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江苏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江苏医药
江苏医药

黄峻

半月刊

0253-3685

yiya@chinajournal.net.cn

025-57711507,83216587

210029

南京市广州路300号

江苏医药/Journal Jiangsu Medical Journal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75年,由江苏省卫生厅主管,江苏省人民医院主办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系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期刊。以广大医药卫生技术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办刊宗旨: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实行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立足江苏,面向全国,报道以临床为主的医药卫生学术成果,为专业人员提供学术信息,促进国内外医学学术交流,起江苏省文献库的作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微小RNA-557对人肺巨细胞癌低转移亚系95c细胞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王近瑜李国平
    1-4,封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微小RNA-557(miR-557)对人肺巨细胞癌低转移亚系95c细胞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miR-557质粒(miR-557质粒组)和空载体(空载体组)转染到95c细胞中,同时设置空白对照组.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MMP-2、MMP-9 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三组细胞增殖抑制率随时间延长而增加(P<0.05).与空白对照组和空载体组比较,miR-557质粒组细胞增殖抑制率增加,穿膜细胞数减少,细胞迁移率降低,MMP-2、MMP-9 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 miR-557可有效抑制95c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MMP-2和MMP-9的表达有关.

    微小核糖核酸557肺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

    艾司氯胺酮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幼鼠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丁梅盛明薇曹颖莉曹艺美...
    5-9,封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艾司氯胺酮对肝脏缺血-再灌注(I-R)模型幼鼠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将18只C57幼鼠随机分为三组,每组6只.C组为假手术组;I-R组和S组采用肝脏缺血6 h建立肝脏I-R模型.I-R组为模型对照组;S组建模前经尾静脉注射艾司氯胺酮10 mg/kg.I-R组和S组于肝脏I-R 6 h后,C组于关腹6 h后取血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及肺组织.采用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ELISA法检测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平及BALF中TNF-α、IL-1β水平,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肺组织丙二醛(MDA)浓度,羟胺法测定肺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肺组织HMGB1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的蛋白表达.结果 与C组相比,I-R组幼鼠在I-R 6 h后肺组织病理学损伤加重,肺组织细胞质中HMGB1表达增多,血清HMGB1及BALF中IL-1β、TNF-α水平升高,肺组织MDA浓度升高,SOD活性降低,肺组织PI3K、Akt和mTOR蛋白表达上调(P<0.05);与I-R组相比,S组上述各指标均改善(P<0.05).结论 造模前经尾静脉注射艾司氯胺酮可明显降低肝脏I-R模型幼鼠血清和肺组织中HMGB1水平,下调PI3K、Akt和mTOR蛋白表达,抑制IL-1β和TNF-α的释放,减轻氧化应激反应,从而发挥肺保护作用.

    艾司氯胺酮缺血-再灌注肺损伤高迁移率族蛋白B1

    SERPINB7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刘志伟崔丹萍蒋婷婷
    10-15,封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B7(SERPINB7)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将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分为sh-SERPINB7组、空白对照组(BC组)和阴性对照组(NC组);其中,sh-SERPINB7组和NC组分别转染SERPINB7 RNA干扰慢病毒和阴性对照慢病毒.采用qRT-PCR法检测SERPINB7 mRNA表达,CCK-8法、流式细胞术、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Western blot法检测SERPINB7、Bax、Bcl-2、Snail、Slug、转化生长因子 β(TGF-β)、Smad3 和磷酸化 Smad3(p-Smad3)的蛋白表达.结果 MCF-7细胞中SERPINB7蛋白表达高于人正常乳腺上皮细胞系MCF-10A(P<0.05).与BC组和 NC组相比,sh-SERPINB7组 MCF-7 细胞中 SERPINB7 mRNA表达以及 Bcl-2、Snail、Slug、TGF-β、p-Smad3蛋白表达降低,细胞凋亡率升高,细胞划痕愈合率和侵袭细胞数减少,Bax蛋白表达增加(P<0.05).结论 SERPINB7高表达于乳腺癌细胞,敲低SERPINB7可能通过抑制TGF-β/Smad3信号通路抑制乳腺癌细胞的迁移、侵袭,并促进其凋亡.

    乳腺癌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B7细胞迁移细胞侵袭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耐碳青霉烯肠杆科细菌血流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韩如慧金美娟
    16-19,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患者发生耐碳青霉烯肠杆科细菌(CRE)血流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 行HSCT的992例血液肿瘤患者,根据是否发生CRE血流感染分为感染组(17例)与非感染组(97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及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SCT患者发生CRE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992例HSCT患者中,17例发生CRE血流感染,发生率为1.71%.感染组男性比例、合并肺部感染和肾功能不全比例、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3/4代头孢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替加环素、达托霉素比例均高于非感染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合并肺部感染和肾功能不全、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和替加环素是HSCT患者发生CRE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合并肺部感染和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以及血流感染前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和替加环素的HSCT患者更易发生CRE血流感染.

    耐碳青霉烯肠杆科细菌造血干细胞移植血流感染

    比较单通道与双通道内镜技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

    谢贵四朱承跃潘浩张伟...
    20-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单通道与双通道内镜技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临床疗效.方法 44例CSR患者分别采用经皮后路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PECD组,21例)和单侧双通道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UBED组,23例)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灌洗液使用量、术后引流量.评估两组术前、术后第3天和术后3个月颈部和上肢VAS疼痛评分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以及术前和术后3个月影像学指标的变化.采用Macnab标准,比较术后3个月两组优良率.结果 UBED组手术时间短于PPECD组[(66.1±12.2)min vs.(87.9±19.9)min],术中出血量、灌洗液使用量和术后引流量均多于 PPECD组[(47.4±25.6)mL vs.(14.0±6.0)mL、(9.9±1.9)L vs.(7.7±2.6)L 和(26.1±12.8)mL vs.(13.8±6.7)mL](P<0.01).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第3天和术后3个月颈部和上肢VAS疼痛评分以及NDI均下降(P<0.05),术后3个月椎间盘角α、脊柱功能单位(FSU)角β和C2~C7 Cobb角γ均增加,C2~C7矢状面轴向垂直距离(SVA)减少(P<0.05).术后3个月,两组颈部和上肢VAS疼痛评分、NDI、椎间盘角α、FSU角β、C2~C7 Cobb角γ、C2~C7 SVA和优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通道与双通道内镜技术均能有效治疗CSR,单通道技术创伤较小,而双通道技术效率较高.

    单侧双通道内镜经皮内镜技术神经根型颈椎病

    子痫前期合并胎儿生长受限的妊娠结局及危险因素分析

    余晓红周飞飞陈海迎李凤英...
    26-28,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子痫前期合并胎儿生长受限(FGR)的妊娠结局及危险因素.方法 根据是否合并FGR,将子痫前期孕妇162例分为子痫前期合并FGR(观察组,73例)和不合并FGR(对照组,89例)两组,分析两组孕妇及新生儿资料.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母亲胸腔或腹腔积液发生率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新生儿严重并发症、住院时长超过30d和新生儿死亡比例均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病时BMI低、发病孕周小及24-h尿蛋白≥2.0g是子痫前期合并FGR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子痫前期合并FGR更容易导致母亲和新生儿不良结局,对有高危因素的子痫前期孕妇需加强监测.

    子痫前期胎儿生长受限孕周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化学治疗后获得快速完全缓解与生存率的关系

    马晶晶邓媛陈月史玉叶...
    29-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化学治疗(化疗)后获得快速完全缓解(CR)与生存率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4个疗程以硼替佐米为基础化疗方案治疗的55例首次达CR的初诊MM患者临床资料;其中,A组24例患者获得快速CR(经2个疗程化疗达CR),B组31例患者未获得快速CR(经>2个疗程化疗达CR).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两组患者无进展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患者出现疾病进展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A、B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16.2、22.9个月.55例患者中,9例(16.4%)死亡,11例(20.0%)出现疾病进展.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A组患者无进展生存率低于B组患者(P<0.05),有遗传学高危因素患者无进展生存率低于无遗传学高危因素患者(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有遗传学高危因素和获得快速CR是患者出现疾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有遗传学高危因素和以硼替佐米为基础化疗方案治疗后获得快速CR的MM患者无进展生存期较短.

    多发性骨髓瘤硼替佐米遗传学高危无进展生存

    视频头脉冲试验鉴别前庭神经炎和后循环卒中导致急性前庭综合征的临床应用价值

    芮汉臣张丽华李广从王立敏...
    34-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视频头脉冲试验(vHIT)在鉴别前庭神经炎(VN)和后循环卒中(PCS)导致急性前庭综合征(AVS)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7例VN导致AVS患者(VN组)和41例PCS导致AVS患者(PCS组)的临床资料.两组患者均于发病7 d内完成vHIT检查,并绘制ROC曲线分析vHIT各参数对VN和PCS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VN组患者年龄、患侧VOR增益值、潜伏期以及男性、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既往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比例低于PCS组,而增益不对称比、患侧扫视频率、峰速度、幅度和累积幅度高于PCS组(P<0.05).患侧VOR增益值、增益不对称比、患侧扫视频率和峰速度诊断VN的AUC分别为0.905、0.902、0.790和0.849(P<0.05);当患侧VOR增益值取最佳诊断界值为0.71时,其对应的灵敏度为83.78%,特异度为90.24%.当患侧VOR增益值≤0.71分别联合增益不对称比≥10.24%、患侧补偿性扫视频率≥137%、患侧峰速度≥122.5度/秒诊断VN时,其灵敏度为94.59%、91.89%、91.89%,特异度为80.49%、90.24%、90.24%.结论 vHIT检查可用于鉴别诊断VN与PCS,VOR增益值、增益不对称比和补偿性扫视频率或峰速度等参数能提高鉴别VN与PCS导致AVS的准确性.

    急性前庭综合征视频头脉冲试验后循环卒中前庭神经炎

    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对T2DM伴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的评估价值

    王鑫宇孙丽丽季拓
    39-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STI)对2型糖尿病(T2DM)伴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35例单纯高血压患者(EH组)、105例单纯T2DM患者(T2DM组)、107例高血压合并T2DM患者(T2DM+EH组)及33例门诊健康体检者(NC组)临床资料.四组均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室间隔厚度(IVST)和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和相对室壁厚度(RWT).运用EchoPaC超声工作站进行脱机分析,测量解旋减半时间(HTU)、解旋速度峰值(PUV)和解旋速度达峰时间(TPUV),计算等容解旋比例(IUR)和解旋率(UntwR).结果 T2DM+EH 组 LVPWT、IVST、RWT 和 LVMI 均高于 NC 组、EH组和 T2DM 组(P<0.05);EH 组 LVPWT、RWT 和 LVMI 均高于 T2DM 组和 NC 组(P<0.05).T2DM+EH 组 HTU、PUV 和 TPUV 均高于 EH 组、T2DM 组和 NC 组(P<0.05),而IUR和 UntwR 低于 EH 组、T2DM 组和 NC 组(P<0.05).EH 组 HTU、PUV 和 TPUV 高于T2DM 组和 NC 组(P<0.05),而 IUR 和 UntwR 低于 T2DM 组和 NC 组(P<0.05).T2DM 组HTU、PUV 和 TPUV 高于 NC 组(P<0.05),而 IUR 和 UntwR 低于 NC 组(P<0.05).结论 T2DM合并高血压时可引起更严重的左心室肥厚和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STI技术可以定量、无创、重复分析患者左心室解旋运动.解旋动力学参数可为评价左心室舒张功能提供新的量化指标.

    斑点追踪成像技术2型糖尿病高血压左心室舒张功能

    RT-3DTEE联合2D-STI对冠心病患者左心房结构的评估及对左前降支狭窄的预测价值

    刘立志王荣荣刘媛媛郑爱平...
    43-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TEE)联合二维斑点追踪显像(2D-STI)对冠心病患者左心房结构的评估及对左前降支狭窄的预测价值.方法 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236例疑诊冠心病患者,根据CAG检查结果分为冠心病组(A组,118例)和非冠心病组(B组,118例),采用RT-3DTEE和2D-STI测量左心房结构参数.A组进一步分为左前降支狭窄(C)组和左前降支无狭窄(D)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左前降支狭窄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评估其预测价值.结果 A组左心房最小容积指数(LAVImin)、左心房最大容积指数(LAVImax)、左心房收缩前容积指数(LAVIpreA)和左心房管道期峰值应变率(pLASRcd)均高于B组,左心房总射血分数(LATEF)、左心房被动射血分数(LAPEF)、左心房储器期应变(LASr)、左心房管道应变(LAScd)和左心房储器期峰值应变率(pLASRr)均低于B组(P<0.05).C组LAVImin、LAVImax、LAVIpreA 和 pLASRcd 均高于 D 组,LATEF、LAPEF、LASr、LAScd 和 pLASRr 均低于D组(P<0.05).未校正(模型1)和校正(模型2)混杂因素,LAVImin、LAVImax、LAVIpreA和pLASRcd升高均是左前降支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LATEF、LAPEF、LASr、LAScd和pLASRr升高是其保护性因素(P<0.05).模型2预测左前降支狭窄的AUC高于模型1(P<0.01).结论 RT-3DTEE联合2D-STI可用于评估冠心病患者的左心房结构改变,对左前降支狭窄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冠心病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二维斑点追踪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