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高教发展与评估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高教发展与评估
高教发展与评估

张安富

双月刊

1672-8742

hede2005@whut.edu.cn

027-86534382

430063

湖北省武汉市和平大道1178号

高教发展与评估/Journal Higher Education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高教发展与评估》杂志是我国首家公开出版的高等教育评估类学术期刊。由教育部主管,武汉理工大学等单位共同主办。其办刊宗旨是传播优秀的高等教育研究成果,探讨国内外教育评估的理论与实践,为发展和繁荣我国高等教育研究事业,逐步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服务。本刊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办刊学术方针,注重高等教育研究成果的创新性、学术性和实践性。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大学排行榜的信用危机——美国顶尖高校与"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纷争

    张睦楚
    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年度大学排名一直是美国高等教育的推动力,也成为了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大学排行榜之一,但近来排名背后的拉锯关系逐渐开始发生变化,全美各顶尖院校纷纷加入抵制排行榜的阵营,使得前者陷入了"声誉塌陷"危机.因利益诉求的冲突,大学、排行榜、公众及各方学者展开拉锯战,大学与排行榜在"社会公平"与"资源均衡"两者之间谨慎地游走似乎以达成平衡.以"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为代表的美国卓越大学排行榜作为一份纯商业运作的第三方声誉治理手段,必然要面向公众展现一定公信力,但又面临种种客观局限,不得不在声誉信用的"夹缝中"深受多边影响,接受社会与地区的"公正裁判".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大学排行榜美国顶尖高校高等教育体系高校声誉

    类型化的学生评教行为偏差及其制度性破解

    王红雨
    14-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自主性-效能感"为标准进行聚类分析,发现学生评教行为偏差可划分为利己顺从型、趋众盲从型、被迫受制型和缺位抗拒型4类.采用因子分析及回归分析发现:评教"定位偏移"对四类评教行为偏差全部产生显著影响,对利己顺从型评教偏差行为产生影响最为显著;除此之外,趋众盲从型评教偏差行为主要受评教"定位不明""指标所指不清"与"指标区分度低"影响,被迫受制型评教偏差行为主要受"强制性评教方式"影响,缺位抗拒型主要受"信息供给失衡"与"反馈缺失"影响.针对以上4类评教行为偏差,可分别采取回归促学为本制度定位、构建面向学习的制度设计、完善评教协商机制及施行评教信息共享机制等相关制度性举措予以纠正.

    学生评教评教制度课程评教教学管理

    精英访谈在教育政策研究中的应用——以访谈新西兰教师工会组织高层管理者为例

    牛慧丹程猛
    26-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精英访谈是一种通过访谈社会中优势群体来收集资料的重要方法.基于读博期间对新西兰教师工会组织高层管理者的访谈经验,致力于探索精英访谈作为一种资料收集方式的独特挑战和应对策略.精英访谈面临多重挑战,如招募访谈对象相对困难,对研究者的知识水平和背景材料掌握度要求较高,访谈者与访谈对象之间权力关系复杂,非匿名化也伴随着伦理难题.为有效应对这些挑战,需要建立研究者的专业声誉,充分利用文档资料的辅助功能,逐步建立信任的对话关系,尊重和审慎地对待访谈资料.通过精英访谈可以高效地收集"幕后"资料,并有助于打开政策制定过程的"黑箱".在中国教育政策研究中,精英访谈的运用潜力还有待进一步挖掘.

    精英访谈教育政策教育研究方法科研伦理访谈法

    案例研究方法在院校研究中的应用特征及规范

    马玉龙魏署光
    36-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中国院校研究案例辑及四大核心期刊上的案例研究论文为研究对象,从案例研究的特征及规范性两个维度构建分析框架,评估案例研究方法的应用现状,结果发现:案例研究方法的应用,体现了院校研究自我研究和管理研究的基本特征,案例研究主题分布不均匀、整体规范性不足,当前案例研究的规模与质量尚不足以形成系统的研究专题及院校研究理论.院校研究主体价值取向的二元矛盾、案例研究方法的复杂性以及院校研究共同体内部缺乏案例研究的统一标准及系统规划,是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院校研究教育研究方法案例研究高校决策

    大学学科治理的现实困境及路径超越

    刘玉杨何振海
    47-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学学科的知识生产经历了从学科自治下的知识生产模式1向"三维螺旋"与"行政主导"下的知识生产模式2再向多元主体与多方共治下的知识生产模式3的转变.伴随着大学知识生产向模式3的转型,我国大学学科行政主导的治理方式面临着制约多元主体作用发挥、难以适应学科要素发展、影响学科文化体系重塑等现实困境.基于此,在我国大学学科治理方式改革中,应积极呼应知识生产模式3的现实需要,优化多元主体参与学科治理的顶层设计、构筑差异化和个性化的学科治理方式、打造传统与创新并存的学科文化体系,为一流学科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知识生产模式一流学科学科治理大学治理

    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的局限与洞见

    黄绍婧覃莉杨曦
    58-69页
    查看更多>>摘要: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作为一种第三方评价,在中国高等教育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但其应用的局限有待严格审视.当前软科排名存在失真的"长尾分布"、对人文社科评价的系统性偏差、人才培养维度指标的有效性和顶尖期刊选择的偏误等局限,但仍能为地方一流学科建设提供些许洞见,可以监测学科发展的"黑马",呈现地方高校的优势学科领域,突出关键性指标"0的突破"的目标价值等,对地方高校一流学科发展监测、学科标杆选择、学科发展策略的制定等方面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教育评价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大学排名学科建设教育质量

    美国学科专业目录40年:变迁历程与发展特征

    兰思亮姚云
    70-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美国教育部下属的教育信息统计中心于1980年颁布了第一版美国学科专业目录,并于1985年、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20年各进行了1次修订.美国学科专业目录40年来的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初创奠基时期、结构优化时期和深化拓展时期3个阶段.其统计服务的功能定位、科学民主的编订程序、包容连贯的目录内容得到了一以贯之的传承,而新兴交叉学科急速发展、传统应用学科快速发展、传统基础学科优化调整、职业成人教育稳中有变等,皆体现出随着美国社会发展需求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的特征.

    美国学科专业目录学科目录学科专业目录学科专业分类学科建设

    美国高等教育专业评估的兴起与应用

    饶燕婷
    84-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美国高等教育专业评估兴起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问责的增加、政府资助的减少、专业的重复设置和新大学管理技术的应用推动了专业评估的发展.专业评估的目的、类型和方法具有多样性,常用的评估模型有优先级评估模型、QPC评估模型、四级学习评估模型,以及州和高校独立设计的评估模型.目前专业评估在多重评估目的的有效性、与专业认证的有机结合,以及应用评估结果撤销专业等方面依然存在争议,并呈现出与学生学习成果相结合、与战略规划工作更紧密联系的发展趋势.借鉴美国的经验,中国应完善省市与高校两级专业评估制度,构建多元化的专业评估体系,加强评估结果在管理决策中的应用.

    美国高等教育专业评估评估目的评估模型

    博士生教育分流退出制度优化策略

    陈林
    96-108,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流退出制度"作为一项复杂、系统而又影响广泛的博士生教育重要制度构成,直接影响并作用于博士生教育的质量、水平和声誉.根据"史密斯模型"的分析框架发现,我国博士生教育"分流退出制度"存在政策文件的内容表述与操作规范"模糊"、实施高校的规章立制与执行落实"走形"、博士生和导师的价值认知与责任意识"匮乏"、社会认识与公共理念的支持氛围"缺失"等现实问题.博士生教育分流退出制度的政策执行与制度落实,受制于政策内容供给碎片化、相关责任主体难协调、政策落实理念难整合、政策执行方式不适配等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必须优化政策制度的科学设计,强化分流退出制度的操作执行;改善实施院校的落实执行,建立健全分流退出制度的运行机制;提高师生主体的理念认识,增强对分流退出制度的认可参与;加强向社会环境的理念宣传,塑造分流退出制度的适应生态,等等,以此改进并完善博士生教育"分流退出制度"的规范落实与全面推广.

    博士生教育分流退出制度研究生培养教育政策

    美国博士生教学能力培养课程的特征与启示——明尼苏达大学"未来师资准备项目"案例分析

    张凌云王妍
    109-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无论为了促进博士生学术成长,还是为博士生的学术职业生涯做准备,亦或是为了确保本科教育的质量,都有必要对博士生进行教学能力的培养.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未来师资准备项目"的开展主要以课程为依托,包括基于基本教学能力培养的核心课程和面向未来教师发展的选修课程,并将"以学生为中心"作为课程设计原则,基于博士生教学能力生成逻辑组织课程结构,将"情境化的实践与反思"嵌入课程实施,注重多元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和重视博士生个人教学理念的形成.分析该案例,可为中国博士生教学能力培养提供一些启示:正视并重视博士生教学能力;根据高校自身特色和博士生培养现状,基于博士生教学能力培养的具体目标,制定系统的个性的培养计划;重视教学能力培养的课程建设.

    美国博士生教育未来师资准备教学能力课程建设教师教育职业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