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价格理论与实践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价格理论与实践
价格理论与实践

王永治

月刊

1003-3971

010-68029447 68047375

100837

北京市月坛北小街2号院3号楼

价格理论与实践/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家计委交流物价工作经验、开展价格理论研究的重要窗口,是国家价格政策信息披露的重要渠道和国家发改委行业信息宣传的重要传媒。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构建碳市场下电力价格预测模型研究——基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碳—电两个市场数据的联动分析

    陈宝生车彬刘桐靳盘龙...
    117-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析碳价对电价的传导机制,构建基于碳市场的电力市场价格预测模型,有利于促进碳—电市场协同发展,助力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在碳交易的背景下,电网的电源结构和形态都会发生显著的变化,影响电网的发电成本,进而引起电价变动.本文在碳中和愿景下,研究"碳—电"两个市场相互关系,量化分析全国碳市场对电价的影响.在综合考虑碳市场的影响、新能源结构等因素变化基础上,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开展电力价格水平预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碳市场中碳价的升高,未来电力价格呈现上升趋势.基于此,应结合碳市场开展电力价格预测工作,建立"碳—电"市场价格联动机制,以更好地服务"双碳"目标的实现.

    碳市场电力价格价格传导碳—电联动机制人工神经网络

    支持储能发展的国内外财税金融政策比较研究

    王旭鹏陈挺刘思佳
    122-128,2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支持储能发展的国内外财税金融政策,对于实现国家"双碳"战略目标和促进储能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储能作为支持绿色发展的技术手段之一,是稳妥推进"双碳"战略目标和支撑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载体,推动储能高质量规模化发展,需要国家从财税金融政策上给予支持保障.为此,本文基于财税和金融两个政策视角,比较分析国内外在支持储能发展方面的财税金融政策特征及其差异.分析得出,国内外储能支持政策各有特色,国外倾向于在国家层面出台支持储能发展的财税法案,并基于加速折旧、税收抵免、研发补贴等方式促进储能产业发展;国内侧重于由地方结合产业发展需求围绕"容量+电量"开展补贴,通过设置补贴年限与补贴金额上限,基于投资比例、一次性奖励、贷款贴息等方式开展差异化补贴.虽然我国财税金融政策支持储能的发展,但在储能补贴与地方财政承载力协同、财税政策协同及金融支持储能的指标界定方面仍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在此基础上,提出财税层面应注重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的协同设计,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效应;金融层面应完善对储能项目的指标界定,强化信息披露和第三方评估建设,丰富支持储能项目的金融产品体系.

    储能发展财政补贴税收优惠金融政策

    世界主要国家碳税制度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刘薇
    129-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世界很多国家都积极采用碳排放交易体系或碳税制度来为碳定价,特别是在高收入的发达国家,碳税征收是主要的碳定价工具.通过系统地对世界主要征收碳税国家的碳税收入支出情况的分析,采用规范研究法、定性研究法、文献综合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提炼总结其发展经验.从中得出对我国的启示:一是要采取包容审慎的态度正确评估征税的可行性;二是碳税政策要与碳交易体系形成良好的互补;三是要高度关注碳税对经济的影响并作出积极的制度安排.

    "双碳"目标碳税碳定价碳排放权交易

    欧盟气候治理政策框架、现实挑战及对中国的启示

    刘颖
    134-139,2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欧盟是全球气候治理领域的先行者,以《欧洲绿色协议》《欧洲气候法》等政策法规作为气候治理的顶层设计,通过推广可再生能源、完善碳排放交易体系、推动经济绿色转型、拓宽融资渠道等措施,逐渐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气候治理政策框架,全方位推进碳中和进程.但在此过程中,欧盟气候治理也暴露出诸多问题,能源供给结构调整面临阻碍、新能源产业竞争力相对不足、碳交易机制设计有待完善以及碳边境调节机制在国际社会引发较大争议.当前中国在参与全球气候治理议程、推进国内气候治理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效.对比欧盟,中国推进气候治理的起步较晚,但在低碳技术和产业发展、能源结构转型、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立场等方面展现出独特优势.通过总结归纳,本文认为中国可从统筹经济发展与气候治理目标、强化能源供给韧性、健全碳排放交易体系、完善财政和金融支持工具以及加强国际合作与协调五个方面发力,更有效地推进自身气候治理进程.

    欧盟气候治理政策框架绿色转型

    经济复杂性与物流业碳减排关系研究

    叶翀郑艳红邵博
    140-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考察经济复杂性与物流业碳排放的关系,对降低物流业碳排放量和推动物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 2001-2020 年的物流业数据,对物流业碳排放进行测算,并在传统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框架内,导入经济复杂性这一新变量,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法检验变量间的因果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经济复杂性与物流业碳排放之间存在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2)系数估计结果显示,经济复杂性与物流业碳排放之间呈非线性关系,即当经济复杂性提升到一定程度时,经济复杂性能够促进物流业碳减排.基于此,为推动物流业碳减排和促进物流业绿色低碳转型,应将经济复杂性作为政策考虑的重要因素,并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

    经济复杂性物流业碳减排

    我国牛周期发展趋势、特征研究及政策建议

    朱增勇刘畅
    146-150,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3年以来,我国牛肉价格持续下跌,肉牛产业发展面临严峻考验,持续下跌的牛肉价格以及何时走出下跌周期引发了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深入剖析我国"牛周期"发展趋势和特征.研究发现,1980 年至今,我国牛存栏量、牛肉生产已经经历 2 个完整周期,平均分别为18.5 年和 15.5年;1994年至今,牛肉价格经历 3 个完整周期,平均为 92 个月.牛肉价格大幅上涨发生在 2000-2017 年之间,主要原因是牛肉消费需求增速高于产量增速以及成本的持续上涨.长生产周期导致肉牛供给对价格的反应相较于其他因素明显滞后,肉类价格联动性和高牛肉需求价格弹性带动"牛周期"与"猪周期"重叠,家庭购买力水平和餐饮消费需求对牛肉价格影响较大.基于此,应加大冻牛肉收储及其他救助措施稳定牛肉市场和肉牛生产,提高肉牛产业组织化水平,以建立产业链风险和利益共享机制;通过差异化和降本增效提升牛肉竞争力,改善养殖效益,稳定基础母牛存栏,避免养殖场户被动调整产能;建立和强化国内外牛肉市场监测预警,避免过度进口并防范国际市场波动对国内市场的冲击,保障肉牛产业可持续稳定发展.

    牛周期肉牛存栏牛肉产量牛肉价格

    农业劳动力价格与农产品价格波动的门槛效应研究

    张静王秀海
    151-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农业劳动力是农业生产中的核心生产要素,劳动力价格的波动影响农业生产成本,继而会对农产品价格产生影响.本文运用面板门槛模型,基于 1998-2021 年的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和劳动力价格数据,分析劳动力价格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结果显示,农业劳动力价格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存在双重门槛效应,在第一重门槛下,劳动力价格上升将会导致农产品价格上升;而在第二重门槛下,劳动力价格上升将导致农产品价格下降.可以看出:劳动力价格的不同阶段对农产品价格产生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因此,需要着重将农业劳动力价格调整至合理区间,并使用技术和资本要素对冲劳动力价格上升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基于此,应提高农业劳动力质量,提升农业劳动者素质;紧跟政策导向,实现农产品价格体系升级.

    劳动力要素农产品价格门槛效应

    数字服务贸易国际竞争网络格局:中国战略地位凸显——基于整体、板块、个体层面的比较分析

    刘建平王鹏
    156-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服务贸易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明确我国数字服务贸易在国际竞争网络格局中的地位,对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整体网络建构法,从整体、板块、个体三个层面对数字服务贸易国际竞争格局展开了分析.研究发现:全球数字服务贸易国际竞争网络形成了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而中国在该网络中的位置正在从边缘地带向核心地带迈进;全球数字服务贸易国际竞争网络逐步向以欧美国家处于核心地带、中国和日本等亚太地区国家处于"半核心"地带的新型格局演变.未来,我国既要夯实在数字服务贸易规模方面的现有比较优势,也应积极参与和引导数字服务贸易规则与标准制定,通过赢得话语权与主动权,实现向全球数字服务贸易网络核心地带的加速迈进.

    数字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竞争网络格局

    我国加工贸易的高质量发展:结构调整、核心维度与创新路径

    汤婧
    162-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我国贸易已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新形势下,加工贸易被赋予新的时代使命和功能.加工贸易的高质量发展在推动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度与广度、加速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以及促进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文首先从规模、产品和地区结构等方面分析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从内涵拓展、模式创新、附加值跃升、区域协调、监管质效等五个核心维度阐述我国加工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其次,分析了加工贸易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最后,提出一系列推动我国加工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以期对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提供有益参考.

    加工贸易高质量发展创新路径

    跨境电子商务与一般贸易出口关系研究——来自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经验证据

    宋明顺柯依敏江涛
    169-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高度重视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推出一系列鼓励发展政策,其中,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设立对打造跨境电子商务完整的产业链和生态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就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对一般贸易出口总值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对一般贸易出口总值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且具有明显的地区异质性.通过影响机制分析发现,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通过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地区创新水平对一般贸易出口总值产生促进作用.鉴于此,应高效优质建设综合试验区、重视综合试验区效果的区域异质性、优化园区内的监管和服务,以促进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

    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一般贸易出口跨境电子商务多期双重差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