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环境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环境科技
环境科技

孙菱

双月刊

1674-4829

jshjkj@126.com

0516-85635681;85635682

221002

江苏省徐州市黄河南路60号

环境科技/Journal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徐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联合主办的以直接为环境污染防治实践服务、以实用技术、成果推广为主的环境科学技术类杂志。重点报导报送环境科学最新实用技术、科研成果、治理开发及国内外最新信息与动力、对各类厂矿企业、环保产业部门、科研、监测、环境管理教学等单位均有较强参考价值。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矿坑(井)生态修复的磷石膏无害化改性研究

    姬成岗谭娟叶珊邢杰...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云南省某磷石膏堆场的磷石膏为研究对象,分析在不同配比及改性时间下改性磷石膏的达标情况及稳定性.结果表明,历史遗留的陈化磷石膏,无害化改性8 d后,其pH值、磷酸盐和氟化物等特征污染物可达标,新产生的磷石膏,则须16 d以上才能达标;稳定性方面,无害化改性后的磷石膏特征污染物在45 d之后可满足标准限值要求,并保持稳定.基于此,提出将磷石膏无害化改性达标后规模化应用于矿坑(井)生态修复,以期有效拓宽磷石膏无害化及综合利用途径.

    磷石膏无害化改性矿坑生态修复特征污染物稳定性

    机动车尾气中VOCs组成及O3的生成贡献研究

    朱林詹德昊李涛赵绍林...
    6-10页
    查看更多>>摘要:臭氧(O3)作为典型的二次污染物,已成为国内大多数城市的首要大气污染物,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生成O3的关键前体物,而机动车尾气是最主要的人为VOCs排放源.目前,已有众多研究探讨了机动车尾气的VOCs排放特征,但不同VOCs组分的O3的生成贡献尚不明晰.在对各研究中不同影响因素下机动车尾气的VOCs组成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得出尾气VOCs对O3的生成贡献及O3生成优势物种,旨在为O3污染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一定的数据参考及理论支撑.

    机动车尾气VOCs组成O3的生成贡献O3生成优势VOCs物种

    水解-水热制备类腐殖质对菲的吸附特征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于红艳张昕欣张自英
    1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明水解-水热制备的人工腐殖质的结构特征和其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行为,以水稻秸秆和污泥为原料制备类腐殖质,并考察不同原料比对腐殖质理化性质的影响,以菲为目标污染物,考察菲在类腐殖质上的吸附动力学及吸附性能.结果表明,m(水稻秸秆)∶m(污泥)=4∶1为较为理想的制备原料比,制备的腐殖质HLS4在24 h内基本达到吸附平衡,菲的饱和吸附量为4.68 mg/g.在HLS4投加量为12 g/L、吸附温度为25℃的条件下,菲的去除率为69.9%.类腐殖质对菲的吸附过程符合一级和二级动力学模型.研究结果为水热腐化制备的腐殖质作为土壤修复剂的潜在吸附材料和水解-腐化工艺的实际应用提供了 一定依据.

    水稻秸秆污泥类腐殖质吸附

    高盐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生产废水的预处理研究

    王忠泉
    17-22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采用"Fe/C微电解+中和絮凝沉淀+电渗析"组合工艺分段处理高盐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生产废水进行研究发现,"Fe/C微电解+中和絮凝沉淀"在优化条件下,COD去除率达35%,ρ(BOD5)/ρ(COD)由0.1提升至0.31,盐的质量分数仍高达3%,电导率为60.81 mS/cm.对沉淀后上清液进行电渗析,淡室盐分质量浓度和电导率分别可降至5 g/L,0.25 mS/cm以下,COD去除率达14.2%,出水满足生化处理要求,浓水盐分质量浓度可提升至150 g/L.该工艺实现了高盐废水的有效预处理,为达标排放提供了新的思路.

    微电解电渗析高盐羟丙基纤维素

    MIP耦合EVS在挥发性有机污染地块精细化调查中的应用

    吕宗祥王海鑫傅博文李梦雅...
    2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挥发性有机污染地块传统调查手段存在的周期长、精度低、无效点位多等问题,采用膜界面探测(MIP)技术、实验室检测分析和EVS软件对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地块进行精细化调查.结果表明,MIP-PID 信号值与实验室检测数据多项式拟合曲线相关系数(R)>0.90;MIP技术与传统调查技术结合可减少采样点位,缩短调查周期;EVS可精准计算污染土壤方量和刻画污染空间分布.基于MIP辅助判断、靶向采样验证、EVS污染范围刻画的精准调查方法,可为VOCs污染地块精准调查及绿色低碳风险管控和修复提供一定参考.

    膜界面探测EVS精细化调查污染可视化污染方量

    异位建堆热脱附技术在有机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

    方兴斌
    29-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上海市某有机污染土壤热脱附修复工程为例,介绍建堆热脱附技术的工艺流程、建设方案和设备组成,并对热脱附运行过程中温度、天然气用量、废水废气处理等进行分析,评估建堆热脱附技术在有机污染土壤修复领域的有效性和适用性.应用结果表明,天然气加热34 d后,土壤堆体温度可达到150 ℃以上,可有效去除土壤中氯苯类和苯胺类有机污染物,每立方污染土壤天然气用量约为30.6 m3,采用"冷凝+吸附"工艺处理热脱附尾气、"氧化+混凝"工艺处理废水,可实现尾气和废水均达标排放.

    建堆热脱附土壤修复氯苯类污染土壤苯胺类污染土壤

    生物转盘+碎石湿地在北方农村污水治理中的运用实践

    狄文亮任丹冯军坡张国宇...
    34-38页
    查看更多>>摘要:运用生物转盘+碎石湿地系统处理某北方农村污水,设计处理水量400 m3/d,实际运行结果表明,对农村污水处理效果明显.原水 ρ(CODcr)≤ 200 mg/L,ρ(NH3-N)≤ 40 mg/L,ρ(TP)≤ 4 mg/L 时,系统对 CODCr,NH3-N,T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8.98%,92.02%,69.44%和87.98%,出水主要指标满足DB 13/2795-2018《大清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一般控制区排放限值,具有较强的耐冲击能力.项目每年削减CODCr 23.36 t,NH3-N 5.548 t,TP 0.38 t,明显改善了河道的生态环境.

    劣V类水体生物转盘植物碎石床

    基于数理统计探究部分城市O3污染的影响因素

    张彤陈荣强马景金张佳崎...
    39-44,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全国及不同区域部分城市O3污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重点分析.结果表明,北部城市(石家庄市、郑州市)的O3与PM2.5浓度在冬季均呈负相关,其他季节均呈正相关;中南部城市(荆门市、赣州市)的O3与PM2.5浓度全年基本均呈正相关关系;在O3污染显著月份,O3与PM2.5年际浓度基本均呈同升同降的协同变化趋势.2022年5月~9月,当日0:00~6:00 O3与NO2平均浓度呈正相关,O3超标天的NO2浓度明显高于达标天,石家庄市、郑州市、荆门市、赣州市O3生成的NO2敏感拐点质量浓度分别为32,24,17,14 μg/m3,NO2浓度若降至敏感点以下时,O3污染可能会有所改善.

    不同区域城市O3PM2.5NO2

    基于机器学习的呼和浩特PM2.5和PM10浓度预测与分析

    金利山刘芳
    45-5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空气污染物浓度变化的复杂性、非线性等特点,建立机器学习模型对污染物浓度变化预测.通过分析呼和浩特市不同时间尺度下空气污染物时间变化特征,确定把空气污染浓度、气象因素、季节因素和人为因素作为预测模型输入变量.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确定与PM2.5和PM10关联度高的空气污染物,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气象因素中主要气象因子,建立BP神经网络模型和支持向量机模型用于预测PM2.5和PM10的浓度.BP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值与实测值接近,训练集和测试集的R2均达到0.8以上;平均绝对误差均小于19;均方根误差均小于25.SVM模型对PM2.5和PM10预测的R2分别为0.895和0.668.

    空气污染物灰色关联度分析主成分分析BP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

    徐州市新城区大气VOCs污染特征及来源研究

    李昌龙吴萌萌
    51-54,64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徐州市新城区大气VOCs进行了连续在线观测,采用最大增量反应活性法对臭氧生成潜势进行了评估,识别了 VOCs关键活性物种,并利用正交矩阵因子模型对VOCs来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2023年4~11月徐州市新城区VOCs平均体积分数为22.14 × 10-9,组分占比呈现烷烃>卤代烃>烯炔烃>OVOCs>芳香烃的特征;OFP为100.06μg/m3,其中烯炔烃占比最大(40.36%),其次为芳香烃(32.84%);C2-C4烯烃和C7-C8芳香烃对OFP贡献较大.PMF模型识别出5个排放源,分别是工业源(34.7%)、机动车排放源(29.9%)、油气挥发源(19.7%)、溶剂使用源(11.3%)和天然源(4.4%).VOCs控制应以机动车排放源、溶剂使用源和油气挥发源为重点.

    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特征臭氧生成潜势PMF模型来源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