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教书育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教书育人
教书育人

徐晓风

月刊

1008-2549

jiaoshi@jiaoshuyuren.com

0451-88060276

15008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和兴路50号

教书育人/Journal Education and Cultiv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整体性视域下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构的三重逻辑

    丁玉洁叶娟娟
    46-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的建构是一项系统工作,需要以全局性、整体性的思维和视野展开。从整体性的视角出发,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的建构应统筹主体、内容和传播媒介三个基本要素,从宏观与微观相统一的三重逻辑进行考察。首先是实现意识形态建构从一元到多元的主体转变,发挥各个主体的功能与作用;其次是推动政治性与非政治性相交融的内容转向,丰富主流意识形态的表现内容;最后是推进从传统模式向智媒融合的样态转化,寻求传统模式和智媒模式的耦合点,以提升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实效性。

    整体性意识形态建构逻辑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三重逻辑

    周汉杰麦心念
    49-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和思想力量,是我们党从苦难走向辉煌的精神指引,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和现实价值。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从价值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出发,明晰伟大建党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育人功能,深化二者之间的共通共融性,不断用伟大建党精神丰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资源。

    伟大建党精神思想政治理论课红色教学资源

    新形势下大学生爱国精神培育的多重挑战与实践路径

    朱慧劼
    53-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国精神的重要内涵,在全球化、网络化、个体化的新形势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和爱国精神培育面临新的变局。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探索之中,大学生爱国精神培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高校爱国教育体系初步建立,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广泛开展,高校"课程思政"全面铺开。在当前高校的爱国精神培育中,培育重心主要集中在教育、理念和形式上,在参与、实践和内容上的关注相对来说不足。要通过多种手段助力大学生实现爱国观念的知行合一,以爱国理念引领大学生践行奉献精神,将爱国情感转化为有利于国家发展的爱国行动。

    爱国主义教育全球化网络化课程思政

    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变革的机遇、困境与路径选择

    艾贤明卢海静
    57-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数据及其相关技术的发展,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挑战和机遇。数据的多样性有利于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数据的时效性有利于及时预测学生行为,数据的精准性有助于提升日常学生管理中决策的科学性。顺应大数据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目标的制订、教师角色的定位、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模式的转变方面应顺势而为,有助于破解大数据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消极影响,进一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

    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变革

    师范类高校音乐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动态开展策略

    陈萌李洪达
    6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理念实施之后,很多高校开始结合学校育人特色,从创新创业的角度出发,以学生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发展为方向,进行教育教学方法的优化与改革。就实践教学成效来看,现阶段师范类高校音乐教学中创新创业工作的开展不够理想,不少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明显不足,很多学生甚至不会创新、不敢创业。本文针对师范类高校音乐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问题,从高端融合、中端协作、微端平衡视角出发,探索师范类高校音乐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动态开展及改革优化方法。

    师范类高校音乐教学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策略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学位论文写作能力调查研究

    范晓轩史悦刘辰洁
    64-67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生(以下简称汉硕生)的学位论文写作能力进行多维调查与分析,客观呈现其学位论文写作能力的现状与需求,并据此提出相应解决策略。首先,培养单位应开设与学术论文写作相关的指导课程、所在学校应不断丰富图书馆学术资源、注重图书馆个体咨询工作;其次,硕士生导师应加强对学生的学术写作训练、加强针对性指导、优化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模式;最后,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生要深植学术意识、自觉提升信息检索技能力和科学规划研究时间。

    写作能力学位论文硕士研究生汉语国际教育

    应用型理工院校教师工匠精神与人文素养的培育路径

    曹景萍
    68-7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不断推进,"工匠精神"的培育成为应用型理工院校的重要课题。工匠精神与人文素养互融共生,是对应用型理工院校教师发展的必然要求。部分应用型理工院校教师人文素养方面存在的问题是:理性思维能力较强,人文素养意识薄弱;专业知识储备丰厚,传统文化知识相对匮乏;专业技能不断提升,人文素养教育体系不配套。应用型理工院校教师工匠精神与人文素养培育的路径是:赋予专业培养以文化色彩;形成深度融合的培育体系;优化教师能力提升计划,培育教师综合素质。

    工匠精神人文素养培育路径

    教师"躺平"心态成因分析与消解策略

    周璠李国强
    7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躺平"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经过网络平台的传播和异化,逐渐蔓延至教师群体,具有广泛性、多样性与危害性。该现象是由职业"内卷化"加剧的压力反噬、消极职业心态的冲击以及教师权利式微的弊病等多重因素产生的。消解教师群体"躺平"现象的举措是:满足教师发展现实需求,营造竞争有序的工作环境;注重能力建设与精神培养,激活教师前进动力;完善教师基本权利内容,开辟安心教学的净土。

    教师"躺平"内卷化教师基本权利能力建设

    应用型本科高校内涵式发展背景下的教师队伍建设

    张硕
    75-78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一项质量工程,关乎学校办学理念、管理制度、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办学特色等诸多因素的优化配置,其中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环节。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队伍面临着师资力量不均衡、新教师引进和培养机制不健全、教师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不平衡等巨大挑战,亟须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高校教师队伍。本研究从优化师资结构、完善新教师引进和培养机制、强化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增加教师专业发展和培训机会、改进教师评价和激励机制等五方面探究改进举措,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内涵式发展背景下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思路。

    应用型本科高校内涵式发展教师队伍建设

    《论语》"礼"的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路径研究

    张超陈秋枫
    79-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礼"作为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论语》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课蓬勃发展,将"礼"的思想的精华融入高校思政课,无论是对于高校思政课的丰富与发展,还是对于当代大学生道德修养水平的提升与规则意识的培养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对《论语》中有关"礼"的文本进行总结归纳,在阐明《论语》中"礼"的内涵的同时,指出当下高校思政课程融入"礼"的内涵的意义及路径。

    《论语》"礼"高校思政课路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