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江苏教育(职业教育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版)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版)

张俊平

月刊

1005-6009

jsjyzyjy@21cn.com

025-86275613

210036

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版)/Journal Vocational Education of Jiangsu Education
查看更多>>以智者的眼光观照教育现象,以仁者的胸襟关怀教育民生。本刊职务:一是教育行政的思想库——致力为教育行政和学校管理提供政策资讯、科学理论、典型经验和参考消息;二是教育教学的大参考——致力为教师的教育教学提供前沿理论、思想方法、教学辅导和参考资料;三是教育民生的代言人——致力真实再现学校、教师的生存状态,传达教师心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水平职教教师队伍建设亟须政策创新

    孙琳
    1页

    品读

    2页

    声音

    2页

    人物介绍

    3页

    结构性变革:信息技术融入课堂的姜堰实践

    万伟
    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不仅仅是简单将技术手段引入教学中,更重要的是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把握信息化时代教育发展的根本方向.信息化时代,知识观和学习观不断发生变化,学习的新理论也开始出现,"软知识"越来越重要,深度学习的地位逐渐彰显.变革教学的基本结构和流程,将生活实践引入课堂,运用技术手段促进个性化学习和精准教学,通过优质资源共享促进师资力量均衡是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的关键.

    信息技术结构性变革课堂教学

    精准教学:信息技术赋能教育的科学探索

    叶荣根解如芹
    9-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精准教学是智慧教育环境下,以大数据的搜集、分析、应用为特征的教学行为,是一种基于证据的教学.结合当下江苏省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教学实际,对精准教学进行科学分析与探索,既满足了新时代师生对智慧环境、信息科技的需求,又推动了"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学变革.

    精准教学智慧教育信息技术教学革命

    "M-IT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潘双林唐杰
    1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的信息化课堂教学应当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应当由整合应用、融合应用走向融合创新."M-IT课堂"融合信息技术,强调逆向设计、任务驱动,关注表现评价,建构课堂新样态.通过"整合"与"翻转",精准实施差异化教学,让学习真正发生,实现了学生个体生命、学科知识、社会生活的意义建构."M-IT课堂"研究有效提升了区域课堂教学品质,针对理性建构不足的问题,在理论层面进行更加科学性的探索,形成可复制推广的范式,全面助推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

    信息化教学课堂范式"M-IT课堂"意义建构

    信息技术助力教育教学管理的校本行动——以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东桥小学为例

    沙华中
    16-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东桥小学以信息技术赋能教育教学管理,开设选择性校本课程,推行反思式教学模式,开展多样化教研,建构扁平型组织,以此助推学校教学方式、育人方式的变革.

    信息技术教学管理选择性课程反思式教学多样化教研扁平型组织

    人的全面发展: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价值追求——《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解读

    王志凤
    19-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逻辑和必然要求,是新时代发展的主旋律.2022年1月,江苏省印发了《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该实施意见立足江苏经济社会和职业教育发展实际,注重打造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江苏品牌,完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制度体系,聚焦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核心任务,汇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政策合力.为此需要做到:德技并修,推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多元协同,推进学生实践技能的提升;技术赋能,推进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功能调整,推进职业学校学生学历的提升.

    人的全面发展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江苏省价值追求

    五年制高职教师"三层六维"适应性培养——来自苏州建设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实践

    郝云亮汤辰祥
    24-28,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五年制高职教师的适应性指教师对于五年制高职"方法""情境""知识"的适应情况.五年制高职教育"长学制""一体化""本土化"特征影响了教师适应性的内涵.当前,五年制高职教师还存在教育形式陈旧低效、工作状态封闭孤立、知识价值模糊失焦等适应性问题.对此,苏州建设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围绕"身体参与教育形式—团队协作工作形式""跨界多元教育环境—现代学徒教育对象""工作本位知识体系—职教本位价值理念"等维度制定教师适应性培养策略,通过"普及行动导向教法与建设结构化教育团队""校企两站共建与现代学徒制试点""教科研项目合作与校本化师德师风建设"等措施,在不同层面提升教师对于五年制高职教育的适应性水平.

    五年制高职教师适应性"三层六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