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张瑞林

双月刊

1672-1365

jltyxb@sina.com

0431-85267651

130022

吉林省长春市自由大路2476号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Jili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查看更多>>本刊为综合性体育学术期刊,为广大体育教师、体育科研人员、专家提供广泛交流科研成果的信息平台,迅速及时反映体育科研动态、热点问题为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0世纪50年代中国体育外交与内政建设的互益研究

    俞大伟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20 世纪50 年代为切入点,挖掘中国体育外交宝贵实践经验,探索以史鉴今的传承和创新动力,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提供加速度。研究认为,中国体育外交初步探索阶段特色鲜明,1)学习体育经验、建立对外联系,2)完善体育组织、培养专门人才,3)巩固体育关系、展现国家形象,4)扩大体育交往、承担国际责任。在国家对外战略与和平外交政策指引下,中国体育外交和平之舟驶向全球,巩固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友好关系,通过灵活多样的民间体育外交,逐步缓和与资本主义国家紧张关系。在此过程中,中国体育外交取得丰硕成果,促进了传承与借鉴的互融,拓宽了国际与国内的互联,丰富了官方与民间的互通,达成了外交与内政的互益。未来,要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推进特色体育外交、加快体育强国建设,推广民间体育外交、加深民众体育往来,全面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

    体育外交和平形象体育互访体育和平大使民间体育外交

    高校体育专业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的时代趋势、现实困境及推进路径

    戴羽
    9-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生教育承担着为党和国家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任务,是最高层次的学历教育,而高校体育专业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不仅是教育革新的应有之义,更是新时代下中国教育事业综合改革发展的新趋势。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咨询法等研究方法,系统梳理国家针对高校体育专业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所颁布的政策及方针,明晰当前高校体育专业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的时代趋势,旨在发现其所面临的现实困境。结果显示,当前高校体育专业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存在:社会变革提出新挑战,人才培养机制亟待创新;导师作用不够明显,综合水平有待提升;研究生培养体系有待完善,国际化交流程度低等方面问题。研究认为,未来应创新教育机制,选拔培养创新型人才;改革教师评聘和管理制度,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健全高校体育专业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培养体系,以此推进高校体育专业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培养一批适应社会所需的高层次复合人才。

    高校体育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时代趋势推进路径

    关系、价值、实践:北京冬奥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三维向度

    郎明朗邱珍
    15-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北京冬奥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在关系维度上,北京冬奥精神契合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追求、凸显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特征和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载体。在价值维度上,以"胸怀大局"精神厚植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以"自信开放"精神坚定大学生"四个自信",以"迎难而上"精神锤炼大学生不畏艰难品质,以"追求卓越"精神涵养大学生开拓进取意志,以"共创未来"精神激发大学生勇担时代使命。在实践维度上,通过课堂融入、文化熏陶、网络引领和实践养成多种渠道最大限度地发挥北京冬奥精神协同育人成效。

    北京冬奥精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逻辑关联价值意蕴实践路径

    武术套路干预对高中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生命意义感与心理韧性的链式中介作用

    杨豆豆
    23-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10 周的武术套路实验干预探讨对高中生生命意义感、心理韧性和心理健康的影响,并进一步检验生命意义感和心理韧性在武术套路干预对心理健康影响中的链式中介作用。方法:以广州市某重点高中三个年级的392 名学生为实验对象,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参加为期10 周的武术套路干预,对照组则参加常规的课外体育活动。实验前后使用《生命意义感量表》《心理韧性量表》《心理健康量表》进行测量评估。结果:(1)实验组高中生在实验后测的生命意义感、心理韧性和心理健康水平均显著高于前测(P<0。05),而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在时间主效应、时间和组别交互效应上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2)生命意义感、心理韧性在武术套路干预与心理健康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95%CI=[0。025,0。069];95%CI=[0。036,0。172]);(3)生命意义感、心理韧性在武术套路干预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链式中介作用(95%CI=[0。045,0。067])。结论:有助于提升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推动学校体卫融合的发展,实现以运动促进健康的新模式。

    武术套路生命意义感心理韧性心理健康随机对照实验

    足球球迷动态:基于2014-2023年SSCI文献计量学的热点、趋势与展望

    丁显明田建强张力
    3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足球球迷动态的趋势跟踪对于揭示全球体育市场中的文化异质性、社会互动模式及球迷身份构建等至关重要。运用文献计量分析法,借助可视化文献研究工具R语言中的Bibliometrix包和LDA主题模型对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2014-2023 年间球迷研究领域的873 篇文献进行分析,根据其研究力量和研究热点绘制重要作者、高被引期刊、跨国合作、关键词共现、关键词演变等知识图谱及主题模型聚类。结果发现:球迷研究领域年度科学产出呈波动性增长趋势,年均引文量呈下降趋势;在国际学术合作网络中,形成了明显的学术集群,美国和英国分别占据着中心地位,澳大利亚位居第三,中国在亚洲区域内的学术产出最为突出;国际学者研究视角多元,主要围绕球迷文化与身份认同、球迷忠诚与俱乐部、球迷行为与社会影响、球迷体验与比赛互动、球迷健康与公共卫生五个主题开展;国际舞台新兴议题逐渐浮现,技术驱动的球迷体验与互动、球迷文化的全球化与多元化、球迷社群的线上与线下融合、环境可持续性与社会责任等逐渐成为当前国际学者研究的前沿话题。

    球迷球迷文化国际趋势文献计量学可视化

    基于ArcGIS的参与型体育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例

    寇朝阳李娜
    44-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参与型体育旅游资源的高质量发展,综合运用空间分布测度法、空间自相关分析法、核密度分析、地理探测器等方法,研究参与型体育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长江中游城市群参与型体育旅游资源呈聚集型分布,总体呈现出"北-南"的分布格局。(2)长江中游城市群参与型体育旅游资源总体呈现"O"型的分布形态,表现出"聚集核心少,边缘化程度高"的空间结构;密度分布不均匀,重点在人口众多、经济繁荣的城市群中展开布局。(3)长江中游城市群参与型体育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为经济发展水平、社会人口规模、交通发展水平、旅游资源禀赋、旅游接待能力。根据上述研究结果提出相应发展策略。

    参与型体育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影响因素GIS空间分析

    基于国家认同视域下对奥运会徽的艺术性分析

    应雨轩朱梅新王仲杰
    52-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五个认同"凸显了国家认同建构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体育赛事在建构国家认同、筑牢民族主义方面具有特殊作用,会徽作为奥运会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精神的体现和国家尊严的象征,更是塑造国家形象的重要载体。本文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通过整理奥运会徽发展历程,从国际,国家角度分析历年夏季奥运会会徽及其背后的文化,教育,经济意义。研究显示,会徽作为奥运会代表性传播媒介之一,从各方面展现国际及国内对举办国文化,教育,经济等方面的认同,彰显奥林匹克运动的深刻内涵及举办国的历史人文底蕴。

    国家认同奥运会奥运会徽发展历程艺术性分析

    冰雪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精准供给的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

    王婉睿孙锋
    6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文献资料法,探讨了当前冰雪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在精准供给方面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并针对这些困境提出了相应的优化路径。研究发现,当前的主要困境包括服务资源分散、服务对象多元化、服务需求动态变化以及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为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以下优化路径:一是建立统一服务平台,打破资源分散障碍;二是实施差异服务策略,满足不同对象需求;三是强化不同数据分析,提升服务精准供给;四是制定严格服务标准,加强监管确保质量。这些优化路径的实施,将有助于推动冰雪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精准供给,进一步满足广大冰雪爱好者的需求,促进冰雪运动的普及与发展。

    冰雪运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精准供给

    体育课程思政采用体验式教学方式的合法逻辑与教学反思

    徐家林闫松焦陈旺
    69-7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实证案例等研究方法,对体验式教学方式提升体育课程思政效果进行了逻辑论证、实证分析、经验总结和反思。认为,体育课程思政采用体验式教学提升效果,合规、合理、合情,源于思政教育需要强化实践、体育知识的"体认"学习特点以及体育课程实践平台的三重逻辑上。理论上,在牢牢把握体育思政元素与具体教学情境相融合的原则下,针对大学体育的课前、课中、课后3 个模块,进行分类设计体验式教学工作框架。实践中,以"3 个课堂"为实践阵地的"大单元体育"模式教学,对应"体验式教学"为中心的"体育大思政课"教育,促进以"教会、勤练、常赛"为培养主线的运动技能与"讲道理、悟思想、见行动"为教育主题的体育思政元素,高度融合,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和经验。反思实践,在采用体验式教学提升体育课程思政效果的过程中,还需要认真做到"真"体验、体验"好"和体验"对"。

    体验式教学大学体育体育课程思政体验实践

    教育数字化转型: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机遇、挑战与路径

    薛晨旭柳庆
    78-8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中国学校体育发展的本质、机遇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路径。研究采用文献综述和逻辑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数字化转型对学校体育教育的深远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为学校体育教育提供了个性化学习体验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同时促进了教学效率和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然而,也面临着数字化应用场景单一、数字基础设施不足和数字素养有待提升等困境。研究结论指出,加强数字技术教育、推动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和跨学科融合教学是促进学校体育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路径。本研究为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对推动学校体育教育的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数字化转型学校体育个性化学习数字化基础设施跨学科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