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给水排水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给水排水
给水排水

关兴旺

月刊

1002-8471

gsps@vip.163.com

010-68302907;68362263;68316321;8837543

100120

北京市西城区德胜门外大街36号德胜凯旋A座402

给水排水/Journal Water & Wastewater Engineer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64年,是中国建筑科学类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设有城市给排水,工业给排水,建筑给排水,施工、材料与设备,策略研讨,科技信息综述,标准规范交流园地,计算机技术,研究生论文摘要,信息市场等栏目。主要报道内容:给水排水行业的新技术、新设计、新工艺、新设备、新规范、新标准以及国家有关技术政策和法规等。主要读者对象 建筑设计院、市政设计院、工业设计院、自来水公司、运行管理部门、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设安装公司、设备制造厂家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大功率超声技术处理高级厌氧消化污泥研究与实践

    任天昊李佟曹婧崔悦...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进一步提高某大型再生水厂热水解—厌氧消化系统产沼气能力,探索新技术、新设备联合应用的可行性,研究采用平均运行功率3~5 kW,频率为20~40 kHz的大功率一体式超声设备,分别测试不同功率、不同反应时间下超声处理后污泥泥质及产气情况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超声强度增加,污泥絮体破碎效果逐渐变强,能够有效释放胞内有机物;在一定功率和时间超声处理下,污泥SCOD及VFAs有明显上升趋势,但随着时间的增加,浓度逐渐降低;超声处理后,厌氧消化小试产气量较空白组分别提升10%、5%及6%,CH4、CO2组分占比均无明显变化,H2S浓度有明显降低,产甲烷菌丰度有所提升;工程测试结果表明,超声协同处理后的消化池产气量在300 m3/tDS的基础上提升6.78%,硫化氢浓度降低30%,产甲烷菌丰度有所提升.

    厌氧消化超声产气率微生物群落再生水厂

    焚烧低热值污泥难点及应对措施

    王斌马潇然解利方胡甲兴...
    8-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污泥热值是污泥焚烧工艺的首要影响因素,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热值水平较低,对项目运行产生极大影响.以盐城市区污泥集中处置项目调试期间,鼓泡流化床焚烧炉焚烧低热值污泥为例,通过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采取加强流化风、增加冷渣机、增加焚烧炉上部燃烧器、优化前端污水厂相关工艺等改进措施,工程实现了低污泥热值、高处理负荷下的稳定运行,且烟气稳定达标排放.

    污泥焚烧鼓泡流化床低热值改进措施

    典型地区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潜在开发能力分区研究

    张清勇赵康
    1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2年,经试点城市主动申报、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批并报送水利部等6部门备案,全国共有78个城市纳入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名单.通过梳理试点城市再生水利用配置实施方案中再生水利用量、再生水利用率等相关数据,分地市级、县区级研究了试点城市再生水利用水平现状.同时,为更好评估再生水利用潜在开发能力,选取再生水利用率、再生水利用量两个指标搭建了二维评估体系,划分了潜在型开发Ⅰ、潜在型开发Ⅱ、管理型开发Ⅰ、管理型开发Ⅱ四个分区,提出了再生水利用配置的开发模式.

    再生水利用量再生水利用率评估分区

    浅议推动城镇水务行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

    沈珺王哲李骜刘亮...
    17-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质生产力"理念,旨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对于城镇水务行业而言,发展不充分和发展不均衡等问题十分突出.从科技创新、发展方式创新、体制机制创新、人力资源机制创新等维度,探讨城镇水务行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和产业升级,以期更好地支撑城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城镇水务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

    生物炭强化黄铁矿基质生物滞留设施径流脱氮效能研究

    罗梵霄马海元黄璁曲丹...
    24-30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铁矿生物滞留设施作为具有同步脱氮除磷功能的新兴雨水净化措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针对黄铁矿生物滞留系统在径流高氮负荷条件下脱氮性能较低的问题,开发了一种基于生物炭改良的黄铁矿生物滞留系统,研究了通过生物炭改良的黄铁矿硫自养反硝化的生物滞留系统对模拟雨水径流的脱氮效能及COD、TP去除情况并对系统中反应后黄铁矿的表面通过SEM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生物炭黄铁矿混合基质生物滞留系统可实现更为高效的反硝化脱氮,对NO3--N和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可达64.2%和68.1%,相比于黄铁矿生物滞留系统提升了 76.15%和45.44%.该系统对COD需求低,通过利用生物炭的电子穿梭与蓄电池机制,在面对低C/N比径流时仍然能够有效地进行反硝化.同时通过生物炭的保水性能够有效地降低黄铁矿的氧化程度,从而提升生物滞留设施的寿命.

    生物滞留系统雨水径流黄铁矿生物炭自养反硝化

    "饮用水嗅味物质来源解析和工艺控制专栏"开栏语

    王小(毛)刘书明
    31页

    我国饮用水主要致嗅物及其控制策略

    王春苗苏命王齐于建伟...
    32-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22)加强了对嗅味物质的关注,将2-甲基异莰醇(2-MIB)、土臭素(Geosmin)两种藻源致嗅物列为强制管控对象,并将二甲基二硫醚和二甲基三硫醚列入标准附录.人类对嗅味非常敏感,一些致嗅物含量达到10 ng/L水平时就会导致饮用水产生异味,而且水厂常规工艺对于多数致嗅物都无去除效果.新标准的实施给供水行业带来巨大挑战,供水企业亟需提升嗅味管控能力."十一五"开始我国针对饮用水嗅味问题开展了系统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饮用水嗅味污染比较普遍,主要嗅味类型为由2-MIB主导的土霉味和由硫醚主导的腥臭味,局部还存在由环状缩醛类物质等主导的化学品味.不同致嗅物适用的控制技术也不同.系统总结了我国饮用水的嗅味特征与主要嗅味物质,并概括性地介绍了针对2-MIB的水源调控技术及针对不同致嗅物的水厂分类净化技术,旨在为供水行业应对饮用水嗅味问题提供参考和借鉴.

    饮用水嗅味水源调控水厂控制

    给水厂不同处理工艺对2-MIB去除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李丹杰黎雷
    40-47,55页
    查看更多>>摘要:2-甲基异莰醇(2-MIB)是造成水质嗅味的关键物质之一.自然条件下,其主要来自于藻类等微生物的细胞合成和释放,因此2-MIB在空间上可分为胞外和胞内两部分;另外,2-MIB会与水中溶解性有机物(DOM)因为分子间作用力相互结合,因此又可分为游离态和结合态.上述不同赋存形态对水厂去除效果产生不同影响:预处理(预氧化、活性炭吸附等)可去除部分胞外2-MIB,但预氧化易造成藻细胞的破裂和胞内2-MIB的释放;常规处理(混凝、沉淀、过滤)对藻细胞及胞内2-MIB具有理想去除效果,但对胞外2-MIB的去除有限.深度处理(如纳滤、高级氧化等)能够有效拦截或降解2-MIB,特别是纳滤工艺,对结合态2-MIB具有更好的拦截效果(因为结合后分子变大),但是投资和运行成本较高.在实际水处理过程中,应根据水源水质及2-MIB的赋存形态,合理采用组合处理技术,提高水厂对2-MIB的去除效果.

    饮用水处理厂2-甲基异莰醇溶解性有机质

    南方湖库型原水典型嗅味物质的臭氧/双氧水工艺去除特性研究

    沈万峰陈琳郭世柏魏恒...
    48-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宁波某地实际原水为进水,对臭氧/双氧水(O3/H2O2)高级氧化技术去除原水中典型嗅味物质—2-甲基异莰醇(2-MIB)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中试研究.采用对氯苯甲酸作为2-MIB的替代化合物(·OH探针).运行参数包括O3投加量、H2O2/O3投加比、pH和反应时间等.结果表明,相比于仅臭氧投加条件,H2O2的催化作用能明显提高反应速率与去除率.在>50 ng/L的较高浓度2-MIB的进水条件下,为达到出水要求(<10 ng/L),需采用O3/H2O2高级氧化工艺代替仅臭氧氧化,且适宜的H2O2/O3投加比在20%左右.同时,适当提升原水pH也能优化处理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臭氧投加量.另外,在原水碱度、NOM不高且进水2-MIB浓度较低的情况下,仅通过臭氧氧化也可能实现达标要求.通过运行参数的优化,O3/H2O2工艺可稳定、高效地去除嗅味物质,6 min反应时间即可满足对2-MIB的去除要求.

    臭氧/双氧水高级氧化2-甲基异莰醇嗅味饮用水处理运行参数

    给水厂常规工艺嗅味应对措施试验研究

    沈中明周艳春万春冯志...
    56-6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中试及生产性追踪监测,研究以预处理+絮凝沉淀池+砂滤池为主的常规处理工艺对以2-MIB为主的嗅味物质的有效应对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在常规处理工艺基础上投加预臭氧对2-MIB的去除效率较单独投加粉末活性炭或与粉末活性炭联用均较高,投加预臭氧是有效的预处理措施.粉末活性炭或高锰酸钾对2-MIB有一定的去除率,但去除效果不及臭氧.粉末活性炭与臭氧、高锰酸钾等氧化剂联用,应确保一定的水力停留时间间隔,否则会削弱药剂联用效果.

    常规工艺嗅味应对预臭氧粉末活性炭高锰酸钾GSM2-MI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