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江西化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江西化工
江西化工

李玉林

季刊

1008-3103

jxhg2006@sina.com

0791-88333817

330029

南昌市北京东路138号

江西化工/Journal Jiangxi Chemical Industry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江西省化学化工学会、江西省化学工业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全国公开发行的化学化工专业技术期刊。本刊宗旨是立足江西、面向全国积极为化学化工行业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SiC-ZrC复合超细粉末的合成及抗氧化性能研究

    周虹伶曹宇邹素琳欧红...
    45-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二氧化锆、硅溶胶、炭黑作为前驱体原料,采用碳热还原法来制备SiC-ZrC复合粉末.研究了反应温度对SiC-ZrC复合粉末的烧失率、物相组成与显微结构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综合热分析仪(TG-DTA)等手段对粉末样品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在合成温度达到1500℃以上时,采用碳热还原法可成功合成SiC-ZrC复合粉末.在1550℃~1600℃下合成的产物中主要存在SiC和ZrC的特征衍射峰,合成产物结晶度好,这表明该条件下的合成反应进行比较完全.与1550℃相比,在1600℃温度下的合成产物中存在一定量的晶须,且存在有近似球状和短棒状及絮状颗粒,形成多样化显微结构.

    SiC-ZrC碳热还原法反应温度复合粉末抗氧化性能

    TiS2/PEDOT:PSS复合薄膜的制备及其热电性能

    陈志鸿赵文弟李娜刘聪聪...
    50-53,58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性能热电材料的开发是提升热电转换效率的关键,二硫化钛(TiS2)是一种性能优异的二维热电材料.为进一步提高二硫化钛(TiS2)热电性能,研究制备了夹层结构的二硫化钛(TiS2)/聚(3,4-乙烯基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盐)(PEDOT:PSS)复合薄膜.该复合薄膜的热电性能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其功率因子可达 368.58μW·m-1·K-2.制备夹层结构的TiS2/PEDOT:PSS复合薄膜有利于得到更加规整的有机-无机异质界面,进而通过界面效应来提升复合薄膜的热电性能.

    二维材料热电材料导电聚合物过渡金属硫化物

    一维氮化钒纳米线在锂硫电池中的研究

    周梓楠
    54-58页
    查看更多>>摘要:锂硫电池以其高理论比容量、高能量密度、储量丰富等优点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但锂硫电池充放电过程中存在的多硫化锂严重的穿梭效应等缺陷制约着其进一步发展.为了能有效抑制穿梭效应、改善锂硫电池性能,采用水热法制备了一种结晶良好、元素分布均匀的一维氮化钒纳米线,将其作为隔膜修饰材料后,电解液间的浸润性得到了改善,离子传输性能得到了提升;同时,修饰层的形成有效地覆盖了初始隔膜较大的孔洞,从而有效抑制了多硫化锂的穿梭效应,电池的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得到了提升.0.1C下的初始放电容量可达1055 mAh·g-1,0.5C、1C、2C、5C下的放电容量也能分别维持在862mAh·g-1、803mAh·g-1、736mAh·g-1和651mAh·g-1,1C循环后的容量能维持在641 mAh·g-1.当正极硫负载量为3 mg·cm-2 时,3C循环后的容量也能维持在645 mAh·g-1.

    锂硫电池穿梭效应氮化钒一维纳米线

    基于石墨烯改性聚酰胺6新能源材料热电性能研究

    刘格均
    59-62,6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通过溶液共混工艺制备了一系列多壁碳纳米管/氧化石墨烯/聚酰胺 6 复合材料,使用注塑机将上述复合材料粉末注塑为圆片状样品并对其形貌、组成及热电性能的进行了表征.对比不同组分的复合材料的热电参数发现碳纳米管/氧化石墨烯的协同作用对于复合材料的热电性能提升有了一定的帮助,结果优于单组分复合材料.

    溶液共混碳纳米管氧化石墨烯塞贝克系数

    基于Design-Expert优化一款中药空气抑菌剂配方的研究

    黄晓珊王亚琴卢佳佳曾俊棠...
    63-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以多种中药挥发油作为原料,开发一款高效广谱抑菌的空气抑菌剂.方法:选取丁香、艾叶、香茅 3 种挥发油,采用Design-Expert 12.0 中自带的Optimal(custom)试验设计进行最优混料配方筛选试验.通过采样我校饭堂空间空气浮游菌,先按软件设计配方加样抑菌孵育并计数,再拟合出孵育菌落数与各挥发油配方比例的模型方程,最后计算出最佳抑菌效能配方比例,并采用实验室试验和现场试验验证优选配方.结果:利用 286 组抑菌孵育数据计算得出,孵育菌落数(Y)与各挥发油配方比例之间的拟合方程为Y=17.60A+53.01B +36.76C-106.11AB-84.87AC-63.93BC+782.79A2BC-1178.89AB2C +413.15ABC2.丁香与艾叶、香茅挥发油抑菌的交互作用对孵育菌落数量有显著影响(p<0.05).最终选择的丁香、艾叶、香茅挥发油比例为 45.2:41.6:13.2,该配方的实验室试验和现场试验验证了其抑菌效能良好.结论:中药抑菌挥发油复配后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该配方的空气抑菌剂抑菌效果明显,气味芳香易于被人们接受,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推广价值.

    中药挥发油空气抑菌剂最优混料设计抑菌试验

    橡胶硫化促进剂PZ的合成工艺及微观结构表征

    魏振亮苗进之贾太轩王春艳...
    68-7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采用改进后的一步法制备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锌(PZ),按照化学计量比m(二甲胺):m(二硫化碳):m(非离子表面活性剂):m(氧化锌):m(乙醇)=1.0:1.13:0.014:0.53:5.40,滴加氧化锌后搅拌时间 20 min,反应温度为 20℃.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化学计量比m(吐温-20):m(辛基酚聚氧乙烯醚):m(脂肪酸聚氧乙烯酯):m(失水山梨醇酯)=4.0:2.0:1.0:1.0,搅拌时间为140min,得到粗品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锌(PZ).经过精制后为白色粉末,对样品的熔点、灰分、加热减量、锌含量、筛余物及收率进行检测,均达到化工行业标准.利用现代仪器对样品进行检测分析,经过对红外图谱的分析,可以初步确定PZ含有C-H键、C-N键、C=S键、C-S键、S-Zn键.使用UV-vis确定紫外最大吸收峰在300 nm处,利用HPLC以甲醇和水为流动相在300nm处对0.001g/mL的样品溶液进行检测,结果显示 2 个明显吸收峰,分析为杂质和PZ,PZ纯度为 96.3%.XRD图谱分析表明PZ的晶胞参数.通过GC-MS测定 3.38 min、8.11 min出现明显的色谱峰,分别由溶剂甲醇和PZ产生.通过1H-NMR确定促进剂PZ中氢原子的数目为 12,和PZ分子式C6H12N2S4Zn相吻合,这为确定其结构和开拓应用范围提供了实验依据和基础实验数据.

    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锌(PZ)FTIRUV-visHPLCXRDHPLCGC-MS1H-NMR

    叶酸衍生碳的制备及其CO2捕获性能研究

    董昱华廖可宜曾雅纯苏婷婷...
    72-77页
    查看更多>>摘要:温室气体CO2 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存环境,根据国家能源发展战略,高容量捕获CO2 主要用于缓解环境污染和生产高附加值化学品,如环状碳酸酯,因此,实现CO2 高容量捕获具有较好的科学价值和研究意义.本工作采用来源广泛、廉价易得的叶酸作为前驱体,以KOH为活化剂,通过碳化—活化法获得CO2 吸附性能优异的叶酸衍生多孔碳.首先,采用BET、SEM、SEM-EDS、XRD、Raman和XPS表征系统研究了叶酸衍生多孔碳的物性、纹理和结构特征.随后,通过 1 bar 0℃和 1bar 25℃的CO2 吸附实验评估了叶酸衍生多孔碳的CO2 吸附性能.最后,详细探究了叶酸衍生多孔碳的物化属性和多孔特性在CO2吸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在我国实施"碳中和、碳达峰"的背景下,本研究可为工业领域实现负碳汇目标提供技术和理论支持.

    叶酸多孔碳活化剂氮掺杂CO2吸附

    紫藤根及含紫藤根经验方的初步药效研究

    罗健菱胡家震唐娟邓斌...
    78-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紫藤根及含紫藤根经验方的抗炎、镇痛作用及其药效动力学规律.方法:通过小鼠棉球肉芽肿炎症实验研究紫藤根及含紫藤根经验方的慢性增生性抗炎作用,同时通过小鼠扭体实验探索紫藤根及含紫藤根习用经验方的镇痛作用.结果:紫藤根及含紫藤根经验方 3 个剂量组均能不同程度地抑制肉芽的生长,对于棉球肉芽肿所引起的慢性炎症有抑制作用;同时,此方各剂量组均有极显著的镇痛作用.结论:验证了紫藤根及含紫藤根经验方的抗炎、镇痛效果,同时诠释了其经验方所占配伍比例偏少会使整个经验方的抗炎、镇痛效果更好,此研究能为紫藤根的质量标准与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紫藤根及含紫藤根经验方抗炎作用镇痛作用药理研究

    一步合成纳米CuO及其催化降解玫瑰红B染料废水的应用研究

    谢锦文李文李攀荣王佳琪...
    84-87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以硝酸铜、氨水和氢氧化钠为原料的沉淀法,一步合成出纳米CuO,并进一步考察这些材料对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玫瑰红B染料废水的脱色性能.通过XRD、N2-吸附脱附及SEM等表征手段对纳米CuO的结构进行表征.XRD 结果表明,所获样品均为具有单斜晶体结构的纳米CuO.N2-吸附脱附结果表明,纳米CuO是介孔结构,孔径多集中分布在 3~4nm处.SEM结果表明,合成的纳米CuO为球状,且由大量的纳米CuO薄片自组装而成.脱色率测试结果表明,纳米CuO对催化H2O2 降解玫瑰红B染料废水具有较好的效果,反应约 2h的脱色率可达 97%.

    一步合成纳米CuO催化玫瑰红B染料废水

    丝胶蛋白/再生聚酯沉析纤维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方施颖王振宇汪浩祥张卫民...
    88-91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沉析法制备再生聚酯短纤维,并研究丝胶蛋白添加量及剪切速度对所制备沉析纤维形貌、结晶度、亲水性、回潮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沉析法可以制得丝胶蛋白/再生聚酯短纤,纤维呈丝带状,形态柔顺,质轻且薄.添加丝胶蛋白及提高剪切速度可以有效改善纤维的亲水性和回潮率,当丝胶蛋白添加量为 15%,且剪切速度为 9000r/min时,沉析纤维的水接触角为 45.2°,回潮率为 3.47%,表现出优秀且持久的吸湿性能.

    再生聚酯沉析纤维亲水性丝胶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