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价格月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价格月刊
价格月刊

冷崇总

月刊

1006-2025

jgyk@163.com

0791-86101407

330046

南昌市二七北路172号4楼

价格月刊/Journal Prices Monthly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以追踪社会经济热点,透视社会经济现象,反映经济改革动态,探索经济发展战略、指导价格工作实践、分析市场变化趋势、提供企业经营信息,关注百姓生活等为重点。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双逻辑下乡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路径——基于35位乡村干部访谈文本的扎根理论研究

    张二进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推动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有机融合、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以乡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为例,基于北京、浙江、山东、青海、贵州5个省份的27个乡镇和35位乡村干部的访谈文本和文件资料,运用扎根理论方法,探讨乡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影响因素和实现路径.研究发现,乡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受到政府和社会双重逻辑的影响.产品提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基层治理这4个要素是影响乡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关键.在提炼范畴的基础上,归纳出基础、推动、提升和保障四大对应机制,阐述乡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具体运行机理.在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的合力作用下通过扩大优质产品供给、刺激生态产品消费需求、完善基础调查监测体系、培育市场交易机制、提高支撑能力、发挥社会组织带动作用等措施促进乡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进而助力共同富裕,实现生态共富.

    乡村生态产品政府-社会融合扎根理论

    贸易条件变动对农产品价格的冲击效应研究

    胡月田志宏
    1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参与国际贸易进程的加快,使得来自贸易市场的冲击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愈发明显.选取小麦、玉米、大豆和猪肉的月度数据,利用TVP-VAR模型分析了贸易条件变动对中国农产品价格的冲击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第一,贸易条件变动对中国农产品价格的影响具有时变性和短期性特征,随着滞后期增加,冲击影响逐步减弱.第二,贸易条件冲击在不同产品之间存在差异,且冲击效应会因汇率制度和农业支持政策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状态.具体而言,在浮动汇率制度时期,贸易条件变动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小于固定汇率制度时期;农业支持政策的实施,使得农产品价格与政府"托底"价格相关,进而减弱贸易条件的外部冲击.随着中国农业政策市场化改革的推进,贸易条件冲击对农产品市场的影响将逐渐增加.因此,政府应加快建立农产品价格风险防控体系,加强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能力,并积极寻求对策避免贸易条件的异常波动.

    贸易条件农产品价格价格波动TVP-VAR模型

    中国与主要进口来源国猪肉价格空间传导效应分析

    张馥周琳
    2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国内猪肉供应紧俏时,进口猪肉市场能够作为国内猪肉市场的有力补充,但大量进口猪肉会对国内猪肉价格造成一定冲击,量化中国与主要进口来源国之间的猪肉价格传导性有利于提高供给体系对需求的适配度.采用2015年1月至2020年6月中国、美国、欧盟和巴西猪肉价格数据,构建VAR模型,验证中国与主要进口来源国猪肉价格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并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对各变量之间的长期动态关系进行预测.结果发现,中国猪肉价格对其自身的冲击持续时期显著高于欧美等国;从中国猪肉价格对国外猪肉价格的冲击效果看,中国猪肉价格会对巴西和欧盟猪肉价格产生正向冲击,且在滞后8期时,中国猪肉价格对欧盟和巴西猪肉价格冲击的方差分解贡献度分别为1.88%和4.85%;从国外猪肉市场对中国猪肉价格的传导效果看,巴西猪肉价格也会对中国猪肉价格产生正向冲击,在滞后8期时,巴西猪肉价格对中国猪肉价格冲击的方差分解贡献度为3.13%.

    猪肉进口贸易价格传导VAR

    内生全要素生产率、经济波动与通货膨胀

    张伍涛盘业哲姚金海
    28-38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在研发部门引入内生全要素生产率,构建具有内生全要素生产率机制的DSGE模型,研究在内生全要素生产率机制下经济波动对产出、消费、投资等主要经济变量的动态效应,探究内生全要素生产率的主要驱动因素,并分析内生全要素生产率与通货膨胀的相互作用.研究发现:第一,在内生TFP机制下,需求侧冲击是经济变量波动的主要驱动因素,尤其是货币政策冲击;投资品价格冲击是供给侧最主要的外部冲击.第二,内生全要素生产率是全要素生产率的决定性因素;货币政策冲击是内生全要素生产率波动最重要驱动因素;技术转化率的波动上升是中国内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原因.第三,内生全要素生产率对通货膨胀产生抑制作用,内生TFP机制下菲利普斯曲线的斜率更平稳;货币政策冲击是通货膨胀波动最主要的因素.

    内生全要素生产率劳动生产率货币政策冲击通货膨胀

    算法价格歧视下消费者感知背叛与应对策略分析

    刘延雪
    39-4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大数据的广泛应用,算法已经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但出现了较多针对消费者的算法价格歧视.基于归因理论与关系质量理论,通过实地调查的方式,检验分析算法价格歧视对消费者的感知背叛情况的影响机理.研究关系质量与价格敏感度的中介变量效应,来进一步探算法价格歧视和消费者感知背叛、蓄意归因的关系.研究显示,高算法价格歧视对消费者可以产生更强的蓄意归因,使消费者可以感受到更强的感知背叛,如果企业与消费者之间有着较高的关系质量,那么算法价格歧视将会引起消费者产生更强烈的感知背叛.

    算法价格歧视价格敏感度感知背叛

    高速公路养护成本"定价"管控问题研究——以X公司为例

    熊科伟赵佳莉刘小丽
    47-53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速公路由于投资大、回收期长、见效慢,投入运营后所需管理、养护工作量大.如何建好路、养好路、管好路、护好路,充分发挥高速公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随着江西省高速公路网的日趋完善,高速公路的工作重心也从快速新建转向新建与养护并重上来,并逐渐向养护转变.鉴于此,选取X公司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养护成本"定价"管控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规范体系制度建设、调整预算编制方法、强化预算执行控制、更新预算执行机制、改进预算考核指标、实施预算奖惩制度等相关对策,进一步推动X公司养护成本"定价"管控.

    高速公路养护成本"定价"管控全面预算

    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对ICT制造业产品出口的影响研究

    吴盼盼徐坡岭
    54-62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经济时代,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代表——ICT制造业的全球价值链(GVC)分工最为深入.基于2000-2018年61个国家和地区的数据,深入考察了 ICT产业GVC参与度对ICT制造业产品出口的影响.研究发现:ICT制造业GVC参与度对ICT制造业产品出口规模影响显著为正;分维度看,ICT制造业GVC前向参与度对ICT制造业产品出口额的影响显著为负,GVC后向参与度对ICT制造业产品出口额的影响显著为正;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发达国家和地区ICT制造业GVC参与度对ICT制造业产品出口额的影响显著为正,且GVC后向参与度比GVC前向参与度更有利于出口规模的扩大,然而深化GVC后向参与度固然有助于其贸易规模扩大,但从盈利能力角度看却并非最优;发展中国家和地区ICT制造业GVC参与度对ICT制造业产品出口额的影响显著为负,且GVC后向参与度对出口规模的负向影响显然更深,加深GVC前向参与度有助于减轻其对出口规模的负向效应.

    GVC参与度ICT制造业出口贸易附加值增长

    中国国有企业参与国际贸易的竞争战略与市场机遇研究

    陈厦童王诗语李晓
    63-69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近些年来中国国有企业参与国际贸易的竞争战略与市场机遇研究,旨在揭示其在全球市场中的优势和挑战.研究发现,中国国有企业在国际贸易中主要采取以下竞争战略:一是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增强国际竞争力;二是通过跨国并购和投资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国际地位;三是通过加强与国际产业链的合作,实现产业链升级和优化.同时,中国国有企业在国际贸易中面临着诸多市场机遇,如全球新兴市场的崛起、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及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等.然而,中国国有企业在国际贸易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国际市场竞争激烈、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以及企业内部管理和创新能力不足等.因此,中国国有企业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竞争战略,抓住市场机遇,以应对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国国有企业国际贸易竞争战略市场机遇

    扩大进口、消费需求与产业结构升级

    柳凯冯伟
    70-78页
    查看更多>>摘要:进口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交汇点,扩大进口有助于夯实新发展格局的产业基础.基于2013-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扩大进口、消费需求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内在关系.结果表明:整体而言,扩大进口战略能够显著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研究结论较为稳健;从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等角度看,扩大进口只对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和科技发展水平较强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产生显著影响;优化消费结构和扩大消费规模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途径;进一步进行调节效应检验后发现,金融发展在扩大进口助推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中具有正向调节作用,且对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和科技发展水平较低地区的调节作用更强.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扩大进口消费需求产业结构金融发展中介效应

    数字经济赋能下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低碳转型路径研究

    薛冰欣陈敏
    79-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立足数字经济赋能效应,剖析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发展面临的新要求,对数字经济、物流产业与碳排放间的关系进行梳理,提出研究假设;以长江经济带沿线11个省份的物流产业为对象,计算其2000-2020年的碳排放量,设计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和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权法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在此基础上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物流产业发展水平和碳排放量之间的调节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发展、物流产业发展与碳排放三者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2000-2020年长江经济带沿线11个省份的物流产业呈良好发展态势,但碳排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且两者存在正相关,但数字经济的发展能够减弱和抑制这种正向关联,起到显著的调节作用.根据实证分析结果,针对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物流碳排问题,从政策完善、绿色传播、技术开发、运输优化四个维度提出有关策略.

    数字经济赋能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双碳"目标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