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菌物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菌物学报
菌物学报

戴玉成

双月刊

1672-6472

jwxt@im.ac.cn

010-64807521

100101

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B401

菌物学报/Journal Mycosystem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原名《真菌学报》),1982年创刊,是我国目前真菌学领域唯一的学报级专业学术期刊;在全世界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和交换。本刊主要刊登我国菌物学(包括真菌、粘菌、卵菌、地衣等)研究领域在理论上、实践上有创造性、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及研究论文、研究快报等。 主要栏目:菌物系统分类学及菌物多样性、菌物资源开发利用(食用药用真菌;工业真菌)、真菌生态及生物防治(是生真菌等);4、菌物共生作用(内生真菌、菌根、地衣等)、真菌毒素、致病真菌(人、动物、植物)、菌物学研究的新方法、新技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一株野生贝壳革耳的生物学特性及驯化栽培

    王圣铕张君丽
    145-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一株采自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米林市的野生贝壳革耳菌株为研究对象,通过形态学观察、ITS测序分析、生物学特性研究、栽培试验对该菌株进行鉴定和驯化栽培.形态学和ITS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该菌株为贝壳革耳Panus conchatus.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贝壳革耳的最适碳源为果糖、最适氮源为酵母粉、最适pH为6.0、最适温度为30 ℃.驯化栽培结果表明,贝壳革耳在以60%为杂木屑的栽培料中满袋时间是22d,原基出现时间在20-30d,采收期为10d,单朵鲜重是24.12g.本研究对一株野生贝壳革耳成功分离、鉴定并完成驯化栽培试验,为贝壳革耳进一步产业化生产提供科学的参考.

    贝壳革耳鉴定生物学特性驯化栽培

    亚高山绣球菌的生物学特性及驯化栽培

    葛彦宏何建清韩振徐东...
    153-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者对采自西藏米林市的野生绣球菌子实体进行形态学和ITS分子学鉴定,确定为亚高山绣球菌Sparassis subalpina.采用组织分离法从该子实体中分离出纯菌丝体(XQ-1),对该菌株进行了最适母种培养基筛选、生物学特性研究和驯化栽培.母种培养基筛选试验表明,XQ-1菌株的最适母种培养基为CSDA培养基.单因素试验结果显示,XQ-1菌株的菌丝最适生长碳源与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麦芽浸粉,最适生长pH为6.0-6.5,最适无机盐为硫酸镁,添加生长因子维生素C和维生素B1为20 mg/L时长势最佳,最适生长温度为21 ℃,最适碳氮比为5:1和10:1.正交试验结果得出,果糖20.0 g/L、麦芽浸粉2.0g/L、pH 6.5和硫酸镁0.1g/L为最佳培养基组合.通过4种酶活性的测定,羟甲基纤维素酶的酶活性最高为191.62 U/mL.在栽培料中添加面粉、青稞粉、玉米粉为辅料时XQ-1菌株可成功出菇,其中以花生粉、青稞粉、糯米粉为添加料时,对菌丝生长起到积极作用.

    亚高山绣球菌人工栽培酶活性测定生物学特性

    血红栓孔菌的驯化栽培

    高志远韩会玲冯丽娜程晓园...
    171-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结合形态学特征及分子数据将唐山市迁西县板栗栽培区采集到的一株野生多孔菌XHMK鉴定为血红栓孔菌Trametes sanguinea.通过单因素试验探讨了不同因素对该菌株菌丝生长的影响.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源、氮源、无机盐分别为果糖、酵母浸粉、磷酸二氢钾,最适pH为7,最适温度为35 ℃.正交试验表明,该菌株菌丝最佳生长条件组合为果糖25 g/L、酵母浸粉2 g/L、磷酸二氢钾1 g/L、pH为6.5.驯化试验的优化栽培料为栗木屑70%、玉米芯10%、麸皮19%、石膏1%,发菌期为36 d,生物转化率为9.49%.

    血红栓孔菌药用真菌生物学特性驯化栽培

    野生柠檬鳞伞的驯化栽培

    郭志豪耿彬彬张国利张英昊...
    186-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深入挖掘野生食药用菌种质资源,丰富人工栽培食用菌种类,以在山东省采集到的野生柠檬鳞伞菌株为研究材料,开展了人工驯化栽培相关研究.培养料配方筛选试验结果表明:棉籽壳40%,木屑40%,麸皮10%,玉米粉8%,石膏粉2%为适宜柠檬鳞伞人工栽培的培养料配方,采用此配方,前两茬出菇可获得54%的生物学效率.连续3代驯化栽培出菇试验结果显示:供试柠檬鳞伞野生菌株的生物学效率经驯化3代后提升了 7.2%,达57.90%.单簇菇数变为原来的1.66倍,商品性状良好,驯化栽培成效显著.出菇模式试验结果发现:窝口棒顶部出菇模式的生物学效率达56.30%,显著高于长棒多孔出菇模式.菌渣替代型栽培料正交试验优化的结果显示:供试4个因素对柠檬鳞伞的生物学效率均有显著影响,其中,香菇菌渣50%,麸皮20%,贝壳粉2%,石膏粉1%,木屑27%为优化到的香菇菌渣替代配方.子实体蛋白及氨基酸营养分析结果显示:驯化栽培所得柠檬鳞伞子实体蛋白质含量为35.17%,氨基酸评分为64.7分,鲜味氨基酸占氨基酸总含量的44.52%,营养价值较高.综合分析驯化栽培结果,认为柠檬鳞伞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珍稀食用菌种类.本研究成果将为该菌的人工栽培和推广应用提供良好的理论基础和资源保障,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野生种质资源开发利用柠檬鳞伞驯化栽培营养评价

    灰褐栓齿菌Phellodon cinereofuscus子实体化学成分及其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

    钟方琴王雨曦王慧丽魏玉莲...
    197-2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糖尿病是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能够产生多种并发症.α-葡萄糖苷酶是治疗糖尿病的关键靶点,发掘新型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对糖尿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首次对野生食用菌灰褐栓齿菌Phellodon cinereofuscus子实体的化学成分及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进行了研究.灰褐栓齿菌子实体的70%乙醇提取物通过硅胶柱色谱、HP20柱色谱、ODS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现代色谱分离技术进行分离纯化,从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利用核磁共振波谱学方法对它们的结构进行了鉴定,分别为(22E,24R)-3β-hydroxy-24-methylcholesta-5,22-dien-7-one(1)、(22E,24R)-ergosta-4,6,8(14),22-tetraen-3,15-dion(2)、5α,8α-epidioxyergosta-6,9,22-trien-3β-ol(3)、(22E,24S)-cerevisterol(4)、20R,24R,9α-hydroxy-Δ4,6,8(14),22-tetraene-3,15-dione-ergosterol(5)、glaucoposterol B(6)、(22E,24R)-5α,6α-epoxyergosta-8(14),22-diene-3β,7α,15α-triol(7)、3β-Hydroxyl-(22E,24R)-ergosta-5,8,22-trien-7,15-dione(8)、5α,6α-epoxy-(22E,24R)-ergosta-8(14),22-diene-3β,7α-diol(9)、(22E,24R)-5α,6α-epoxy-ergosta-8,22-dien-3β,7α-diol(10)、demethylincisterol A3(11)、betulinic acid(12)、lup-20(29)-en-3α,28-diol(13)、(Z)-6-nonadecenoic acid(14)、tetradecanoic acid(15)、hexacosane(16).16 个化合物均为属内首次分离获得,对化合物1-16进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测定,化合物3、6、11、13和14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其 IC50值分别(19.51±5.68)、(6.29±1.16)、(12.15±2.21)、(6.81±0.26)、(10.26±1.84)μmol/L,该研究结果为灰褐栓齿菌的药用功能提供了理论支持.

    灰褐栓齿菌化学成分结构鉴定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弄岗黄层孔菌的驯化栽培及其抗氧化活性

    林建添黄福常梁云龙李苗苗...
    210-2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采自广西弄岗自然保护区的弄岗黄层孔菌Fulvifomes nonggangensis进行生物学特性的分析及驯化栽培,并就栽培获得子实体水提物的抗氧化活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栽培条件组合:果糖为碳源、酵母提取物为氮源、温度28 ℃及pH 6.5;温度对菌丝生长的影响程度最大.驯化栽培最佳培养基配方为棉籽壳40%、木屑38%、麸皮20%、石灰1%、石膏1%;菌丝生长速度达到0.33 cm/d,平均产量27.26 g/袋,生物学效率达到12.98%.采用超声法提取的子实体水提物,当浓度达到5 mg/mL时,DPPH的清除率达到84.45%,而浓度仅为2.5 mg/mL时,ABTS的清除率仍达到93.82%,说明该菌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本研究为弄岗黄层孔菌的规模化栽培和产业化利用提供数据支撑.

    黄层孔菌属正交试验生物学效率抗氧化活性

    暗褐网柄牛肝菌子实体不同生长阶段中小分子碳水化合物变化规律的研究

    罗顺珍曹旸果花代静...
    222-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关于暗褐网柄牛肝菌营养生理方面的研究较少,未见暗褐网柄牛肝菌子实体不同生长阶段中小分子碳水化合物变化规律相关报道.本研究对暗褐网柄牛肝菌子实体不同生长阶段的子实体中小分子碳水化合物含量变化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显示海藻糖和甘露醇在暗褐网柄牛肝菌子实体中含量较高,生长过程中变化幅度大,其中豌豆期到采收期海藻糖含量增加13.72倍.结果揭示海藻糖和甘露醇在暗褐网柄牛肝菌碳源物质的转运中起到主要作用.在栽培基质添加海藻糖和甘露醇能够起到增产效果,其中海藻糖增产幅度达4.15%.本研究结果对进一步揭示暗褐网柄牛肝菌营养生理规律及改进栽培基质配方具有参考价值.

    暗褐网柄牛肝菌海藻糖甘露醇栽培增产

    提高黑色素得率的黑木耳发酵配方优化及黑色素的理化性质研究

    姚秀鸽郭燕韩闯田爽...
    238-2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黑木耳发酵液中黑色素得率,本研究以黑木耳1703为试验菌株,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法优化发酵培养基配方,研究黑木耳黑色素的光、热和金属离子稳定性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蔗糖、蛋白胨、MgSO4对黑木耳发酵液中黑色素得率影响显著,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为马铃薯200 g/L、蔗糖21.40 g/L、蛋白胨5.34 g/L、MgSO4 0.56 g/L,在此条件下黑木耳黑色素得率为0.050 g/100 mL;黑木耳黑色素具有良好的光、温度及金属离子稳定性,色素保存率均在90%以上;黑木耳黑色素具有较强的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还原力,其中对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IC50值分别为0.021 mg/mL和0.90 mg/mL.本研究为黑木耳黑色素的液体发酵制备及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黑木耳黑色素液体发酵响应面法理化性质抗氧化

    羊肚菌三个新品种的选育报告

    刘理旭唐杰陈影王勇...
    252-2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系统选育方法育成'川羊肚菌'系列羊肚菌新品种3个.新品种'川羊肚菌7号'是七妹羊肚菌,其典型特征为成熟子实体菌盖灰褐色,近似圆锥形,顶端形态为圆钝,菌盖棱纹不明显.'川羊肚菌8号'是六妹羊肚菌,其子实体菌盖颜色为红褐色至暗红褐色,菌盖棱纹密度为中等,有明显纵棱,菌盖剖面的子实层呈肉粉红色.'川羊肚菌10号'是梯棱羊肚菌,其特征为成熟子实体菌盖呈灰褐色,近三角形,顶端圆钝,菌盖棱纹密度中等,菌盖剖面的子实层呈浅灰褐色.

    羊肚菌新品种选育

    金针菇'农万金8号''农万金9号'和斑玉蕈'农万真1号'的选育报告

    李博岑光红邱怡陈炳智...
    256-262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针菇Flammulina filiformis'农万金8号'是'F0321'和'F0323'通过单孢杂交、系统选育的工厂化栽培白色金针菇新品种,其子实体丛生,菇体洁白,基部绒毛少,菌盖略大,菌柄略粗,但菇体坚挺,较耐贮藏,平均产量为365 g/瓶,栽培周期45 d.'农万金9号'是'F0321'和'F0323'通过双单杂交、系统选育的工厂化栽培白色金针菇新品种,菇体白,菇帽小并且整齐均匀,菌柄硬,菇根紧实、纵切面孔隙均匀,整体干爽,性状好单产高,平均产量为436 g/瓶,栽培周期45 d.斑玉蕈Hypsizygus marmoreus'农万真1号'是'B01'和'B02'通过单孢杂交、系统选育的工厂化栽培的白色斑玉蕈品种.'农万真1号'芽数多,菌柄细、硬度好,菇体比对照'B01'略白,单朵饱满,适合生产白玉菇,平均产量为284 g/瓶,栽培周期113d.

    品种选育单孢杂交金针菇斑玉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