统康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66,P=0。018)。结论 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阶段性心脏康复训练在高血压合并AMI康复中的应用效果良好,能有效促进患者心脏功能恢复,并且安全性较高。

    沙库巴曲缬沙坦阶段性心脏康复训练高血压急性心肌梗死康复效果

    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风险预警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贺友元邹亚兰高妮娜左麦红...
    412-4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视网膜病变的风险预警模型的构建与验证。方法 回顾性选取庆阳市第二人民医院于2021年6月~2022年12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370例,按照7∶3的分配比例分为建模组259例和验证组111例。收集建模组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基线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发生视网膜病变将259例患者分为视网膜病变组78例和非视网膜病变组181例。采用单因素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构建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的列线图,通过验证组资料收集配合完成预测模型的验证。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视网膜病变78例,发生率为30。12%(78/25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病程、空腹血糖(FBG)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均是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病程≥5年、FBG水平、HbA1c水平、UACR均是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P<0。05)o Nomogram模型验证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12(95%CI=0。875~0。949),区分度良好,最佳临界值为0。587,最大约登值为0。683,灵敏度为0。821,特异度为0。862。验证组和建模组校准曲线的理论值和实际值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预测模型可量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风险,可以依靠科学、有效的风险因素评估,提供个性化的干预措施,以降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风险。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预测模型因素分析列线图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百令胶囊治疗对血清学指标的影响

    李菁姚新明苏钢
    416-4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百令胶囊对二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8月~2023年8月收治的100例DPN患者,其中采用甲钴胺治疗的50例患者为常规组,在甲钴胺治疗基础上加用百令胶囊治疗的5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首次疗程完成后,评估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于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指标变化,包括神经传导指标正中神经(MN)、腓总神经(CPN)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感觉NCV(SNCV);血清学指标C肽(C-P)、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胱抑素C(Cys-C);应激反应指标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占比(NEUT)、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94% vs。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32,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N、CPN的MNCV、SNCV均快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均快于常规组[(51。26±2。48)m/s vs。(43。29±1。77)m/s、(46。19±2。53)m/s vs。(42。65±2。48)m/s、(46。64±2。14)m/s vs。(42。53±1。96)m/s、(37。65±2。07)m/s vs。(34。37±1。63)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497、7。066、10。015、8。803,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ys-C低于常规组[(1。42±0。32)mg/L vs。(1。95±0。36)mg/L],IGF-1、C-P 均高于常规组[(218。43±22。85)ng/L v。s。(168。47±18。73)ng/L、[(4。29±0。64)μg/L vs。(3。67±0。48)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81、11。957、5。480,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 WBC、NEUT、hs-CRP 均低于常规组[(7。47±0。85)×109/L vs。(8。62±0。96)×109/L、(65。79±2。07)% vs。(69。24±2。98)%、(4。57±0。74)μg/L vs。(6。67±0。97)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42、6。723、12。171,P<0。05)。结论 百令胶囊可进一步提升糖尿病DPN患者的NCV,调节血清学指标,减轻应激反应程度。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甲钴胺百令胶囊神经传导速度

    老年T2DM患者外周血Hcy、NLR与下肢血管病变的关系研究

    严建军潘泉袁玮娣
    420-4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外周血同型半胱氨酸(Hcy)、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下肢血管病变(LEAD)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0月当涂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3例老年T2DM并发LEAD患者,设为LEAD组。同期选取性别、年龄1∶1配对的63例无LEAD的老年T2DM患者,设为T2DM组。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外周血Hey和NLR。分析老年T2DM患者并发LEAD的危险因素。结果 LEAD组外周血Hcy[(16。12±4。05)μmol/L vs。(13。48±3。16)μmol/L]、NLR[(3。02±0。76)vs。(2。25±0。50)]水平均高于 T2DM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79、6。718,P<0。05)。总胆固醇(TG)(OR=3。053,P=0。007)、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OR=2。815,P=0。009)、糖化血红蛋白(HbA1c)(OR=3。040,P=0。002)、空腹血糖(OR=2。552,P=0。028)、餐后 2 h 血糖(OR=2。375,P=0。011)、Hcy(OR=1。264,P=0。016)、NLR(OR=1。941,P=0。006)是老年T2DM患者并发LEAD的危险因素。结论 外周血Hcy、NLR与老年T2DM患者并发LEAD存在密切关联,可为老年T2DM患者并发LEAD的诊疗提供参考。

    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同型半胱氨酸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LAP、ADPN、IGF-1水平与糖尿病的相关性分析

    钱增堃崔凡茆政李振...
    424-4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脂质蓄积指数(LAP)与脂联素(ADPN)、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与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23年1~6月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接受健康检查的100例患者作为健康对照组。计算并比较两组患者LAP,检测两组患者血清ADPN、IGF-1水平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LAP与ADPN、IGF-1水平与血糖水平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患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观察组LAP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55。50±10。36)vs。(37。21±7。59)],ADPN、IGF-1 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8。62±2。10)mg/L vs。(12。30±3。15)mg/L、(78。80±17。23)ng/ml vs。(95。82±21。50)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547、9。917、6。190,P<0。05)。Pearson 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LAP与空腹血糖(FBG)及餐后2血糖(PBG)水平呈正相关(r=0。540、0。477,P<0。05);ADPN、IGF-1水平与FBG、PBG 均呈负相关(r=-0。432、-0。307,-0。333、-0。348,P<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提示,年龄≥60 岁、FBG、PBG、糖尿病家族史、体质量指数≥28 kg/m2、LAP均为糖尿病患病的危险因素;高密度脂蛋白、ADPN、IGF-1为保护因素(P<0。05)。结论 LAP、ADPN、IGF-1与糖尿病的发生存在一定的关系,除此之外糖尿病还受多种因素影响,临床可针对相关因素采取一定的防治措施以降低糖尿病的发生风险。

    糖尿病脂质蓄积指数脂联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