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经济林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经济林研究
经济林研究

谭晓风

季刊

1003-8981

jjlyj-csfu@163.com

0731-85658526

410004

湖南省长沙市韶山南路498号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期刊社

经济林研究/Journal Nonwood Forest Research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唯一的经济林综合性科技期刊。编辑委员会由国内从事经济林生产、科研和教学的专家教授组成,在经济林学科领域肯有权威性。主要刊登国内外经济林科技论文和科技信息与发展动态,经济林生产形势和经营策略,并加强了实用技术和产业建设方面的报道。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薄壳山核桃花粉LTP基因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刘玺璠周嘉枫金群英朱汤军...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薄壳山核桃Carya illinoinensis(Wangenh。)K。Koch和浙江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 Sarg花粉萌发前后蛋白质谱的差异,筛选出可能在山核桃属植物花粉萌发中起重要作用的显著差异蛋白,并分析其生物学特性和基因表达特点。[方法]基于iTRAQ技术比较两者花粉离体萌发前后蛋白质组变化的差异,筛选出显著差异蛋白,据此信息克隆和分析差异最为显著的基因,再利用已经建立的薄壳山核桃离体萌发体系和原核细胞融合蛋白表达系统来初步验证LTP(lipid transfer proteins)在花粉萌发中的功能。[结果]比较 2 种植物萌发前后的蛋白比值,发现有部分蛋白在 2 种植物中花粉萌发前后的变化规律是相反的,其中非特异脂蛋白(Non-specific lipid-transfer protein)比值达 18。6 倍。经过薄壳山核桃LTP同源基因的克隆和表达分析得出 2个基因片段,将其命名为LTP1 和LTP2,且LTP1 的稳定性更好,将LTP1 加入花粉萌发体系后发现LTP1 对薄壳山核桃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长度无显著影响。[结论]通过比较两者花粉萌发前后的蛋白质谱的差异,筛选出可能在山核桃属植物花粉萌发中起重要作用的非特异性脂质转移蛋白LTP,克隆了薄壳山核桃CiLTP1 和CiLTP2 基因,分析了其生物学特性和基因表达特点,但在花粉离体萌发体系中未发现体外表达的CiLTP1 蛋白有影响花粉萌发的功能。研究可为揭示山核桃属植物花粉萌发规律提供重要参考。

    薄壳山核桃花粉离体萌发脂质转移蛋白植物内生菌

    高州油茶与小果油茶种仁蛋白质组差异比较

    魏尚霖李晨蕾廖柏勇程俊森...
    10-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索高州油茶Camellia drupifera和小果油茶Camellia meiocarpa调控种仁油脂合成、积累和代谢的关键差异蛋白质。[方法]使用非标记技术对2种油茶种仁的蛋白质组进行鉴定,采用亚细胞定位分析、结构域分析、聚类分析、GO和KEGG分析、蛋白质互作网络等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进行差异表达蛋白质的筛选和功能分类。[结果]在油茶种仁中共鉴定出5 712个蛋白质,其中740个蛋白质表达量差异显著。与小果油茶相比,337 个差异蛋白在高州油茶种仁中上调表达,403 个差异蛋白在高州油茶种仁中下调表达。GO功能分类结果表明,差异表达蛋白质主要参与氧化还原的过程以及核糖体的组成。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视黄醇代谢、丙酮酸代谢、萘降解、氧化磷酸化和核糖体是差异表达蛋白质显著富集的关键代谢通路。与小果油茶相比,高州油茶种仁的6个显著差异表达蛋白质(淀粉合酶、A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海藻糖-6-磷酸合酶/磷酸酶、U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果糖激酶和己糖激酶)在淀粉和蔗糖代谢通路下调,可能与脂肪酸的合成和积累有关。此外,在高州油茶种仁中,11 个显著差异表达蛋白质参与了与脂肪酸代谢相关的 4 个重要通路,其中 3 个显著差异表达蛋白质参与多个通路,长链酰基辅酶A合成酶和烯酰基载体蛋白还原酶/反式-2-烯酰-辅酶A还原酶在脂肪酸的生物合成、脂肪酸降解和脂肪酸延伸通路中下调,而酰基-[酰基载体蛋白]去饱和酶在脂肪酸的生物合成通路中下调,在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通路中上调。[结论]与糖类和脂肪酸代谢相关的蛋白在高州油茶种仁中显著差异表达,揭示了高州油茶和小果油茶种仁中的糖类和脂肪积累与代谢模式的差异,推测糖类合成相关蛋白表达下调与糖类在油茶种仁中转化为脂肪酸有关。差异表达蛋白质在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和视黄醇代谢通路显著富集,可能是山茶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的生物学基础。

    高州油茶小果油茶种仁蛋白质组非标记技术

    油茶sRNA分析及其对光合油脂代谢的调控

    王保明尹迎峰颜廷骥张元华...
    25-35,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鉴定油茶sRNA的种类、数量和特征,揭示mi RNA及靶基因的功能,为利用miRNA及靶基因进行油茶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优良油茶品种'横冲 89'为材料,采集嫩叶和成熟种子,提取总RNA,磁珠分离富集mRNA,利用Illumina RNA-seq高通量测序技术构建sRNA文库,分析sRNA的结构特征、种类和数量、公共序列及特有序列。将sRNA定位到油茶转录组上,分析比对上的总sRNA种类和数量,进行已知miRNA比对分析和首位碱基偏好性分析。利用miREvo和mirdeep2软件分析新miRNA的前体和成熟体,预测新miRNA,进行miRNA家族分析;进行miRNA表达与差异分析、层次聚类分析。最后,进行miRNA靶基因预测、候选靶基因的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以及参与光合作用、油酯代谢miRNAs的表达分析和靶基因筛选。[结果]分别构建了油茶叶和种子的sRNA文库,18~40个核苷酸(nucleotide,nt)的净读长分别为14 256 189条和10 822 313条,属于6 138 179和4 980 518种sRNA。其中,24-nt sRNA最多。叶和种子sRNA的公共序列为773 647种,特有序列分别为4 206 871种和5 364 532种。在两个sRNA文库中,比对上油茶转录组参照序列的总读长分别为5 855 009和4 122 070条,比对上的miRNA前体为118种,miRNA成熟体为78个。研究发现:18~23 nt已知miRNA首位碱基多偏好U。鉴定出54个新miRNA,22个已知miRNA家族,包括105个已知家族成员;67个表达差异miRNA,调控1346个靶基因。其中,26个miRNAs为显著差异表达,调控644个靶基因。聚类分析表明:显著差异表达的miRNA被分为2族,一族在叶和种子中表达较低,另一族则表达较高。GO分析揭示差异表达miRNA的候选靶基因在生物学过程、细胞组分、分子功能3大类的51个条目中富集。KEGG分析表明:差异表达miRNA的候选靶基因在萜类主链生物合成、甘油酯代谢、氨酰tRNA生物合成等代谢过程中显著富集。此外,研究发现:ath-miR5658和gma-miR169v在叶和种子中差异表达,确定它们分别对应碳固定、光合作用途径中的类NADP依赖型苹果酶、果糖二磷酸醛缩酶1、光系统I反应中心亚基Ⅳ B,以及甘油脂代谢中的单半乳糖酰二酰基甘油合酶2等靶基因。[结论]初步证实了"一个miRNA调控多个靶基因,以及多个miRNA调控一个靶基因的现象";发现了ath-miR5658可能调控碳固定代谢、光合作用、甘油磷酯代谢、甘油酯代谢、脂肪酸延长等途径中靶基因的表达,gma-miR169v可能调控甘油磷酯代谢中靶基因的表达。本结论对于揭示油茶光合碳固定、脂肪酸油脂合成的调控机理,培育优质高产油茶新品种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油茶sRNAmiRNA靶基因调控光合油脂代谢

    软枣猕猴桃2个品种(系)果实发育期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

    张良英刘林梁春莉齐边斌...
    36-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 2 个软枣猕猴桃品种(系)果实发育期间的内源激素变化及果实生长动态规律,初步探讨内源激素对果实生长发育及采收期的影响。[方法]以'龙成 2 号'与'海佳'的 5 年生树为试材,自授粉后 25 d起,动态测定果实的单果质量、纵横侧径等形态指标,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联用技术(LC-QQQ-MS)分析果实内源激素的变化。[结果]在果实发育过程中,'龙成2 号'的单果质量、纵横侧径均表现出相对较明显的"快—慢—快"的生长规律;而'海佳'的果实发育则未发现明显的缓慢生长期。授粉后 25 d时,'龙成 2 号'与'海佳'的果形指数分别为 1。95、1。59,此后二者均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且总的下降幅度基本一致,这表明二者果形的差异在授粉后25 d之前已经形成。分析果实的内源激素含量发现,'龙成2号'的tZ、IAA最大峰值均出现于果实的第1次快速增长期,GA3 的最大峰值则出现于第2次快速增长期。而'海佳'的tZ、IAA和GA3 峰值出现时间较为集中,均出现于授粉后65 d。与采收期相对较晚的'龙成2号'相比,'海佳'的ABA含量在果实发育初期较低,但在果实发育中后期先于'龙成2号'上升且含量较高。相关分析表明,IAA尤其是IAA/ABA对果实生长的促进作用最明显,这也与'龙成 2 号'的单果质量和IAA峰值较高的结果相一致。[结论]总体来看,2个软枣猕猴桃品种(系)的同一内源激素峰值高低及出现的时间均存在一定差异;'海佳'果实ABA含量在果实发育中后期的迅速增加可能是果实成熟较早的主要原因之一;与内源激素的绝对含量相比,内源激素的比值与果实生长发育的相关性更强,表明了激素间的平衡关系对果实发育的重要性。

    软枣猕猴桃果实发育形态指标内源激素

    叶面肥对干旱地区'烟富3号'苹果植株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李宇董媛媛李诗美梁国平...
    45-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不同叶面肥对干旱地区'烟富 3 号'苹果植株光合特性及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以甘肃庆阳市宁县6年生'烟富3号'苹果植株为试验材料,分别设定叶秀美氨基酸酵素液(T1)、流体钙(T2)、糖醇硼(T3)、矿源黄腐酸钾(T4)、有机硅+酵素钙(T5)、叶秀美+流体钙+糖醇硼(T6)、叶秀美+流体钙+糖醇硼+有机硅(T7)、叶秀美+流体钙+糖醇硼+有机硅+矿源黄腐酸钾(T8)、芸苔素(T9)、芸苔素+花芽双促(T10)、乐纯中量元素水溶肥料+有机硅(T11)、复硝酚钠(T12)、胺鲜脂(T13)、复硝酚钠+胺鲜脂(T14)、白砂糖+酵素+尿素(T15)、复硝酚钠+胺鲜脂+乐纯+白砂糖+酵素+尿素(T16)共 16 个处理,以清水喷施(CK)为对照,从果实膨大期开始喷施,每隔 15 d喷一次,共喷 4 次,测定不同处理及不同时期叶片和新梢的生长及光合相关指标。[结果]新梢长度在不同处理间无显著差异,T1 和T2 处理下均可显著提升新梢生长量,以T1 处理下新梢伸长量最高;T1 处理下新梢基部粗度增加最大,其次为T9、T8处理;叶面积以T6 处理的叶面积增长量最大,为 966。59 mm2,其次为T4、T5、T14 处理;在同一处理下不同时期叶片SPAD值呈先增后降的趋势,T1-T8、T11 处理均可提高叶片的SPAD值,其中T4 处理下的SPAD值增长量最高,T5、T6、T8 处理下叶片气孔导度、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显著增加,叶片胞间CO2 浓度降低。[结论]T1、T5、T6、T8处理可促进'烟富3号'苹果树体生长,为提高苹果产量和果实品质提供了依据。

    苹果叶面肥植株生长光合特性

    不同强度UVA对银杏杂交子代生理生化的影响

    赵群王改萍徐意赵慧琴...
    58-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不同强度UVA对银杏杂交子代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抗氧化酶活性、黄酮代谢相关酶活性以及总黄酮含量的影响,得出提高银杏总黄酮含量的最佳光质处理,为银杏的栽培与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二年生银杏杂交子代实生苗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强度的紫外光UVA(395~405 nm)处理,在相同强度的白光(300 μmol·m2·s-1)下分别添加2、4、6 根UVA紫外灯,紫外光强为20 μmol·m-2·s-1(UVA-2)、40 μmol·m-2·s-1(UVA-4)、60 μmol·m-2·s-1(UVA-6),以白光(300 μmol·m2·s-1)做为对照(CK)。[结果]不同强度UVA处理对银杏杂交子代各项生理指标都存在显著影响,随着UVA强度的增加,银杏杂交子代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金叶银杏SOD、POD、PAL、C4H、4CL酶活性随着UVA强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绿叶银杏SOD酶活性随着UVA强度的增加而增加,而POD、PAL、C4H、4CL酶活性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银杏杂交子代总黄酮含量、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在UVA-4 处理 20 d时达到最大,绿叶银杏总黄酮含量最高,为 28。65 mg·g-1,比CK处理高 56。3%。除了SOD和POD外,金叶银杏其他生理指标都低于绿叶银杏。相关性结果表明,银杏各生理指标间都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多因素方差分析发现叶色、处理时间以及UVA强度对银杏各项生理指标都存在极显著影响,并且UVA强度和处理时间两者的交互效应对抗氧化酶活性、黄酮代谢相关酶活性、黄酮含量以及DPPH、ABTS自由基清除率存在极显著影响。[结论]不同强度UVA处理对银杏杂交子代各指标存都在显著影响,40 μmol·m-2·s-1 的UVA处理20 d绿叶银杏总黄酮含量最高。

    银杏杂交子代UVA黄酮

    安徽省薄壳山核桃产地有机磷和拟除虫菊酯农药残留及风险评估

    孙维敏季琳琳陈素传方建民...
    69-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调查安徽省薄壳山核桃主产区土壤和果实中有机磷农药和拟除虫菊酯农药残留情况,评估土壤和果实中农药残留风险。[方法]采集安徽省薄壳山核桃主产区土壤和果实样品各 13 份,分析 6 种有机磷农药和 4 种拟除虫菊酯农药的残留,采用风险熵值评估土壤中农药残留的生态风险,采用健康风险评估模型计算果实中农药残留的人体摄入健康风险。[结果]所有土壤样品中均有农药检出,检出浓度范围为n。d。~195。1 μg·kg-1(n。d。表示未检出),氯氰菊酯(n。d。~195。1 μg·kg-1)和甲氰菊酯(n。d。~90。61 μg·kg-1)检出浓度最高,对硫磷在土壤中检出率为 100%,单个土壤样品中最多检出 6 种农药;果实中仅有一个样品中未检出农药,其他样品中农药检出范围为n。d。~156。3 μg·kg-1,甲氰菊酯(n。d。~156。3 μg·kg-1)和氯氰菊酯(n。d。~29。42 μg·kg-1)检出浓度最高,甲氰菊酯的检出率最高(69。23%),单个果实样品中最多检出 4 种农药,果实中农药残留浓度均未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限量值。土壤中所有农药残留的生态风险介于中等风险和高风险之间,RQ:0。16~2。48(RQ表示生态风险总和)。10 种农药的人体健康风险值均小于 1,成人摄入果实的健康风险高于儿童。[结论]安徽省薄壳山核桃主产区土壤和果实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农药残留,土壤中的农药残留存在一定的生态风险,果实中的农药残留不会对人体产生健康风险,研究结果可为安徽省薄壳山核桃的食品安全监管提供参考。

    薄壳山核桃土壤有机磷农药拟除虫菊酯农药风险评估

    淹水胁迫及恢复对文冠果幼苗形态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刘嘉俊轩辕欣彤郑保砼王改萍...
    77-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文冠果苗不同淹水天数以及恢复后对其植株形态及生理特性的影响,探讨其在淹水胁迫下的适应性,为提高文冠果在南方地区的造林成活率和苗期的水分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文冠果实生苗为材料,采用双套盆法模拟淹水环境,设置淹水0 d(CK)、淹水1 d(W1)、淹水3 d(W3)、淹水5 d(W5)、淹水 7 d(W7)共 5 个处理,淹水结束后 5 个处理组均恢复正常水分管理 7 d,观察不同处理组间苗木叶片的变化情况,比较不同处理组间植株根系活力、叶片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抗氧化酶活性以及光合色素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随着淹水处理时间的延长,文冠果幼苗叶片逐渐变黄皱缩,甚至出现枯萎凋落等涝害症状,其根系活力及叶片光合色素含量逐渐降低,其中,与对照相比,W1、W3、W5 和W7 处理组根系活力分别降低 22。8%、37。5%、50。5%和 79。0%,总叶绿素含量分别降低 2。8%、21。5%、27。1%和 33。5%,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降低 1。8%、16。6%、22。1%和 34。5%;叶片丙二醛和可溶性糖含量逐渐升高,其中,W1、W3、W5 和W7处理组丙二醛含量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 31。3%、73。0%、84。4%和 112。8%,可溶性糖含量分别上升了 59。6%、76。4%、106。4%和 127。1%;而可溶性蛋白及脯氨酸含量则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并均在W3 处理组达到峰值,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了 41。4%、76。1%、83。4%和 55。6%。恢复正常水分管理 7 d后,W1 处理幼苗各项指标总体上均恢复至对照水平,而其余 3 个处理组各项指标总体上仍与对照有显著差异。[结论]综上所述,短期淹水(W1)后恢复正常水分管理 7 d,文冠果幼苗的各项指标均能恢复正常水平,而中长期淹水处理(W3、W5、W7)后恢复正常水分管理7 d,植株的各项指标均未能恢复正常水平。

    文冠果淹水胁迫恢复形态生理

    不同澳洲坚果品种果实矿质营养特性的综合评价

    康专苗郭广正王代谷何凤平...
    86-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了解澳洲坚果果实不同部位的矿质营养特性,为澳洲坚果果实营养调控及副产物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 13 个澳洲坚果品种为试材,果皮、果壳、果仁中N、P、K、Ca、Mg、Fe、Mn、Cu、Zn、B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并采用隶属函数、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不同澳洲坚果品种果仁矿质元素含量品质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不同品种及果实不同部位的矿质元素含量均存在差异。果皮中矿质元素含量最高的是K,其次是N,含量最低的是微量元素B;果壳中矿质元素含量最高的是N,其次是Ca和K,含量最低的是微量元素B;果仁中大、中量矿质元素含量最高的是N,其次是K、P、Mg、Ca。通过对果仁的矿质元素含量进行主成分分析,将10 个矿质营养元素含量指标简化为4 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3。672%;矿质元素含量的隶属函数综合评价值最高的是HAES344,其次是NY3,最低的是NY12。通过聚类,可将 13 个品种分为 3 类。[结论]不同品种和果实不同部位的矿质元素存在较大差异,N、Ca对果实矿质营养品质影响较大,Mn、Cu、Zn、B是重要的微量元素。果皮和果壳中含有丰富的大、中量元素及微量元素,开展果皮和果壳副产物的综合利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澳洲坚果果实矿质元素主成分分析

    不同品种平欧杂种榛坚果产量、性状和果仁营养物质对比

    贾淑霞张萌许艳红周春艳...
    95-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筛选吉林地区适宜种植的高产、优质平欧杂种榛品种。[方法]以3个平欧杂种榛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野外测产、坚果外观性状和果仁营养物质含量分析,综合评价不同品种榛果的特性。[结果]达维和辽榛 7 号的单株产量分别比辽榛 3 号高出 43。6%和 39。6%(P<0。05)。达维果仁的钙含量比辽榛 7 号和辽榛 3号分别高出 18。4%和 16。1%;达维果仁的总糖含量比辽榛 3 号高出 9。9%;辽榛 3 号果仁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比辽榛 7 号高出 26。7%(P<0。05);达维果仁的蛋白质含量比辽榛 7 号低 13。8%;达维果仁的胡萝卜素含量是辽榛 3 号的 1。82 倍;3 个品种榛子果仁的维生素E含量差异显著,辽榛 3 号的含量最高,分别比达维和辽榛 7 号高出 23。4%和66。5%(P<0。05)。达维榛果的平均直径比辽榛 7号高却低于辽榛 3号;辽榛 3号的果仁质量和出仁率均显著高于其他2个品种(P<0。05),并且果壳最薄;辽榛7号榛果的圆球度最高,果形指数最低,达维次之。随机森林回归模型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榛子果仁维生素E含量和坚果纵径是显著影响榛子品种的重要营养和性状因子。果壳及果仁质量与榛果质量正相关,R2 分别为0。85、0。56。榛果的平均直径分别与榛果质量、果仁质量和果壳质量正相关,R2 分别为 0。47、0。43、0。35。[结论]在 3 个品种中,达维具有最高的单株榛果产量和果仁产量,果实近圆球形利于脱壳,果仁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维生素E的含量较高,果仁总糖、胡萝卜素和钙含量均为最高。因此,达维是比较适合吉林地区经营的榛子品种。

    杂种榛单株产量坚果性状果仁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