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当代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当代医药
中国保健协会 当代创新(北京)医药科学研究院
中国当代医药

中国保健协会 当代创新(北京)医药科学研究院

王霞

旬刊

1674-4721

ddyy@vip.163.com

010-59679076,59679077

100025

北京市朝阳区通惠家园惠润园(壹线国际)5-3-602

中国当代医药/Journal China Modern Medicine
查看更多>>《中国当代医药》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保健协会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医药卫生专业期刊。《中国当代医药》创刊1年来,坚持“创新性、科学性、导向性、实用性和服务性”的办刊方针,以“推广医药研究成果、交流医药临床经验、报道医药发展动态、促进医药卫生发展”为宗旨,在广大作者、读者的大力支持下,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得到了快速成长。应广大作者、读者的要求、经本刊编委会决定,并经卫生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管理部门批准,本刊从2009年12月开始由原来的半月刊改为旬刊,每月的8、18、28日出版,每期定价15元,全年优惠价450元(全国各地邮发,邮发代号:2-515)。欢迎广大作者读者踊跃投稿,我们将继续为大家热忱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气管插管拔管后不同呼吸支持方式序贯治疗随机对照研究

    凌学锋余仁杰邹小新刘云云...
    47-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气管插管拔管后不同呼吸支持方式序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3月于九江学院附属医院合并高碳酸血症呼吸衰竭的AECOPD接受有创通气治疗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符合拔管指征标准下拔管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无创机械通气(NIV)组与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组,每组各24例。比较两组间拔管前后血气分析指标、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频率、舒适度、再插管率、气管镜吸痰治疗的情况。结果 拔管后6、12、24h时HFNC组与NIV组间pH、PO2、PCO2和PaO2/FiO2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6、12、24 h时HFNC组与NIV组呼吸频率、心率、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FNC组舒适度评分高于NIV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NI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再插管率、所需气管镜吸痰治疗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接受有创通气的严重高碳酸血症呼吸衰竭的COPD患者中,拔管后使用HFNC并不会导致治疗失败率增加,相比NIV能更好地改善呼吸频率、具有更好的耐受性和舒适度,可作为一种有效的序贯治疗的呼吸支持手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气管插管无创机械通气经鼻高流量氧疗

    不同年龄患者早期复极综合征的动态心电图特征比较

    陈思维郭玲刘娟谷建峰...
    52-54,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不同年龄患者早期复极综合征的动态心电图特征。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萍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早期复极综合征(ER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年龄分为A组(<18岁,n=30)、B组(18~45岁,n=38)和C组(>45岁,n=32)。三组患者均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并行心率变异性(HRV)分析。比较三组各项参数包括HRV指标、J波出现的导联情况、ST改变程度及参数之间的差异。结果 B组和C组的标准差(SDNN)、均值标准差(SDANN)、差值的均方根(rMSSD)和差值>50 ms的百分比(PNN50)、极低频(VLF)、低频(LF)、高频(HF)、LF/HF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V2~V3高于A组,V4~V5低于A组,B组的Ⅱ、Ⅲ、aVF低于A组,C组的Ⅱ、Ⅲ、aVF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ST段抬高距离高于A组,且Q-T离散度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年龄段ERS患者的动态心电图特征存在一定差异,且监测动态心电图对判断ERS患者的预后及评估病情严重程度有重要意义,从不同角度为ERS的临床监测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正确评估疾病的进展及预后,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早期复极综合征动态心电图年龄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硝苯地平、瑞舒伐他汀联合用药在老年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心脏介入术后预防的应用效果

    乔尚高雯
    55-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硝苯地平、瑞舒伐他汀联合用药在老年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后预防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12月巴彦淖尔市医院收治的178例PCI术后的老年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掷硬币法将其分为观察组(92例)与对照组(86例)。观察组预防性给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硝苯地平、瑞舒伐他汀联合用药,对照组预防性给予硝苯地平、瑞舒伐他汀联合用药。比较两组患者在出院日及术后6、12、18、24个月血压(B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 LDL-C)、脂蛋白[Lp(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浆D-二聚体(D-D)表达水平,记录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18个月的hs-CRP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4个月的BP、sdLDL-C、Lp(a)、hs-CRP、D-D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术后预防性给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硝苯地平、瑞舒伐他汀联合长期用药,可有效降低因高血压合并高血脂导致出现严重动脉硬化的老年患者的血压和血脂水平,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硝苯地平瑞舒伐他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高血压高血脂老年人

    CYP2C19基因型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抗血小板治疗结果的影响

    耿二冬宁涓
    60-63,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CYP2C19基因型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抗血小板治疗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北京王府中西医结合医院接受住院的971例接受PCI手术的冠心病患者作研究对象。根据基因分型结果和临床特征确定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氯吡格雷组(n=724)和替格瑞洛组(n=247)。氯吡格雷组患者术后口服氯吡格雷(75 mg)每日1次,阿司匹林(0。1 g)每日1次;替格瑞洛组患者术后口服替格瑞洛(90 mg)每日2次,阿司匹林(0。1 g)每日1次。观察两组中不同基因型患者出血和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s)的发生情况。结果 替格瑞洛组的出血发生率高于氯吡格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MACEs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氯吡格雷组中,非常缓慢代谢型患者的MACEs总发生率高于快速代谢型及缓慢代谢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替格瑞洛组中,快速代谢型患者的出血总发生率高于缓慢代谢型及非常缓慢代谢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结论 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对PCI后预防MACEs发生方面效果相当。接受氯吡格雷治疗的CYP2C19基因非常缓慢代谢型患者,其预防MACEs发生的效用较低;接受替格瑞洛治疗的CYP2C19基因快速代谢型患者,其出血发生率较高。临床可以根据CYP2C19基因分型采取个体化治疗,以优化PCI术后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的效果。

    氯吡格雷替格瑞洛CYP2C19基因型抗血小板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炎症因子、脑白质改变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相关性

    钟华胜吴莉危国星熊国平...
    64-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患者炎症因子、脑白质改变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2月在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CCCI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为患者实施精神状态评估,并以27分作为临界点,总分<27分表示存在认知功能障碍,记为观察组(37例)。总分≥27分表示认知功能正常,记为对照组(43例)。比较两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及脑白质改变(ARWMC)评分,分析观察组患者血清CRP、PCT水平及ARWMC评分与MoC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MoCA评分总分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CRP、PCT水平及ARWMC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Pearson法分析相关性,观察组患者血清CRP、PCT水平及ARWMC评分与MoCA评分均呈负相关(r=0。651、0。708、0。649,P<0。05)。结论 CCCI患者炎症因子、脑白质改变与其认知功能障碍发生均具有相关性,且主要表现为血清CRP、PCT水平及ARWMC评分与MoCA评分均呈负相关,值得关注。

    慢性脑供血不足炎症因子脑白质改变认知功能障碍相关性

    定量化脑电图对前循环脑梗死血管重建术后患者预后判断的研究

    卢知娟赖锦星刘华石黄靖茹...
    68-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定量化脑电图对前循环脑梗死血管重建术后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 选取赣州市人民医院2022年1月至12月收治的89例前循环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血管重建术治疗,并随访3个月,依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患者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及预后不良组;所有患者均行定量化脑电图检测,包括(θ+δ)/(α+β)比值(DTABR)、大脑对称指数(BSI),比较预后良好及预后不良组基础资料间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前循环脑梗死血管重建术后预后的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分析,定量化脑电图预测前循环脑梗死血管重建术后预后的临床价值。结果 89例患者随访3个月,其中61例预后良好为预后良好组,28例预后不良为预后不良组。预后良好组DTABR、BSI为(0。84±0。11)、(0。09±0。02),低于预后不良组的(1。35±0。16)、(0。28±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TABR、BSI为影响前循环脑梗死血管重建术后预后的高危因素(OR>1,P<0。05);ROC曲线显示,DTABR、BSI及联合检测预测前循环脑梗死患者血管重建术后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0、0。833、0。965,联合检测价值更高。结论 定量化脑电图在预测前循环脑梗死术后预后中具有较高价值,且操作简单、更为客观,可作为早期必检项目推广,以便于完善脑梗死的早期救治方案。

    前循环脑梗死血管重建术定量化脑电图预后预测价值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效果

    杨丽艳赖靖慧饶婷蔡扬帆...
    72-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卒中后抑郁(PS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1月至2022年11月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住院的60例PS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在保持临床常规治疗相同的情况下,研究组采用高频rTMS干预,对照组采用伪刺激干预。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Barthel指数(BI)、血清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HAMD-17的评分低于对照组,BI评分、5-HT、NE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频rTMS干预对PSD患者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可改善抑郁症状,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血清5-HT、NE含量,本研究方案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卒中后抑郁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情绪血清神经递质水平

    逆行肾内输尿管软镜碎石术联合排石用输尿管支架治疗>2 cm肾或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效果

    尧义李惠长李国敏
    77-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逆行肾内输尿管软镜碎石术(RIRS)联合排石用输尿管支架治疗>2 cm肾或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被诊断为肾或输尿管上段结石的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结石直径均>2 cm,并行RIRS,术后根据使用支架管的种类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应用排石用输尿管支架管,共30例;对照组应用普通双J管,共40例。收集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当天血白细胞计数,尿白细胞计数,术后4周返院拔管时填写输尿管相关症状问卷,比较两组留置输尿管支架期间是否排尿时有碎石排出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性别、年龄、结石位置、结石大小、结石CT值、术前血白细胞、术前尿白细胞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后血白细胞、术后尿白细胞、术后排尿症状评分、躯体疼痛评分、整体健康状况评分和工作表现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在带管期间的促排石能力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在术后4周的残石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在感染发热、石街形成、支架移位、结石附壁、腰痛和血尿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IRS联合排石用输尿管支架治疗>2 cm肾或输尿管上段结石可以提高患者的促排石能力,降低残石率,不增加不良反应。

    逆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排石用输尿管支架肾结石输尿管结石

    斯钙素-1的表达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复发和预后中的作用

    蔡淑芳张桂凤王从政李明红...
    82-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斯钙素-1(STC1)的表达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1年8月至2018年4月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泌尿外科及肾脏内科收治的126例膀胱癌肿瘤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检测126个膀胱尿路上皮癌样本中的STC1表达情况,免疫组化评分≥4分的样本归为STC1高表达组(31例),而得分<4分的样本归为STC1低表达组(95例)。分析STC1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通过Kaplan-Meier方法绘制生存曲线分析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STC1表达在患者预后中的作用。通过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不良预后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STC1在T2~T4期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中的表达高于在Ta~T1期患者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STC1高表达、低表达在肿瘤复发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C1高表达是不良预后因子(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STC1高表达为复发影响因子(P<0。05),STC1高表达为膀胱尿路上皮癌独立预后危险因素(P<0。05)。结论 STC1高表达是一个独立的生物标志物,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复发和预后不良有关。

    生物标志物预后复发斯钙素1膀胱尿路上皮癌

    非标准截石位在髋关节病变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体位摆放中的应用

    李访斌何玉娟赵晔党治军...
    87-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非标准截石位在髋关节病变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体位摆放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至2022年10月玉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6例髋关节病变、僵直,关节向外伸展角度受限不能摆放标准截石位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标准截石位下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35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手术操作者体位舒适度、患者体位舒适度、患者术后48 h体位相关并发症及手术时长。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操作者体位舒适度、患者体位舒适度、患者术后48 h体位相关并发症率及手术时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髋关节病变、僵直不能采取截石位,影响手术操作者不应列为手术禁忌证,只要对手术体位稍作改良即可,且值得临床采纳、推广。

    前列腺增生截石位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髋关节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