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菌物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菌物研究
吉林农业大学
菌物研究

吉林农业大学

李玉

季刊

1672-3538

0431-84532914

130118

长春市新城大街2888号

菌物研究/Journal Journal of Fungal ResearchCSTPCDCSCD
查看更多>>《菌物研究》系中国菌物学会和吉林农业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性期刊。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玉教授任主编。本刊以登载有关菌物学(主要包括菌物生物学、菌物分类、菌物生态、菌物资源、菌物遗传与育种、菌物药化与药理、菌物栽培与加工、菌物药与功能食品开发等理论和应用方面)的综述、原创论文、研究报告、研究简报等为主。其宗旨是反映菌物的最新研究成果,促进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亚隔孢壳属Didymella真菌研究进展

    占浩鑫杨一帆宋婉婷HSIANG Tom...
    207-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亚隔孢壳属Didymella真菌可引起多种植物病害,造成作物产量损失。该属病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症状通常表现为叶部和茎部的病斑并产生分生孢子器。亚隔孢壳属在分类学上和茎点霉属Phoma及其相关属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作为一个多系类群,同时还包含部分未鉴定的种。文中从亚隔孢壳属的建立、分类学的发展、分子系统学研究进展、病原菌快速检测方法,以及亚隔孢壳属引起病害的综合防治研究等方面进行综述。根据已发表的84个亚隔孢壳属物种构建系统发育树表明各物种间的亲缘关系,并概述了上述亚隔孢壳属物种的分类地位变化,为系统研究亚隔孢壳属的多样性提供参考,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初步探讨。

    亚隔孢壳属分类鉴定防治

    采自中国秦岭的马鞍菌属2个新种

    贺雪莲霍文严张黎光戴璐...
    226-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报道了采自中国秦岭地区的2个马鞍菌属新种,即长柄马鞍菌Helvella longipes和太白马鞍菌Helvella taibaiensis。长柄马鞍菌菌盖呈盘状或杯状,浅灰褐色至黑褐色带有黑色斑点,菌柄长2。5~11。0 cm,表面平滑无棱脊;太白马鞍菌菌盖呈盘状或杯状,颜色较均匀,呈烟灰色,菌柄长2。0~3。5 cm,表面平滑无棱脊。提供了 2个新种标本宏观和微观特征的详细描述,以及基于其ITS和LSU序列进行的系统发育分析,并讨论了新种与相似物种的鉴别特征。

    分类学大型真菌马鞍菌科长柄马鞍菌太白马鞍菌

    新疆地衣物种多样性及其区系特征

    热汗古丽·买买提艾力艾尼瓦尔·吐米尔
    236-2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当今世界环境保护的热点问题,也是环境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全球面临的紧迫任务。以实地调查为基础,同时参考前人研究资料,全面分析了新疆地衣物种资源多样性及其特征。结果显示:已报道的分布在新疆地区的18目41科160属的594种地衣中,包含10个种以上的优势科有梅衣科Parmeliaceae、黄枝衣科Teloschistaceae、蜈蚣衣科Physciaceae等15科,共计208种,占总种数的35。02%。含有5个种以上的优势属有石蕊属Cladonia P。Browne、微孢衣属Acarospora A。Massal。、地卷属Peltigera Willd。、平茶渍属Aspicilia A。Massal。等30属,共包含385种,占总种数的64。81%。单种科有13科,占总科数的31。70%;单种属有81属,占总属数的50。63%。地衣区系中大型地衣共有301种,隶属于71属,19科,占总种数的50。67%。微型地衣共有293种,隶属于32科89属,占该地区总种数的49。33%。新疆地区已发现的蓝藻型地衣共有62种,隶属于3目8科21属,分别占科、属、种总数的19。51%、13。1%、10。44%。新疆独特的地理位置孕育了特殊和丰富的地衣多样性,具有重要的研究与保护利用价值。

    地衣物种多样性大型地衣微型地衣蓝藻型地衣新疆

    促进兰茂牛肝菌原基发育的小分子物质及其通路分析

    陈鹏至崔凤仙杨晓敏陈幽幽...
    244-2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兰茂牛肝菌Lanmaoa asiatica为云南名贵的野生食用外生菌根真菌,已能在培养基上诱导出原基。为了解兰茂牛肝菌在纯培养条件下可促进原基发育的关键物质及其通路变化,同时运用核磁共振(1H-NMR)、气相质谱(GC-MS)和液相质谱(LC-MS)3种代谢组学技术,结合SMICA-P软件,分析纯培养35 d的兰茂牛肝菌原基及其着生组织块的差异小分子物质。研究结果表明:通过1H-NMR、GC-MS、LC-MS3种方法共指认出370个小分子物质;组织块与原基比较,共有172个上调差异小分子,其中仅在原基中被检测到的有富马酸、琥珀酸、6-磷酸葡萄糖酸、甜菜碱、谷氨酰胺、色氨酸、焦谷氨酸、海藻糖、腺苷、尿苷、甲醇、乙醇和甘油13个物质;这些上调差异小分子富集到25条代谢通路,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等10条通路。初步探讨了上调差异小分子及其富集的通路,其对原基生长发育可能起着关键的调控及促进作用,这为兰茂牛肝菌的人工培养奠定了重要理论基础。

    核磁共振液相质谱气相质谱兰茂牛肝菌原基小分子物质

    蝙蝠蛾拟青霉Cs-4菌粉有效成分的抗肿瘤作用

    闫芳毕建丰刘楚一包海鹰...
    257-2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评估蝙蝠蛾拟青霉Cs-4菌粉中5种有效成分联合给药的抗肿瘤活性,并探究其机理,采用小鼠腹水H22肝癌荷胞建立小鼠模型,将小鼠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阳性组(环磷酰胺)、多糖组、腺苷组、几丁质组、麦角甾醇组、过氧麦角甾醇组和5种成分联合给药组,每组10只,连续给药10 d后测量剥离肿瘤组织并称重,计算抑瘤率和脏器指数,检测小鼠血清中IL-6、IL-2、TNF-α、IFN-γ、VEGF、AST和BUN细胞因子水平,肿瘤组织中VEGF、P53、Bcl-2、Bax和Caspase-3抗体的免疫反应,Caspase-3、Bax、Bcl-2和VEGF蛋白表达水平以及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表明,蝙蝠蛾拟青霉Cs-4菌粉的5种有效成分联合给药可以通过调节多种细胞免疫因子水平达到多通路抗肿瘤效果。

    抑瘤率病理切片染色细胞因子细胞凋亡蛋白免疫印迹

    桦褐孔菌菌丝体多糖除杂工艺及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的影响

    陈盛宇张淑梅王玉霞姜威...
    268-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评价桦褐孔菌菌丝体水提粗多糖除蛋白、脱色素处理对多糖体外降糖效果影响,采用三氯乙酸(TCA)法、Sevage法、TCA-正丁醇法、酶法及酶辅助法脱蛋白,活性炭、双氧水和大孔树脂法脱色素的除杂方法,比较除杂处理效果及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的影响。结果表明,酶+TCA-正丁醇脱蛋白效果最佳,蛋白脱除率为(75。93±0。89)%,多糖保留率为(71。88±5。32)%,多糖质量浓度为10 mg/mL时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是31。13%。S-8大孔树脂脱色正交处理最佳条件为:树脂加入量2 g,脱色温度30℃,脱色时间6 h,多糖脱色率达(78。31±1。34)%,多糖保留率为(90。79±5。46)%,多糖质量浓度为10 mg/mL时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是44。97%。酶+TCA-正丁醇法除蛋白结合S-8大孔树脂法脱色素,其纯化的多糖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优于其他多糖除杂方法。

    桦褐孔菌多糖脱蛋白脱色α-葡萄糖苷酶

    灵芝子实体提取物对C57BL/6小鼠黑色素瘤肺转移的抑制作用

    王芷宁朱奕囡谢文琦张林波...
    276-2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进一步探究灵芝抗肿瘤活性及相关作用机制,建立C57BU6小鼠黑色素瘤肺转移模型,从灵芝子实体中分别提取灵芝醇提物及灵芝水溶性多糖,并以50,100,200 mg/kg剂量对小鼠模型进行药物干预。给药2周后取小鼠肺脏,计算各组小鼠肺质量、肺指数、转移灶数目及抑瘤率,采用HE染色法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采用RT-qPCR法检测肺组织中与细胞外基质降解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变化,探讨灵芝醇提物及灵芝水溶性多糖对小鼠黑色素瘤肺转移的影响及可能机制作用。结果表明:灵芝醇提物和灵芝水溶性多糖均可降低小鼠的肺质量及肺指数,减少其转移灶数目;灵芝醇提物通过上调MMP-2、MMP-9表达、下调TIMP-2的表达抑制小鼠黑色素瘤肺转移的发生,而灵芝多糖可通过上调Bcl-2、下调Bax和Caspase-3的表达抑制小鼠黑色素瘤肺转移。该结果为灵芝活性研究及相关产品开发提供了实验依据。

    灵芝肿瘤肺转移黑色素瘤凋亡

    基于UPLC-MS/MS羊肚菌子实体生物碱类代谢物差异分析

    杨建江煜章杨玉红
    283-28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羊肚菌Morchella菌株(MLM、MTL)子实体生物碱类化合物,同时比较其中生物碱类化合物差异,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聚类分析、样品相关性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等分析方法,在羊肚菌菌株MLM和MTL的子实体中共检测到78种生物碱代谢物(其中菌株MLM子实体77种生物碱代谢物,菌株MTL子实体75种生物碱代谢物),包括生物碱(34种)、吡啶类生物碱(6种)、吡咯类生物碱(2种)、酚胺(13种)、喹啉类生物碱(2种)、哌啶类生物碱(2种)、异喹啉类生物碱(1种)、吲哚类生物碱(18种);在羊肚菌菌株MLM和MTL的子实体中共筛选得到差异代谢物43种,相对于菌株MTL,MLM有8种成分上调;相对于菌株MLM,MTL有35种成分下调,其中甜菜碱在MLM中含量最高,N-(2-羟基-4-甲氧基苯基)乙酰胺在MTL中含量最高;N-对香豆酰羟基腐胺、对香豆酰胆碱、N-阿魏酰胍丁胺仅在MTL中检测到,而咖啡酰胍丁胺只在MLM含有;在显著差异代谢产物中MTL中水杨酰胺含量最高,而在MLM中3-羟基-2-氨基苯甲酸含量最高,说明MLM比MTL有更高的营养保健价值。差异代谢物主要分布在19种代谢途径中,包括新陈代谢途径通路、次生代谢的生物合成通路、色氨酸代谢通路、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通路以及赖氨酸降解等代谢通路。通过分析2种羊肚菌子实体中生物碱差异代谢物的相关生物学特性和代谢途径,为日后羊肚菌在保健食品、化妆品、药品等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羊肚菌靶向代谢组学生物碱类化合物差异代谢物

    柽柳不同生育期可培养内生真菌群落特征

    邵明琦李姝孙月王琦...
    290-30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内生真菌在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不同生育期及各组织部位(树枝、树叶)中的分布特征和群落组成变化,明确内生真菌群落与不同生育期多枝柽柳之间的关系,对多枝柽柳可培养内生真菌群落特征进行了研究。采用植物组织分离法,依据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不同生育期(休眠期、生长期、开花期)多枝柽柳的内生真菌进行分离鉴定,获得内生真菌216株,属于26属62种。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内生真菌在多枝柽柳不同生育期中的群落特征与变化规律,比较多枝柽柳3个生育期的内生真菌优势属。结果显示:休眠期和生长期时树枝的优势属为链格孢属Alternaria,开花期则为葡萄孢属Botrytis;生长期树叶中的优势属是毛壳属Chaetomium,开花期则为葡萄孢属Botrytis;另外,细极链格孢A。tenuissima、交链格孢A。alternata在3个生育期均有发现。在生长期和开花期,多枝柽柳树枝中的内生真菌多样性高于树叶;多枝柽柳由休眠期到生长期再至开花期时,内生真菌的种类减少,种属发生显著变化。

    多枝柽柳内生真菌多样性链格孢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