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崔月琴

双月刊

0257-2834

0431-85166970 85168749

130012

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创刊于1955年7月,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吉林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创刊于1955年,双月刊,由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编辑部出版。《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以弘扬先进文化、繁荣学术研究为己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倡导学术观点创新、学术体系创新和研究方法创新,努力为提出新理论、形成新学派、取得新成果搭建理论平台。在办刊上注重思想性与学术性的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科学性与时代性的统一,既倾心探索学术理论,又密切把握时代脉搏,追踪学术热点,关注理论前沿,走一条理论联系实际、学术结合时代之路,刊发了一批在学术界产生广泛影响的学术力作,形成了鲜明的风格和特色,以高雅的学术品位和严谨的学风,在学术界和期刊界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依托本校的学科优势,开设"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东北亚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边疆考古与华夏文明"、"数量经济理论及应用"等特色栏目和 "探索当代中国哲学的道路"、"法律全球化研究"、"政治文明与政府治理"等专题栏目,面向国内外学者征集优秀稿件,努力把特色专栏办成反映本领域最新研究成果的前沿阵地,根据学术热点和时代特点不断推出专题栏目。学报遵循吉林大学"求实创新,励志图强"的校训,倡导潜心钻研,实事求是,厚积薄发的严谨学风,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谋发展,立足本校,面向国内外,刊发了一批在学术界产生广泛影响的学术力作,形成了鲜明的风格和特色。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不仅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全国"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核心期刊"、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还多次获得各种期刊奖项。1995年在首届全国社会科学期刊奖评选活动中,荣获"优秀社科学术理论期刊奖提名奖";1999年、2002年连续两届被中国人文社科学报学会评为"全国双十佳社科学报";多年来连续获得"东北三省优秀社科期刊"和"吉林省社会科学十佳期刊"的荣誉称号;2004年在"第一届北方优秀期刊"评选活动中被评为"十佳"期刊。尤其是在教育部启动的名刊建设工程中,经过专家的严格评审,于2003年底首批入选"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建设工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藏缅语族语言韵律的类型学特征——兼反观汉语韵律的特征

    戴庆厦许怡
    5-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韵律是一种有特色的语言现象.运用语言类型学的理论,以藏缅语族50多种语言的语料为依据,描写、分析藏缅语韵律的基本特点,发现藏缅语的韵律包括双数音节、双声叠韵谐韵、元音和谐、辅音和谐、韵母和谐、声调和谐、音节前弱后强、重叠八种类型.韵律的产生和发展受语言类型属性、语言经济原则以及人们审美意识的制约.韵律对藏缅语的语音、构词、句法、语义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汉语与藏缅语是亲属语言,同属分析性语言,都具有丰富的韵律特征,可以通过藏缅语对汉语的反观来进一步认识汉语韵律的特征.汉语重句法韵律,藏缅语重词法韵律;汉语韵律重声调,藏缅语韵律不重声调;汉语不同方言的韵律差异较小,而藏缅语不同语言的韵律差异较大.总体上,韵律对汉语的制约力更强.汉语研究必须以亲属语言作为参照,才能加深对汉语的认识,进一步揭示出汉语的历史演变规律.

    藏缅语语言类型学韵律反观汉语

    汉语意合语法的源流及其基本理念

    张黎
    17-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意合语法是汉语学界"摆脱印欧语的干扰,用朴素的眼光看汉语"的语法观之一,对深化汉语语法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立足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体系构建的当下,回顾和总结汉语意合语法30多年的成长过程,并对意合语法的基本理念做简明的阐释,实有必要.意合语法是汉语型的认知语法,汉语语法学术范式的革新必须从意合问题做起.意合是汉语言文化的基因,意合语法为汉语语法研究提供了一个不同于形态型语法学的学术范式,并向世界语言学界发出了中国声音,讲述了一个中国故事.

    意合意合语法语言类型学认知类型学

    论汉语辅音腭化的条件性与阶段性——兼释汉语腭化音变"操觚家阙焉弗讲"的原因

    李子君秦伟
    32-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汉语舌面辅音[t(c)]、[t(c)h]、[(c)]的分布与音位理论存在矛盾,引发了历时百年的争论.汉语辅音腭化音变具有条件性与阶段性特征,前修时彦对此关注不够.立足于音韵文献与现代方音,结合诸多语言辅音腭化演变的普遍性,剖析汉语腭化音变的性质和特征时,如果忽视条件性与阶段性,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对音变过程的误判,以至无法洞察汉语腭化音变的实质.

    舌面辅音腭化条件性阶段性

    "类哲学"创想的三重主题

    胡海波
    45-55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清海先生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他的"类哲学"创想."类哲学"可以视为当代中华民族创造"哲学自我"的一种新的哲学形态.理解高清海先生的"类哲学"创想,必须把握住"类哲学"的三重主题——人性主题、现实主题与生命主题.高清海先生自1990年开始重点关注与研究"人"的问题,把"人"作为哲学的主题,实现了哲学观念的变革,也开启了"类哲学"创想的思想历程,人性主题也就构成了高清海先生创想"类哲学"的哲学主题.市场经济研究把"人"的哲学主题创造性地推向一个新的境界,为高清海先生的"类哲学"创想提供了一个时代性的现实主题.高清海先生的类哲学创想与思想建构是围绕着人的"类生命"这一主题具体展开的,是在人类走向"类时代"的语境中思考与表达人的"类生命"和"类本性"的未来哲学问题.类哲学的三重主题也应当是我们面向未来的哲学研究与思想创造的哲学基础.

    类哲学类生命哲学自我

    高清海对社会发展理论的学术贡献

    邴正
    56-63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清海在国内首先提出中国需要自己的社会发展理论,开启了国内学术界研究社会发展理论的先河.他提出了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人的发展的论断,并以此为核心,形成了以人的发展和人的自我实现与自我完成的社会发展哲学思想,为深化社会发展理论研究提供了马克思主义人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的理论基础.他推动了国内学术界对社会发展理论的研究,带动了他的弟子们形成了国内较有影响的社会发展理论研究的吉大学派和团队,把社会发展理论研究拓展和深化到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理论以及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与文化发展、社会发展质量与社会新阶层、社会发展与中国模式等领域,产生了一批有较重要影响的研究成果,形成了关于中国社会发展的本土主义、多元主义、人本主义与和谐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影响.

    高清海社会发展理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学

    高清海哲学思想中"类"和"种"的术语英译研究

    韩志伟祝晓光
    64-72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清海在融贯了中国哲学、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上提出了属于他自己的哲学,作为其哲学基础的"类"和"种"这对概念,必然在源流上集众家之长,但本质上又从中国现实问题出发,基于中国人的视角,用汉语表达中国人特有的思考和对策.这种内在的复杂性给英译造成了困难和混乱,所以,有必要尽早确立起这对关键术语规范而合理的译文,以避免在对外传播中造成进一步误解.基于此,把"类"和"种"相关的概念分别翻译为基于speciesizing和speciesized构成的词语,这一英译策略既立足于高清海哲学本身,又能结合术语翻译和语言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力图在再造语言本义和重现思想张力的前提下,让高清海哲学思想以英语的形式彰显活力,真正做到"讲好中国故事".

    高清海术语翻译主谓关系

    中美战略竞争背景下中国-东盟地区合作新方向

    赵可金尹一凡
    73-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冷战结束后,在大国关系缓和的背景下,东亚地区合作走上了开放型地区主义的新轨道.然而,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随着中美战略博弈的升级,美国印太战略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并行推进,东亚地区合作的开放型地区主义合作模式面临战略化和政治化的新挑战.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国-东盟地区合作应坚持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推动从开放型地区主义模式向多利益相关方模式转变,促进地区发展共同体、地区安全共同体和地区人文共同体建设.这是未来推进中国-东盟地区合作架构建设的新路径.

    中美战略竞争开放型地区主义多利益相关方中国-东盟关系

    东北亚国家关系的矛盾性与中国的战略选择——基于全球化与地缘政治交织的视角

    刘雪莲张觉文
    87-98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球化与地缘政治是当今世界的两个主要话题.在全球化迅猛发展时期,地缘政治的存在和作用曾被抹杀,而在地缘政治又开始兴起时,全球化却被认为已经终结.然而,在现实国际关系发展中,全球化与地缘政治并不是简单的对立,而是在相互影响和塑造,在当前形势下,全球化与地缘政治更是交织在一起,带来了大变局时代基本的矛盾性逻辑.这种矛盾性映射在东北亚地区,表现为体系层面的发展逻辑和权力逻辑的矛盾性,区域层面的区域整合和区域离散的矛盾性,国家政策选择层面的区域主义和国家主义的矛盾性.这些矛盾性的背后实质上就是全球化与地缘政治交织下的发展与安全问题在不同层面的展开.面对这些问题,中国在外交战略选择方面,首先要坚持推进全球化、维护世界和平的大方向;其次要在东北亚地区审时度势,抓住矛盾的关键点;最后就是要平衡国内与国际两个大局,做好发展与开放的战略结合.从全球化与地缘政治交织的视角来看待东北亚地区国家关系,可以避免片面的悲观或乐观,也可以使中国的战略选择能够更加顺应客观现实.

    全球化地缘政治东北亚国家关系矛盾性

    东北亚地缘安全环境新变化与中国的应对

    黄凤志刘勃然
    99-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中国东北亚政治环境复杂严峻,美日韩与朝鲜间的地缘政治博弈依旧,又叠加了美国对华全面战略竞争,其主要特点是持续对华进行极限施压阻遏中国发展,东北亚地区成为美国塑造中国和平发展的地缘政治环境的前沿.美国对华全面战略竞争是一套组合拳,需要借力盟国,建构针对中国的地缘政治"地震带",而日韩采取了随从立场,美日韩战略合作的新动向是《戴维营精神》《戴维营原则》和《协商约定》三份文件的问世,其推动了东北亚地缘政治局势阵营化的趋向,东北亚存在着是建构亚洲版北约,还是发展中日韩合作的悖论.美国对华战略竞争正在建构针对中国的东北亚地缘安全困境,具有剑指中国和平发展的意蕴,严重威胁中国的东北亚地缘安全.东北亚的安全困境有悖于中国追求东北亚地区和平、稳定、繁荣的战略利益诉求,但有利于美国推动美日、美韩同盟关系强化,建构亚洲版北约和阻遏中国崛起的图谋.中国能否破解东北亚安全困境最终取决于国际体系变迁和中国和平发展的前景.鉴于此,我们应把握好中美关系元首外交增信释疑、管控分歧、拓展合作的作用,团结一切爱好和平、主张合作共赢的力量,结成东北亚地区和平发展国际统一战线,适时推动中日韩三国合作.同时,我们要努力增强中国护持和平发展战略的国家实力,奉行以实力求和平的东北亚安全战略,稳定东北亚地缘安全环境,坚定维护中国在东北亚的国家安全利益.

    东北亚地缘政治安全环境中国美国战略竞争

    法定租赁权视角下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的路径创新

    房绍坤林广会
    114-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宅基地"三权分置",应以法定租赁权路径为优先考虑方案.我国宅基地改革就是去宅基地使用权取得无偿性、存续长期性、主体身份性以及矫正其不可继承性的过程,其通常在农房所有权转让或继承的现实场景中展开,宅基地改革以实现宅基地使用权分置为必然路径.处分权能运行逻辑下,法定租赁权相较于次级用益物权路径更具立法成本优势.法定租赁权基于法律规定直接设立,而非赋予农房受让人或继承人强制缔约的效力,但仅以确定租赁关系成立为效力边界.农房受让人或继承人为法定租赁关系的一方当事人,农房转让时的另一方主体应为宅基地使用权人,农房继承时则为宅基地所有权人.法定租赁关系应以20年为最长期限,但可根据实践需要设计自动续期规则.宅基地用途管制问题可参照《民法典》第279条"住改商"规定适用,必要时可采取转权入市的流转方式.

    法定租赁权宅基地"三权分置"宅基地使用权宅基地所有权处分权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