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高教发展与评估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高教发展与评估
高教发展与评估

张安富

双月刊

1672-8742

hede2005@whut.edu.cn

027-86534382

430063

湖北省武汉市和平大道1178号

高教发展与评估/Journal Higher Education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高教发展与评估》杂志是我国首家公开出版的高等教育评估类学术期刊。由教育部主管,武汉理工大学等单位共同主办。其办刊宗旨是传播优秀的高等教育研究成果,探讨国内外教育评估的理论与实践,为发展和繁荣我国高等教育研究事业,逐步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服务。本刊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办刊学术方针,注重高等教育研究成果的创新性、学术性和实践性。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职业本科教育教学评估的四个基本问题

    沙鑫美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职业本科是本科教育的新型载体,教学评估是强化内涵的必要手段.面对职业本科教育评估研究不足、评估方案缺位状况,梳理职业本科教育的发展过程,把握稳步发展的核心要义,分析职业本科教育与应用本科教育"同类异型"关系,明确工匠精神的引领性、本科教育的层次性、价值取向的兼容性等类型特征,构建聚焦"学校特色、学科特点、学者特质、学生特长"的评估体系,才能促进职业本科教育稳步发展、健康发展、优质发展.

    本科教学评估职业本科分类评估教学评估要素

    师范院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刘静田宝军
    10-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政策文件与现实需要出发,师范院校综合评价逻辑框架应基于目标层、任务层、支撑层为主要内容,以综合性、师范性、实践性、服务性为主要特征.使用德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可以构建起包括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26个三级指标的师范院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因应指标体系和师范类高校发展现状,面向新时代,中国师范院校的发展应进一步构建高质量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高水平教师教育师资队伍,开展具有教师教育特色的研究与服务.

    师范院校教师评价层次分析法教师培养教师教育模式

    现代大学想象力的失落与重构

    于正阳
    22-32,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一种重要的"智性品质",大学想象力具备认知性、实践性和创造性的特征.从古典大学到理性大学、再到创业型大学的转型过程中,大学想象力发挥了先导性作用.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进一步重构想象力以推进大学转型,但由于传统办学模式对大学理念想象力的规训,社会嵌入型大学治理体系对大学实践想象力的限制以及乌卡时代复杂外部环境对大学变革想象力的制约,导致了现代大学想象力的失落.重构大学想象力,不仅需要超越传统理念建构"可行的乌托邦",创新治理体系以拓展大学想象力空间,还要基于多变情境建构大学想象力的多重结构.

    大学想象力大学转型大学治理乌卡时代

    社会力量参与高校学生发展型资助的价值与策略

    王新燕
    33-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发展型资助是实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必然要求,是高校整体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新时代对高校学生资助的全面优化要求.社会力量参与高校学生发展型资助,能够回应社会力量参与高校治理的系统需求,顺应高校学生发展型资助工作创新的现实诉求,呼应高校学生发展型资助实现育人目标的内在要求.当前,社会力量在参与高校学生发展型资助方面仍然面临着缺乏系统支持政策、各方需求的协调不足、发展型育人导向不够突显等现实挑战.为推进社会力量进一步参与高校学生发展型资助,建议转变理念,让社会力量参与高校学生发展型资助成为共识;建立机制,为社会力量参与高校学生发展型资助提供支持;挖掘内涵,使社会力量参与高校学生发展型资助创新发展.

    教育资助发展性资助学生资助教育公平

    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学科专业设置的变迁

    屈西西
    40-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学科专业设置先后经历了学习苏联模式的学科分化初期、挑战"本土化尝试"的快速调整期、效仿美国模式的综合化发展期以及"大众化"后的学科专业自适应发展期,并呈现出明显的路径依赖.学科专业设置变迁的根本动力在于多元主体的三角互动张力,尽管在不同时空场域中,政府、社会以及大学等主体,通过改变角色定位试图产生个体自适应,但仍然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因此,面向中国式现代化,重塑学科权力、超越学科专业设置趋同窠臼、重构学科结构是学科专业设置创新的必由之路.

    学科专业设置学科变迁学科建设专业设置

    中国学科制度中知识规范与社会建制的耦合

    王俊鹤李欣欣
    49-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科制度是学科建设的必要性前提.在中国学科建设的话语环境下,学科制度可视为内在规范化的知识体系和外在法定化的建制体系.从知识规范层面来看,学科制度是知识生产演化的建构产物;从学科制度的社会建制层面来看,学科制度很大程度上产生于政策场域内的理性选择,这与制度发生学理论中"制度产生于自发演化及理性创设的双重路径"相耦合.在学科制度的构建过程中,需要进一步理顺两个层面的关系,既要强调知识与理论层面的智识建设,也要注重实践与政策层面的组织建制,在学术共同体与利益共同体中寻求一种平衡,以实现制度认同的最大化.

    学科制度学科建设学科评估学科知识体系

    教师参与高职院校治理的现实困境与制度优化

    毋磊马银琦
    57-68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职院校教师参与治理是教师按照制度规定与学校其他主体共同参与管理、决策、监督等治理活动的过程.推动教师有序参与高职院校治理是构建现代学校制度体系的保障,也是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通过对34所"双高"院校章程的文本分析,发现目前高职院校教师参与治理缺乏完善的制度设计,以"精英参与"为主要渠道,忽视全员的有序参与;以"传统参与"为主要内容,类型属性亟待彰显;以"象征参与"为主要行为,实质参与效力受限;以"授权参与"为主要保障,缺乏制度规范.据此,从制度层面推动教师有序参与高职院校治理要优化参与渠道,实现全员有序参与;丰富参与内容,推动教师参与类型化;完善参与保障,提升教师参与规范性;提升参与能力,支撑教师主动参与.

    高职院校大学治理现代学校制度教师参与学校治理

    新西兰教师绩效管理政策的柔性特点

    牛慧丹
    69-76,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西兰的教师绩效管理制度形成了一种相对柔性的问责制,强调学校在制定和实施教师绩效管理方面的高度灵活性.由于多方权力的博弈,新西兰的教师专业标准具有高度的弹性,并未引入教师绩效工资制度.相对于强调精确评估和高利害问责的教师问责机制,新西兰的教师绩效管理制度在实质性责任追究方面存在很大限制.这种相对柔性的问责制度反映了新西兰教育领域对引入教师问责制度的谨慎态度.中国在借鉴西方国家教师政策的经验时,需要考虑多方权力博弈对教师问责制和专业性的影响,尊重教师的专业自主权.在教育制度层面,应努力创造信任和支持的文化环境,拓展教师的专业自主空间,避免行政干预对教师的限制.

    新西兰教育教师政策教师问责制绩效管理教育文化

    欧洲高等教育的未来图景

    梁志星冯兴杰刘馨营于晋...
    77-87页
    查看更多>>摘要:外部环境快速变化正在对未来高等教育带来系统性挑战,主要包括高等教育使命与目标的转变、价值与功能的质疑和结构与模式的迁移等,世界高等教育正在面临重要战略机遇期和转型期,开展前瞻性的全球高等教育未来图景研究兼具必要性和紧迫性.选取欧洲区域高等教育变革实践作为研究案例,以欧洲大学协会近五年发布的与大学未来发展相关的政策文本为单元,分析欧洲大学在创新生态系统、可持续转型和数字化转型中的角色作用及未来目标路径,可以归纳出欧洲大学2030年愿景的核心框架和三种情景设想,未来图景设计过程中的四方面内在逻辑关系,以及面向2030的欧洲高等教育未来图景的方法思路及重要意义.

    欧洲大学协会教育数字化大学创新教师数字化能力

    印度高等教育保留政策面临的挑战与反思

    陈斌曾嘉祺
    88-98页
    查看更多>>摘要:印度高等教育保留政策历经两次扩容,在"表列种姓"和"表列部落"基础上,新增"其他落后群体"和"经济弱势群体".印度高等教育保留政策并未有效改善种姓制度的根本问题,也未能促进高等教育公平.不同落后群体之间分化明显,但不断攀升的入学率和增长率掩盖了阶层分化,引发一系列负面效应.印度种姓制度根深蒂固,惯性极强,对印度现代高等教育发展和政策走向产生深远影响.为促进高等教育公平发展,印度高等教育保留政策亟须深化公平内涵,破除种姓壁垒,精准识别目标群体,调整政策导向,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印度社会发展.

    印度高等教育教育公平高校招生教育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