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教书育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教书育人
教书育人

徐晓风

月刊

1008-2549

jiaoshi@jiaoshuyuren.com

0451-88060276

15008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和兴路50号

教书育人/Journal Education and Cultiv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推动高校科技成果向新质生产力转化

    魏庆平
    1页

    环境教育的内涵、立法实践及发展进路

    潘凤湘杨洋郑淑婷
    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环境教育在环境保护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环境教育理念愈发厘清,政策与地方立法先行,但全国性环境教育法并未出台。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及其法治思想的指引下,环境教育不断纵深发展,即不断完善环境教育立法,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法治思想;发挥公主体与私主体联动协同,实现环境教育多元共治;丰富环境教育内容,融入思政促进传统基础的现代更迭;多样化环境教育教学模式,推动混合理论+实践模式耦合增效;培育环保专业人才,推动德法兼修环境法治人才的培育,进而促进生态文明法治教育发展,助推生态文明建设,以实现绿动未来。

    环境教育立法实践教育主体教育内容环境法治人才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代高等教育的启示

    高云赵星雨连晋城
    9-12页
    查看更多>>摘要:陶行知是近代中国教育事业的先行者,是最早一批将西方教育理念与近代中国实际结合的教育理论家与实干家。生活教育思想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思想整体上可以概括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具有鲜明的现实性、发展性、人民性,为今天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办教育,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经验借鉴,对更好发挥教育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陶行知生活教育高等教育当代价值

    契合与互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与高校思政课的关联性研究

    李书省
    13-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的精神风范和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的红色基因和精神血脉。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与高校思政课在理论逻辑、价值逻辑和内容逻辑方面存在高度的契合。同时,二者在实践中互动建构与同频共振,即积极推进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融入高校思政课,有利于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感召力,而积极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能够为传承和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提供有效的承接载体。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思政课契合互动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与高校思政教学的融合

    刘胤宇吴彩虹
    18-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作为高校培养人才弥足珍贵的教学资源,将其融入高校思政课,对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历史观、坚定文化自信、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在融入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现实困境,主要表现为思政课堂教学对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资源的"碎片式"呈现,多元文化中错误思潮对其传承的阻碍,以及传承形式单一、内容刻板缺乏创新。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作为一个系统、开放的精神体系,在融入高校思政教学过程中应坚持把握其整体样态、挖掘其精髓要义、创新其传承路径,使之在高校思政教学中更好地发挥价值作用。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高校思政教学融合路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的价值、障碍及路径

    张誉千
    2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面深入开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推进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新时代背景下开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面临潜在资源未被挖掘、人力物力配置不均、内外资源融合不足等一系列现实问题。应该革新开发理念以拓宽开发主体视野、深化资源挖掘以促进资源再生、顺应时代潮流并强化网络资源开发。以期进一步开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路径

    师范类专业红色文化课程思政模式构建的三重逻辑——以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杨翠娟阴红桃
    25-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师范类专业担负着培养未来卓越教师的重任,红色文化课程思政模式构建具有政治导向价值、文化认同价值和时代审美价值,是师范类专业师德养成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培养未来卓越教师的重要抓手。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立足红色鲁艺校史文化、铁军文化,构建"双向四化六度"红色文化课程思政模式。该模式以红色文化为主线,将红色文化融入专业教育教学、通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等环节,以红色文化艺术实践、创新创业大赛实践为载体,以红色文化景区和中小学社会实践为网格,深化校区、社区、景区三区联动,有利于传承红色基因、培根铸魂、立德树人。

    师范类专业红色文化课程思政红色文化资源模式

    高校社科联视域下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协同育人的耦合逻辑

    杨帆
    30-33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社科联在"思政-专业"协同育人工作系统中,以"大思政"理念为统领,通过确立协同育人顶层思维,发挥高校社科联政治上的思想引领力、协作上的聚合谋划力、平台上的资源整合力;通过建立协同育人的中层架构,构建协同育人的工作机制、明确工作任务、组建协调机制;通过厘定协同育人底层进路,重构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的角色功能,实现协同育人的目标、任务,提升协同育人的效果、影响,推动协同育人生态良性发展、改进,打造"思政-专业"协同育人闭环矩阵。

    高校社科联"思政-专业"协同育人

    应用型本科高校科研精细化管理路径探析

    曹琦
    34-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学研究是应用型本科高校的重要职能之一。应用型本科高校要站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科技创新和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应用型高校要通过采取做好科研管理的顶层设计、提高科研管理人员的专业性、构建智能化的科研管理系统、注重科研成果管理与转化工作、以横向项目为契机服务地方经济、科研项目精细化管理、科研经费精细化管理等措施为科研管理提质增效,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应用型本科高校科研管理精细化

    新文科建设要厘清的几个关系与发展建议

    孙照辉
    38-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数字化转型、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世界格局加速多极化多重叠加的时代,需要中国新文科的智慧贡献。新文科建设在这样的背景下被提出来,先要厘清其与传统文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新旧研究范式之间的关系以及传统文科向新文科发展的路向,在此基础上建构我国自主的新文科学科体系、建设定位于育人为本与服务社会双重导向的新文科、建设见物又见人的新文科教育评价制度、建构以现代数字技术为载体的新文科教学闭环。

    传统文科新文科学科交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