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产经评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产经评论
产经评论

张捷

双月刊

1674-8298

CJPL2010@126.com

020-85222798

510632

广州市黄埔大道西601号

产经评论/Journal Industrial Economic Review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数字平台个人数据可携带政策的竞争效应

    唐要家单若彤
    5-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个人数据可携带政策是应对数字平台日益突出的数据垄断问题的重要反垄断监管政策,但是对于个人数据可携带政策的竞争效应,现有理论研究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构建在位者-进入者动态博弈模型来分析个人数据可携带政策的竞争效应,结果显示:个人数据可携带政策总体上可以降低消费者转换成本,削弱在位平台的数据垄断势力,促进市场竞争并提高消费者总福利和社会总福利.但个人数据可携带政策的竞争促进效应具有明显的场景差异,在消费者面临网络关注转换成本情况下,其具有明显的竞争促进效应;在消费者面临个性化服务转换成本情况下,个人数据可携带政策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竞争扭曲,但无法根本改变在位平台的垄断化趋势.总体来说,个人数据可携带政策是应对数据垄断的可行反垄断政策选择,但政策实施要区分不同场景进行精准设计,以有效实现维护市场可竞争性的目标.

    数字平台数据垄断转换成本个人数据可携带政策反垄断

    欲扬先抑:动态博弈视角下B2C平台引流的合作策略研究

    邹佳杨亮
    2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目前主要流量渠道被少数头部入口企业所占据,且B2C平台初创期普遍缺乏资金的情况下,与流量入口的合作对平台引流十分重要.将独立引流和限定价格分别作为平台和流量入口的非合作策略嵌入到双方合作谈判过程中,对平台的合作引流策略进行研究,从动态博弈视角回答如何提高平台合作谈判地位问题.在一个流量入口作为供给者和一个平台作为需求者的情境下,首先通过动态网络外部性增长模型描述引流在平台成长过程中的作用,然后基于多阶段动态博弈模型将平台和流量入口的谈判过程区分为非合作阶段和合作阶段.各阶段均衡结果表明:(1)如果流量入口在非合作阶段不限定价格,当平台独立引流的边际成本低于(高于)阈值时,平台的最优选择是在非合作阶段选择独立吸引一部分流量(不独立引流),从而增加合作阶段的利润分配;(2)如果流量入口在非合作阶段限定价格,平台的最优选择是在非合作阶段不独立引流,但当平台独立引流的边际成本低于阈值时,流量入口会降低其价格限定水平,使平台在合作阶段获得更多的利润分配;(3)尽管流量入口会将限定价格作为非合作阶段的占优策略,但这种承诺并不可靠,在平台做出策略选择后,流量入口总存在提高或降低限定价格的动机.

    平台流量入口引流合作谈判"非合作-合作"动态博弈

    前沿技术产业成长:对比较优势的一个文献述评

    赵婷
    38-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比较优势是影响产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遵循比较优势还是违背比较优势能够创造和维持产业竞争力是当前产业经济领域探讨的核心问题.结合前沿技术产业特性和国际贸易理论进展,梳理与比较优势、产业竞争力相关的产品空间和经济地理研究文献发现,遵循比较优势和违背比较优势在创造和维持产业竞争力中发挥协同作用,忽视任何一方力量都不可能提升产业竞争力.因为遵循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能够促进资本积累和要素禀赋升级,而不平等的国际分配体系下不对等的剩余分配将扩大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实现收敛需要发展中国家违背比较优势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但是现有比较优势决定了能够形成产业竞争力的违背距离,现有要素禀赋越先进意味着学习能力越强,决定了能够形成竞争力的新产业越可以违背现有比较优势更远的距离.因此,实现产业竞争力提升是在遵循比较优势促进要素禀赋持续升级的基础上,随着学习能力提高,逐步违背现有比较优势更远的距离,而一国内部地区只有遵循比较优势才能提高整个国家的竞争力.

    遵循比较优势违背比较优势协同前沿技术产业竞争力

    兼顾效率与稳定:全球价值链数字化转型与企业高质量发展

    张鹏杨张硕梁栋
    56-72页
    查看更多>>摘要:兼顾效率与稳定是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在同时考虑企业生产效率和稳定的框架下,借助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PSM-DID),探究全球价值链数字化转型对企业产出效率和产出波动的影响.结果显示:全球价值链数字化转型具有提升企业产出效率和稳定企业产出波动的作用,有助于实现兼顾企业效率和稳定的高质量发展.企业全球价值链参与程度越高,全球价值链数字化转型提升企业效率与促进稳定的作用越大.在产出效率更高的企业中,全球价值链数字化转型对产出波动的稳定效应更强.机制分析发现,全球价值链数字化转型一方面会提升全球价值链参与主体间的契约质量,另一方面会降低贸易网络搜寻成本,由此实现企业发展的效率提升与安全稳定.因此,应推进数字全球价值链建设,促进各类企业依托数字平台实现数字贸易发展,从而克服传统全球价值链无法兼顾效率与稳定的问题,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效率与稳定全球价值链数字化转型PSM-DID契约质量搜寻成本

    链长制政策与中国企业高质量发展——基于产业链供应链韧性视角的考察

    郭万山洪祥镇宋琪徐丹...
    73-9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升级和慢全球化的新国际环境下,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与韧性被视为实现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表征的中国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保障.在此背景下,我国部分省份探索性地实施产业链链长制政策,以期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企业协同联动能力,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释放,助推中国企业高质量发展.基于2014-202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以链长制作为一项政策冲击事件,检验其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链长制政策可以显著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促进中国企业高质量发展.机制检验发现,链长制主要从供应关系稳定、供需结构优化和主体协同创新三个不同的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层面,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分析发现,链长制对年轻企业、非国有企业、技术密集型企业和产业集聚水平较高地区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作用更加强烈.因此,要进一步构建完善的链长制政策体系,以产业链供应链全过程为着力点,强化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助力中国企业高质量发展.

    产业链链长制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全要素生产率双重差分

    地方产业政策如何影响企业创新行为?——基于高管人员短视主义的机制分析

    孙正昕郁俊莉李思娴
    92-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企业创新是中国经济创新驱动发展的现实要求,也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基于2011-2020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地方产业政策对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地方产业政策对企业创新行为具有积极影响,但地方产业政策的创新效应主要表现在企业的策略性创新行为而非实质性创新行为.(2)地方产业政策通过高管人员短视主义影响企业策略性创新行为,高管人员短视主义会诱导企业选择策略性创新,导致企业创新重数量而轻质量.(3)相比于国有企业,地方产业政策对企业选择策略性创新行为的影响在民营企业中更明显.因此,制定地方产业政策时,应关注企业高质量发展动能培育,实施差异化激励措施,充分调动企业创新积极性;提升管理层对产业政策信息的获取能力,缓解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引导管理层根据产业政策做出符合企业长期发展的实质性创新投资决策.

    地方产业政策企业创新行为高管人员短视主义双重差分模型

    区域产业政策与城市绿色创新——来自中国资源型与老工业城市的证据

    曹倩雯曾军平
    105-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绿色创新是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是新发展理念下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文明协同发展的有效手段.基于2009-2019年中国资源型与老工业城市面板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政策对城市绿色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政策能够有效提升城市绿色创新能力.机制分析表明,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政策主要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效应和创新投入效应提升城市绿色创新能力.异质性分析表明,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政策对不同城市特征和不同绿色创新类型具有差异性影响,具体表现为对资源型城市和复合型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工业化程度较高城市绿色创新能力的提升效果更为明显,对策略性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大.因此,可进一步扩大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试点城市范围,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大城市创新投入,提升城市绿色创新能力.

    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城市绿色创新资源型城市老工业城市双重差分法

    人工智能时代高新技术企业存在索洛悖论吗?

    程文何涵琦
    118-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人工智能时代,为了有效利用新一代通用目的技术,企业会进行大量的无形资本投资,包括重新设计业务流程、构建新商业模式以及相关的人力资本投资.虽然这些无形资本为企业创造了有价值的资产,但在增长核算中通常难以计量,从而导致"索洛悖论".基于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的股票市场估值,对其无形资本价值大小进行测算的结果表明: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存在大量未被计量的无形资本,从而导致了人工智能时代的"索洛悖论".因此,应积极活跃资本市场,特别是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企业密集的创业板和科创板,满足人工智能企业的直接融资需求,以此支持人工智能技术的扩散与创新,克服"索洛悖论",提升生产率.

    人工智能索洛悖论无形资本高新技术企业

    自贸港建设如何推动经济转型?——基于开放型、生态型、服务型维度

    孙鹏吴艳芳
    128-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外开放如何推动国内经济转型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焦点问题,海南自由贸易港作为最高水平的开放形态推动经济转型的机制路径值得深入探讨.基于2010-202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合成控制法检验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经济转型效应.结果显示:自贸港建设可以推动经济体系向开放型、生态型、服务型方向转型.机制检验表明,自贸港建设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来推动经济转型的实现.进一步分析发现,海南自贸港建设能够提高区域内开放-生态-服务经济体系耦合协调度水平,以自贸港建设为代表的制度型开放将实现与内在经济体系转型的协同联动.因此,应持续稳步推进自贸港建设,优化营商环境,以制度创新和进一步对外开放推动经济转型与新型经济体系建设.

    海南自由贸易港经济转型开放型生态型服务型

    税收负担、配套制度供给与FDI流动

    吕洋寇海洁高子茗
    145-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减税为主要内容的引资优惠政策是FDI竞争实践的重要手段,但税收政策的效果存疑.以新新经济地理学理论为基础,从配套制度供给的视角讨论税收负担对FDI流动的影响.理论研究表明:(1)东道国降低税负可以促进FDI流入,但是政策实施存在有效门槛值;(2)东道国以制度环境和社会信任为主体的配套制度供给质量的提升将导致外资企业临界生产率提高,并削弱税负水平对FDI流入的负向影响.在此基础上,基于1998-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我国地区FDI竞争实践中,税收政策作用被大幅削弱的同时,配套制度供给的作用越来越强,地区制度环境的改善和社会信任水平的提高不仅有助于FDI规模的扩张,还有助于FDI质量的提升.由此可见,减税并不是招商引资的最优政策选择,应以完善的法律制度、良好的社会信任体系,高质量引进外资.

    税收竞争FDI流动制度环境社会信任FDI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