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江西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江西科学
江西省科学院
江西科学

江西省科学院

黄亲国

双月刊

1001-3679

sciencejx@126.com

0791-88177801

330029

南昌市上坊路382号

江西科学/Journal Jiangxi Scienc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系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双月刊,为江西省科学院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立足江西,面向全国,主要介绍江西省特别是江西省科学院的重大科研成果和阶段性科研总结,发表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实践价值的理、工、农、医及某些边缘学科的学术论文,有关江西省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的考察报告;报道国内外新理论、新学科的研究动态,本省和本院的重大学术活动;刊登有价值的文献综述和译文。本刊辟有学术栏目:数理科学、化学科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工程与材料科学、信息科学、管理科学、专栏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人口格网的南昌市公园可达性研究

    周曙磊程朋根刘备游晓烨...
    749-757,9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城市公共基础设施中,公园绿地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通过对公园空间布局的可达性研究,有助于确保城市居民更为便捷、更具公平性地享受公园所提供的服务和功能。根据修正后的南昌市人口格网和百度地图AOI数据,采用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对步行、骑行和公交 3 种出行方式下的公园可达性进行评估,结合经济学领域的基尼系数和洛伦兹曲线,对各种出行方式的公平性指数进行分析。根据公园可达性分布情况,进一步运用t-SNE降维技术,并采用高斯混合聚类方法对公园可达性和人口需求进行了组合分区。结果表明:1)在南昌市全域范围内,不同出行方式下的公园可达性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骑行可达性最高,步行可达性最低,而公交可达性受地域与时间因素影响呈现较大不确定性;2)南昌市划分为 4 个组合区域:低需求-低可达性区、高需求-高可达性区、高需求-低可达性区与低需求-高可达性区。此研究不仅揭示了南昌市公园可达性的空间差异,还提供了关于城市公园布局优化的见解,有助于指导未来的城市规划和公园建设工作。

    人口格网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可达性t-分布随机邻域嵌入高斯混合模型

    龙虎山风景区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研究

    唐嘉泽刘富军丁蒙阳
    758-767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然风景区要发展生态旅游,应该遵循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原则,游客规模和环境容量相适应。龙虎山旅游资源丰富,是国家自然文化双遗产地,对其进行旅游环境容量测算,对于促进龙虎山风景区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较强的现实价值与实践意义。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对龙虎山风景区龙虎山园区展开实地调研,建立了龙虎山生态旅游环境容量指标体系,并从旅游资源(空间)容量、旅游经济发展容量、旅游生态容量、旅游心理容量、旅游地地域社会容量 5 方面对龙虎山生态旅游环境容量进行了测算,依据加权评价得出现状条件下龙虎山风景区生态旅游环境年容量为 874 万人次,其中受观光车数量限制的旅游经济发展容量即为风景区生态旅游发展的"短板"。根据龙虎山风景区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短板,提出了加强资源开发、强化社区参与、加强游客分流、实行弹性门票等发展建议。

    龙虎山生态旅游旅游环境容量保护性开发

    基于Landsat影像的九江市大型湖泊面积变化动态分析

    傅保清付家能曹华林程朋根...
    768-775,8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发展、水资源浪费以及湖泊无止境污染,导致大量湖泊出现萎缩,甚至消失,因此对湖泊进行长时序列的动态监测十分必要。利用 Landsat 系列、气象、水文、人口等数据,以 EWI 指数为水体提取手段对九江市内湖泊进行大范围长时序监测,分析其湖泊水域面积变化特征,利用SPSS软件分析驱动湖泊面积变化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1973-2021 年庐山西海水域面积整体处于增长态势,影响庐山西海面积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人类社会经济因素。赤湖以 2011 年为分界点,湖泊面积变化呈现先缩减后扩张的势态,影响赤湖面积变化的主要因素是长江径流量,其Pearson相关系数达 0。815。1988-2021 年赛城湖与八里湖处于缓慢衰退的态势,影响其面积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常住人口与施工面积等。1995-2021 年东津水库水域面积稳定,影响东津水库面积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径流量,其Pearson相关系数达-0。725。

    湖泊水域面积九江市Landsat数据影响因素

    基于CiteSpace的自然灾害研究进展与启示

    罗毅超胡文生张祖敏
    776-78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利用CiteSpace知识图谱绘制软件,研究和分析了国内外的自然灾害研究进展。结果表明,国内外的研究都呈上升趋势,但国外的上升趋势更加明显;高校和科研院所是研究的主体,且与国家机构有着一定的合作,而国外研究主体相对多样,且呈现出多中心的分布;国内外自然灾害研究都关注于灾害风险的管理和灾害后果的控制,同时灾害机理和建模也是相关研究的重点;国内的研究主要围绕具体灾害的管理和治理,而国外的研究相对更聚焦于研究方法。对当前国内自然灾害研究的启示包括:应重点考虑极端天气对我国自然灾害的影响,深化自然灾害研究体系的研究,加强和其他相关学科的联系,拓宽研究的领域,强化自然灾害研究的综合性、前瞻性,提高自然灾害风险评价的应用属性,切实提高各地的防灾减灾能力。

    自然灾害CiteSpace知识图谱研究进展

    西藏改则县扎多嘎尔穷勒铜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地质意义

    邓金火
    784-78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西藏康托地区矿产远景调查成果为基础,论述了改则县扎多嘎尔穷勒铜金矿的地质特征,并对其成因、找矿意义等进行了初步讨论。成矿岩体是一个以花岗闪长斑岩为主的杂岩体,主要岩性为花岗闪长斑岩、闪长玢岩、辉绿玢岩。成矿围岩主要为岩屑砂岩、白云质灰岩。控矿因素主要有地层、构造、岩浆岩。铜金矿成因属岩浆热液型。含钙质蚀变碎屑岩是形成本矿床的围岩,而花岗闪长岩为成矿母岩,断裂构造活动是含矿气水溶液运移、沉淀的场所,岩浆-热液活动是成矿的必要条件。该铜金矿的发现为在班公湖-怒江结合带两侧寻找铜金矿提供了新的线索。

    岩浆热液型铜金矿班公湖-怒江成矿带找矿潜力西藏

    "乡村振兴"战略下我国地质遗迹保护模式与发展分析

    吴汪洋高斌杨德慧柴乐...
    789-796,80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质遗迹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与意义。在地学旅游发展过程中,许多景区对地质遗迹进行了过度开发,忽视了对地质遗迹的保护、导致许多地质遗迹遭到破坏,甚至永远无法恢复。国内外对于地质遗迹研究主要集中在资源调查与开发方面,较少学者单独在地质遗迹保护、地质遗迹开发与保护协调等方面进行研究论述。基于此,梳理我国地质遗迹保护现状,对比分析了地质遗迹保护的一般模式和地域模式,并结合当前"乡村振兴"战略背景探讨两者结合的乡村地质遗迹保护模式,从而促进地质遗迹保护规范化,增强群众地质遗迹保护意识,推动乡村地学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乡村地质遗迹地质遗迹保护保护性开发保护模式

    镍基复合涂层研究现状

    罗汝恺江龙发彭文屹魏仕勇...
    797-802页
    查看更多>>摘要:镍基复合涂层是目前广泛应用于碳钢,铝合金,钛合金表面改性的金属基复合涂层之一,因其性价比高,耐蚀性,耐磨性良好等特点而获得了航空航天,国防,化工等领域的关注,目前已经研究出如碳化钨强化镍基涂层等多种满足实际需求的镍基复合涂层。然而,现代工业应用要求更高的涂层性能,传统镍基复合涂层存在耐磨与耐蚀性能不足的问题,且基础机理研究尚不够深入。在此基础上,从制备工艺,典型的加强相以及涂层的功能性方面进行了分类综述,介绍了镍基功能涂层目前的研究进展与部分形成机理。最后提出了镍基复合涂层领域现存在的几个问题,并对其未来的研究进行展望。

    镍基复合涂层耐磨性耐蚀性显微组织

    WC-10Co4Cr涂层的制备工艺及性能研究

    李旭勇徐雪源李琼廖可...
    803-808页
    查看更多>>摘要:WC-10Co4Cr涂层具有高硬度和良好耐磨损性能,在航空领域应用广泛。采用超音速火焰喷涂法在A100 钢表面制备了WC-10Co4Cr涂层,通过正交实验法确定最佳制备工艺,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WC-10Co4Cr涂层,测试了涂层的显微硬度、残余应力、结合强度和摩擦系数。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是煤油流量为5。8 SCFH,氧气流量为1 900 SCFH,喷涂距离为350 mm,送粉速率为9。5 r/min。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的WC-10Co4Cr涂层平均显微维氏硬度为 1 137,硬度明显高于A100 合金钢基底,残余应力造成的弧高值为0。373 mm,涂层的结合强度高于70。9 MPa。制备的WC-10Co4Cr涂层在显微硬度、残余应力和结合强度方面均能达到航空行业标准。WC-10Co4Cr涂层的磨损深度和磨损体积明显低于A100 合金钢基底,具有更高的耐磨损性能。A100 合金钢的磨损机制为黏着磨损,WC-10Co4Cr涂层的磨损机制为磨粒磨损。

    WC-10Co4Cr涂层超音速火焰喷涂显微硬度残余应力结合强度

    压力管道对接焊缝焊趾应力集中研究

    封小亮马括刘课秀
    809-812,8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标GB/T 19624-2019 环焊缝平面缺陷的安全评价主要考虑轴向膜应力与弯曲应力之和,并未考虑焊缝应力集中效应对膜应力的影响行为。基于ASME VIII焊缝疲劳的结构应力分析方法,采用ABAQUS分析了14 mm板厚的焊缝余高h、焊缝宽度b等对对接焊缝应力集中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宽度b一定,焊缝结构应力集中系数Km值随余高h增加而增大,当余高h到达一定值后,Km值基本恒定,此时Km值最大值取决于宽度b,并据此提出了在特定余高h及宽度b区间内Km与宽度b之间函数关系式Km=0。97+0。021b,研究内容对于含缺陷压力管道安全评价和对接焊缝的疲劳分析具有重要工程指导价值。

    安全评价膜应力对接焊缝结构应力

    鄱阳湖南昌湖区典型断面水质变化特征及污染源解析研究——以伍湖分场国控断面为例

    聂含冰闫冰夏嵩付嘉琦...
    813-819,8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伍湖分场断面是鄱阳湖南昌湖区五大国控断面之一。针对 2020 年以来鄱阳湖流域总磷(TP)枯水期浓度偏高的问题,以伍湖分场断面为例,根据逐月监测和加密监测数据,分析断面水质近况。结果表明,断面TP浓度突增月份出现在 12 月,2021 年断面枯水期TP的平均浓度相较于 2020 年有所增加。根据 2021 年 11 月至 2022 年 8 月的加密监测结果,显示断面的水质问题仍然是枯水期的TP浓度较高。TP的主要排放源头较为分散,主要为农业种植源(48。25%),其次是内源释放(18。05%)、生活源(17。04%)及干湿沉降(13。55%)。TP入湖量占比最大的是联圩镇,占汇水区域入湖总量的 41。59%,其次则是成新农场与恒湖垦殖场,排放量总和占据近一半。TP排放占比最高的成新农场和联圩镇是治理工作的重点区域,其次是以农业种植业为主的恒湖垦殖场也需要相应的治理措施。据此提出相应水质提升(稳定)措施,以期断面水质在"十四五"期间稳定达到国控考核,为伍湖分场断面乃至鄱阳湖流域的水环境质量改善提供技术支持。

    鄱阳湖伍湖分场国控断面水质时空变化特征污染源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