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机械传动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机械传动
机械传动

秦大同(兼)

月刊

1004-2539

Jxcd@chinajournal.net.cn

0371-67710820;67710817

450052

郑州嵩山南路81号

机械传动/Journal Journal of Mechanical Transmiss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报告机械传动领域研发及装置,测量技术等方向的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微凸体黏弹性侧接触模型摩擦副转矩负斜率机理研究

    李杰陈诚王志勇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湿式制动器摩擦副为研究对象,在微观表面接触理论的基础上,考虑微凸体之间黏性力的影响,建立了微观摩擦表面的微凸体黏弹性侧接触模型;通过对微观模型的归一化和积分处理,推导了能反映微观模型参数特征的宏观轴向压力、转速及摩擦力矩关系的计算公式;获得了低转速时摩擦转矩-转速负斜率特性微观机理,分析了微凸体无量纲曲率和轴向压力两参数对负斜率动态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轴向压力和无量纲曲率半径减小时,摩擦转矩变化率(dTf/dn)的最小值将会增大,摩擦转矩变化量减小,有利于降低摩擦副磨损.同时通过台架试验,复现了负斜率特性与相关参数间的作用关系.与试验测试对比,理论分析模型精度达到了86.82%,仿真结果准确.对进一步深入研究摩擦副摩擦性能和提高使用寿命,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

    湿式制动器摩擦转矩衰减表面接触理论摩擦副黏弹性力

    2UPS&UPR&UP型并联机器人精度综合

    朱超孙载超张俊
    1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出了一种2UPS&UPR&UP型并联机器人的精度综合方法.基于理想运动学方程,利用摄动法建立该机器人的误差映射模型,并分离出可补偿误差源与不可补偿误差源;建立不可补偿误差源与末端姿态误差的标准差关系,揭示了工作空间内末端姿态误差标准差的分布情况;利用灵敏度系数法对机器人不可补偿误差源进行灵敏度分析,确定各不可补偿误差源对末端运动精度的影响程度;依据3σ原则,以灵敏度指标作为分配系数,通过精度综合得到给定末端精度下的不可补偿误差源的值,为机器人加工制造提供理论依据.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并联机器人误差建模精度分析精度综合

    基于弹流摩擦副刚度的直齿轮修形研究

    夏伯乾张英豪张泽斌
    17-26页
    查看更多>>摘要:首次在直齿轮修形时考虑了弹流润滑的影响,提出用齿轮弹流摩擦副啮合刚度取代传统齿轮啮合刚度计算最大修形量进行齿轮修形的新方法.基于弹流润滑理论,将弹流油膜简化为线性化的弹簧阻尼,建立了线接触摩擦副的摩擦学―动力学耦合模型,运用数值方法求得齿面弹流摩擦副刚度;采用ISO齿轮啮合刚度定义分别计算出齿轮的啮合刚度和齿轮弹流摩擦副啮合刚度,并基于两种不同的齿轮啮合刚度计算最大修形量,进行齿轮修形;通过Creo分别建立了标准齿轮、ISO方法修形齿轮、基于弹流摩擦副啮合刚度修形的齿轮啮合模型,运用Adams和Romax对3种齿轮副的动态啮合力、角加速度和传动误差进行了仿真和比较,并将基于弹流摩擦副啮合刚度计算的最大修形量和一些工程实际修形齿轮的修形量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计入弹流润滑影响后,齿轮刚度明显降低,导致齿轮最大修形量增大,且基于弹流摩擦副刚度的修形效果优于ISO方法的修形效果,齿轮动力学性能和传动性能改善明显,并且修形量的理论计算值也更贴近于工程齿轮的实际修形量.

    弹流摩擦副刚度齿廓修形修形量动态啮合力传动误差

    RV减速器的模态对其传动误差的影响规律研究

    丁国龙詹明儒赵大兴余运清...
    27-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揭示RV减速器模态对传动误差的影响规律,以RV-40E为研究对象,利用等价模型法构建其质量刚度动力学模型,建立了RV减速器传动误差与固有频率的数学模型;通过刚度质量比,发现传动误差与固有频率呈负相关性.为验证该模型,选取纳博特斯克和国内企业的RV-40E产品进行固有频率、刚度和传动误差的对比测试,发现RV减速器一阶固有频率越大,刚度质量比越大,传动误差越小.研究为RV减速器的模态和性能测试提供了方法,为RV减速器从几何结构设计向性能设计转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RV减速器动力学模型传动误差刚度特性固有频率

    齿轮偏心对机车车辆传动系统动力学行为的影响

    李夫忠杜红梅李凤林樊懿葳...
    35-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掌握服役过程中齿轮偏心对机车车辆传动系统动态响应特性的影响,建立了考虑齿轮传动系统的机车车辆动力学模型.齿轮传动系统通过齿轮啮合、悬挂系统与轮轨关系等耦合集成于整车动力学模型,该模型详细考虑了齿侧间隙、时变啮合刚度、轨道几何不平顺及轮轨接触等非线性因素,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牵引状态下的车辆动力学行为;基于该模型,系统研究了主动齿轮不同偏心量下的机车车辆齿轮传动系统动力学行为,并通过了线路试验验证.结果表明,齿轮传动系统的动力学性能直接受到偏心影响,其传动平稳性随着偏心量增加而逐渐恶化.此外,在齿轮箱不同监测点中靠近小齿轮端,垂向加速度受齿轮偏心的影响最为显著,该测点可用于齿轮偏心健康监测.研究为机车车辆齿轮传动系统的智能运维提供了理论基础.

    机车车辆齿轮传动系统动力学行为齿轮偏心

    双导程精密蜗杆传动副设计及承载计算方法研究

    陈永洪金良华王志刚袁和相...
    43-4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双导程精密蜗杆传动副的设计理论不完善及承载计算方法缺失等问题,基于空间啮合原理,建立双导程蜗杆传动副啮合几何学模型,提出了传动副几何参数设计及侧隙调整设计等方法;基于ISO/TS 14521并利用相对计算方法,建立了双导程蜗杆传动副的传动效率、齿面磨损、齿面点蚀、齿根断齿等承载计算模型;设计研制了双导程精密蜗杆传动副样机并开展了传动性能测试.通过理论分析、仿真计算及样机性能试验,验证了设计方法的正确性及承载计算方法的可靠性,为双导程精密蜗杆传动副的广泛应用提供了设计分析的理论依据.

    双导程蜗杆传动啮合几何学参数设计承载能力

    点线啮合齿轮与渐开线齿轮啮合特性对比分析

    汤鱼常山杨龙王志强...
    50-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点线啮合齿轮副与渐开线齿轮副为研究对象,建立两种啮合齿轮的仿真模型,综合对比分析了点线啮合齿轮与渐开线齿轮在啮合传动误差、齿面载荷分布、齿面滑动速度分布、齿面接触应力分布、齿根弯曲应力分布、啮合接触迹线分析等方面的啮合特性.分析得知,点线啮合齿轮在上述啮合特性方面明显优于渐开线啮合齿轮.研究为全面理解点线啮合齿轮的传动特性提供了理论依据,对其推广应用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点线啮合齿轮渐开线齿轮仿真模型啮合特性

    基于势能原理的铰接支撑齿条-齿轮时变啮合刚度解析计算

    唐亮陈再刚杨吉忠陈志辉...
    55-6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齿轮齿条传动是一种重要的机械传动方式,其内部时变啮合刚度是一种主要的激励源,对系统振动噪声水平有着重要影响.针对齿轮齿条时变啮合刚度高效、准确的解析计算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势能原理的铰接支撑齿条与齿轮啮合刚度解析计算方法,计算获得了不同参数下的齿轮齿条时变啮合刚度,并利用有限元法验证了建立的解析计算模型的正确性.同时,利用建立的解析计算方法分析了垂向间隙、压力角、齿条长度等参数对齿轮齿条时变啮合刚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建立的解析计算方法能够准确计算齿轮齿条时变啮合刚度,为齿轮齿条传动系统动态特性分析提供了理论支撑.

    齿轮齿条时变啮合刚度解析计算有限元分析

    高速列车齿式联轴器CAD/CAE一体化设计

    毛东进商跃进薛海曾思奥...
    62-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高速列车齿式联轴器的设计效率,优化设计结构,利用CAD/CAE技术开展了一体化设计.利用CAD软件对驱动装置进行三维设计及虚拟装配,并对驱动装置进行运动仿真分析,得到牵引电机在额定转速和最高转速两种运营条件下轮对线速度的大小;采用CAE软件对鼓形齿联轴器进行静强度分析及安全校核,以确保其服役安全性.结果表明,牵引电机在额定转速和最高转速下车轮线速度分别为243.3 km/h和349.1 km/h,满足高速运行条件;鼓形齿联轴器在平衡工况和最大角向位移工况下最大应力分别为391 MPa和403 MPa,满足安全运行的要求.提出的联轴器CAD/CAE一体化设计方法,为其结果优化提供了参考依据.

    高速列车驱动装置鼓形齿联轴器CAD/CAE一体化设计

    基于平行四连杆的水下牵引机下限位随动机构设计与仿真分析

    刘芬张进桑宏强孙秀军...
    69-76页
    查看更多>>摘要:波浪滑翔器是一种新型水面无人观测平台,通过水下牵引机中水翼被动摆动获取波浪能来产生前向推力.通过分析常规波浪滑翔器水下牵引机的脐带缆倾斜角造成的波浪能损失现象,设计了一种水翼摆动下限可以随脐带缆倾斜角的变化而改变的水翼摆动机构——下限位随动机构.首先,通过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仿真分析了下限位随动机构对于水翼摆动角度的调节能力;其次,通过在常规水下牵引机内部加装一套平行四边形传动机构,设计了下限位随动机构原理样机,并通过搭建大型波浪模拟测试平台进行水池试验,验证了下限位随动机构原理样机的推进性能.研究表明,所提新型水翼摆动机构可以很好地提升水下牵引机的推进性能.

    波浪滑翔器下限位随动推进性能水池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