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江苏农业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江苏农业学报
江苏农业学报

严少华

双月刊

1000-4440

jsnyxb@163.com

025-84390285

210014

南京市孝陵卫钟灵街50号省农科院内

江苏农业学报/Journal Jiangsu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牧业学术刊物,是国内外重要数据库和文摘刊物收录文献源的核心期刊。主要刊登我国农业各学科在应用基础和高新技术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主要科研成果的专题报告,各学科研究的新进展和综合评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渭-库绿洲果园遥感提取

    盛艳芳买买提·沙吾提何旭刚李荣鹏...
    103-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干旱区果园大面积遥感提取困难、识别精度低等问题,本研究基于GEE(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综合应用Sentinel-1/Sentinel-2影像构建特征集.通过对比原始特征组合、Jeffries-Matusita(J-M)距离、属性重要度3 种优化方式,结合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分类方法,对比得到最佳优化方式,探索果园最优分类特征集.结果表明:识别效果最好的方案为G17JM,总体精度为 91.25%,kappa系数为 0.89,面积精度为 82.55%.最优特征集为B8 asm、B8 ent、B8 idm、NDVIre3、B6、B7、a、e、b、EVI、B11、B8A、B8、VV.使用J-M距离进行特征集优化,有效降低数据量、提高计算效率,更有利于精确遥感识别果园种植面积.表明GEE快速、准确获取果园种植面积的可行性,为获取果园动态变化提供强有力的基础.

    Googleearthengine(GEE)特征优化J-M距离特征集

    基于高光谱的山区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估测

    张永亮汪泓肖玖军李可相...
    112-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贵州省典型山区耕地土壤高光谱数据为研究对象,基于光谱变换法和机器学习原理构建贵州省山区耕地土壤有机质(SOM)含量估算模型.于 2020 年8 月至2021 年3 月在贵州省13 个县(区、市)采集了120 个土壤样品,检测土壤可见光-近红外波段光谱信息,利用 5 种光谱数据变换(原始光谱、一阶微分、二阶微分、倒数对数的一阶微分、连续统去除)和 4 类模型(偏最小二乘回归、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和BP 神经网络)组合出不同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预测模型,按照3 ∶ 1 选择训练样本和测试样本以估算山区SOM含量.结果表明,一阶微分数据变换与山区SOM含量的相关性较高,相关系数最高达到-0.635;反演模型中,基于一阶微分光谱变换构建的BP神经网络模型精度最高,训练集、测试集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 0.845、0.838,测试集均方根误差(RMSE)为 3.452,相对分析误差(RPD)达到2.470,其次是RF、PLSR模型的RPD较高,SVM模型的RPD最低.光谱数据变换中一阶微分法能极大程度提取出山区耕地的SOM含量信息,BP神经网络模型是估算山区SOM含量的最优模型,本研究结果可为贵州省山区耕地土壤肥力的监测以及农业生产提供理论参考.

    土壤有机质高光谱山区耕地一阶微分BP神经网络

    基于多卷积神经网络融合的当归病虫害识别方法

    郭标琦王联国
    121-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目前当归产业病虫害识别方法缺失、人工提取特征存在主观因素及卷积神经网络训练需要大量数据等不足,提出 1 种基于多卷积神经网络融合的当归病虫害识别方法.构建当归常见病虫害数据集;选择在当归病虫害数据集中表现性能最好的ResNet50、InceptionNetV3、VGG19、DenseNet201 4 个网络作为模型融合的基学习器;使用XGBoost(极度梯度提升)算法作为元学习器,得到基于多卷积神经网络融合的当归病虫害识别模型.结果表明,该融合模型比单个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具有更高的识别准确率,并优于其他融合方法融合的模型,对当归病虫害识别的查准率、查全率、F1值分别达到 98.33%、97.14%、97.68%.本研究提出的基于XGBoost融合方法融合的模型实现了当归常见病虫害的精确分类,对常见病害的识别准确率达到 98.33%,为当归产业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病虫害识别方法.

    当归病虫害分类卷积神经网络极度梯度提升(XGBoost)融合方法

    基于RNA-Seq技术筛选姜曲海猪子宫和卵巢发育相关基因

    朱淑斌徐盼周春宝许琴瑟...
    130-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母猪的子宫和卵巢组织发育情况直接影响母猪的繁殖性能,进而对养猪业的经济效益造成重大影响.为探究姜曲海猪子宫和卵巢发育的分子机理,本研究选取 1 月龄和 8 月龄姜曲海猪各 3 头,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RNA-Seq)对子宫和卵巢组织进行测序,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再与猪数量性状基因座(Quantitative trait locus,QTL)数据库比对后鉴定出重要的候选基因.结果显示,1 月龄和8 月龄姜曲海猪子宫组织中有1 688个差异表达基因,表达上调和下调的基因各 844 个;卵巢组织中存在3 833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2 831个表达上调,1 002个表达下调.富集分析结果显示这些差异表达基因主要显著富集于动物器官发育、组织发育和细胞分化等生物学过程.本研究在子宫和卵巢组织中分别筛选出 11 个和 31 个与发育性状有关的候选基因,其中共有的候选基因有 6 个,分别为LHFPL1、MTUS2、LIF、RBP4、EPHB2 和TESC.本研究结果为姜曲海猪子宫和卵巢发育分子层面的研究提供了参考,也为今后姜曲海猪繁殖性状的分子改良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姜曲海猪子宫卵巢转录组测序

    包裹有CTA1-DD蛋白的OCS-DS纳米颗粒的制备及佐剂活性

    秦竹陈瑾侯立婷乔绪稳...
    141-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重组CTA1-DD蛋白具有与完整CT分子相当的全身性和黏膜佐剂功能,但在复杂的生理环境中易被酶或酸降解.本研究以同样具有佐剂活性的O-羧甲基壳聚糖(OCS)和硫酸葡聚糖(DS)为载体,通过离子交联形成纳米颗粒,将CTA1-DD蛋白嵌入其中,使其得到稳定保护.包裹有CTA1-DD蛋白的OCS-DS纳米颗粒的粒径为50~150 nm,Zeta电位约-50 mV,质量浓度1.0 mg/ml的CTA1-DD蛋白投入制备的包裹有CTA1-DD蛋白的OCS-DS纳米颗粒载药率 25.33%,包封率 86.56%.体外模拟释放试验结果显示CTA1-DD蛋白可在 7d内缓慢释放.将CTA1-DD蛋白与PRV灭活抗原混合后,接种至小鼠鼻腔,结果表明,包裹有CTA1-DD蛋白的OCS-DS纳米颗粒能够同时诱导更高的血清IgG抗体和黏膜IgA抗体表达,证明了其作为黏膜佐剂的高效性.

    CTA1-DD蛋白O-羧甲基壳聚糖硫酸葡聚糖纳米颗粒佐剂活性

    滞育时间对豆天蛾幼虫营养成分及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钱蕾秦毅张佳李宗男...
    149-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明确不同滞育时间对豆天蛾幼虫的影响,本研究测定了豆天蛾幼虫体内营养物质(包括蛋白质、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及肠道代谢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滞育时间的豆天蛾幼虫体内蛋白质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且在滞育后期(150 d)达到最高值.滞育 150 d的豆天蛾幼虫体内 18 种氨基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与对照相比,滞育 60d豆天蛾幼虫体内亚油酸含量降低 0.030 个百分点(P<0.05),滞育 30 d、90 d、120 d、150 d豆天蛾幼虫体内亚麻酸含量分别高于对照 0.140 个百分点、0.060 个百分点、0.060 个百分点、0.080 个百分点(P<0.05).滞育 30d豆天蛾幼虫肠道碱性磷酸酶、己糖激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P<0.05),滞育 120 d时达到最高值;海藻糖酶、丙酮酸激酶活性在滞育 90d达到最高值;滞育 120 d山梨醇脱氢酶活性最高,比对照高 18.37%(P<0.05).综上所述,滞育期的豆天蛾幼虫营养价值提高,代谢酶活性波动明显.

    豆天蛾滞育代谢酶蛋白质氨基酸脂肪酸

    结球甘蓝CBF家族特征分析及低温诱导基因BoCBF1、BoCBF2a和BoCBF3表达分析

    张伟余方伟李建斌于利...
    156-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转录因子CBF在植物对低温胁迫的响应和增强植物的抗寒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分析结球甘蓝CBF家族成员的氨基酸序列特征,探究其是否受低温诱导表达,本研究利用结球甘蓝 923 全基因组数据库对其进行蛋白质理化特征、系统发育关系、编码基因结构以及 2℃低温胁迫下编码基因表达水平分析.结果表明,共鉴定到 7 个BoCBF基因,系统发育分析后分成 2 个亚组(Ⅰ和Ⅱ).BoCBF蛋白的氨基酸长度为203~283 aa,全部是亲水性蛋白质.在结球甘蓝02-12 中,BoCBF1、BoCBF2a和BoCBF3 基因在叶、花、芽和角果中基本不表达,在愈伤组织、根和茎中表达量较低.转录组测序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在耐寒结球甘蓝 923 和不耐寒结球甘蓝D9中,BoCBF2b、BoCBF2c基因不受低温诱导表达,BoCBF2a基因低温诱导表达最为迅速,其次是BoCBF1 和BoCBF3基因.BoCBF1、BoCBF2a和BoCBF3 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在低温胁迫3~6h达到最大值,相对表达量达到最大值后急剧下降,在 24h降至最低.本研究结果为后续开展BoCBF1、BoCBF2a和BoCBF3 基因调控结球甘蓝响应低温胁迫机理研究奠定了基础.

    结球甘蓝CBF基因家族低温胁迫基因表达

    BSA联合转录组分析发掘西瓜叶片黄化候选基因

    张朝阳程瑞徐兵划顾妍...
    165-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叶片是植物重要的功能器官之一,不仅是植株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也可作为重要的形态标记,应用于育种中.叶片颜色作为形态标记,不仅可用于苗期杂种的清除,亦可用于种子纯度的测定.以西瓜全生育期叶片黄化突变体纯合自交系ly104为母本(P1)、绿叶自交系w3为父本(P2),通过杂交创制F1代、F2代、BC1代群体.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该突变体的叶片黄化由单隐性基因控制.采用混合分组分析(BSA)进行初定位,通过简化基因组测序(RAD)开发全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标记构建西瓜高密度遗传图谱,将西瓜叶片黄化基因定位于 2 号染色体13 950 306~15 517 591 bp(大小约为1.57 Mb).以西瓜97103v2为参考基因组,该区间包含24个注释基因.对P1(P1Y)、P2(P2G)和F2代群体中黄叶(F2Y)、绿叶(F2G)株系进行转录组水平分析,结果表明,目标区间内基因 Cla97C02G035950、Cla97C02G036010、Cla97C02G036020、Cla97C02G036060在黄化叶片与正常绿叶材料中的表达量差异显著,可能是西瓜叶片的黄化候选基因.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解析西瓜叶片黄化基因功能和生物学特性奠定重要基础.

    西瓜黄化BSA遗传图谱基因定位

    绿色草莓再生体系的建立

    潘娇艳肖世伟夏瑾倪知游...
    174-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立高效、稳定的绿色草莓再生体系是构建其遗传转化体系的基础.本研究以绿色草莓匍匐茎茎尖为外植体,置于不同培养基中进行初代培养获得试管苗.在含有不同配比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培养基中对叶龄为 30d的试管苗叶盘进行脱分化处理.以叶盘诱导产生的愈伤组织为试验材料,探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愈伤组织产生不定芽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适用于绿色草莓初代培养的培养基是MS+0.2 mg/L 6-苄氨基嘌呤(6-BA)+0.2 mg/L赤霉素(GA3),在此培养基中绿色草莓离体茎尖成活率最高,生长状况最好;诱导叶盘脱分化、愈伤组织再分化和诱导不定芽生根的适宜培养基分别是MS+1.5 mg/L 2,4-二氯苯氧乙酸(2,4-D)+2.0 mg/L 噻苯隆(TDZ)、1/2 MS+1.5 mg/L 6-BA+0.1 mg/L吲哚丁酸(IBA)和1/2 MS+0.2 mg/L IBA+0.1 mg/L吲哚乙酸(IAA),其出愈率、再分化率和生根率分别为100%、91.0%、100%.本研究建立了以绿色草莓匍匐茎茎尖为试验材料获得试管苗的组织快繁体系和以叶盘为外植体经脱分化、愈伤组织再分化2个阶段的再生体系,为建立其遗传转化体系奠定了技术基础.

    绿色草莓愈伤组织再生遗传转化体系

    果树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研究进展

    孙雨桐刘德帅冯美齐迅...
    183-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分子标记在果树育种中发挥的作用也愈发重要.本文主要对不同果树育种的分子标记类型及分子标记在果树种质资源鉴定、抗性育种、无核育种、早熟育种、品质改良育种、分子遗传图谱构建与数量性状座位(QTL)基因定位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为果树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参考.

    果树分子标记遗传图谱QTL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