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江淮水利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江淮水利科技
安徽省水利志编辑室 安徽省水利学会
江淮水利科技

安徽省水利志编辑室 安徽省水利学会

刘海声

双月刊

1673-4688

jhslkj@126.com

0551-2128069

230022

安徽省合肥市九华山路48号省水利大厦1107室

江淮水利科技/Journal Jianghuai Water Resourc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科学发展观,突出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协调人与水的关系,探索化解洪涝、干旱、水生态失衡等风险的理论经、方法和技术,促进人水和谐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目标的实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引江济淮沿线膨胀土分布规律及工程特性相关性分析

    胡宏伟
    1-6,20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引江济淮沿线引江济巢段及江淮沟通段大量黏性土膨胀性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揭示出引江济淮沿线膨胀土空间分布规律及膨胀性与多种物理力学性指标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引江济淮沿线膨胀土多分布于低山丘陵岗地等地貌单元处,膨胀性均以弱~中等膨胀潜势为主;引江济淮沿线膨胀土膨胀性强弱受液、塑限,黏粒含量及塑限指数等黏性指标影响较大,而受含水率及黏聚力等强度性能指标影响较小。研究根据主控因素构建自由膨胀率多元回归预测模型,以期为后期分析引江济淮沿线膨胀土提供借鉴。

    引江济淮膨胀土物理力学性指标相关性分析

    液压启闭机并联式恒压变量泵组输出流量特性研究

    邢玉玲胡剑杰钱军祥韩争光...
    7-10,2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芜湖海关段防洪墙通道闸加固改造工程中的平面闸门启闭机液压系统,构建了并联恒压变量泵组的数字仿真模型。在不同压力调节阀弹簧预紧力存在设置偏差的情况下,分析了并联恒压变量泵输出流量的动态变化及其响应特性。仿真结果表明,压力调节阀弹簧预紧力的设置偏差对多泵并联工况下各泵的输出流量有显著影响。当施加负载阶跃信号时,压力设定较低的变量泵表现出更快的动态响应,导致输出流量迅速变化;压力设定较高的泵因系统工作压力受限于较低工作压力泵的压力限定值没有达到调节阈值,因而未作出动态响应仍运行于最大排量工况。利用数字仿真模型进行的并联恒压变量泵组流量特性研究成果,可为优化液压系统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并联泵组恒压变量泵输出流量动态特性数字仿真

    生态格网结构体检测技术探讨

    郑磊张栋刘长顺贺永会...
    11-14,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进一步提升生态格网结构体施工的质量控制水平,介绍了生态网箱、网垫、网兜在工程中应用情况及国内外相关技术标准现状,探讨了生态网箱、网垫、网兜在工程应用中材料和结构的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和评价指标,针对应用实际梳理了质量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为生态格网结构体在护岸(底)、护坡工程应用中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生态格网结构体生态网箱网垫网兜质量检测

    基于MIDAS&GTS&NX的泵站结构位移及应力分析

    戚庆军吴昊林旭江飞龙...
    15-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不同工况下泵站主应力与位移受土荷载与水荷载作用的影响,以驷马山灌区长山水库补水工程张渡取水站为例,通过MIDAS GTS NX软件建立泵站三维有限元模型,并采用修正摩尔-库伦本构模型将不同工况下泵站主应力与位移分布结果与规范要求限值进行比较,揭示张渡取水站在不同工况下主应力与位移变化关系。泵站最大位移与结构应力均满足规范要求,其中不同工况下最大位移变化较小,主要是数模计算下站身完建后沉降已趋于稳定,受水位变化影响较小;不同工况下泵站闸墩最大主拉应力变化较小,但泵站底板最大主拉应力受工况的变化影响较大,设计时应当着重考虑底板部位强度设计,防止底板受拉破坏。

    三维有限元泵站位移应力变形

    深层搅拌桩防渗墙在堤防加固中的应用及防渗效果分析

    李聪磊
    2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渗透破坏是堤防常见险情之一,为分析深层搅拌桩防渗墙在堤防除险中的适用性,以安徽省淮河流域董峰湖行洪区董岗保庄圩堤防防渗加固工程为例,在对渗漏原因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方案综合比较,选择多头小直径深层搅拌桩防渗墙进行防渗处理,并对成墙质量进行检测。采用二维稳定渗流有限单元法,通过对比进一步分析和探讨了防渗墙的防渗效果及渗流规律。结果表明:在董岗保庄圩多元浅层堤基中多头小直径深层搅拌桩防渗墙在成墙质量、技术条件、工程造价等方面都有明显优势,方案可行,技术可靠;半封闭式防渗墙处理效果理想,可作为该堤基首选渗控措施。研究成果可为沿淮行蓄洪区类似堤防的防渗加固提供参考。

    深层搅拌桩防渗墙多头小直径有限单元法渗流计算堤防加固

    闽西南水资源配置工程调出区与调入区丰枯遭遇研究

    陈艳李臻陈梅吕攀屹...
    26-30,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分析韩江流域向闽西南调水的可行性,运用Copula理论构造了韩江流域调出区和闽西南调入区代表水文站年径流量的联合分布模型,定量描述了韩江调出区和闽西南调入区丰枯遭遇的概率。韩江上杭站和晋江石砻站同时出现枯水年(P≥75%)的概率为 16。07%,特枯水年(P≥95%)的概率为 2。24%。当调入区晋江石砻站出现特枯水年(P≥95%)时,调出区韩江上杭站出现枯水年(P≥75%)的概率为4。48%。结果表明,韩江流域和福建晋江流域同时发生特枯水年的概率很小,两站径流丰枯同频的概率也是比较小的。研究可为闽西南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可行性分析提供技术依据。

    韩江流域丰枯遭遇可行性分析Copula函数

    合肥市短历时暴雨强度变化及雨型推求

    沈捷
    3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揭示合肥市区短历时暴雨强度变化规律,比较不同时期推求的暴雨强度公式在设计暴雨量和设计暴雨过程方面的差别,基于国家基本水文站董铺站 1965-2020 年分钟雨量资料,采用年最大值法选取暴雨样本,同时选取合肥市4 个不同时期的暴雨强度公式分析各历时和各重现期下的设计暴雨量,采用芝加哥雨型对设计暴雨量进行时程分配。结果表明:1)1991 年以后合肥市 45~180 min历时暴雨强度明显增大;2)不同公式推求的不同历时各重现期下暴雨强度差异显著,特别是近 10 年高重现期的暴雨强度增大趋势较明显;3)基于芝加哥雨型的 180 min设计暴雨雨强峰值位于 70 min左右。合肥市暴雨强度整体呈逐渐增强趋势,建议每隔 10 年或当暴雨强度变化率超过 5%时对暴雨强度公式进行修订。基于芝加哥雨型推求的设计暴雨过程可为合肥市城市排水系统设计和城市防洪除涝规划提供参考。

    短历时暴雨暴雨强度雨型合肥市

    临淮岗水闸群安全监测系统设计与应用

    陈伟刘怀利李松
    37-40,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多个水闸安全监测数据精准采集、汇集共享与统一分析应用,在对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六座大型水闸安全监测设施运行情况及管理需求进行调查分析基础上,构建基于B/S互联网构架的集中式水闸群安全监测平台。研究表明该系统试运行情况稳定可靠,且对全面掌握水闸工程运行安全性态,确保工程安全运行,进一步提高闸坝安全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物联网技术水闸群安全监测系统设计应用

    佛子岭水库群防洪调度系统设计与实践

    殷蓬
    4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升佛子岭水库群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水平,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和系统理论,运用现有成果开展数据底板建设、库容复核成果集成与应用,结合佛子岭水库群运行管理矩阵一体化平台建设进行数据集成,构建佛子岭防洪调度模型。通过上述模型将水库群内各水库、调度机制、监测站点等要素以矩阵形式整合,可以较好地实现水库群防洪控制监督以及资源配置、信息共享等。基于库群调度模型建立的矩阵式一体化管控平台的水库群防洪调度系统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以及可操作性。

    佛子岭水库群防洪调度联合调度信息化

    影响大型水闸除险加固工程的因素分析

    张丹张斌
    49-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病险水闸是防洪抢险工作中的重大安全隐患,对防洪体系的有效运行构成威胁,因此水闸除险加固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以西坝口节制闸除险加固工程为例,对水闸除险加固过程中工程度汛、工程运用、工程监测及建设管理等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

    水闸除险加固工程度汛工程运用工程监测建设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