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价格理论与实践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价格理论与实践
价格理论与实践

王永治

月刊

1003-3971

010-68029447 68047375

100837

北京市月坛北小街2号院3号楼

价格理论与实践/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家计委交流物价工作经验、开展价格理论研究的重要窗口,是国家价格政策信息披露的重要渠道和国家发改委行业信息宣传的重要传媒。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数字金融背景下探索数据要素金融属性的政策路径研究

    黄倩倩王建冬
    67-71,2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数据要素市场加速发展的背景下,数据要素具备金融属性将成为数据价值变现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对国内外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认为数据要素金融属性包括数据资源、数据产品和数据收益三种,并包括数据资源化、资产化和资本化三个层级.其中,数据资源产品化和数据资产通证化是两次关键跃迁,分别衍生出数据信贷、数据信托、数据资产证券化和股权化等模式.然而,数据资产金融属性仍面临确权难、流通难、价值评估难、投入成本大、安全要求高等问题.对此,应加快研究形成中国特色数据要素产权制度体系;推动有条件的地方和行业开展数据资产金融属性模式先行先试;加快研究形成数据要素价格机制;进一步明确数据资产入表路径;完善数据要素市场监管.

    数据要素数据资本化数字金融

    "立足三农、聚地而用"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兼析"人—地—产业"协同推进框架

    刘同山晋燕
    72-79,2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乡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和农民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党中央多次对其作出部署.城乡融合发展既是城市和农村生活方式的优点结合,也是工业和农业生产方式的优势互补,可以从多个角度衡量其进展.从理论上看,仅靠政府作用、市场功能或制度引导都存在不足,统筹发挥政府与市场两个优势、用好制度的支持引导作用,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可行选择.城乡融合发展的核心目标是增加农民福祉、实现乡村振兴.因此,农民富、农业强和农村美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逻辑起点.多措并举,把零星分散的农村承包地、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集聚连片,发展现代规模农业、壮大乡村特色产业和建设美丽村庄,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支撑.最后,提出一个"人—地—产业"协同推进框架,整体阐释了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的改革路径.

    城乡融合发展立足"三农""三权分置"农村建设用地

    乡村振兴战略下助农直播价值共创机制研究——基于消费者视角的实证分析

    陈义涛赵军伟刘茜
    80-84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媒体下"直播+电商"的助农模式拉近了城乡空间上的流通距离,成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手段.本文从消费者的视角,实证分析助农直播价值共创的感性和理性两条实现路径.结果表明:助农直播的政府支持、物流支持、平台支持正向影响消费者的认知社会认同,并影响消费者的参与行为和自发行为;助农直播的生动性、真实性、互动性正向影响消费者的情感社会认同,并影响消费者的参与行为;而参与行为亦会影响其自发行为.可见,两条路径共同影响消费者价值共创行为,成为助农直播发展的有效手段.基于此,助农直播模式应加强内外因素的引导,从感性和理性的双重路径实现消费者的价值共创.

    乡村振兴助农直播社会认同价值共创

    畜产品价格动态溢出效应研究——基于羊肉市场批发价格数据的分析

    李珍赵慧峰
    85-89,2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准确衡量畜产品价格波动及其周期性特征,有助于稳定畜产品市场和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本文以 2000年 1 月-2022年 10 月我国羊肉市场价格为研究对象,采用频谱的方差分解,分别从长、中、短期计算羊肉价格动态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从全国市场价格波动溢出效应来看,羊肉价格波动在羊肉主产区主要表现为正向溢出效应;在羊肉主销区主要表现为负向溢出效应.从不同区域动态溢出效应来看,我国羊肉市场短期价格波动溢出效应大于中长期;在羊肉主产区,外部突发事件造成的价格波动主要表现为中长期溢出效应增加;而在羊肉主销区,突发事件造成的价格波动主要表现为短期溢出效应增加.因此,政府应通过建立畜产品市场价格监测预警机制,平抑主销区市场短期价格波动;对优势产区合理规划,增加主产区市场长期供给能力,以确保畜产品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畜产品价格价格溢出效应价格波动频谱分析方差分解

    基于CPI数据的我国价格总水平分析:2023年回顾及2024年展望

    王双进崔福鑫孙淑敏
    90-95,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激发有潜能的消费,保持价格总水平平稳运行,对于推动我国经济进一步回升向好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从不同层面分析 2023 年CPI运行特征及背后原因;接着,从粮食价格稳中有升、生猪价格低位回升、上下游产品价格传导、翘尾因素、国际市场价格影响等五个方面,分析研判 2024 年CPI走势变化.研究发现:(1)2023 年CPI涨幅比上年明显缩小,CPI八大类价格"六涨一平一降",猪牛羊肉价格降幅扩大,旅游价格涨幅扩大;(2)粮食价格稳中有升、生猪价格低位回升、国际市场价格波动,是影响 2024 年CPI上涨的主要因素;(3)上游产品价格持续下跌减缓下游产品价格上涨压力、翘尾因素,是影响 2024 年CPI下降的主要影响因素.针对CPI运行走势及其影响因素,从财政货币政策协调配合、民生商品保供稳价、改善房地产市场调控、密切关注全球经济形势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CPIPPI生猪价格消费复苏保供稳价

    流通数字化对我国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

    郭馨梅尹玉婷
    96-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流通数字化建设逐渐深入,对居民消费产生了深入影响.本文选取我国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探究流通数字化与居民消费的关系,结果表明:流通数字化能够促进居民消费,且产品和服务多样性是重要的传导因素;流通数字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在区域、城乡、时段、消费品类型方面具有异质性,对中西部、农村地区、2017-2020年时段以及发展享受消费品类型的促进作用更为强烈.基于此,应鼓励传统流通企业进行数字化改造,推动产品服务多样性,积极优化数字基础设施空间布局.

    流通数字化居民消费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

    信息不充分与我国育儿嫂市场失灵

    黄敬宝
    102-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育儿嫂市场失灵主要表现为育儿嫂的供求缺口较大、供给质量较差、雇佣关系不稳定.育儿嫂的原始信息不真实、不充分,育儿嫂公司没能发挥减震器的作用,婴幼儿父母收集、辨别育儿嫂信息的能力有限,信息不充分就直接作用于育儿嫂市场并导致市场失灵,包括通过交易成本降低匹配效率、通过逆向选择减少供给数量、通过道德风险降低服务质量.政府应通过市场管制,将公司由中介制转为员工制、强化专业技能证书的含金量、加强育儿嫂信息平台建设,增强信息的透明度,恢复市场机制的应有作用.

    育儿嫂市场失灵信息不充分零散行业市场管制

    哈尔滨文旅现象启示:文化资源活化与内生消费驱动研究

    方龄萱丁雪怡魏翔
    108-112,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强文化资源积累、开发与利用,有利于塑造城市旅游品牌形象,培育文化旅游消费新模式、新热点,从而促进内生消费和经济增长.本文将深入探讨哈尔滨如何通过其独特的冰雪文化和历史遗产等文化资源来撬动内生消费,从而促进经济增长.通过分析文化资源激发内生消费的作用机制,并以哈尔滨为案例进行研究发现:文化资源活化作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对城市文旅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方向性启示.因此,应重视文化资源的积累和开发利用;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创造更多的内生消费需求;凝塑城市文化标识,打造具有文化辨识度的城市;情感治理与城市文化融合,提升城市温度;利用数字技术赋能城市文化与经济生态.

    冰雪旅游文化资源内生消费

    文化传承视域下旅游目的地品牌塑造研究——打造"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旅游品牌的探索

    陈艳艳叶紫青
    113-118,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动文化传承与文旅融合对实现旅游目的地品牌价值提升发挥重要作用."行走河南·读懂中国"的品牌塑造给我们提供了一定的经验借鉴.为此,本文从地格理论的视角出发,运用内容分析法对"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形象的地格因子进行归纳和梳理.在此基础上,运用旅游三力模型(RAC)筛选"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旅游目的地品牌基因,并建立品牌基因指标评价体系.研究发现,"中国古都""文化遗产""华夏文脉"和"黄河文化"四大人文环境地格因子的品牌基因评价高于 4 分.这表明,"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帮助河南成功塑造了"华夏文明之源"的旅游目的地形象.为更好促进旅游目的地品牌提升,从推进文旅深度融合、丰富旅游品牌体系、提高品牌传播质效和深化"品牌IP"建设四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文化传承文旅融合品牌塑造地格理论

    文化和旅游赋能乡村振兴效果评估体系构建研究——基于全国127个县(乡村)文旅发展数据的实证分析

    陈昱
    119-123,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推进,以文化旅游带动产业发展成为乡村发展新动能,同时成为乡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乡村振兴的基础支撑.而针对发展建设过程中千村一面的发展模式,产品同质化、产业结构单一和难以持续等问题尤为突出,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文旅视角下乡村振兴评估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关系交互、文化活化、符号设计、数字创新四个维度出发,构建了一个全面、系统的文旅视角下乡村振兴评估指标体系,并对 127 个县级乡村文旅发展现状进行综合评估分析.研究发现,从整体得分来看,我国乡村文旅产业发展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东部和中部地区在文化创意赋能方面表现较好;从其影响因素来看,充分挖掘本土创意潜能,合理配置资源,有助于提高乡村综合发展质量.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政策启示:各地应根据自身优势,发挥多种要素的协同作用,推动乡村文旅产业可持续发展.

    文化和旅游文化资源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