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经济地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经济地理
经济地理

樊杰

月刊

1000-8462

jjdl1981@163.com

0731-85584716

410004

湖南省长沙市青园路506号

经济地理/Journal Economic GeographyCSSCICHSSCD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经济地理》杂志系中国地理学会、湖南省经济地理所联合主办的专业学术性刊物。以服务于广大地理科研工作者和高等院校地理教学为办刊宗旨。重点反映经济地理学研究的前沿理论、区域经济开发以及与国民经济相关的工业、农业、交通、旅游、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最新科研成果和研究动态。主要栏目有:理论探讨、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城市与交通、土地与农业、交通地理、旅游研究、西部大开发、问题讨论、新书交流与介绍等。读者对象为地理工作者、经济学研究人员、大专院校师生及中学地理教师。有英文目次和中英文文摘。发行到国内外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编陆大道先生为中科院院士。杂志荣获第一、第二届全国优秀地理期刊奖、全国经济类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核心期刊、湖南省一级期刊等多项荣誉称号。入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来源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网》等来源期刊。杂志近年来发展迅速,形成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局面。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全球视域下以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经验借鉴和路径选择

    赵西君宋金平郭剑锋刘昌新...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美国、英国和日本的国际经验表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是创新驱动,构建有利于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和产业创新的制度至关重要;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和高端人才引进、注重发挥政府在重大科技研发中的引导作用以及构建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文章基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特征,从经济水平、经济结构、经济效率、经济动能和经济贸易5个维度构建了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与世界前沿国家、高收入国家以及世界平均水平比较发现,2000-2020年中国经济质量明显提升且与发达国家总体差距减小,经济动能和经济效率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相对较大,经济贸易差距较小。同时,提出应继续从优化经济内部结构提升经济效率、加强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构建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4条路径推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全球视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国际经验路径创新驱动高水平对外开放

    认知邻近对中国企业绿地投资行业选择影响的实证研究

    李诗韵李文韬贺灿飞
    10-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基于fDi Markets绿地投资数据,在企业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了企业潜在比较优势和本地相关知识溢出的双重影响,从认知邻近的视角探究中国企业绿地投资的行业选择问题。结果表明:①中国跨国企业同时存在行业内投资和跨行业投资行为,投资行业与自身知识库联系紧密但又不完全一致。②中国企业绿地投资的行业选择同时受到企业潜在比较优势和城市相关知识溢出的显著影响。③企业异质性显示,外资企业和国有企业绿地投资仅依赖自身能力,而民营企业的本地嵌入性更强,更加依赖城市知识库;小规模企业和首次绿地投资企业因自身缺乏经验,也更加依赖城市知识库。④城市异质性显示,企业所在城市经济复杂度越高、创新能力越强,其绿地投资行业决策越可能受到城市知识库的影响。此外,研究还有助于认识中国企业绿地投资行业演替的微观过程及其机理,为中国"走出去"战略的有效实施提供政策建议。

    绿地投资行业选择认知邻近知识库本地溢出企业能力

    省级自贸区试点政策对城市经济增长的空间效应

    丁任重李溪铭
    21-30,4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基于2006-2020年我国设立的21个省级自贸区下辖的22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采用空间双重差分计量模型就自贸区试点政策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展开实证研究。结果表明:①自贸区试点政策可以通过拓展开放、创新溢出2条路径促进试点城市经济增长;②拓展开放、创新溢出2种传导路径均具有较强的空间溢出性,体现了自贸区片区城市"由点带面"、拉动省级自贸区全域增长的特征;③自贸区试点政策及其空间溢出的政策效果受到自贸区园区面积的正向影响。据此,提出应继续加大我国自贸区战略的实施力度,优化空间布局,提升创新能力,完善园区建设,共同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自由贸易区城市经济政策效果自贸区网络空间双重差分模型高水平对外开放区域经济

    中国社会保障安全网的综合测度、空间分异与影响效应

    彭千芮陈华帅
    3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对社会保障安全网的内涵进行量化,从覆盖度、密集度和水平度3个维度构建了中国社会保障安全网的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基于2000-2020年中国30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宏观数据,采用熵权法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精准、多维测算社会保障安全网水平。结果表明:①中国社会保障安全网水平逐年提升,社会保障安全网不断完善,但不同地区和不同省份2000-2020年社会保障安全网发展速度存在显著差异。②从空间分布来看,社会保障安全网高水平地区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低水平地区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③中国社会保障安全网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空间正自相关性显著,且这一正相关程度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所减弱。④社会保障安全网能够显著促进人口流动、提高就业率以及促进地区创新,且空间溢出效应明显。最后,为解决空间异质性带来的消极影响,提出应从优化布局、强化激励、监测评估等方面展开探索,以解决社会保障安全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实问题。

    社会保障安全网综合测度空间分异人口流动就业稳定地区创新

    基于POI数据的湖南省养老设施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分异成因

    钟洋郭昕蔚谭思思
    43-5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采用网络爬虫技术获取了2021年湖南省14个市(州)养老设施的POI样本点数据,并基于ArcGIS进行坐标和投影转换,实现数据的可视化表达。进一步运用最邻近分析和核密度分析,探讨湖南省养老设施的空间分布特征,并依据一致性系数计算公式,探究湖南省14个市(州)养老资源的集聚程度,最后运用地理探测器方法探测湖南省各市(州)养老设施的空间分异成因。研究发现:①湖南省养老设施整体最邻近指数约为0。613,呈现显著集聚的分布状态,分布密度总体上"东密西疏、北密南疏"。②湖南省各市(州)的养老资源一致性在地域上分异明显,养老资源投入与老年人口分布表现出弱协调性。③地理探测器的因子探测结果显示,老年人口数量、经济发展水平、医疗保健设施数是影响各市(州)养老设施数量分布的主要因素,其中老年人口数是最直接的原因,直接决定着养老设施的建设问题。④地理探测器的交互探测结果表明,养老设施的分布受多个因子的共同作用,老年人口数量与其他因子叠加后能够对养老设施的空间分异产生更强的解释力。

    养老设施老年人口POI医疗保健设施地理大数据

    中国县域农民工市民化质量的测度与差异分解

    孟凡强彭志勇陈亮均
    52-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升县域农民工市民化质量是县域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文章基于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从经济、社会、文化、政治4个维度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逐级等权平均法对县域农民工市民化质量进行了全面测度,然后采用无条件分位数回归方法对测度结果进行分析,并从群体的视角进一步探讨了县域与非县域农民工市民化质量存在差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我国县域农民工市民化质量较低,呈现出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县域农民工市民化质量低于非县域农民工。②从差异分解看,县域与非县域农民工市民化质量的差异主要是地区歧视造成的,这种地区歧视主要表现为教育回报率的差距,非县域农民工的教育回报率要远高于县域农民工。③农民工市民化质量的县域与非县域差异随着分位数的提升而增大,但系数差异造成的地区歧视越来越弱。

    县域农民工市民化质量就业社会融合文化认同地区歧视

    长江经济带和黄河流域数字经济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的比较研究

    张耀朱英明杜家禛
    6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2013-2021年长江经济带和黄河流域19个省份面板数据,利用熵权TOPSIS法、耦合协调度模型、Dagum基尼系数、收敛模型等方法,比较分析两大区域数字经济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度的区域差异和收敛性。研究发现:①两大区域的两系统耦合协调均由失调发展状态转变为协调发展状态,长江经济带两系统具有更高的耦合协调度和更快的增长速率,引领作用显著。②两大区域的两系统耦合协调度的区域差异正逐渐减小,区域间的两系统耦合协调发展鸿沟正逐渐缩小,两系统耦合协调正由区域非均衡发展向区域相对均衡发展转变。未来一段时间内两大区域的总体差异仍以区域内差异为主,区域内差异和区域间差异交叉重叠问题对两系统耦合协调度总体差异的影响正在减弱。③两大区域的两系统耦合协调度均存在显著的σ收敛、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特征,长江经济带拥有较快的收敛速度,而黄河流域的收敛速度则相对较慢,技术创新、产业结构、环境规制、劳动力质量和对外开放对两系统耦合协调度收敛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异质性。针对长江经济带和黄河流域两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不同特性,为两大区域提供差异化的提升路径。

    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数字经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协同发展

    黄河流域城市转型效率动态演变及经济转型的影响路径

    宋成镇刘庆芳宋金平马伟...
    7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动黄河流域城市顺利转型,对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文章以黄河流域8省区的7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区域,运用超效率SBM模型、空间马尔科夫矩阵、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等方法系统分析了城市转型效率的动态演变特征及经济转型的影响路径,并构建中介效应模型检验技术创新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①2008-2020年,黄河流域城市转型效率波动特征明显,城市转型效率均值由0。662上升至0。713,年均增长率为0。63%,仍有较大提升空间。黄河流域城市转型效率存在一定的"路径依赖"和"自身锁定"效应,向上转移地市主要分布在中下游地区,向下转移地市主要分布在上游地区。②经济转型对黄河流域城市转型效率的影响作用存在区域异质性。市场化对黄河流域城市转型效率具有正向作用,而分权化具有负向作用。③技术创新在经济转型影响黄河流域城市转型效率过程中能够发挥部分中介效应,且中介效果存在区域异质性。最后,从促进经济转型与技术创新结合、加强产业技术交流以及制定适宜发展政策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推动黄河流域城市转型和区域高质量发展。

    城市转型效率经济转型技术创新高质量发展黄河流域

    流空间视角下武汉都市圈城市空间联系格局及影响因素

    林赛南邓慧琳彭馨雨陈书迪...
    8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都市圈作为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格局中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已成为引领区域发展的重要空间单元。文章以武汉都市圈为研究区域,基于手机信令、百度指数等多源大数据,采用要素流模型、SOM神经网络分级模型和QAP关系回归分析等得出城市空间联系格局、发展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武汉都市圈各要素流动形成的空间格局呈多中心组团式结构,且内部流动强度不一;②根据SOM神经网络分级模型结果将武汉都市圈城市的对外联系能力划分为4个等级,其中武汉的对外联系能力与其他城市之间呈现出显著差异;③城市发展水平和信息化水平差异对不同城市间要素流强度具有显著负影响,城市规模和开放程度差异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共同影响了都市圈内城市空间联系格局的形成。最后,针对武汉都市圈城市空间联系格局的优化提出建议。

    要素流人口流多源数据手机信令SOM神经网络分类模型空间联系格局武汉都市圈

    县域尺度下长三角城市群人口老龄化时空特征及影响机理

    周泽玄韩会然杨成凤
    90-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基于2010和2020年分县人口普查数据,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老龄化指数增长模式等方法探究长三角城市群县域人口老龄化的时空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根据"老年人空间集聚说"分析非老年人与老年人的动态迁移来把握老龄化地区的整体变化,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厘清人口老龄化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探究长三角城市群县域人口老龄化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①2010-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老龄化程度加深,形成4个重度老龄化阶段县域集聚区,"区—县逆二元结构"凸显;苏皖半环形老龄化增速带和浙皖团块状老龄化增速带共同推动城市群老龄化进程;老年人口密度空间集聚趋势加强且高密度区域主要集中在东部市辖区。②长三角城市群人口迁移配置总体使区域老龄化程度加深,且除替代集聚外均表现出较强的空间集聚性,高度老龄化区域是特定迁移配置主导的结果。③从区域经济水平、社会保障、自然因素、定居成本4个方面剖析了长三角城市群人口老龄化时空演变的驱动机制,发现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经济因素通过影响区域人口净迁移率、青壮年人口净迁移率、老年人口净迁移率和自然增长率对区域人口老龄化进程施加影响。

    人口老龄化影响机理结构方程模型净迁移率长三角城市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