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杨耀防

季刊

jjyx1986@jju.edu.cn

0792-8334007

332005

江西省九江市前进东路551号

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Jiujiang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
查看更多>>本刊立足于反映学院科研与教学成果,致力于自然科协与临床医学的挖掘、创新和交流,使其成为我校科技创新与学术交流的重要窗口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江西省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情况调研分析

    王万山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论文从江西省科技人员的分布情况、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实际状况、科技人员创新创业企业经营情况、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政策扶持情况等方面,对江西科技人员的创业现状及创业环境做了全面的调研,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江西科技人员创业水平与质量的具体对策,包括加大科技投入、加大金融支持、加强激励机制、提供周到服务等方面.

    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创业教育创业环境江西

    基于混合现实技术的直观教学在骨科临床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常俊沈柱
    9-12,20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伴随着 5G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混合现实技术(mixed real-ity,MR)逐步试用于多项临床实践教学,特别是在骨科手术操作及临床教学中被更多地应用.由于骨科学科的特殊性、骨骼及其组织解剖的复杂性以及骨科病种的多样性,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难以直观全面地掌握知识技能.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MR技术能够增强教学的互动性及沉浸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丰富全面地展开知识点.文章基于MR技术在骨科临床实践教学的应用,对MR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局限展开讨论.

    混合现实技术传统教学模式骨科临床实践教学

    以TBL为基础的改良PBL教学法与传统的LBL教学法在骨科教学中的效果

    王林杨民左学良
    13-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以TBL为基础的改良PBL教学模式在骨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该报告以2022 年5 月-2023 年5 月作为时间区间,并截取此段区间中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骨科实习的60 例实习生为例作为报告数据中的提供对象,按照教学模式不同分成传统组和改良组,以30 例为每组人数,分别予以传统LBL教学和基于TBL的改良PBL为教学模式,分析教学效果.结果 考核成绩:改良组理论成绩、操作技能分数更高,p<0.05;满意度:改良组对教学满意度为(93.33%),与传统组(70.00%)对比更高,p<0.05;不良事件:改良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33%),与传统组(23.31%)对比更低,p<0.05;临床综合能力:改良组临床综合能力评分与传统组对比更高,p<0.05;教学效果:改良组教学效果更好,p<0.05.结论 基于TBL的改良式PBL教学模式在骨科教学中的效果显著,有效提升理论成绩及实践操作水平,促进实习生临床综合能力的提升,值得推广.

    骨科传统PBL教学以TBL为基础的改良PBL教学教学效果

    基于"SPOC+智慧教室"骨肉相连式混合式教学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应用

    王怡悦叶芊王梦媛
    17-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SPOC+智慧教室"骨肉相连式混合式教学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23 年 2 月—2023 年 7 月教学期间学生 77 例,随机法分为对照组(39 例,常规教学)和观察组(38 例,"SPOC+智慧教室"骨肉相连式混合式教学).对比课程综合测验成绩、核心能力、教学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课程综合测验成绩、核心能力、教学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SPOC+智慧教室"骨肉相连式混合式教学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应用可促进学生理论成绩、核心能力提升,增强教学满意度,值得推广.

    "SPOC+智慧教室"骨肉相连式混合式教学病理生理学教学应用

    均布载荷作用下正交异性组合简支梁的弹性理论和数值研究

    董继蕾李亮卢小雨
    21-27,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正交异性材料组合简支梁可以发挥由一种材料组合而成的单根梁所无法比拟的优势.文章采用弹性力学中的半逆解法,首先,基于弹性力学的基础假设,推导出了在均布载荷作用下正交异性组合简支梁的应力分析解析式.然后,运用ANSYS软件进行模型的数值模拟.将ANSYS模拟得到的结果与理论解析解的求解计算结果进行比较,进一步佐证理论解析解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最后,根据所研究的内容和结果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并对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提出了一些比较合理的建议.

    均布载荷正交异性组合梁弹性理论数值研究

    基于逆向技术的汽车排气头段优化设计研究

    陈周五朱萍梅劲哲
    28-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针对某款汽车排气头段,通过三维扫描仪采集其表面点云数据和空间安装位置点云数据,利用逆向工程技术完成排气头段模型重构.利用UG流体分析现有模型存在的结构问题并提出优化结构设计,进而实现汽车尾气排气效率提高和汽车整体性能提升.该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和手段也为其它产品优化设计和研究开发提供思路.

    排气头段逆向工程模型重构流体分析

    基于Ansys的热双金属片热变形仿真分析

    林森泉周燕海康淑贤
    33-36,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热双金属片是小型断路器热脱扣器最重要的零件,传统的设计选型是根据经验选择型号,然后通过制作样品试验进行选型,周期长并且成本较高,文章提出一种基于Ansys的热双金属片热变形仿真分析选型方法,通过仿真分析热变形与机构脱扣行程进行比对,选择合适的热双金属片,再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仿真分析与实际相差在 10%以内,满足试验要求,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Ansys热双金属片热变形

    无线传感器下基于感应线圈的车辆行驶路径识别方法

    王雷杨爱喜
    37-40,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针对感应线圈在感应行驶过程中的车辆会受到无线传感器节点、网络布局等影响,导致车辆无法准确识别行驶路径,为了提高车辆路径识别性能,提出了无线传感器布局对路径识别方法.通过分析车辆路径信息的质量,滤波处理采样后的车辆路径信息,降低无线传感器布局环境对车辆路径识别信息的干扰,完成路径信息的预处理,为了分析车辆的行驶状态,在全局坐标系中计算了车辆的位置信息和姿态角,采用无线传感器布局,构建了车辆路径观测模型,通过车辆路径识别程序设计,实现了感应线圈对车辆路径的识别.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路径识别方法不仅可以提高路径识别精度,还可以缩短耗时,从而使感应线圈检测车辆的路径识别性能大大提高.

    感应线圈无线传感器路径识别路径观测模型

    基于改进的UNet++的遥感影像建筑物变化检测

    唐朋宇刘超孙健飞
    4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采用遥感影像进行建筑物变化检测中,小型建筑物易于漏检和错检的问题,文章提出一种改进的UNet++网络模型,即采用孪生结构(Siamese-diff)进行编码器构建,实现两个不同时相遥感影像特征的同步提取;在此基础上,采用VGG构建更深层次的网络结构,深度挖掘遥感影像中的深层特征;最后,在网络的跳跃连接部分引入注意力机制,增强网络对建筑物变化特征的学习能力.实验结果表明,新方法相比较于未改进前精确率提高3.1%,召回率提高1.8%,F1 提高2.4%,说明新方法能够更好的识别变化的小型建筑物,有效的提升了建筑物变化检测的能力.

    小建筑物建筑物变化检测VGG孪生结构注意力机制

    GNSS相对定位的多目标优化快速选星方法

    汪鹏飞刘超张开坤
    46-50,90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发展和完善,可为用户提供多达 100 余颗可用卫星,较大程度上拓展了GNSS的适用范围,但计算效率也随之降低.卫星的优化选择(选星)是平衡定位精度与效率的一种重要手段.文章针对GNSS相对实时定位的应用需求,提出采用一种改进的快速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Ⅲ进行GNSS相对定位的快速选星,该算法利用选星问题的时间相关性生成种群以提高选星效率,并利用后验的偏好解函数在最优解集中选出最适解.实验结果表明,选星后的卫星数目降低平均值为50%,效率平均提高70%且精度影响不大,该算法可有效地进行导航卫星选择,并适用于连续定位.

    选星NSGAⅢRDOP相对定位多目标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