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当代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当代医药
中国保健协会 当代创新(北京)医药科学研究院
中国当代医药

中国保健协会 当代创新(北京)医药科学研究院

王霞

旬刊

1674-4721

ddyy@vip.163.com

010-59679076,59679077

100025

北京市朝阳区通惠家园惠润园(壹线国际)5-3-602

中国当代医药/Journal China Modern Medicine
查看更多>>《中国当代医药》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保健协会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医药卫生专业期刊。《中国当代医药》创刊1年来,坚持“创新性、科学性、导向性、实用性和服务性”的办刊方针,以“推广医药研究成果、交流医药临床经验、报道医药发展动态、促进医药卫生发展”为宗旨,在广大作者、读者的大力支持下,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得到了快速成长。应广大作者、读者的要求、经本刊编委会决定,并经卫生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管理部门批准,本刊从2009年12月开始由原来的半月刊改为旬刊,每月的8、18、28日出版,每期定价15元,全年优惠价450元(全国各地邮发,邮发代号:2-515)。欢迎广大作者读者踊跃投稿,我们将继续为大家热忱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早期筛查降低肝病相关不良结局风险

    王霞潘锋
    1-3页

    内热针治疗兔膝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

    杨芳洁喻仁宇何坚
    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膝骨关节炎实验兔内热针治疗后的基本状态、行为学,血清P物质(SP)、膝关节液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水平变化,探讨内热针对膝骨关节炎实验兔的潜在治疗机制.方法 16只新西兰兔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塞来昔布组、内热针组,每组4只.利用木瓜蛋白酶方法诱发模型组、塞来昔布组、内热针组的膝骨关节炎模型.内热针组在内膝眼、犊鼻、阳陵泉、足三里进行治疗,自造模之日起第14、21、28、35天各进行1次,每次治疗20 min,共4次.塞来昔布组则在同一时间点灌服塞来昔布(24mg/kg),每日1次,共4次.空白组与模型组未进行任何治疗.治疗前后对实验兔进行改良Lequesne MG量表评分.治疗结束后,收集实验兔血液、膝关节液样本,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实验兔的血清SP、膝关节液中IL-8、IL-1β表达水平.结果 模型组实验兔造模后,与空白组相比较展现出食欲下降、精神不振、活动量减少等现象,内热针组相比模型组这些症状明显得到改善;模型组、塞来西布组和内热针组在造模后Lequesne MG评分高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热针组、塞来西布组干预后Lequesne MG评分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塞来昔布组实验兔在取材后血清SP表达水平高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热针组实验兔干预后血清SP表达水平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实验兔在取材后膝关节液中IL-8、IL-1β表达水平高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塞来昔布组、内热针组干预后膝关节液中IL-8、IL-1β表达水平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热针组干预后膝关节液中IL-8、IL-1β表达水平低于塞来昔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热针治疗可能通过降低血清SP表达水平以及抑制膝关节液中炎症介质IL-8、IL-1β的表达,进而有效治疗膝骨关节炎.

    内热针膝骨关节炎实验兔P物质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1β

    心力衰竭患者1年内多次非计划性入院的影响因素分析

    梁梦瑶卢毅冯莉
    9-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心力衰竭(HF)患者1年内多次非计划性入院的原因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498例HF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采用倾向性匹配研究法(PSM)单独探讨1年内非计划性入院的影响因素,然后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22年2月至7月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1年内多次非计划性入院的患者进行半结构访谈,采用质性与量性结合的方法,探讨多次非计划性入院的原因.结果 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β=0.036,OR=1.036,95%CI:1.007~1.067)、90 d 内再入院(β=1.739,OR=5.694,95%CI:2.615~12.402)、房颤史(β=0.644,OR=1.943,95%CI:1.158~3.259)、慢性肾脏病(β=1.052,OR=2.863,95%CI:1.660~4.939)、慢性阻塞性肺疾病(β=0.998,OR=2.712,95%CI:1.488~4.944)、NYHA 分级≥ Ⅲ级(β=1.325,OR=3.769,95%CI:2.230~6.352)、血红蛋白<110g/L(β=1.268,OR=3.555,95%CI:2.008~6.294)、服药≥7种(β=1.034,OR=2.814,95%CI:1.657~4.777)是 HF 患者 1 年内多次非计划性入院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质性研究显示自我效能不足、连续性管理不足以及医疗服务利用障碍为患者主要多次入院原因.结论 HF患者1年内多次非计划性入院率较高,临床医护人员应着重关注早期非计划入院患者,在加强患者自我管理的同时,联合多学科加强患者合并症和服药的管理,促进延续护理的连续性,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降低患者的再入院率.

    心力衰竭多次非计划性入院影响因素混合研究

    妊娠期补锌对新生儿出生体重影响的meta分析

    邵丽婷杜婧王维红
    16-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妊娠期补锌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为妊娠期合理补锌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CNKI、CBM、WanFang Data、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Ebsco 等数据库,搜集妊娠期补锌对新生儿出生体重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5月.两位研究者独立背对背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并对文献质量进行偏倚风险评估,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10个RCT纳入研究,包括研究对象4 26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妊娠期补锌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并不显著(MD=6.87,95%CI:-18.47~32.21,P=0.60).亚组分析结果显示,锌基础水平低的人群妊娠期补锌(MD=-7.61,95%CI:-69.90~54.68,P=0.81)和锌基础水平正常人群妊娠期补锌(MD=16.83,95%CI:-28.17~61.84,P=0.4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单独补充锌(MD=-3.09,95%CI:-55.19~49.00,P=0.91)和含锌的多种微量营养素联合补充(MD=20.95,95%CI:-40.95~82.36,P=0.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当前证据显示,妊娠期补锌对新生儿出生体重没有显著影响.因纳入文献的质量和数量有所限制,所以本结论有待更多高质量研究给予验证.

    妊娠期补锌新生儿出生体重meta分析

    急诊科严重创伤病人绿色通道就诊流程中的应用价值探析

    林丽丽李超雄陈惠强
    2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绿色通道就诊流程在急诊科严重创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8月福州市第二医院60例严重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2021年10月底为分界线,2021年1月至10月创建绿色通道前,抽选30例患者设置为对照组;2021年11月至2022年8月创建绿色通道后,抽选30例患者设置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救治成功率、特殊检查时间(拍片与CT检查用时)、急诊候诊时间以及手术时间等.结果 观察组的救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急诊候诊时间以及送血、送检时间,特殊检查时间等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科严重创伤患者在绿色通道就诊流程中的应用价值高,缩短患者在各环节所等待的时间,提升抢救患者的时效性及临床救治成功率.

    急诊科严重创伤患者绿色通道救治成功率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联合X-pert在肺结核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曾中华盛翠霞
    26-29,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mNGS)联合X-pert在肺结核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12月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疑似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mNGS、X-pert检查,以临床诊断结果为准,分析X-pert、mNGS单独与联合诊断肺结核的价值.结果 98例疑似患者经临床确诊为肺结核50例(51.02%),非肺结核48例(48.98%);mNGS联合X-pert诊断肺结核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与mNGS相同,均为 100.00%;mNGS 联合 X-pert 诊断准确度为 87.76%,敏感度为 76.00%,高于 X-pert 的 72.45%、52.00%和 mNGS的79.59%、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X-pert、mNGS联合诊断肺结核与临床诊断存在良好的一致性(Kappa=0.756,P<0.05),而单一检测结果与临床诊断的一致性不佳(Kappa=0.454、0.595,P<0.05).结论 mNGS联合X-pert诊断可提高肺结核检出率,值得临床推广.

    肺结核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X-pert一致性

    脐针疗法"右降四针"治疗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效果

    王贺李晗婧阮叶永盛李军军...
    30-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脐针疗法"右降四针"在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5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80例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予头孢克肟胶囊和清咽滴丸口服治疗,观察组予头孢克肟胶囊和清咽滴丸口服联合脐针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与体征恢复时间以及炎症指标(白细胞、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症状及体征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相关炎症指标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炎症指标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脐针疗法"右降四针"在治疗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方面效果确切,能更快地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有效减轻炎症反应,值得推广.

    脐针疗法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炎症因子临床研究

    经"肝脏第三扇门"入路在解剖性右肝切除术中的应用

    邢时龙孙亭立胡莉红
    35-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经"肝脏第三扇门"入路在解剖性右肝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6月至2024年3月在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择期行解剖性右肝叶切除术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和试验组(n=30).两组患者均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解剖性右肝叶切除术治疗,其中试验组行"经肝脏第三扇门"入路,对照组行常规入路.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肝肾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尿素氮(BUN)]、血乳酸值、并发症.结果 试验组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切肝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病理切缘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ALT、TBil、BUN、血乳酸均高于本组术前,ALB检测值低于本组术前,而试验组ALT、TBil、BUN、血乳酸检测值低于对照组,ALB检测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出血、胆漏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中肝静脉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解剖性右肝切除术中采用经"肝脏第三扇门"入路可缩短切肝时间,减小手术创伤,降低肝静脉损伤发生率,降低对肝肾功能损害,促进患者病情恢复,减轻经济负担.

    解剖性右肝切除术解剖肝肾功能"肝脏第三扇门"围手术期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在腹腔镜肝脏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刘庆
    39-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对腹腔镜肝脏手术患者实施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DFT)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3年8月烟台市烟台山医院收治的62例腹腔镜肝脏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31例)与研究组(31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研究组采用GDFT治疗.比较两组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尿素氮(BUN)水平、乳酸(Lac)水平.结果 术前1 d,两组患者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d,研究组患者MMSE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切肝时(T2)及手术完毕时(T3)心脏指数(CI)高于参照组;T2时中心静脉压(CVP)水平高于参照组,T3时CVP水平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室时(T0)、T3时及术后24 h,两组患者BUN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0时,两组患者La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3及术后24 h,研究组患者Lac水平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对腹腔镜肝脏手术患者合理给予GDFT治疗,对于患者重要脏器血流灌注稳定性以及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水平维持表现出的作用明显,可以保护患者的脑组织,对于患者的术后认知功能改善有促进作用.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腹腔镜肝脏手术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血流动力学尿素氮乳酸

    肝动脉灌注化疗联合程序性死亡受体1抗体及仑伐替尼治疗晚期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效果

    李洁李瑞娟鲁志兵曾筱怡...
    43-46,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肝动脉灌注化疗联合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抗体及仑伐替尼治疗晚期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至2023年5月萍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1例接受肝动脉灌注化疗联合PD-1抗体及仑伐替尼的合并门静脉癌栓晚期肝癌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肝动脉灌注化疗、免疫及靶向治疗.分析患者的总生存期、无进展生存期、总缓解率及疾病控制率,记录治疗及随访期间的不良事件.结果 治疗后,0例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11例疾病稳定,3例疾病进展.其中总缓解率为38.45%,疾病控制率为85.71%.甲胎蛋白(AFP)中位水平为184.07(9.44,7 103.85)ng/ml,治疗前AFP中位水平为553.28(50.43,11 542.05)ng/ml,治疗后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12.71个月(4~24)个月,总生存期6个月为89.2%,总生存期12个月为63.1%,中位总生存期并未达到;无进展生存期6个月为70.38%,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9.48个月(95%CI:7.26~11.72);常见的1~2级不良事件有高血压、乏力、谷丙转氨酶升高等,其中3级不良事件有16例,通过对症治疗,均在下一周期治疗前康复.结论 肝动脉灌注化疗联合PD-1抗体及仑伐替尼治疗晚期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肿瘤反应性良好,治疗过程出现的不良反应也是可控的.

    肝动脉灌注化疗程序性死亡受体1抗体仑伐替尼晚期肝癌门静脉癌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