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经济地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经济地理
经济地理

樊杰

月刊

1000-8462

jjdl1981@163.com

0731-85584716

410004

湖南省长沙市青园路506号

经济地理/Journal Economic GeographyCSSCICHSSCD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经济地理》杂志系中国地理学会、湖南省经济地理所联合主办的专业学术性刊物。以服务于广大地理科研工作者和高等院校地理教学为办刊宗旨。重点反映经济地理学研究的前沿理论、区域经济开发以及与国民经济相关的工业、农业、交通、旅游、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最新科研成果和研究动态。主要栏目有:理论探讨、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城市与交通、土地与农业、交通地理、旅游研究、西部大开发、问题讨论、新书交流与介绍等。读者对象为地理工作者、经济学研究人员、大专院校师生及中学地理教师。有英文目次和中英文文摘。发行到国内外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编陆大道先生为中科院院士。杂志荣获第一、第二届全国优秀地理期刊奖、全国经济类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核心期刊、湖南省一级期刊等多项荣誉称号。入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来源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网》等来源期刊。杂志近年来发展迅速,形成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局面。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上海大都市圈创新网络的演化特征及其对创新产出的影响——基于"蜂鸣—管道"视角

    王启轩任婕曹湛
    107-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创新网络的建构与完善对推动区域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采用2010-2019年专利合作数据,以上海大都市圈为对象,借鉴"蜂鸣—管道"模型,构建区县单元间与区县单元内的创新网络,并分析蜂鸣与管道对都市圈内创新产出不均衡的异质性影响.结果表明:①上海大都市圈的创新网络呈现出本地蜂鸣与区域管道相互交织的格局;根据蜂鸣与管道的组合特征,不同区县可分为"网络型""外向型""孤岛型"和"内向型"4类.②蜂鸣与管道总体上会促进区县单元的创新产出,但过于紧密的蜂鸣和管道则与区县单元创新产出间存在倒"U"型关系.③中国的都市圈创新发展要综合考虑不同创新合作模式对创新产出的差异化影响,充分发挥本地与区域创新网络的正外部性,并避免过强蜂鸣与管道带来的负外部性.

    创新网络"蜂鸣—管道"模型演化特征专利合作上海大都市圈

    水—能源—粮食系统耦合视角下的中国分省碳达峰评估——基于LEAP模型的分析

    刘自敏刘曦泽朱泓宇何孟航...
    118-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核算了中国30个省份水—能源—粮食耦合视角下的混合能源,运用投入产出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法,结合接近中心度和耦合协调度,选取了4个代表性省份,应用长期能源替代规划系统对其在不同情境下的碳排放量、碳达峰时间和减碳贡献进行了重点预测和分析.结果表明:①中国的勉强协调发展省份呈现出高耦合、低发展的趋势;初级和中级协调发展省份的能源子系统评价指数相对较低.②在混合能源网络中,各省份发挥的作用和扮演的角色受经济、地理因素和资源禀赋差异的影响,呈现出一定的地域分布特点.③根据分类结果,各类别省份都有望提前实现碳达峰目标,并且在碳减排措施方面各有侧重.不同类型的省份都存在一个共性问题,即清洁能源替代和电力加速的贡献较低.最后,提出了应根据不同类别省份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碳减排策略.

    水—能源—粮食耦合混合能源LEAP模型碳达峰评估清洁能源电力碳减排策略

    上市公司(总部)地理位置的分歧——兼论企业位置标准与区位理论发展创新

    胡国建陆玉麒钟业喜
    130-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判断上市公司(总部)地理位置的"办公地址"与"注册地址"并非总是重合,可能会造成许多研究的数据和结论出错.文章基于多学科的文献阐述企业位置分歧及对实证研究的影响,验证办公地址与注册地址表征A股上市公司(总部)位置的能力,并延伸讨论不同情况下企业位置的标准及对区位理论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办公地址与注册地址的分离必然导致部分文献所界定的上市公司(总部)位置及其所属地区与现实不符,并造成企业指标、地区指标统计和企业距离等误差,使得研究结论可信度存疑.②在117家办公地址与注册地址跨省份分离的A股上市公司中,高达85.48%的公司总部与办公地址一致,因此上市公司相关研究应以办公地址作为公司(总部)位置,而采用注册地址的已有文献要重新审视.③在企业经营场所与注册地址分离现象的背景下,经济地理学中的企业位置应是承担经济职能并占据一定地理空间的经营场所,注册地址只宜在少数非经济类的研究和数据统计中适用.加强对企业注册地址及其与经营场所分离现象的关注,将在区位主体、区位现象、区位因子、区位影响等方面有益于区位理论的发展创新.

    上市公司总部办公地址注册地址空间分离

    湖南省农业科技园区创新发展能力多维评价研究

    刘灿廖婷谭力铭雷筱娱...
    139-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从创新研发、创新服务、创新带动、创新驱动4个维度选取18个要素指标,构建农业科技园区(以下简称"农科园")创新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因子加权综合评价法、GIS空间分析法、K聚类分析等方法对湖南省42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创新发展能力进行空间布局和分层分类分析.结果表明:①湖南省农科园的创新发展能力呈现出以长株潭为核心、各市(州)国家级农科园为散点的"一核多点"式布局特征,全省农科园整体创新带动能力较强、创新研发能力相对较弱.②湖南省42家农科园可分为三类,其中13家国家农科园为创新发展引领类农科园,浏阳、祁东等21家农科园为创新发展稳健类农科园,临湘、南县等8家农科园为创新发展起步类农科园.建议湖南省对照国家农科园"333"布局,加大农科园培育力度,完善层次分明的农科园体系;提升农科园自主创新能力,打造农业产业集群;建立常态化的全省农科园创新发展能力监测评价与服务机制.

    农业科技园区创新发展能力GIS空间分析多因子加权K聚类分析

    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国家水网建设方向与战略途径

    金凤君叶志聪陈卓马丽...
    148-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家水网是保障国家水安全的重要基础和支撑,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先行领域.文章在总结我国水利建设发展历程和主要成就的基础上,从国家水网建设的地理效应、中国式现代化对国家水网建设的要求和目标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国家水网建设的战略途径.研究认为: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水利建设经历了政策调整、管理变轨、民生发展和制度保障4个阶段,2023年进入全局统筹阶段,形成了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和安全效益.②缓解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和水生态损害等瓶颈制约,形成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的国家水安全保障体系,是新发展阶段中国式现代化对国家水网建设的基本要求.③未来应立足流域整体和水资源空间均衡,用系统思维统筹水的全过程治理,分流域、分层级推进国家水网"一张网"建设,促进人水关系协调和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整体优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国家水网地理效应跨区域跨流域水资源配置水利基础设施系统治理中国式现代化

    意大利的明智现代化之路——产业融合、城乡融合与生态可持续发展

    石忆邵郑建文李嘉琪
    157-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纳百川、文明互鉴是开放的中国迈向高质量现代化的应有姿态.放眼全球,作为发达国家中的另类,意大利的明智现代化道路既颇具特色又极富启迪价值.文章运用文献研究与数据解析、时序分析与空间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总结提炼了意大利产业融合、城乡融合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经验以及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有益的启示和借鉴.结果表明:①农业产业结构、功能和形态的多样化、专业化与融合化,非农产业集群的网络化、全球化与高端化,是意大利产业发展的典型特征.②以中小城市为主体的大中小城市互动均衡演进,是意大利空间融合的特色之路.③促进文明模式的低碳转变,是意大利"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融合的明智策略.当然,社会融合仍是意大利尚待破解的一个跨世纪难题.唯有综合推进产业、空间、生态与社会大融合发展,方能在高质量现代化的征途中行稳致远.

    产业融合空间融合生态可持续发展社会融合高质量现代化意大利

    国土空间格局优化的总体思路与技术流程——以市县级国土空间规划为例

    郝庆郑筱津付世华
    166-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土空间格局是落实国家重大战略和地方发展诉求的空间体现,也是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提升国土空间治理能力的基本依据和重要手段.文章基于市县级国土空间规划,在综合分析国土空间格局优化现实需求、概念内涵与学理的基础上,对优化国土空间格局的总体思路与技术流程进行了深入探究.研究发现:①优化国土空间格局是基于对各类空间要素进行空间分析后的调整,需要运用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明确区域的功能定位、划定功能空间与管控边界、明确各类空间格局的优先次序.②优化国土空间格局是根据国内外发展环境的变化、国家战略的调整、区域功能定位的变化、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重大工程实施等进行动态优化调整,以促使各类要素在国土空间上更加合理地分布与配置,提升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的效率和均衡性,增强区域的综合实力、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国土空间国土空间格局国土空间规划国土空间治理国土空间体系

    民族旅游乡村农户生计恢复力评价及障碍因子分析——以湘鄂武陵山片区10个村为例

    吴吉林肖玉春刘水良左金友...
    174-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计恢复力能够评估农户应对乡村旅游等外部冲击时的适应能力,是当前乡村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研究的热点之一.文章基于缓冲能力、适应能力和转型能力3个维度构建了民族旅游乡村农户生计恢复力评价指标体系,以湘鄂武陵山片区10个民族旅游乡村480户农户为研究对象,划分其生计恢复力类型,定量评价生计恢复力指数,并分析生计恢复力障碍因子.结果表明:①农户生计恢复力可分为文化传承型、生计多样型、政策扶持型和传统生计型4种类型.②4种类型农户的生计恢复力指数分别为0.4562、0.3865、0.2022和0.1964,文化传承型农户的缓冲能力、适应能力和转型能力均最高,生计多样型次之,政策扶持型的转型能力最低,传统生计型农户的缓冲能力和适应能力均最低.③家庭成员参与旅游人数、获得专业技能培训机会、家庭核心成员受教育程度、家庭能够获得救助补贴种类等4项指标是不同类型农户生计恢复力的最主要障碍因子.

    民族旅游乡村农户生计生计恢复力文化传承政策扶持障碍因子武陵山片区

    中国体育旅游精品项目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赵书虹李琴
    185-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体育旅游精品项目是体育运动的重要空间载体和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托.基于ArcGIS空间分析方法从总体和区域层面对中国1079个体育旅游精品项目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合地理探测器、叠置分析方法剖析影响精品项目空间分布的主要因子.研究发现:①从总体层面来看,体育旅游精品项目呈"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空间结构特征;空间分布类型为集聚型;空间密度呈"单极多核"分布形态.②从区域层面来看,省域尺度精品项目分布极不均衡,空间分布密度差异较大,上海、北京、天津的分布密度最高;分布具有明显空间自相关特征,热点区集中于长三角地区和西南地区.市域尺度精品项目的区域不平衡程度大于省域尺度,热点区主要分布于长三角、京津冀、黔中城市群及青海东部、甘肃西北部等地区.③体育旅游精品项目的空间分布受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资源禀赋、体育旅游政策环境、交通建设与住宿接待水平等5个维度因素的共同作用和影响,各影响因素对精品项目空间分异的解释度差异明显.

    体育旅游精品项目空间分布体育产业社会经济发展资源禀赋体育旅游政策

    省域数字经济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及驱动因素

    舒小林闵浙思郭向阳何亚兰...
    197-208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经济赋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倒逼和驱动数字经济新动能释放.在梳理数字经济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耦合机理基础上,基于2011-2019年中国30个省域的面板数据,采用耦合协调度探究数字经济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时空演化,运用障碍度模型与面板Tobit模型诊断2个系统的障碍因子,探析外部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2011-2019年,数字经济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数总体上均呈现动态增长态势,且皆由最初"沿海高,中西部低"差异分布转变为"中间高,南北两端低"差异分布.②2011-2019年,数字经济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协调度整体上渐趋优化,但与优质协调差距较大,耦合协调度空间分布格局呈现出"'东中西+T字形'→'南北两端+T字形'→'南北两端+中间地带+T字形'"的演化过程.③大多省域数字经济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子系统的前3位指标层障碍因子相同,中西部地区及中间地带、南北两端准则层障碍度排序为数字化创新>数字化发展>数字化基础,东部地区和"T字形"地带为数字化发展>数字化创新>数字化基础.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交通可达性、对外开放度、教育水平正向影响2个系统的协调发展,城镇化进程为负向影响,各影响因素回归系数皆为东部>中部>西部,"T字形"地带>中间地带>南北两端.

    数字经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障碍度面板Tob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