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健康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健康研究
健康研究

郭清

双月刊

1674-6449

jkyj@hznu.edu.cn

0571-28869726,28865871

310036

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学林街16号

健康研究/Journal Health Research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016-2020年杭州市耐多药肺结核治疗转归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吴亦斐陈珺芳谢立陆敏...
    241-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杭州市耐多药肺结核(multidrug-resistant pulmonary tuberculosis,MDR-PTB)患者的治疗转归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 2016-2020 年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通过国家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收集研究对象的人口学和诊疗信息,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研究对象治疗转归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 306 例研究对象,平均治疗时间(630.58±191.62)天,治疗成功率 81.1%.2016-2020 年开始治疗的研究对象治疗成功率分别为 79.5%、70.9%、74.2%、88.5%和 92.7%,经趋势性χ2 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最终纳入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并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为:开始治疗时间为 2019 年(HR=1.52,95%CI=1.04~2.22,P=0.0291),开始治疗时间为 2020 年(HR=3.45,95%CI=2.35~5.06,P<0.0001),年龄<37 岁(HR=1.63,95%CI=1.25~2.11,P=0.0003).结论 杭州市的MDR-PTB治疗水平逐年提高,需重点加强对中老年患者的诊治和督导管理.

    耐多药肺结核治疗转归危险因素

    湖州地区儿童支原体感染横断面调查及耐药突变状况

    鲍英钱福初茅惠莉
    246-2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湖州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核酸阳性和耐大环内酯类药物基因突变情况,为临床合理防治MP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湖州地区4家医院的9 631例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咽拭子样本,采用real-time PCR技术进行MP核酸及耐药基因(23S rRNA)突变检测,并探讨其流行特征.结果 共检出MP阳性 878 例,阳性率为9.12%.在MP阳性样本中检出耐大环内酯类药物基因23S rRNA突变610 例,耐药突变检出率为 69.48%.男童MP阳性率(8.31%)低于女童(10.05%),差异有统计意义(χ2=8.757,P=0.0301);不同性别儿童耐药突变率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儿童MP 阳性率随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χ2趋势=289.46,P<0.001),耐药突变检出率在不同季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62,P>0.05).结论 湖州地区MP感染多发于大年龄段儿童,女童高于男童.大环内酯类耐药突变率较高,需及时监测.

    肺炎支原体耐药儿童调查

    2011-2020年杭州市拱墅区戊肝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陈攀峰桂娟娟张晨烨
    250-2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 2011-2020 年杭州市拱墅区戊型病毒性肝炎(戊肝)的发病流行情况,为制定戊肝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 2011-2020 年拱墅区戊型病毒性肝炎病例报告数据,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分析发病情况,用集中度值法进行季节性分析.结果 2011-2020 年拱墅区报告戊肝 452 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 13.27/10 万;男性年平均发病率(14.72/10 万)高于女性(11.81/10 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02,P<0.05);发病职业以离退休人员、干部职员、工人为主;60 岁及以上年龄段发病率最高(18.26/10 万),随年龄上升,发病率逐渐升高(χ2=7.71,P<0.05);时间分布上发病总体呈波浪型趋势,无明显季节性.结论 拱墅区戊肝发病呈波浪形特征,发病率较高,以中老年人群为主,应重视戊肝防制工作,加强健康宣教、食品监管工作,推广重点人员疫苗接种.

    戊肝流行特征发病率

    叙事护理对护士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张晓玲刘瑞宋亚杰常红娟...
    254-2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叙事护理对护士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为提高护士主观幸福感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192 名护士接受为期 1 个月的叙事护理培训后,在临床实践中实施叙事护理,采用主观幸福感量表调查比较培训前(以下称干预前)和实施叙事护理6 个月后(以下称干预后)护士的主观幸福感差异.结果 干预前,护士主观幸福感总分为(80.89±13.80)分;实施叙事护理 6 个月后,护士主观幸福感总分为(82.83±13.72)分,干预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555,P=0.001);知识充裕体验、社会信心和家庭氛围 3 个维度得分均较干预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年龄<35 岁、初级职称、各种学历、有人文学习经历的护士主观幸福感得分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叙事护理可以改善护士群体自身的家庭氛围、知识充裕体验和社会信心,有助于提高其自身主观幸福感.

    叙事护理培训护士主观幸福感

    精神科一线临床护士职业获益感与职业价值观和知觉压力的相关性

    谷良丹林金燕陈瑶偏王晓芒...
    259-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了解精神科一线临床护士的职业获益感现状,并分析其与护士职业价值观、知觉压力的相关性,为稳定精神科护理人才队伍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护士职业获益感问卷、护士职业价值观调查表、知觉压力量表,对 160 名精神科一线临床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160 例精神科护士职业获益感总分为(120.64±15.56)分,职业价值观总分为(87.85±10.84)分,知觉压力总分为(23.74±8.18)分;不同职称、聘任方式、夜班频数、是否参与临床带教、是否参与科研项目的精神科护士间,职业获益感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精神科护士职业获益感总分与职业价值观总分呈正相关(r=0.858,P<0.05),与知觉压力总分呈负相关(r=-0.719,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职称、参与临床带教、参与科研项目、职业价值观对精神科护士职业获益感有正向预测作用,而知觉压力对其有负向预测作用,均P<0.05.结论 精神科一线临床护士职业获益感处于中等水平,且与其职业价值观、知觉压力、职称、是否参与临床带教、科研项目有关,建议医院管理者针对相关因素采取措施以提高精神科一线护士的职业获益感.

    精神科一线护士职业获益感职业价值观知觉压力

    重症监护室护士工作投入在智谋与抑郁间的中介作用

    张士变张雨李瑞玲张俊梅...
    265-2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室(ICU)护士工作投入在智谋与抑郁间的中介效应,为制定相应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抑郁-焦虑-压力量表中的抑郁分量表和智谋量表、工作投入量表,对河南省 6 所三级甲等医院 1 478 名ICU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三者间的关系,采用AMOS 24.0 构建结构方程进行作用路径分析.结果 1 478 名ICU护士的智谋水平得分为(81.27±8.58)分,工作投入水平得分为(55.98±5.46)分,抑郁水平得分为(11.51±1.68)分.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ICU护士工作投入与智谋呈正相关关系(r=0.227,P<0.001),抑郁与智谋、工作投入呈负相关关系(r=-0.339、-0.466,均P<0.001).Bootstrap分析显示:智谋和工作投入对抑郁情绪均具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β=-0.260、-0.451,均P<0.001);工作投入在智谋与抑郁情绪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为-0.083,占总效应的 24.2%.结论 ICU护士工作投入是智谋与抑郁情绪间的中介变量,护理管理者可通过提高ICU护士智谋水平,增加其工作投入度,进而降低其抑郁发生率.

    ICU护士工作投入智谋抑郁情绪中介作用

    护士抑郁类别的潜在剖面分析及其影响因素

    童艳艳朱媛媛
    270-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护士抑郁的潜在类别,探讨不同类别的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护理人才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采集河南省 3 所三级甲等医院 1/3 护士的一般资料,并应用抑郁-焦虑-压力量表进行调查,通过潜在剖面分析、单因素分析和多元Logistic回归探讨抑郁各潜在类别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调查 1 550 名护士,通过潜在剖面分析将其分为低抑郁风险(52.2%)、抑郁情绪突出-不稳定(25.0%)、普遍抑郁(17.4%)和心境障碍-高抑郁(5.4%)4 个潜在类别,4 组间的性别、家庭关系、是否参加娱乐活动、焦虑、压力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焦虑、压力和是否参加娱乐活动可预测护士抑郁的潜在类别(P<0.05).结论 护士的抑郁可分为 4 个潜在类别,与焦虑、压力和是否参加娱乐活动有关联.建议护理管理者根据不同类别实施针对性的个体化干预,以降低护士的抑郁水平.

    护士抑郁焦虑压力潜在剖面分析

    体质与围绝经期症状及生活质量的相关性分析

    杨丹华陈超李秀燕李中洲...
    276-2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围绝经期妇女体质与围绝经期症状及生活质量的相关性,为提高围绝经期妇女的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级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择绍兴市越城区斗门街道 244 名围绝经期妇女为研究对象,收集一般资料,应用中医体质检测仪并参照《体质判断标准表》进行体质信息采集和体质判断,采用改良Kupperman评分量表及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对围绝经妇女进行围绝经期症状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以及体质与围绝经期症状及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结果 偏颇体质(OR=7.192)、慢性疾病(OR=2.829)是围绝经期症状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均P<0.05),围绝经期症状严重程度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r=-0.178,P<0.01);平和质、偏颇质的围绝经期妇女生活质量得分为(99.44±10.00)分、(94.40±13.58)分,2 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97,P=0.005).结论 偏颇体质、患有慢性病加重围绝经期症状,围绝经期症状严重程度与妇女生活质量负相关.加强围绝经期妇女慢性病的监测及治疗,积极调理其偏颇体质,可能对改善围绝经期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围绝经期症状中医体质生活质量

    淋巴瘤化疗患者经济毒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麻晓琦陈冰融胡倩王杏飞...
    282-2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淋巴瘤化疗患者的经济毒性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改善患者预后提供思路.方法 收集 140例淋巴瘤化疗患者的病历资料,采用患者报告结局的经济毒性综合评分量表进行横断面调查,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究影响淋巴瘤患者经济毒性的相关因素.结果 淋巴瘤化疗患者的经济毒性总分为(20.27±6.99)分,其中106 例(75.71%)存在经济毒性;不同年龄、婚姻状况、医保类型、目前工作状态、诊断前工作状态、子女数量、子女经济独立情况、家庭人均月收入、家庭可支配存款、应用新型抗肿瘤药物、移植或免疫治疗的淋巴瘤化疗患者间,经济毒性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新型农村合作型医保、诊断前处在失业状态、家庭可支配存款少、应用新型抗肿瘤药物、进行移植或免疫治疗均为淋巴瘤化疗患者经济毒性的危险因素(P<0.05),可解释总变异的 51.3%.结论 大部分淋巴瘤化疗患者存在经济毒性,主要与医保类型、工作状态、经济状况相关.建议临床尽早评估患者的经济毒性水平,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改善预后.

    淋巴瘤化疗经济毒性影响因素疾病负担

    目标分类的阶段性健康教育对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患者自我健康管理能力的影响

    汤梦婷洪慧慧吴巧红吴发宗...
    288-2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目标分类的阶段性健康教育对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心理韧性、自我接纳度的影响,分析患者自我健康管理能力的影响因素.方法 行介入治疗的 107 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行目标分类的阶段性健康教育,n=54)和对照组(行常规健康教育,n=53),比较干预前后两组的心理韧性、自我接纳度、自护能力及生存质量变化情况.结果 干预两个月后,两组心理弹性量表、自我接纳量表、自我护理能力量表、癌症患者生活功能指标量表的评分较干预前均有提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目标分类的阶段性健康教育能增强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心理韧性,提升其自我接纳度,加强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度及自护责任感,进而提高自我健康管理能力,改善生存质量.

    目标分类阶段性健康教育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健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