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徐晓泉

双月刊

1005-3638

xuebao12345@vip.sina.com

0791-83812093

330032

江西省南昌市瑞香路889号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Jiangxi Institute of Education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社会主义办刊方向,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繁荣学术,与时俱进,主要刊登与成人高等师范教育所设各学科相关的学术性论文,以及中学教育教学研究成果,注重创新,以学术性、师范性、综合性为主要的特色。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南朝陈代诗人江总流寓诗探析

    李洪亮黄银燕
    63-69页
    查看更多>>摘要:江总是南朝梁陈时期的重要诗人,其诗一般多归为宫体艳情一类,但江总诗歌的风格并不仅是如此。其流寓诗一改宫体诗华美艳丽的风格,悲怆凄凉,多抒发思乡感慨。而且,江总的流寓诗在不同时期的情感表现也有所不同。流寓岭南时期的诗多关注自身命运,慨叹时运不济;而入隋时期的流寓诗有着更为深重的亡国之痛,情感更为悲怆凄婉。江总对于梁亡与陈亡的不同态度,是造成此一差异的主要原因。江总的流寓诗在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很大影响,我们对之应有客观公允的认识。

    江总流寓诗诗风探析

    他者性:超越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哲学范式——基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全面审视

    任海华
    70-7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他者性哲学是从主体性哲学迈过主体间性哲学的再次批判和超越,对主体性,特别是主体间性哲学进行批判反思而后生成的哲学理论。主体间性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主体性主客二元关系对立和个人中心主义,但并没有真正从自我中心的困境中走出来,而他者性建立非利益交换的新型主体间关系、充分认同主体间差异的现实、建立现实的非对称性关系,从根本上破除主体间性"唯我论"根基、改变主体间性"同一性关系"论调、打破主体间性对称性关系,是对主体间性的进一步超越。因此,在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观照下,他者性思想政治教育是建立在生命丰富性基础上的思想政治教育,所建构的师生关系是具有非对称性的新型关系,赋予教育者承担对受教育者无限责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所形成的共生关系有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主体间性他者性哲学范式

    红色音乐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价值意蕴和实践路径

    胡杨
    80-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色音乐记录着中国共产党人英勇奋斗的光辉历程、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凝聚着党和人民群众干事创业的磅礴伟力,在理想信念教育中具有引领政治方向、丰富教育方式方法、增强育人实效等时代价值,是对新时代大学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宝贵资源。基于对红色音乐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的若干困境进行分析,围绕将红色音乐融入课堂理论教学、融入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增强要素保障三个方面探讨运用红色音乐增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成效的实践路径。

    红色音乐生成逻辑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实践路径

    审美视域下闲暇教育有机融入初中语文教学研究

    上官剑刘天艺
    89-94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校闲暇教育具有引导初中生学会正确的闲暇知识和技能,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闲暇态度,对其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与形成具有积极的作用。闲暇教育与初中语文课程核心素养的高度契合使闲暇教育具备了融入语文教学中的可能性,而为了引导初中生合理安排闲暇时间、提升课程教学效果,又使得初中语文在教学中积极融入闲暇教育具有极强的必要性。基于共同的审美特性,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闲暇教育提供了主要路径,以审美的形象性、情感性、超越性促进闲暇教育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共鸣融入、具象融入和内在融入。

    审美闲暇教育初中语文教学

    高校外语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现状调查——以江西省高校为例

    秦雅芬
    95-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研究基于"素质洋葱模型"理论框架并采用德尔菲法将高校外语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分成五个维度,编制了针对外语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现状、影响因素和提升策略的调查问卷。结果表明:(1)高校外语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总体情况良好,在师德育人和教学技能方面较为突出,知识结构和科研素养则相对薄弱;(2)年龄、教龄和职称对高校外语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有显著影响;(3)教师在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方面主要依赖主动学习政策、指导纲要、参加培训和课程建设项目。基于以上发现,研究进一步提出从教师个人发展策略和外部环境优化策略层面提升高校外语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相关措施。

    高校外语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影响因素提升策略

    设计思维:国际中文教师TPACK发展的关键

    杜贤
    106-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际中文教师TPACK最核心的发展途径是融合技术的教学设计。设计思维是教师充分激活高度整合的TPACK,系统思考和重构教学流程、应对教学环境变革且持续创新教学的关键,能促使教师敏锐捕捉问题情境,跨越技术壁垒解决实际教学问题,并通过设计过程催化学科知识、教学法知识与技术知识深度融合,形成对整合技术的国际中文教学的全新理解、行动策略和深度反思。国际中文教师教育应更加注重培养教师融合技术的教学策略、思维和方法,实现单纯从技术工具应用技能的传授向技术融入式教学设计思维体验的转变。

    国际中文教师设计思维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教师专业发展教师教育

    家庭功能对幼儿同理心的影响研究

    陈美荣郭思佳
    114-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同理心是道德教育的基础和出发点,对幼儿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以江西省604 名幼儿家长及幼儿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探究家庭功能对幼儿同理心的影响。结果发现:幼儿家庭功能总体水平较高,其中沟通维度水平最高,问题解决维度水平最低;幼儿同理心总体水平较高,其中情绪理解的水平最高,平行痛苦维度水平最低;幼儿家庭功能总体水平与同理心总体水平显著正相关;家庭功能中沟通和情感介入两个维度对同理心的回归系数具有显著性,这说明亲子间沟通越好,幼儿同理心越强,亲子间情感介入越高,幼儿同理心越强。因此,家长要积极发挥各自角色的功能和作用,为幼儿提供良好示范;要根据幼儿能力水平开展相应活动,提升幼儿共情能力;要加强情感介入,积极与幼儿建立情感共鸣的连接。

    家庭功能幼儿同理心

    基于AHP层次分析法的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素质能力提升路径研究——以南昌师范学院为例

    黄聪
    121-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辅导员肩负着为党和国家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的重大责任,承担高校政治思想理论教育的主要工作,提升高校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运用层次分析法,以南昌师范学院辅导员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综合素质进行了科学的定性研究和定量分析,以期更好地评估辅导员的工作表现,并有助于提高辅导员的综合素质能力。辅导员队伍的素质能力建设,可从基本职业素质、职业兴趣素质、基本理论知识素质、育人与科研能力素质、心理健康素质和身体健康素质等着手。

    层次分析法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路径

    乡村振兴背景下江西涉农院校"一懂两爱"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喻亮
    128-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按照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现代农业人才要求加强现代"三农"人才培育。该研究立足于江西省情,通过分析江西涉农院校"一懂两爱"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问题,探索涉农院校"一懂两爱"人才培养路径,为涉农院校持续助力"三农"人才培养提出建设性意见。

    人才振兴"一懂两爱"人才培养路径

    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江西文化主题饭店顾客体验提升对策研究——以赣州曼思君澜国际酒店为例

    曾少明刘炫芳
    134-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网络评价的视角出发,运用文本分析法,利用八爪鱼ROST CM6 软件整理分析从"携程"、"去哪儿"选取的酒店网络评价数据得出相关结论。研究发现,顾客在文化主题饭店的功能体验中,基础服务和设施设备占主导地位;未形成鲜明的文化主题的认知,尚未建立文化主题的深度感受。提出了打造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酒店产品体系;进一步深化文化主题饭店的整体文化氛围,将地域文化生活化场景化;增强员工文化素质和培育员工的文化实践能力等对策。

    顾客体验江西文化主题饭店对策网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