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吉林中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吉林中医药
长春中医药大学
吉林中医药

长春中医药大学

曲晓波

月刊

1003-5699

jlzyybjb@126.com

0431-86172610,0431-86172609

130117

长春净月潭旅游经济开发区博硕路1035号

吉林中医药/Journal Jili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吉林中医药》创刊于1979年,是由吉林省教育厅主管,长春中医药大学主办的综合性中医药学术期刊。现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T2级优秀中医药科技期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吉林省一级期刊,第四届吉林省政府新闻出版奖(精品期刊奖)期刊。创刊40年来,一直孜孜不倦地致力于提高办刊质量,树立精品意识,积极争创特色期刊,为吉林省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和国内外中医药学术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鳖甲煎丸调控miR-140对肝癌干细胞致瘤性及干性的影响

    谭钦文徐健朱荣火杜沅沁...
    90-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鳖甲煎丸对裸鼠皮下成瘤、肝癌干细胞(liver cancer stem cells,LCSCs)干性的抑制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选取12只BALB/c裸鼠,随机分为4组,即肝癌干细胞皮下成瘤+生理盐水灌胃组(A组)、肝癌干细胞皮下成瘤+鳖甲煎丸灌胃组(B组)、miR-140过表达慢病毒肝癌干细胞皮下成瘤+生理盐水灌胃(C组)、miR-140干扰慢病毒肝癌干细胞皮下成瘤+鳖甲煎丸灌胃(D组),将分选出肝癌干细胞种植于裸鼠皮下形成瘤体,记录瘤体体积大小,并进行多组间对比.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瘤体组织的病理学变化.PCR和Western Bolt分别检测肝癌组织中CD133、CD24、EpCAM、AFP的mRNA表达、蛋白表达以及miR-140的基因表达.结果 B组、C组瘤体体积均小于A组,D组瘤体体积大于B组;HE染色结果提示瘤体组织呈恶性后进行PCR与Western Bolt检测,结果提示B组、C组的CD133、CD24、EpCAM、AFP的mRNA以及蛋白表达相对含量均小于A组,D组以上检测指标小于B组;予鳖甲煎丸灌胃后,瘤体中miR-140的表达升高.结论 鳖甲煎丸能抑制肝癌干细胞的致瘤能力以及降低肝癌组织中CD133、CD24、EpCAM、AFP,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LCSCs中miR-140的表达有关.

    鳖甲煎丸miR-140肝癌干细胞皮下成瘤

    柴胡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王海强周千瑶李冰琪王瑶...
    96-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柴胡是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中药材,其药用部位为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柴胡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在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多种疾病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本文梳理近年来柴胡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分析,阐述柴胡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柴胡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熄风化痰止眩汤联合悬灸治疗风痰上扰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朱建王缘桑穆惠范涛...
    101-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熄风化痰止眩汤联合悬灸对风痰上扰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3年5月江阴市中医院脑病科中医收治的81例风痰上扰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3组,各27例.其中中药组患者服用熄风化痰止眩汤,悬灸组患者采用悬灸治疗,联合组患者采用熄风化痰止眩汤及悬灸联合治疗.各组治疗周期为4周,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眩晕症状评分[Berg平衡表(BBS)评分、眩晕评估评分量表(DARS)]、脑血流速度[椎基底动脉(BA)、左椎动脉(LVA)和右椎动脉(RVA)]、中医症状积分.结果 3组患者治疗后的各指标均优于治疗前.联合组的总有效率为92.60%(25/27),中药组为70.37%(19/27),悬灸组为74.07%(20/27),联合组的疗效明显优于中药组和悬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BBS评分明显高于中药组和悬灸组,而DARS评分显著低于中药组和悬灸组(P<0.05);联合组BA、LVA、RVA明显高于中药组和悬灸组(P<0.05);中医症状积分在联合组明显低于中药组和悬灸组(P<0.05).结论 熄风化痰止眩汤联合悬灸治疗风痰上扰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后循环血流和眩晕症状,具有明显优势.

    风痰上扰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熄风化痰止眩汤悬灸临床研究

    火针放血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临床疗效

    蒋丽媛蔡玲玲张丰川李元文...
    106-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火针放血联合自拟除湿消痤汤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 按标准筛选符合的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自拟除湿消痤汤治疗)和治疗组(自拟除湿消痤汤联合火针放血治疗),记录2组治疗前后症状及皮损变化评分、真菌检查、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 经治疗后,治疗组的显效率为88.89%,对照组的显效率为65.38%,组间疗效结果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自觉症状明显改善,组内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组间对比治疗组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真菌清除率组内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均无出现明显皮肤局部反应及可能出现的其他不良反应(P>0.05).结论 火针放血联合除湿消痤汤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疗效显著,且能抑制真菌感染,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局部皮肤炎症水平下降及微循环改善等相关.

    马拉色菌毛囊炎火针放血作用机理

    骑竹马灸法考证与应用

    刘丽娟张佳丽鄢梁裕惠宏...
    111-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骑竹马灸法最早出现于宋代《卫济宝书》,操作为病人跨坐于竹马之上,联合应用竹量法与手指同身寸法定位取穴施灸.骑竹马灸法对痈疽类外科疾病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该穴位于背俞穴附近,灸此可流通气血、凉血理气,并且艾灸配合病人骑竹马出现的急性短暂性心理应激反应,能共同提高人体免疫力.骑竹马灸穴既能单穴使用治疗痈疽,又可与腧穴配伍治疗变证,更有与配伍汤药巩固治疗.骑竹马灸法操作简单风险低,扶正祛邪,配合现代手术治疗与抗生素治疗,能有更好的预后效果,望其成为治疗痈疽的术前治疗、术后保健的要穴.

    骑竹马灸法特殊灸法文献

    基于病证结合特点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分析

    陈明周帅琪王尚全展嘉文...
    115-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在中医药研究中应用较多,但建立方法各式各样且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文章从中医学和现代医学临床角度出发,就目前PMOP模型动物选择、构建方法和模型动物与临床吻合度进行对比,结合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构建思路,从PMOP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构建和进一步完善评价方法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PMOP实验研究提供新思路.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实验研究临床特征

    脓毒症发病机制及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王龙王广军梁群
    120-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脓毒症是一种危重病,由感染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目前认为,脓毒症的中西医发病机制异常复杂.中西医结合治疗脓毒症的方法也逐渐得到了研究与应用,属治疗脓毒症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鉴于此,本文旨在对脓毒症发病机制及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脓毒症发病机制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吉林中医药》稿约

    1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