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蔡金亭

双月刊

1002-722X

jfjw@chinajournal.net.cn

0379-69843520

471003

河南省洛阳市036信箱120号学报编辑部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PLA University of Foreign Languages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是由解放军外国语学院主办的外国语言文学学术性刊物。学报主要面向外语教学与研究工作者,为中文常用外国语类核心期刊和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入编刊物。《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的主要特色是:一、综述性研究和专题研究并重,前者反映一级学科外国语言文学的前沿动态,后者报告国内外有关的最新研究成果或信息。二、兼顾纯理论性研究和实证性研究,不仅有文论型的论文而且有可直接用于指导外语教学实践的文章。容纳各家之言,如有关语言学研究,对形式主义和功能主义学派兼收并蓄。四、涵盖外语语种多,除英、日、俄的文章以外,还刊登有关德、法、西、朝、越、蒙、泰、缅、印尼、印度、尼泊尔、土耳其、阿拉伯等语言及其相关的文学、文化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此外,学报每年分4次刊载《外国语言研究论文索引》,该索引收集了全国所有最新发表的有关英、日、俄三语种的论文的信息,是做相关研究的大学师生和研究人员必备的参考资料,为全国独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连"字句的句法制图再分析

    何丽萍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焦点特征和话题特征是边缘特征,"连"字句中焦点成分的句法结构位置在CP内,"连"字句是含有焦点成分的话题结构."连-S+都/也"句和"连-O+S+都/也"句中的焦点成分是焦点话题,是含有焦点特征的话题成分;"S+连-O+都/也"句中的焦点成分只有焦点特征,但句子主语有话题特征.在句法运算中,"连-焦点成分"由IP内最终移位至CP内TopP或FocP.CP分析法为不同类别焦点"连"字句提供了统一解释,也为"连"隐现时句子焦点成分的辨别提供了合理的解释.

    "连"字句焦点话题焦点辖域标记CP分析法句法制图

    生成语法的汉语句末助词研究:回顾与展望

    罗堃张媛媛
    1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成语法视野下的汉语句末助词研究主要包括语类归属、句法位置和句法操作三个核心理论议题.在语类归属方面,学界讨论的焦点是句末助词可否视作标句词;在句法位置方面,句末助词的根句限制问题备受关注;在句法操作方面,学者们提出了补足语移位说、句末助词外置说和联合结构说三种不同观点.展望未来,生成语法的汉语句末助词研究将在以下两个方面有所发展:一是说话人与听话人的互动;二是非音段句末助词以及语调与句末助词的关系.

    生成语法句末助词语类归属句法位置句法操作

    最简方案框架下参数与表征的关系研究

    朱敏韩景泉
    2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表征是参数的本质,GB与MP对类型差异与聚集效应的参数解释都以表征为基础.普遍性表征机制负责结构生成,特殊表征仲裁句法推导的良形性,因此表征不是浮现的,它比参数更接近柏拉图问题的优解;参数是由表征的良形条件触发的操作选项.MP参数理论以功能词项特征为参数格式的原子,但特征在各中心的分布、特征间关系、特征驱动的操作的可用性皆依赖句法层级表征.以剑桥派为代表的MP参数理论的成功取决于对参数的表征本质的认同程度与呈现方式.

    最简方案参数表征生成语言学

    议麦克弗森《莪相集》之议

    吕洪灵李静
    31-40,60页
    查看更多>>摘要:18世纪苏格兰诗人詹姆斯·麦克弗森的英语诗作《莪相集》影响深远,但就该作品是原创、翻译抑或是再创作曾引起不少争论,同时期的约翰逊、休谟和休·布莱尔等学者秉持各自的文学判断力和文化立场都表达过不同的看法.《莪相集》及其引发的争议成为苏格兰进行共同体想象、重构身份、区分苏格兰文学的一个重要文学文化事件,涉及文学民族性与文化建构等在当时困扰苏格兰的重要问题.在英国的争议并未妨碍它在欧洲的译介,从麦克弗森本人对高地口头文学的看法和运用,亦可观察它所引发的争议.

    詹姆斯·麦克弗森莪相集苏格兰文学共同体想象高地口头传统

    摩尔动物诗中声音的多重隐喻

    黄晓燕唐琼
    4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20世纪美国现代派诗人玛丽安·摩尔以撰写动物诗著称,声音是其动物诗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摩尔以动物意象为媒介,以声音为权力隐喻探讨"他者"身份,揭示西方现代社会的阶级冲突和"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吁求人与自然平等共处.诗人以动物声音为镜像映射现代性寓言,反映现代社会的喧嚣、人文精神的坍塌和族群冲突的迭起,意在提倡人文关怀,表达和平愿景.摩尔剖析现代人精神空虚常态,着眼社会发展共性,以诗歌中"沉默"之声激发人的价值意识,赋予人类反对霸权、建立世界和谐新格局的普适性现实意义.本文聚焦摩尔动物诗中的声音,捕捉听觉感知,探索摩尔代表性诗作中声音的在场与缺席,解读摩尔动物诗中声音的多重隐喻,阐释诗人独特的人类命运大局观.

    玛丽安·摩尔诗选动物诗声音诗学多重隐喻

    "诗乐"传统中的鲍勃·迪伦

    杨湃湃
    5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诗乐"是一种融合了音乐与诗歌的艺术形式,其艺术品质源于歌词、音乐、表演的互动形成的综合效果.古今中外"诗乐"传统源远流长,感染和塑造了社会各阶层群众.作为现代"诗乐"的代表人物,美国诗人鲍勃·迪伦的作品包含词、曲、演三要素,其丰富意蕴通过表演实现:音乐与表演一方面为歌词的叙事抒情烘托氛围,增强作品的感染力,使迪伦在美国大众中产生广泛号召力,推动美国20世纪60、70年代的民权运动与反文化运动;另一方面传达与歌词不同的内涵,构筑作品的内在悖论性,为大众文化注入思想深度,反思其"文化商品"属性.本文分析鲍勃·迪伦对"诗、歌互动"的艺术实践,认为他传承与重塑了"诗乐"传统,以兼具大众文化性质与诗歌艺术品质的"大众诗学"重构了"诗乐"与"大众"的关系.

    鲍勃·迪伦诗乐诗、歌互动大众文化大众诗学

    空间书写与生存危机——论休斯诗歌的空间形式与功能

    黄长萍董洪川
    6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从空间视域出发,结合美国社会历史语境,研究兰斯顿·休斯诗歌的空间形式与功能.休斯的诗歌呈现出物质性的现实空间、想象性的记忆空间与开放性的"第三空间"三种空间形式.现实空间展演出现代人的生存体验,记忆空间重筑了族群的精神家园,"第三空间"构建出开放性的另类空间.通过空间书写,诗人揭示出现代个体和群体的生存危机,并表达了他对美国现代社会的审美反思与批判.

    兰斯顿·休斯英语诗歌空间书写现实空间记忆空间第三空间

    俄汉语空间标记概数范畴语法化管窥

    徐英平董红晶张金忠
    69-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空间范畴的始源性决定了其跨范畴标记的可能性,这对数量范畴亦然.过往研究数量范畴时多拘囿于其自身,本文则基于两范畴间的内在关联,针对其中概数范畴标记进行跨界探讨,剖析其动态演变、类别构造、位置变化及语义制约力等表征在俄汉语中的错合,揭示语言属性、认知主体思维方式及民族文化使然的理据.

    空间标记语法化概数范畴俄汉对比

    基于三段论的日语篇章回指概念转移机制研究

    马兰英卢欢
    78-86,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日语篇章回指现象较为复杂,尤其是当先行语为语段时,回指语形式多样,不同形式的回指语对先行语概念的转移方式也有所不同.本文运用"回指研究三段论"对该问题进行了研究.当回指语是单独的指示词时,先行语所详细叙述的事件概念被语义空泛、词形简单的指示词重述为"这/那(件事)",重现在回指语的位置;当回指语为"连体指示词+体言"时,由于体言有相对丰富的语义,该形式既可以对先行语进行语义相同的概念转移,也可以增加主观评价性语义,还可以对先行语概念进行延伸;当回指语为光杆名词时,尽管没有连体指示词的辅助,但它也可以实现与"连体指示词+体言"相同的概念转移.这些概念转移方式都以回指语对先行语的体言化或副词化为基础,体言化或副词化的先行语才可以出现在下文句子的某个句法位置,表达与先行语相同或相关的概念,推动语篇的发展.

    三段论日语篇章回指概念转移语段

    互动能力如何测评?——托福作文新题型带来的启示

    王初明
    87-93页
    查看更多>>摘要:互动能力是影响外语学会用好的一个关键因素,在过去约30年里,对其进行科学测评一直是语言测试界关注和研究的热点.然而,基于互动能力构念设计而产生较大影响的外语水平考试依然缺席.并非研究者们不想开发这样的考试,而是此构念的测评过于复杂,难以操作,但寻求突破的努力一直未被放弃.2023年的托福作文新题型采用读后续写任务,给互动能力测评带来一些启示,对改进我国高考英语读后续写题也有借鉴之处,值得研究者参考.

    互动能力托福作文题读后续写语言测试反拨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