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

月刊

1671-1580

130117

吉林省长春市净月区金鑫街333号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Jour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供销系统院校集团化办学长效机制的构建与思考

    何学军罗雄荣
    94-96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资源的合作配置不力导致职业教育集团“集而不团”的现象,其背后的主要问题在于集团化办学法人地位的缺失。而供销系统院校集团化办学可以在组织定位上规避这一问题,赋予供销系统集团化办学组织以法人功能,并从动力机制、协调机制、选择机制、保障机制和监控机制五个向度来构筑长效运行机制的整体框架,把握长效机制的治理要点,实现供销系统集团化办学的可持续发展。

    供销系统院校集团化办学长效机制职业教育

    优化创业教育评价体系,提升民办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实践研究

    朱丽娜陆万多
    97-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内涵建设的重要意义日益凸显,而内涵建设里面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创业教育,尤其对于民办高职院校来说更是如此。本文在遵循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下,构建了民办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评价的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4个一级指标和10个二级指标;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民办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对于寻找创业教育薄弱环节,继而提供政策依据具有积极意义。

    创业教育民办高职院校评价指标体系层次分析法

    浅谈高职“形势与政策”教学同步性研究

    易志军
    101-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各高职院校对依据思想政治理论课开设的“形势与政策”课程越来越重视,本文重点讲述了“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本质特征和关键内容,阐明了同步性教学对当代学生的实际意义并对教学同步性进行深入探讨。建议教学内容要与国内外形势、国家方针相结合;要与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内容相联系;要与高职院校学生的未来发展相关联,并充分体现高职“形势与政策”教学课程的时效性、思想进步性、针对性和同步性。

    形势与政策教学内容同步性研究课程

    职业教育与农村女性流动

    刘兴楠
    103-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今社会,农村女性流动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但她们的自身素质却成为阻碍其向上层社会流动的重要因素。鉴于职业教育的特点以及农村女性的教育诉求,应通过提供适当、灵活的职业教育,使农村女性顺利地实现社会流动。

    职业教育农村女性社会流动就业渠道

    影响幼儿园初任教师情绪的关键事件分析

    杨叶恒刘平
    105-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幼儿教师工作所面临的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幼儿教师工作是一种情绪劳动,尤其是幼儿园初任教师在高情绪工作初期的情绪问题更为突出。近年来频发的虐童事件表明,幼儿教师情绪管理不好将会殃及幼儿。本文主要通过对影响幼儿园初任教师情绪变化的关键事件进行分析,从而获得对幼儿园初任教师的新认知。

    幼儿园初任教师情绪关键事件

    民族地区未成年人思想政治教育层次化发展研究

    封莎
    107-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少数民族地区未成年人思想政治素质形成的传承性、外习性、发展性的特征使其形成多元、复杂的发展需求。教育主体重点考虑未成年人需求多样化与教育目标之间的矛盾、接受能力与教育内容的衔接问题、教育方法单一、教育情感缺失等因素,从教育客体、教育目标与内容、教育方法与载体、教育环境等方面进行整合,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提高少数民族地区人口素质,促进地区发展繁荣。

    民族地区未成年人思想政治教育层次化发展

    气候大会对我国中小学气候变化教育的启示

    宋洁
    109-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围绕此进行的世界各国间的谈判既是环境问题,更是政治问题、发展问题,也是以环境问题为媒介的政治经济的较量与博弈。以世界气候大会作素材进行中学气候变化教育不仅能开阔青年学生的眼界,提高其环境素养,更有助于提高其研判能力及应对复杂事物的能力。

    气候大会中小学气候变化教育人才培养环境问题

    从家庭角度分析流动儿童的困境

    吴琼静
    112-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流动人口呈家庭化迁徙,流动儿童规模越来越庞大,流动儿童适应城市生活对城市的稳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家庭为流动儿童提供物质和情感上的支持,对流动儿童顺利融入城市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从经济、文化、亲子沟通、家庭环境四个方面分析发现流动家庭存在先天不足。政府、社区对流动家庭的扶持与帮助有利于流动儿童生存质量的提高,也有利于流动儿童认同城市价值观,适应城市生活。

    流动儿童家庭城市融入儿童生存质量

    课堂行为主体审视

    孟雪
    115-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人本主义和主体间性的教育理论来探究教师和学生双主体的课堂管理行为。在课堂管理中,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教师在课堂中起到主导作用,学生在课堂中自觉主动地参与课堂管理。课堂行为的主体性主要从课堂管理行为规范的确立、课堂时间的利用等方面表现出来。教师与学生双重主体,在课堂上交互作用,共同构建了课堂的活力与生机。

    以人为本主体间性课堂管理双主体

    华兹华斯诗歌《咏水仙》中的语篇衔接与连贯

    肖一张发祥
    117-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无论是在口语还是书面语中,都必须运用一定的衔接手段来达到语义的连贯,否则就会引起语义含混甚至交际失败。尽管衔接手段在各种文学作品中都有所运用,但每一种文体的衔接方式又各有特点。诗歌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语言精炼,表达方式灵活,其衔接手段具有独到之处。本文以华兹华斯诗歌的代表作《咏水仙》为例,分析英语诗歌为达到连贯所运用的多重衔接方式,以期更加全面地分析英语诗歌。

    衔接连贯华兹华斯《咏水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