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机械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机械
机械

王健

月刊

1006-0316

jixie@vip.163.com

028-85925070

610063

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工业园区墨香路48号601室

机械/Journal Machinery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机械》杂志,1962年创刊,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刊号:CN51-1131/TH ,国际刊号:ISSN1006-0316。《机械》杂志为综合性机械工程技术期刊,在机械工程广泛涉及的领域内,传播科技信息,刊载机械科技专题论著,展示机械工程学科最新科研成果,交流生产实践及革新改造的先进技术经验,传播现代科技新知识。《机械》杂志曾连续两次被评为中国中文核心期刊,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并加入了万方数据网数字化期刊群和科技部西南信息中心数据库。《机械》杂志在机电行业享有较高的知名度。特点:理论与实际结合,普及与提高兼容,综合性、先进性、创新性与实用性相结合。读者对象:从事机械科技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大专院校教学科研人员 及企业的经营者、策划人员、营销专业人士和中、高级技工。栏目设置:设计与研究、机械制造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产品开发与设计、机电一体化、工程材料应用、测量与检测技术、工业设计、维修与改造、规划管理、经验交流、企业产品信息 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智能终端生产系统层次化数据模型及数据应用架构设计

    俞晓红李炎炎章乐龙伟...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工业互联网生产业务服务模式全面介入企业产线级管理,其数据主体及数据服务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复杂化,基于MES的传统数据服务架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实需求,无法为生产人员及经营管理者提供有效地数据分析服务.为此,针对智能终端数字化、网络化生产组织形态中复杂的数据流式和数据逻辑关系展开研究,并且提出了一种基于主题数据组态的层次化数据描述模型及数据应用架构,实现了面向全局生产管理与生产经营决策的从数据采集、数据治理、数据存储到数据归集的主数据管理.在多条SMT贴片及整机生产线的示范应用结果表明,该应用架构不仅能为生产系统各层级人员和企业顶层各类经营管理者提供应用服务数据,还能有效地为决策经营层提供数据分析服务.

    智能终端工业互联网数字化生产数据模型数据应用架构

    基于知识工程和二次开发的船舶螺栓联接设计

    卢永进郭晨苗璞林锐...
    8-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船舶设备安装和管法兰螺栓联接设计效率低、出错率高和难定义等问题,根据船舶研制特点,系统梳理了螺栓联接设计常规流程,从建库和设计两方面提出了基于知识工程的具体方法,确保设计相关数据、知识和经验与工程研制有机融合,同时针对不同应用场景定义了简化和实体表达两种螺栓联接形式.依托3DE平台的EKL开发工具,基于基础资源配置,进行了设备安装和管法兰螺栓联接设计开发,详细介绍了具体设计操作流程.通过工程应用分析,开发工具可显著提升螺栓联接设计效率.研究表明,开发工具不仅极大提高了螺栓联接设计质量和效率,并为类似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与指导价值.

    知识工程二次开发螺栓联接3DE平台

    液压铰链铰杯自动上料机构设计

    陈荣智赖玉活
    14-2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铰杯上料是液压铰链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但由于其体积较大且形状不规则,导致其装配过程仍依靠人工来完成,对此设计了一种铰杯自动上料机构以代替人工上料.铰杯上料机构主要由上料机构与装配机构两部分组成,实现了兜仔的自动上料、自动分料及向治具上自动安放的功能.通过对装配机构进行模态分析和谐响应分析,找出系统固有频率,验证了外界激振频率不会引起系统共振,导致结构破坏.其结构简单且工作稳定,现阶段已应用于液压铰链生产线中.其装配方法适用于其他型号的铰链,具有较强的通用性,值得推广.

    液压铰链送料机构装配机构模态分析

    基于抽水蓄能的井下给排水两用能量回收系统

    章胡申程迎松何思涵张讯嘉...
    22-27,5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现有矿井开采过程中地面向井下供排水时存在设备能耗大和供水的水势能浪费问题,利用抽水蓄能技术,通过水势能和电能之间的相互转化,设计了一套基于抽水蓄能的井下给排水两用能量回收系统和井下给排水两用能力回收装置.装置的机械部分由给水动力单元、发电能量回收单元、排水助力单元和动力输出控制单元构成.液位检测、差速锁控制、电磁离合器控制和电路设计组成控制部分.当地面向井下供水时,本系统中给水动力单元将水势能转换为电能储存到电池组内,实现储能.在用电低谷期时利用这些电能将井底水仓的水排至中间巷道达到抽水蓄能的目的,同时电池组内的电能也可用于井下其他需要供电设备.在用电高峰期时,蓄水池内的水释放转换为电能,为井下排水泵助力供能,实现降低排水泵能耗,达到节能的目的.

    供排水水势能抽水蓄能能量回收节能

    基于轮轨力测量的新型轨道交通轮对智能运维监测系统研制

    朱旻昊贺继樊李溯杨家辉...
    28-36页
    查看更多>>摘要:轮轨力直接反映了列车-线路耦合状态及车轮服役损伤水平,创新发展轮轨力在线测量技术对保障列车运行安全至关重要.简述了现有直接轮轨力测量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存在的不足,通过传感器结构设计、数据融合算法及软件处理系统开发,研制了一种新型轨道交通轮对智能运维监测系统(RIM).基于剪力法轮轨力测量原理,利用设计研发的钢轨卡装式H型剪力传感器组桥阵列及多通道信号重构技术实现了轮轨力的连续测量.同时,通过制定系统测区布置方案,提出各检测功能评价方法,并构建监测系统网络架构,能满足对车轮踏面损伤、车辆偏载及超员检测等功能需求.经某地铁公司现场实测验证,本系统无需对轨道结构进行任何改动,拆装方便快捷,并能连续重叠采集测量区间内的轮轨力信号,有效弥补了单个剪力测量点独立工作产生的测量盲区,实现了轮轨垂向力的米级连续在线测量.

    轮轨力剪力法踏面损伤多边形在线测量

    一种考虑车轮多边形的转向架故障诊断深度学习方法

    张懿杨旭锋方修洋
    37-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转向架故障诊断研究仅仅考虑了较为理想的列车运行状态,未考虑车轮多边形的影响,而车轮多边形激励的存在能显著降低故障诊断的精度.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LSTM网络和卷积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方法.该方法由LSTM以及一维卷积神经网络组成,并引入了注意力机制用于强调训练数据特征,提高转向架故障信号识别的准确率.以 CRH380 动车组转向架为例,引入车轮多边形激励,采用所提方法对不同工况下的关键部件故障进行了分类.通过与已有方法对比发现,所提方法由于引入了注意力机制,较大程度克服了车轮多边形带来的噪声干扰,提高了转向架故障诊断的精度.

    转向架故障诊断深度学习车轮多边形注意力机制

    重载条件下防溜铁鞋在风区不同路段应用防溜效果分析

    刘辛张小强赵鑫
    45-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重载列车编组在大风区,雪天等恶劣停车环境下的防溜安全问题,建立C80E货车防溜的仿真模型,计算不同风速,不同坡度,不同气候状态下防溜铁鞋提供制动阻力数值;建立重载列车编组在坡道停留时的力学模型,按照列车编组在无制动力的状态下,风力、铁鞋制动阻力、列车启动基本阻力的综合作用下保证列车不发生溜逸,确定不同情况下单个铁鞋能防溜的编组数目,确定其现场使用规范.结果表明:防溜铁鞋置于C80E货车车轮下,满载状态下,摩擦系数最小时制动阻力为12.57 kN,摩擦系数最大时制动阻力为77.68 kN;一只铁鞋防止列车溜车的最大编组数目:允许停车的最大坡度6‰和雪天条件下,每2节C80E重载货车需配一个铁鞋,叠加10级纵向风时,每1节C80E重载货车需配一个铁鞋.

    重载列车恶劣环境列车溜逸防溜铁鞋制动阻力可防溜编组

    神朔铁路万t组合列车车钩力研究及操纵优化

    付强刘博阳朱绩超魏伟...
    53-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神朔铁路有大量长大坡道和起伏坡道,在开行新编组列车时需系统全面的了解其列车纵向动力学特点,为制定和优化操纵办法、保障行车安全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采用基于空气流动理论和多刚体动力学的仿真方法,依据试验列车运行监控记录数据再现真实列车运行工况,分析了列车运行时的车钩力特点和较大车钩力成因,研究了列车通过凸形坡时的操纵优化办法.结果表明:该编组列车运行时的最大拉钩力和最大压钩力均产生于从控机车附近,且产生的最大拉钩力大于最大压钩力,列车的最大拉钩力是在凸形坡和机车牵引力的共同作用下产生.在通过凸形坡时,采用"动能闯坡法"可有效降低列车的拉钩力.

    重载列车仿真分析车钩力操纵优化

    固体激光器关键电子器件热设计与分析

    徐林靳国华吴照奇陈永雄...
    6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固体激光器种子源等关键电子器件集中分布会造成发热功率较大,元器件工作温度上升可高达120℃,导致元器件损坏,样机无法正常工作.为解决这一难题,提出了关键电子元器件热设计的散热方案,采用散热器和鼓-抽风强迫风冷模式相结合的散热方式,优化样机自然散热和关键电子器件强迫风冷的布局,借助 ICEPAK 参数化辅助计算设计散热器结构,合理选择风机型号.优化设计后,在自然环境中对关键电子器件进行热仿真,仿真结果显示,采用散热器和强迫风冷散热方式相结合,元器件最高温度可有效降低到31℃,满足元器件使用要求.样机研制完成后,开展相关测试试验且均通过.

    电子器件风冷热设计热仿真

    基于数字孪生的机器人搬运工作站仿真系统设计与实现

    高志远李伟
    68-7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当前工业机器人在实际搬运的生产环境中存在的精度不稳定、编程时间长、工作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孪生的搬运机器人工作站.以搬运机器人为研究对象,通过SolidWorks三维软件建立工业机器人搬运平台的三维模型,利用Unity开发构建搬运机器人工作站的基本架构,并从架构的各个组成出发,对该仿真系统进行设计,最后,以搬运机器人搬运物料为对象,验证该工作站的性能和作用.研究实验表明,基于数字孪生的机器人搬运工作站的仿真系统设计具有正确性和可行性,能够模拟物料从不同位置的搬运全过程,能够有效提高搬运物料的效率,可以为真实的机器人搬运工作站设计和路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从而提高搬运机器人实际搬运的节拍,为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奠定良好的基础.

    数字孪生搬运机器人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