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机械传动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机械传动
机械传动

秦大同(兼)

月刊

1004-2539

Jxcd@chinajournal.net.cn

0371-67710820;67710817

450052

郑州嵩山南路81号

机械传动/Journal Journal of Mechanical Transmiss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报告机械传动领域研发及装置,测量技术等方向的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摆线针轮传动的啮合区间计算方法研究

    吴震宇王思明李玲杜方鑫...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摆线针轮传动齿廓修形量优化过程中无合适约束条件、逆向工程难以确定摆线轮齿廓修形量以及对摆线针轮传动特性研究时其啮合区间无法获取等问题,开展了摆线轮啮合区间确定方法的研究.首先,对刚度进行分析,确定了影响刚度的主要部件.然后,通过关键部件处的接触刚度分析,分别建立了滚针轴承、圆锥滚子轴承以及摆线轮啮合点扭转刚度模型.在此基础上,推导出以滚针轴承、圆锥滚子轴承以及整机扭转角度为变量的摆线轮扭转刚度方程.最后,依据啮合点连续性原理,计算出所有满足啮合点扭转刚度之和近似等于摆线轮扭转刚度的啮合区间,并依据摆线轮初始啮合点不随负载增加而改变的原理,最终实现对不同负载下可行啮合区间的筛选.该方法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并且无须对减速器进行拆解,可以为摆线针轮传动设计和优化提供必要的参考数据.

    摆线针轮传动扭转刚度啮合区间工业机器人

    误差因素对弧齿锥齿轮传动接触的影响

    王明阳李舒文孙月海
    9-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线接触弧齿锥齿轮传动为全齿面接触,对误差较为敏感.为揭示误差因素对线接触弧齿锥齿轮传动接触的影响规律,开展了含误差因素的接触仿真分析.首先,基于刀盘逼近加工方法,建立了线接触弧齿锥齿轮的加工齿面数学模型,并验证了齿面模型的正确性;然后,基于该模型,分析了不同精度等级下的安装误差和齿距偏差对线接触弧齿锥齿轮传动接触的影响及对齿面接触应力和弹性变形的影响规律.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线接触弧齿锥齿轮传动因误差因素会产生边缘接触,主要表现在齿顶处,之后是小端,齿根和大端处不明显;在分析的多种误差中,齿距偏差和小轮轴线误差对齿面接触应力和弹性变形的影响较大,之后是轴交角误差和轴间距误差,大轮轴线误差的影响最小.研究结论可为线接触弧齿锥齿轮传动的误差控制和修形设计提供参考.

    弧齿锥齿轮线接触齿距偏差安装误差接触仿真

    基于最优传递性能的2T2R并联机构型综合

    毛江朱小飞陈进蔡文莱...
    17-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综合得到具有最优传递性能和大姿态角的一类两移两转(2T2R)并联机构,结合螺旋理论和支链构造法,提出了一种并联机构型综合方法.以2-RPS机构作为基础支链,运用螺旋理论对新增支链的约束类型进行分类,给出了支链构造准则,确保并联机构自由度不变;结合机构运动和力传递特性,利用螺旋理论筛选出具有最优传递性能指标的机构支链,构型综合出具有最优传递性能的2T2R并联机构;最后,对一种新型2-RPS-UPS并联机构进行了运动学分析,借助Matlab求解出了机构工作空间.结果表明,新构型综合的并联机构具有最优传递性能和良好的姿态能力.

    并联机构型综合螺旋理论最优传递性能大姿态角

    基于旋转矢量微分的齿轮转动导杆机构运动特性研究

    李德胜王志军于江涛冯永利...
    25-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内摆线发生原理,设计了齿轮转动导杆机构;采用旋转矢量微分法,给出了机构的运动矩阵方程,研究了内摆线瓣数和摇块位置对机构运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内摆线瓣数只影响转动导杆角速度的波动,而对其速度波动几乎无影响;摇块设定在瓣尖一侧对称线上时,转动导杆角速度尖脉冲出现两次,而设定在内摆线中心点以外的其余位置时,角速度尖脉冲仅出现一次;摇块位置只影响转动导杆作匀加速运动时的行星轮相位角,而对做匀减速运动时的行星轮相位角无影响.

    旋转矢量微分内摆线转动导杆机构运动特性

    瞬心无穷远近似直线导向机构综合及解域寻优方法

    钱卫香杨银烁靳智超屈卓成...
    29-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连杆平面瞬心趋向无穷远的一类平面四杆直线导向机构,在给定理想直线点位与机架一定铰点位置的设计条件下,提出一套通用机构综合模型.推导了机构综合解析求解公式,给出了机构综合及寻优方法示例.该方法可综合得到无穷多满足理想直线点位要求的直线机构,并可根据设计需求施加运动学约束,计算可行机构解域,绘制解域上感兴趣的运动性能分布图;设计者可准确快捷地从无穷多设计方案中找出满足约束的全局最优直线机构.综合示例表明,所提方法为瞬心无穷远直线机构综合这一类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综合过程简单直观、通用性强,适用于瞬心无穷远具有2阶、3阶密切直线机构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有利于这类机构设计质量的提升并有效压缩设计周期.

    直线导向机构瞬心无穷远机构综合机构解域计算机辅助设计

    轴间差速器锥齿轮齿隙控制与疲劳寿命实验

    赵龙刘虎张凌霄王浩...
    35-41页
    查看更多>>摘要:锥齿轮作为轴间差速器的关键核心零件,其可靠性直接影响着驱动桥之间的差速功能和传动能力.研究从齿隙控制角度改善锥齿轮疲劳寿命,解决了实际使用过程中锥齿轮齿隙选取盲目的问题.采用模块化设计思想,建立了齿隙控制尺寸链,提出在输入轴上增加台阶,精确控制锥齿轮齿隙的方法;通过轴间差速器锥齿轮疲劳寿命台架试验装置,探索出轴间差速器锥齿轮总齿隙的最佳控制范围为[0.30,0.60]mm;得知齿隙变化对锥齿轮齿面接触与齿根弯曲疲劳寿命影响明显,而合理的齿隙控制可使齿面接触疲劳寿命提升29%.研究为提高轴间差速器锥齿轮的疲劳寿命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

    轴间差速器锥齿轮齿隙控制疲劳寿命台架试验

    电动轿车新型轮毂驱动单级章动减速器设计与仿真分析

    王兴盛姚立纲王亚丽张大卫...
    42-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车辆所需传动比较大时传统行星齿轮轮毂减速器存在零部件多、轴向尺寸大及轮系周边安装复杂的问题,以电动轿车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单级章动传动的新型轮毂驱动减速器.阐述了其工作原理和传动过程,完成了结构设计和传动效率计算,建立了虚拟样机模型,并开展了有限元分析仿真,探讨了减速器在静载荷下最大接触应力的产生部位与产生原因,验证了结构的可靠性与合理性.

    电动轿车轮毂驱动章动传动结构设计有限元分析

    单驱动多模式变胞机械手运动学与静力学分析

    畅博彦崔鼎辉梁栋金国光...
    49-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以较少的驱动器实现对目标物体的精确抓取,将变胞机构与筝形直线机构相结合,设计出一种单驱动多抓取模式变胞机械手.机械手通过1个电动机驱动6个手指关节,具有线性平行抓取和自适应包络抓取两种工作模式.首先,基于最小阻力定律推导出变胞机械手不同构态下的等效机构,利用拓扑图描述和分析机械手各构态的拓扑结构变化,建立机械手不同构态下的运动学模型;其次,基于虚功原理建立机械手各指节接触力与输入力之间的关系,并以此为基础,分析弹性元件参数对包络抓取稳定性和各指节接触力的影响,对弹性元件的弹性系数进行优化设计;最后,通过数值计算与虚拟仿真相结合的方式验证所建静力学模型的正确性,为该型变胞机械手的设计和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变胞机构单驱动机械手运动学静力学

    基于SKC的新型3T并联机构的运动学、奇异性和工作空间分析

    赵一楠沈惠平陆晨芳黄晓萍...
    58-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方位特征(POC)方程的并联机构拓扑设计理论与方法,设计了一种可用于抓取的新型三平移(3T)并联机构.首先,阐述了整个机构的设计过程并对机构的基本拓扑特征进行了分析计算,证明该机构包含两个耦合度κ为0的子运动链(SKC);接着,根据基于拓扑特征的并联机构运动学建模原理,以SKC为序,分别对机构的位置正、反解及其构型进行了求解与分析;然后,根据基于SKC的奇异性分析方法,计算分析了该机构每个SKC内部发生第一和第二类奇异时对应的奇异位形;最后,分析并选取出该机构内部速度传递因数指标较优的任务工作空间.研究为该机构后续的刚度、动力学分析及工程样机设计奠定了基础.

    并联机构子运动链耦合度速度传递因数工作空间

    基于空间曲轴的六足昆虫运动研究

    田于财邓海龙冯辉宗李锐...
    69-76页
    查看更多>>摘要:观察现实生活中六足昆虫爬行时各足的运动特征,根据该特征设计了一种创新型3段式空间曲轴,依次与前、中、后足相连,并将与各足相连部分设计成不同的空间连杆机构;为保证各足之间爬行时的运动协调性,分析了空间曲轴和与其有连接关系的各足机构运动参数取值问题;依据协调性运动参数对六足昆虫进行结构建模,并对行走协调性进行了Catia运动仿真.最后,制造出实物进行运动测试,验证了空间曲轴传动结构的可行性.

    六足昆虫空间曲轴空间连杆机构结构建模运动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