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蔡金亭

双月刊

1002-722X

jfjw@chinajournal.net.cn

0379-69843520

471003

河南省洛阳市036信箱120号学报编辑部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PLA University of Foreign Languages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是由解放军外国语学院主办的外国语言文学学术性刊物。学报主要面向外语教学与研究工作者,为中文常用外国语类核心期刊和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入编刊物。《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的主要特色是:一、综述性研究和专题研究并重,前者反映一级学科外国语言文学的前沿动态,后者报告国内外有关的最新研究成果或信息。二、兼顾纯理论性研究和实证性研究,不仅有文论型的论文而且有可直接用于指导外语教学实践的文章。容纳各家之言,如有关语言学研究,对形式主义和功能主义学派兼收并蓄。四、涵盖外语语种多,除英、日、俄的文章以外,还刊登有关德、法、西、朝、越、蒙、泰、缅、印尼、印度、尼泊尔、土耳其、阿拉伯等语言及其相关的文学、文化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此外,学报每年分4次刊载《外国语言研究论文索引》,该索引收集了全国所有最新发表的有关英、日、俄三语种的论文的信息,是做相关研究的大学师生和研究人员必备的参考资料,为全国独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教育语言学的超学科性和多模态性探索:系统功能视角

    张德禄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角度讲,教育语言学是指教师和学生一起从事通过语言进行教学和学习的活动,包括理论研究和教学与学习实践.本文重点探讨教育语言学的超学科性、主题性、多模态特性,尝试探讨教育语言学超学科性多模态语言教学模式,并且构建了教育语言学超学科性多模态语言教学模式实施程序,包括确定主题、选择相关话题、选择教学中适用的学科知识和体现这些知识的模态、教学设计、语境化、评价与反思、应用与创新7个部分,同时,还提出了对超学科、多模态交际能力培养需要认真反思的4个方面的问题.

    教育语言学超学科多模态系统功能语言学

    生态话语分析中的语言分析

    黄国文
    11-17,66页
    查看更多>>摘要:语言分析与话语分析是不同类型的语言学活动,选择哪个活动完全取决于研究者的研究目的和动机.就两者的关系而言,进行语言分析可以不涉及话语分析,但进行话语分析却不能不涉及语言分析.本文围绕"话语分析是否可以没有语言分析"这一问题进行讨论,通过对一个"问题—解决办法"语篇进行功能语言学分析,说明在话语分析中对语言使用的分析是必要的,并证明了语言分析在话语分析中的重要性.

    生态话语语言分析话语分析

    论语言表达的转喻特征

    束定芳
    18-28页
    查看更多>>摘要:转喻是一种以此概念表达彼概念的手段,是多模态的.转喻可以体现在语言的词语、句子、篇章层面.概念系统是多模态的、立体的.语言表达是线性的,不可避免地带有"以小指大""以点带面""以部分代整体"等特点,因而表现出选择性、模糊性、经济性等特征.语言表达很大程度上是转喻性的.大部分的间接表达或者间接言语行为都是转喻.汉语由于其独特的构词方式、语法特征,以及倾向于间接表达和模糊思维等特点,是一种高度转喻性的语言.

    语言表达概念系统转喻隐喻间接表达

    关于中介语语言学学科建构的思考

    杨连瑞
    29-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类语言的物质属性及其承载文化和认知交际的功能决定了二语习得过程的复杂性与多维性.中介语语言学是在当代语言学研究和二语习得研究不断拓展并丰富自己的研究领域与研究方法的情况下而新开拓的一个新的领域或学科.本文主要从中介语语言学的学科属性、研究对象和内容、理论和研究方法、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对中介语语言学学科体系建构的一些认识和观点.建构中介语语言学具有重要的学科价值和学术价值,是建构中国学术话语,体现中国学派和学科体系的元语言学研究.

    中介语中介语语言学二语习得元语言学

    语言为何会漠视生态环境——来自动物与语言符号系统对比的证据

    张辉
    37-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态语言学主要探讨如何使用语言表征、推崇和鼓励有利于生态环境的社会实践,语言所构建的话语和"故事"如何影响人类的行为和整个生态系统.然而,语言为何会漠视生态环境?生态语言学并没有给出答案.以这一问题为切入点,本文对比了动物符号系统和语言符号系统的差异,指出前者是指示符号,必须完全依赖生态环境才能进行交流,而后者是抽象符号,具有一定的相对封闭性,无需完全依赖生态环境也可以进行交流.本文讨论语言符号系统表现出的相对封闭性,然后从语言符号系统的特点出发,论证了这种相对封闭性是造成语言漠视生态环境的主要原因之一.

    生态语言学符号学语言符号动物符号生态环境

    服务"讲好中国故事"国家需求,培养新时代一流外语人才

    王守仁
    46-55页
    查看更多>>摘要:讲好中国故事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文章首先围绕"讲什么""谁来讲"和"如何讲"3个问题提出优化路径,即选择彰显中华文明优势特色的内容,多元主体协同共讲有传播力的故事,转换话语方式进行深层次的交流互动.其次讨论"新外语"建设与大学生国际传播能力培养,认为以讲好中国故事为重点的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符合新文科建设的目标要求,体现外语教育教学的理念创新、内容创新和机制创新.

    讲好中国故事国际传播能力新文科新外语外语教育外语教学改革

    英语学习者幸福感模型建构——基于中国学生英语学习经历的质性研究

    徐锦芬
    56-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以复杂动态系统理论为指导,利用MAXQDA 12软件对40名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英语学习经历叙事材料做扎根理论的三级编码,并结合访谈数据进行理论饱和度检验,挖掘其在外语学习过程中的幸福感要素,尝试探索根植于中国情境的英语学习者幸福感理论模型.研究初步构建的模型包括心理维度与社会文化维度,前者由情感子系统与认知子系统构成,后者由社会子系统与文化子系统构成,体现了外语学习者幸福感的动态性、非线性和自组织性.该模型是对现有幸福感理论模型的丰富与系统性整合,不仅可以为外语学习者幸福感的实证量化研究提供基本的理论框架,对教育决策者和外语教师的教学目标设定而言也具有借鉴意义.

    中国英语学习者复杂动态系统理论幸福感模型扎根理论

    后现代主义视域下的超语写作思潮与发展趋势

    王俊菊
    67-78页
    查看更多>>摘要:超语写作是近年来国际写作领域的持续性热点话题,已在全球范围内产生广泛影响.鉴于国内学界对此关注较少,本文从后现代主义视角出发,梳理了超语写作所秉承的语言观,分析了其内涵本质和核心主张,概括了近年发展趋势,并讨论了超语写作用于教学实践的现实基础与育人功能.本文认为,超语写作具有明显的后现代主义烙印,标志着全球化背景下写作范式的转变,对写作能力发展、写作反馈与评估、写作教师发展等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超语写作后现代主义语言观二语写作写作教师发展

    论我国二语研究的主要任务

    常辉
    79-87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二语研究需要立足本国,探讨和解决我国外语教学和国际中文教育中的二语发展、教学和评估问题,同时探索二语对国人健康的积极作用等社会关心的问题,为我国外语教育、国际中文教育和人民福祉服务.此外,我国二语研究需要立足汉语,验证和修补现有的基于西方语言提出的二语理论,并提出新的二语理论,走向国际,为世界二语研究的发展做出贡献,提升我国在世界上的学术话语权.本文从服务国家、服务社会和二语理论建设3个方面阐述我国二语研究的主要任务.

    二语研究外语教育国际中文教育二语习得

    跨越世纪的译事对话——从罗选民《文学通诠》谈严复的翻译

    潘文国
    88-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罗选民的新著《文学通诠》含倭斯弗原文、严复节译、罗选民全译及译者长序四个内容,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极好的跨世纪对话样本.本文从分析这一对话发生的历史场景着手,以"通诠""美术""达"/"达旨"为关键词,对处于两端之间的20世纪译论译事展开了论述.并以此为背景,对翻译中的"互文关系"展开了深一层的探讨.

    罗选民文学通诠严复美术达旨互文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