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王振洪

双月刊

1671-3699

jhjournal@163.com

0579-2265046

321007

浙江省金华市婺州街1188号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Jinhua Polytechnic
查看更多>>本刊在国家新闻出版署、浙江省新闻出版局的支持和关心下,于2001年创刊。主要刊登理工科、社会科学和文学类学科以及相关边缘学科的基础理论、应用理论与技术、教学与科研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与发展动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关于培育高校学生媒介素养的若干思考

    张贺茗杨芳张春梅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是人与技术共存共赢、信息爆炸的数字化时代,媒介更迭愈加频繁,亦从一种传播载体泛化为一种社会环境,深切影响着大众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高校学生作为重要的受众群体,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特殊时期,而媒介的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其道德观念、思想品行和生活习惯的变化.因此,基于新闻传播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视阈,研究思考高校学生媒介素养培育的意义、制约因素和优化路径,以期提升高校学生媒介素养,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发展.

    高校学生媒介媒介素养

    幸福感培育对大学生使命教育的作用机理与路径

    冯婵连灵
    8-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使命教育和幸福感培育之间存在彼此联系且相互促进的关系.使命教育关乎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具有宏大主题叙事性.幸福感培育强调主观心理体验和自我价值实现,具有微观内化特征.事实上,二者在目标方面具有一致性,在功能方面存在契合性.主观幸福感的提升有助于夯实大学生担负使命的思想认同,实现理论内化于心;心理幸福感的提升有助于练就大学生担负使命的综合能力,实现理论外化于行;社会幸福感的提升有助于锤炼大学生担负使命的优良品质,实现自身价值与社会价值相协调.教育实践中,通过加强社会支持体现"以人为本"的社会温度、提高成就动机练就"善作善成"的过硬本领、培育亲社会行为涵育担负使命的优良品质,以上三方面的路径推动了大学生使命教育与幸福感培育的互促互补、同向发力,实现了使命教育的内化效果与外化效益相统一.这为创新大学生使命教育途径、提高使命教育实效性提供了新的思路.

    使命教育心理幸福感主观幸福感社会幸福感

    产教融合模式下职业本科院校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周运孔宇强马丽
    14-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产教融合模式作为职业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在实际施行过程中,需确保产业与教学紧密联系,加大力度开展实践性教学、顶岗实习工作、"1+X"书证融通等工作.除此之外,力求多路径探析职业本科培养,竭力规避试错的风险.积极推动高等职业本科教育院校与社会企业高效融合,逐步构造协同育人、资源共享、教学短板互补、教学贴近实际生产的新局面.清晰了解人才培养中遇见的诸多问题后,应当逐个改正,确保职业本科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

    产教融合职业本科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

    高职院校美育助力乡村振兴路径研究

    许淑娟黄伟文黄海明
    20-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结合高职院校专业教学以探索高职美育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路径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从政府、学校、乡村三方进行研究,明确高职院校美育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展机遇与重要意义,通过实地考察、调研高职艺术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展现状,从艺术类专业和非艺术类专业两个层面提出助力路径.具体为,建立长效机制,制定乡村振兴帮扶政策;开展艺术专业教学+美育赋能品牌建设,推动乡村文旅可持续发展;完善高职院校非艺术类专业+美育促进乡村振兴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改革,探索非艺术类专业+美育新模式.

    高职院校美育乡村振兴

    "大思政课"视域下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困境与纾解

    殷雪
    26-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背景下,善用"大思政课"是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的新遵循.实践教学作为"大思政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改革中面临"树立大目标、拓宽大视野和涵养大情怀"的全新要求.针对当前思政课实践资源利用不足、教学师资能力不强、机制建设不力的现实困境,应从三个方面来系统构建,即整合多元实践资源、推动各方教学主体协同发力、完善长效机制建设,以此推进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创新取得新实效.

    大思政课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三重路径

    汝佳俊苏百义
    3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史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宝贵资源.必须把握历史逻辑,树立自觉意识,要坚持正确党史观、树立大历史观、发挥历史主动精神;把握理论逻辑,感悟思想伟力,要加强政治引领、开展理论教育、摆正价值追求;把握实践逻辑,坚持多维施力,要形成党史教育专门教材、坚持多元参与、创新教学方式.实现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理想目标,引导大学生学史明理、增信、崇德、力行.

    党史教育高校思政课路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图像化传播:困境与优化

    杨敏
    37-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古至今,图像都是人们认识世界和表达情感的基本方式,更是传播价值观的重要载体.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图像化传播则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举措.但当下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图像化传播时却出现价值观内容传递失真、过度娱乐化以及各价值要素的关联性断裂的困境.因此围绕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图像化传播资源、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图像化传播监管、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图像化传播质量以及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图像的识图能力等方面,系统探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图像化传播的优化路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图像化传播困境优化路径

    图景·审思·破壁:青年"低欲望"现象的现实审思与破解路径

    郝格
    4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一种新兴的青年亚文化——"低欲望"在社会上迅速风靡起来,受到青年的追捧和效仿.青年深受其影响,产生了自我怀疑、自我逃避、自我否定和自我虚无的错误观念,这与培养新时代青年责任担当意识的要求相冲突.面对温室型家庭教育机制、多元文化的群体感染、消费社会的负面效应和集体潜意识创新表达等多重困境,应从加强家风家教建设、优化媒介育人环境、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保障青年利益需求的角度出发,抑制"低欲望"现象的持续发酵,培育青年自尊自信、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重塑青年奋斗韧性.

    青年"低欲望"奋斗韧性

    习近平青年观视域下大学生党员示范引领作用发挥路径探析

    罗嘉琪汪晓莺
    48-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青年观是凝结了包括青年作用、青年成长成才、青年教育、青年工作等方面的意蕴丰富的理论体系,其在实践、目标、方向、方法上为大学生党员示范引领作用的发挥提供导向.学生党员在政治思想、学习学业、道德品行及生活作风上起着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尽管当前学生党员示范引领作用的发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发挥过程中仍面临着作用难以主动生成、难以持续、影响力有限等挑战.以身份意识教育、良性竞争环境、实践锻炼来增强示范引领作用发挥的内驱力、持续力、影响力,从而进一步推动大学生党员更好地引领青年学生承担起实现中国梦的历史使命.

    习近平青年观大学生党员示范引领路径

    我国信用修复机制立法存在的问题与完善路径

    唐坤柠
    55-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信用修复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失信主体权利和实现诚信社会目标的重要机制.对于尚处于探索中的信用修复机制面临着立法位阶过低,权威性不足;修复方式单一,权利间冲突;信用修复程序设置不一,统一性不足;监督机制薄弱,公权力失控等问题.对此,提出信用修复"微观式立法";以失信行为类型设置信用修复方式;明确信用修复时限,通过内部异议与外部诉讼完善信用修复救济;确立信用修复的问责考核机制和申请人的追踪调查机制,完善信用修复监督体系.

    信用修复立法完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