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教育学术月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教育学术月刊
教育学术月刊

吴重涵

月刊

1674-2311

jyxsyk@126.com

0791-86765836

330038

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韶赣江南大道2888号

教育学术月刊/Journal Education Research Monthly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江西省教育厅主管,江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和江西省教育学会主办的教育理论期刊,系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江西省一级社科期刊。主要研究对象为基础教育,主要读者对象为中小学、幼儿园教育、干部以及教研、科研、教育行政等部门工作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文化精神比较视野的考察

    潘希武
    3-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政治学的视野,即主要是从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特征与逻辑来阐发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固然是必要的,但必须深刻透视到中国式现代化背后的文化精神意蕴.从西方现代性危机及其批判,中国式现代化对西方文化精神的超越,即对主客分裂及其虚无本质与资本逻辑对感性生命的抽象化或异化的克服,以及中国文化精神的比较视域,可以更好地把握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精神实质,观看中国现代教育的本身.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必须坚持铸魂育人,强化中国文化精神教育,重视有意义的精神构建,回归生活世界与关注感性生命.

    中国文化精神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现代性危机感性生命

    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内涵要旨、逻辑理路及实现路径

    李名梁庄金环杨竞昌
    1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化转型不仅是职业教育基于数字技术赋能提升适应性的发展使然,更是以时代性的系统改革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在信息技术发展的同时,职业教育也发生了信息化的深刻变革,从计算机到互联网到当前利用大数据进行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工业4.0人工智能时代与职业教育数字化接踵而至.在信息生态理论、数字韧性理论和数字治理理论的推动与融合中,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不断走上新阶段.以数字化发展为契机,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实现需要转变职业教育数字化理念、营造职业教育数字化环境、强化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完善组织保障和数字安全体系四方面协同构建发展路径,加快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

    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内涵要旨逻辑理路实现路径

    教育家精神引领高校思政课教师专业实践理性的四维阐释

    陈丽英吴重涵
    20-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高素质专业化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是提升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质量的基础性工作.高校思政课教师专业实践理性,本质上是高校思政课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行动和结果的观念建构,是目的理性、工具理性、交往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和谐统一.教育家精神体现了教育家对教育的态度情感、价值取向和职业操守,引领高校思政课教师专业实践理性的四维建构.教育家精神引领下,合理性的高校思政课教师专业实践理性之目的理性应是自我完善、立德树人、弘扬大道内在统一,工具理性应是知识视野、教学技能、反思能力内在统一,交往理性应是有效言语、交流互动、启智润心内在统一,价值理性应是人的发展、家国情怀、天下观念内在统一,达至真、善、利、美相统一的理想境界.

    教育家精神高校思政课教师实践理性专业发展四维阐释

    欧洲近代早期学术通信网络对大学非正式学术交流的启示

    宋文夏仕武
    29-38,63页
    查看更多>>摘要:欧洲近代早期学术通信网络是自然哲学爱好者以信件或物品为媒介、包含全领域新知识的跨文化跨地域的非正式交流系统.它带来了信息的及时交换,塑造了知识交流传统,促进了有组织科研,培育了学术共同体意识.其形成是个体自我意识觉醒、书信作为对话媒介以及欧洲邮政系统发展的结果.其运行以友谊和私人联系为基础;中间人是核心角色;互惠原则稳固了这一弱关系网络;它与其他学术交流方式相互补充.欧洲近代早期学术通信网络对西方近代科学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并影响了西方大学的交流惯习.我国大学应重视和加强非正式学术交流,充分发挥"中间人"的关键作用;大学教师要积极参与非正式学术交流,并主动与同行建立良好关系.

    欧洲近代早期学术通信网络大学非正式学术交流

    提升我国教师交流轮岗有效性的互动仪式链理论透视

    冉源懋李瑶
    39-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师交流轮岗作为我国教育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实施由来已久.在大力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当下,借助互动仪式链理论从场域、焦点和情感三个角度对教师交流轮岗作再审视,发现轮岗教师到流入校后身份认同感缺失、关注焦点异化和共同情感欠缺等问题依然存在.为此,流入校可从推动构建教研共同体,支持教师专业发展以及积极培育价值观体系三方面入手,提升教师交流轮岗的有效性,为新时期优化师资队伍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互动仪式链轮岗制度轮岗教师教育公平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质量评价实证分析与提升策略

    郭广军阙明坤秦磊毅
    45-54页
    查看更多>>摘要:构建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质量评价体系是实现高职院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制举措.运用政策文本分析、文献法、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包括学校治理、培养体系、专业与课程、条件与经费、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教师发展、学生发展、社会评价9个一级指标、34个二级指标和86个三级指标的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权重,建立了加权产教融合质量指数计算模型.对35所样本高职院校进行实证测评和分析表明:样本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质量整体上处于中等水平,总体平均质量指数为4.02,同时存在质量不平衡问题;产教融合第三级指标质量指数在教师国际交流合作能力、合作开发、科研成果、技术创新平台、成果转化、产业技术平台、合作办学、治理体制、横向科研项目、教学创新团队等十个方面处于较低水平.提出了有效提升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质量的学校治理结构、人才培养体系、科研服务、师生发展等方面能力水平的策略举措.

    产教融合质量指标体系评价系统质量指数提升策略

    实现高校科教融合:难点与疏解

    梁国利笪可宁马坤
    55-63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核心在于深入推进科教融合.科教融合有利于优化重组科研与教学,将研究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科研素养提升.当前,高校科教融合工作中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管理逻辑、科研与教学之间罅隙的增大、绩效评价和大学排名的功利性及高校管理和运行缺位等难题,需要构建高校科教融合政策支持体系、建设针对高校科教融合的体制机制、强化高校教师在科教融合的带头作用、持续探索高校科教融合新模式,推进高校全方位科教融合.

    高校科教融合价值难点疏解策略

    "新"文科何以"兴"文科——基于新文科内涵考辨、组织逻辑的思考

    张苏张忠华
    64-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知识生产变革和科学范式革命的视角来看,新文科的提出突破了传统非此即彼的科学部类划分方式,重塑了具有可通约性的文科新范式.人工智能时代的知识生产方式变革、学术组织结构的异质化、知识话语自西方中心主义向全球化的权力向度转移是新文科建设的三重逻辑遵循.面向未来,从单一学科建制到网络化知识集群的新文科知识的主体性建构;从刚性学术单元到松散耦合学术社群的新文科学术组织的主体性建构;从欧美中心视点回归本土话语诠释的新文科学术话语体制的主体性建构可成为新文科建设的可行路径.

    新文科内涵考辨组织逻辑知识生产范式革命

    跨学科教研共同体运行的协同机理和优化路径——基于ACAP理论视角

    王珍珍赵新华
    73-83页
    查看更多>>摘要:"共同体"作为跨学科教研活动的实施者,它的运行成效直接影响教研活动的结果.现有研究侧重探讨跨学科教研共同体"何以可能"与"何以可行",缺少对其"何以可为"的阐述.研究采用ACAP理论视角,对跨学科教研共同体的运行过程进行分析,包括探索式学习、转化式学习和开发式学习.研究发现,知识协同、价值共创和边界塑形是保证其运行可靠性、稳定性和科学性的协同机理.通过分析其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即知识协同状态欠佳,学科知识与跨学科主题的耦合度低;对话时间分配不合理,增加了知识偏离价值中心的风险;学校支持力不稳固,运行环境难以支持其顺畅运行.进而提出以整合知识图,为知识协同提供自适应路径;分析运行特征,为各环节对话提供程序化路径;优化运行环境,为运行提供资源支持路径.

    跨学科教研共同体ACAP理论协同机理

    语言智能视域下的大学英语知识图谱构建与应用研究

    艾湘华程思慧黄宇轩
    84-90页
    查看更多>>摘要:语言智能技术的快速迭代,为智能英语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构建大学英语知识图谱对于智能英语教学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依据《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中的课程设置要求,以通用英语、专门用途英语和跨文化交际三个模块为骨架,从本体知识层和数据资源层两个维度探讨大学英语知识图谱的构建路径,并阐述大学英语知识图谱在辅助个性化学习资源推荐、赋能学习者画像构建与助力适应性学习诊断等教学场景中的应用潜力,旨在深度融合认知智能技术与英语教学实践,推动我国大学英语教育的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提升.

    语言智能大学英语知识图谱构建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