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吉林农业大学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吉林农业大学

秦贵信

双月刊

1000-5684

jlndxb@vip.sina.com

0431-84532914

130118

吉林省长春市新城大街2888号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由吉林农业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以反映作物栽培、植物保护、土壤与植物营养、农业化学、农业应用物理、果树、蔬菜、园林、药用植物、贮藏加工、农牧业经济管理、农业机械化、农业工程技术等专业的科研成果和开展学术交流为主要任务。国内外著名检索工具如《AGRINDEX》、《CABI》、《中国农业文摘》、《中国生物学文摘》等均将本刊列为文献信息源。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社会性昆虫西方蜜蜂化学通讯研究进展

    任炳忠柯浩钦王寅亮
    349-357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方蜜蜂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同时还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作为典型的社会性昆虫,化学通讯在西方蜜蜂的社会分工、食物定位及社会免疫等过程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各级型的蜜蜂均能产生信息素,有些信息素既能作为释放信息素,也具有引发信息素的功能。挥发性疾病标志物能够帮助工蜂通过嗅觉系统准确识别被病原体感染或寄生虫寄生的个体,并诱导工蜂产生相应的卫生行为,从而帮助蜂群更好地抵抗疾病。因此,明确标志性挥发物可以理解蜜蜂社会行为形成的基础,同时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蜜蜂资源。

    西方蜜蜂化学通讯蜜蜂信息素挥发性疾病标志物

    大豆GmTGA15基因的克隆、转录激活活性分析及亚细胞定位研究

    袁学顺周佳玉刘淼周莹...
    358-3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大豆"Williams 82"为试验材料,利用RT-PCR法从中克隆得到转录因子GmTGA15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GmTGA15基因组序列包括8个外显子和7个内含子,开放阅读框为1 089 bp,编码362个氨基酸;蛋白理化性质分析表明,GmTGA15蛋白分子量为41。01 kDa,理论等电点为6。28,为亲水性蛋白;蛋白一级结构具有1个典型的bZIP保守结构域,属于bZIP转录因子家族,与其他15种植物TGA(TGACG motif-binding fac-tor)蛋白同源比对及系统进化分析显示,均具有相同的bZIP保守结构域,与同科植物野大豆亲缘关系最近,为97。25%;其蛋白二级结构预测α-螺旋为主,占63。81%。通过酵母单杂试验验证GmTGA15具有转录激活活性;利用PEG4000介导法将融合表达载体转化拟南芥原生质体,发现GmTGA15定位于细胞核。TGA转录因子在植物抵御逆境胁迫及生长发育中起重要作用。此结果将为GmTGA15基因功能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也为植物抗逆调控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大豆TGA转录因子转录激活活性亚细胞定位

    不同年代大豆品种根系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变化

    陈展宇房晓琨孙帆祝静雪...
    366-3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大豆品种演化过程中根系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变化规律及其与产量的相互关系,选择吉林省87年间育成的18个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分别测定不同年代不同生育时期大豆品种根系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结果表明:在整个生育期,根系中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和谷氨酸合酶活性近期品种高于中期品种和早期品种,酶活性随育成年代的推进而提高,硝酸还原酶的活性在苗期、盛花期与产量呈正相关(r=0。513*,0。615**),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在苗期、盛花期、结荚期与产量呈正相关(r=0。509*,0。838*,0。845**),谷氨酸合酶活性与产量在盛花期、结荚期呈正相关(r=0。624**,0。507*);而谷氨酸脱氢酶活性近期品种低于中期品种和早期品种,谷氨酸脱氢酶活性随育成年代的推进呈下降趋势。随着大豆品种遗传改良,根系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和谷氨酸合酶活性逐渐增加,可能提高根系对氮素同化利用的效率,对大豆产量增加产生明显的影响。

    大豆育成年代氮代谢关键酶

    EMS诱变对玉米花期的影响及鉴定分析

    蒋振忠焦鹏齐拙赵贺...
    373-3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索玉米花期改变对不同发育时期生长状况的影响,以玉米优良自交系D12164的种子为材料,采用甲基磺酰乙酯(EMS)诱变技术筛选到玉米花期提前突变体M12164,对突变体拔节期发育相关基因表达量、不同生长阶段净光合速率、干物质积累速率、玉米子粒营养成分含量、苗期抗旱性、草铵膦的耐药性和孟德尔式遗传分析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与对照D12164相比,突变体M12164在拔节期光合和细胞分裂的相关基因处于高表达状态;不同时期光合速率同比增大,干物质积累较快;子粒蛋白质、淀粉和脂肪含量均有所上升;抗旱性降低,耐草铵膦性增强;孟德尔遗传分离比为3∶1,说明早花表型是通过隐性的方式遗传。该研究结果为调控玉米开花的分子机制研究和培育玉米新品种提供材料。

    玉米突变体早花

    我国北方地区大豆孢囊线虫遗传多样性及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

    杨飞燕史树森欧师琪徐伟...
    379-390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豆孢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是一种严重为害我国乃至世界大豆产量和品质的病害。为阐明H。glycines地理种群的遗传结构,利用微卫星分子标记技术(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s,ISSR)对我国北方地区5省13个种群130个孢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3个种群内多态性位点百分比9。52%~33。33%;平均等位基因数(Na)1。095 2~1。333 3;有效等位基因数(Ne)1。053 3~1。217 7;平均期望杂合度(He)0。033 0~0。126 8;Shannon指数0。050 3~0。188 1,表明在各个H。glycines种群内存在较高的遗传一致性;3条ISSR引物扩增出片段的多态性位点百分比80。95%(30/42片段),种群间遗传分化系数(Gst)0。732 5,基因流(Nm)0。182 6,表明在种群间存在极低的基因流和高水平遗传分化。成对种群间Nei's遗传一致性值是0。630 5(HLJM和JLCC之间)到0。960 6(HLDQ和HLAD之间),遗传距离的范围是0。040 2(HLDQ和HLAD之间)到0。461 3(HUM和JLCC之间),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3个种群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65时分成2个类群。遗传多样性指数与生态因子相关性分析表明,大豆种植期月平均最高温度与遗传多样性指数呈中等及极强以上水平相关,表明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大豆孢囊线虫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越高,其他因子之间无显著相关性。两种群间的遗传一致性和遗传距离分别与地理距离间存在微弱相关性(R2=0。005 8,R2=0。009 6),结果揭示了所选的北方地区的13个H。glycines种群间存在明显分化,具有高水平遗传多样性的结构特征。

    北方地区大豆孢囊线虫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ISSR-PCR

    有机磷对禾谷镰刀菌生长及致病力的影响

    于海阔张伟王丽李孝军...
    391-39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东北玉米主产区玉米茎腐病的主要病原菌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为研究对象,采用十字交叉法、干重法、生物学检测法以及荧光免疫定量分析等研究方法,研究不同稳定性有机磷源卵磷脂和植酸对禾谷镰刀菌菌丝生长和致病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卵磷脂能显著促进禾谷镰刀菌生长,平板培养试验中,磷浓度为4。38 mmol/L时,卵磷脂组在生长第6天菌落直径可达8。5 cm,而植酸组与K2HPO4组在培养第7天菌落直径还未达到7 cm,生物量测定结果与之相符;不同有机磷不仅影响禾谷镰刀菌的生长,还影响其代谢,磷浓度为43。8 mmol/L时,卵磷脂、植酸发酵培养液对玉米种子的萌发抑制率分别为56。7%和43。3%,分别为K2HPO4的3。4倍和2。6倍,发酵培养液中抑制玉米种子生长的物质是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其中卵磷脂组DON质量浓度最高,为978。55 μg/L,植酸次之,为580。79 μg/L,二者显著高于K2HPO4(104。51 µg/L),且DON质量浓度随着磷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利用有机磷产生DON毒素是禾谷镰刀菌侵染玉米导致玉米茎腐病发生的主要致病机制,根据DON测定结果设置致病力试验,结果表明,以卵磷脂、植酸为磷源时,玉米苗期的发病率分别为98。33%和90。00%,病情指数分别为94和89,与K2HPO4(发病率76。66%,病情指数72)相比禾谷镰刀菌致病力显著提升。此外,还讨论了土壤有机磷生物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对玉米茎腐病发生的影响。

    禾谷镰刀菌有机磷植酸卵磷脂致病力

    糙皮侧耳多功能过氧化物酶基因异源表达及其对玉米秸秆木质素的降解

    宋倩邓勋宋瑞清
    399-406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糙皮侧耳多功能过氧化物酶(Versatile peroxidase)基因转入到毕赤酵母菌株X33中并实现表达,测定重组酶的酶学性质,并测试其对玉米秸秆木质素的降解能力。结果表明:重组多功能过氧化物酶对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2,6-二甲氧基苯酚、2-甲氧基酚和藜芦醇进行分解的最适pH分别为2。5,3,3。5和4。5,除分解藜芦醇的最适反应温度为40 ℃外,其他底物的分解最适温度均为50℃,且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及耐酸碱性。重组多功能过氧化物酶和原始糙皮侧耳对玉米秸秆中木质素的降解率分别为23。59%,10。93%。研究结果为多功能过氧化物酶对木质素降解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糙皮侧耳多功能过氧化物酶毕赤酵母木质素降解能力

    基于人参多功能微生物菌肥创制的食用菌菌糠筛选

    邵郅伟杨一帆张海翔石忠锋...
    407-4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筛选出用于多功能微生物菌肥创制的食用菌菌糠及活性菌株,采用平板对峙法评价了 11种食用菌菌糠浸提液对人参8种主要病原菌的抑菌活性,同时采用抑菌圈法测定了菌糠浸提液与对人参病菌具有明显生防活性的6株生防细菌之间的作用。结果表明:猴头菇和杏鲍菇2种食用菌菌糠浸提液对人参8种主要病原菌具有较为广谱的抑菌活性,其中对人参立枯病菌和灰葡萄孢病菌的抑菌效果最明显,抑菌圈直径最高,分别为29。33 mm和30。33 mm,对FS6(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等6株生防细菌均未表现抑制作用。该研究为人参多功能生物菌肥的创制奠定了基础,为食用菌菌糠绿色回收循环利用提供新途径。

    人参微生物菌肥食用菌菌糠抑菌活性生防菌株

    香菇种质评价及自交菌株菌丝遗传特性研究

    宋艺添姚方杰鲁丽鑫鲍大鹏...
    415-4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12个香菇供试菌株进行生理(细胞不亲和)、生化(酯酶同工酶)、表型(农艺性状)评价,筛选出遗传距离较远且优势互补的2个菌株XG4619和XT08作为亲本。采用原生质体单核化制备两亲本的单核菌株,获得菌株XG4619单核体3个(b19,b20和b28),XT08单核体5个(T21,T24,T28,T29和T30)。将XG4619和XT08的单核进行单单杂交获得杂交菌株4株:b19×T21,b19×T24,b20×T30,b28×T30,通过出菇试验选择1株性状优良的杂交菌株b19×T21收孢子进行单孢子分离,获得减数分裂产物(单孢子)195个,在所获单核中选取2个交配型为A1B1的单孢萌发的单核菌株与50个交配型A2B2为单核菌株进行两两自交,获得自交菌株100株,对自交菌株菌丝遗传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2个香菇菌株在体细胞不亲和性、酯酶同工酶、农艺性状方面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F2代自交菌株在菌丝生长速度、菌丝浓密度、菌落边缘形态等方面存在显著的遗传多样性,说明减数分裂产物(孢子)发生了重组,因此自交菌株也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可以通过自交进行种质创新。

    香菇资源评价单核化自交菌丝遗传特性

    红侧耳裂解多糖单加氧酶基因PdLPMO9B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李桐冰赖雨微莫国庆刘泽...
    425-430页
    查看更多>>摘要:LPMO是一种含铜的裂解多糖单加氧酶,通过PCR技术扩增红侧耳CM13菌株PdLPMO9B基因cDNA序列,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成功克隆PdLPMO9B基因,其开放阅读框ORF长为744 bp,共编码247个氨基酸。编码蛋白的分子量为26。17 kDa,等电点为5。91,N端含有信号肽,疏水性较强。二级结构富含β-折叠和无规则卷曲,含有GH61家族结构域和纤维素结合模体CBM。三维建模显示,该基因与AA9家族成员最接近。系统进化树显示,红侧耳PdLPMO9B蛋白与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编码的GH61蛋白亲缘关系最近,聚为一类。

    裂解多糖单加氧酶生物信息学分析红侧耳基因克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