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江西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江西科学
江西省科学院
江西科学

江西省科学院

黄亲国

双月刊

1001-3679

sciencejx@126.com

0791-88177801

330029

南昌市上坊路382号

江西科学/Journal Jiangxi Scienc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系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双月刊,为江西省科学院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立足江西,面向全国,主要介绍江西省特别是江西省科学院的重大科研成果和阶段性科研总结,发表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实践价值的理、工、农、医及某些边缘学科的学术论文,有关江西省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的考察报告;报道国内外新理论、新学科的研究动态,本省和本院的重大学术活动;刊登有价值的文献综述和译文。本刊辟有学术栏目:数理科学、化学科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工程与材料科学、信息科学、管理科学、专栏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集成光学与雷达遥感数据的鄱阳湖洪涝灾害过程监测研究

    田申艾金泉李黄晶钟超...
    982-987,1095页
    查看更多>>摘要:洪涝灾害一直是自然灾害研究的热点问题,具有突发性、频发性、影响范围广泛等特点。现有的洪水灾害遥感研究存在监测时相不足、时效性低等问题,难以对其过程进行有效监测。针对这一问题,基于光学与雷达影像,首先评估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最小距离算法对鄱阳湖洪涝灾害淹没范围提取的效果;然后采用提取精度最高的随机森林算法对鄱阳湖区 2020 年 6 月至 7 月的洪涝灾害过程进行监测;最后结合洪涝灾害发生前的土地利用类型图,分析洪涝灾害淹没的地物类型及面积。结果表明:1)随机森林算法对洪涝淹没范围提取效果最好,总体分类精度为 95。50%,Kappa系数达到 0。91;2)集成光学与雷达遥感数据能够有效地对洪峰过程进行监测,相比于传统光学遥感监测,雷达遥感传感器不受云雨天气影响,应受到更加多的重视;3)2020 年 6 月 26 日至7 月14 日,鄱阳湖区域新增淹没面积达1 367。18 km2,主体淹没范围呈持续扩大趋势,此后洪水逐渐退水消亡;整个过程淹没面积最大的地物类型为农田,淹没面积达到 246。68 km2。

    洪涝灾害随机森林遥感鄱阳湖

    江西省民宿空间格局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年柏翰冯兴华唐燕江丽珍...
    988-995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宿是推动体验经济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载体。选取江西省为案例地,基于去哪儿网相关民宿数据,结合数理统计及空间分析方法刻画民宿空间分布格局及其集聚特征,并深入探讨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民宿点在各地级市及县级尺度均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其中县级尺度较市级尺度空间分布差异更为凸显;2)民宿点在空间上形成了婺源县、南昌市两大核心集聚区和"景德镇-婺源-上饶""庐山-南昌""宜春-芦溪-井冈山"三大核心集聚带,总体呈"大分散、小集聚"和"北多南少"特征;3)民宿分布受到海拔高度、河流水系、A级景区、城市中心、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可达性、政策条件这类自然和人文因素的交互影响。优化民宿布局,强化城市辐射,推进高级别景区建设,加强政策引领是实现江西省民宿高质量发展的差异化策略。

    民宿空间格局泰尔指数影响因素江西省

    基于曲波变换与联合方法的地震数据重建

    汤力杨熙熙陈韬
    996-1001,1040页
    查看更多>>摘要:野外地震数据采集通常会受地形等不可控因素的影响,导致采集到不规则缺失的地震数据,为了不影响后续地震资料处理,需要对缺失的地震数据进行重建。传统的重建算法往往收敛速度较慢,为此,提出将快速阈值迭代法和线性Bregman方法进行联合,在快速阈值迭代加速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算法的效率,得到了一种快速高精度重建方法。在重建的过程中,以曲波域作为稀疏变换域,采用硬阈值函数和指数阈值模型。通过理论数据的模拟和实际数据的检验表明,相较于传统的地震数据重建方法,该方法重建的效果明显,重建效率更高。此外,该方法具有一定的抗噪性,在快速阈值迭代法高效收敛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了重建的效率。

    地震数据重建稀疏反演快速阈值迭代法线性Bregman方法曲波变换

    PPy/SA/SDS气凝胶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研究

    周爱华王爱萍隋晶
    1002-1007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原位化学氧化法和冷冻干燥法制备聚吡咯/海藻酸钠(PPy/SA)气凝胶和十二烷基磺酸钠掺杂型聚吡咯/海藻酸钠(PPy/SA/SDS)气凝胶。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DSC)、扫描电镜(SEM)对气凝胶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对气凝胶在亚甲基蓝吸附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十二烷基磺酸钠掺杂型聚吡咯/海藻酸钠(PPy/SA/SDS)气凝胶密度大,表面致密,内部具有相互连接通道的三维多孔结构且力学性能优异。PPy/SA/SDS气凝胶吸附性能优于PPy/SA气凝胶,最大吸附容量为17。78 mg/g;二次吸附其吸附容量为 14。33 mg/g。PPy/SA/SDS气凝胶对亚甲基蓝吸附过程符合拉格朗日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表明该吸附过程以化学吸附为主。

    海藻酸钠聚吡咯十二烷基磺酸钠气凝胶吸附

    大型旋回破碎机衬板及型腔优化进展

    许翔宇彭文屹罗显芝瞿玉海...
    1008-1014,107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对矿石资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对矿石破碎机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旋回破碎机作为一种矿石粗碎的重要机器,在矿山、冶金等行业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如何提高其破碎效率及质量已成为当今热门话题。介绍了国内外破碎机衬板及型腔优化方面的研究现状,总结了旋回破碎机在衬板磨损机理研究、衬板材料优化、型腔结构优化技术等方面的最新进展,指出了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可为衬板材料及型腔结构优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旋回破碎机磨料磨损衬板材料型腔优化智能化技术

    冷却方式对Cu-10Fe合金铸态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王佳伟陈威徐敬胡晓娜...
    1015-10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不同铸造冷却方式(石墨模、水冷铜模)制备Cu-10Fe合金,研究了冷却方式对Cu-10Fe合金铸态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冷却方式对Cu-10Fe合金抗拉强度和电导率影响显著。采用石墨模时,Fe元素在基体中固溶度降低,促进Fe相析出,对提高合金的电导率有利。采用水冷铜模时,合金组织明显细化,Fe元素在基体中固溶度增加,合金的抗拉强度、硬度显著提高,而电导率小幅下降,其抗拉强度为 299。1 MPa,硬度为 103。6 HV,电导率 49。58%IACS,综合性能良好。

    Cu-Fe合金冷却方式微观组织电导率力学性能

    基于CiteSpace的城市韧性研究进展可视化分析

    夏旖旎程朋根陈昌钰
    1019-10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更全面了解国内外城市韧性领域的研究进展和热点内容,以 2013-2023 年CNKI收录的核心文献495 篇和WOS收录的核心文献 1 871 篇为数据源,基于文献计量法,通过采用可视化数据分析软件CiteSpace对收录的核心文献进行年度发文量、作者共现、研究机构和研究热点分析。结果表明:1)国内外城市韧性相关文献发文量总体呈增长趋势;2)国内外均形成了学者合作网络,国内已存在核心作者群体,而国外核心作者群体尚未形成;3)国外研究机构合作密切,具有一定合作基础,而国内研究机构已初步形成合作网络结构,且整体独立,联系较少;4)国外城市韧性研究起步更早,体系更为完整且多元化,而国内城市韧性研究起步较晚,体系单一且交叉性弱;5)国外城市韧性更强调生态建设价值和可持续发展,而国内城市韧性更注重防灾减灾和城市安全发展及规划。基于本研究,可为后期更加深入了解全球城市韧性研究状况提供参考思路。

    城市韧性CiteSpace文献计量分析研究热点与趋势知识图谱

    北斗GEO/IGSO/MEO卫星广播星历的轨道精度评估

    蔡玉林吴汤婷范亚楠全莹...
    1027-1033页
    查看更多>>摘要:获取卫星轨道位置是卫星导航系统进行定位导航的前提,卫星轨道的精度是影响实时定位导航精度的主要因素之一。以武汉大学IGS数据中心发布的精密星历作为参考基准,分析评估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地球静止轨道(Geostationary Earth Orbit,GEO)、倾斜地球同步轨道(Inclined Geosynchronous Satellite Orbit,IG-SO)和中圆地球轨道(Medium Earth Orbit,MEO)3 类轨道卫星的轨道精度。结果表明,GEO卫星的三维轨道精度为 2。44~9。88 m,URE精度为 2。50~8。45 m;IGSO卫星的三维轨道精度为 1。95~3。12 m,URE精度为1。65~2。88 m;MEO卫星的三维轨道精度为1。74~3。18 m,URE精度为1。04~1。53 m;IGSO和MEO卫星轨道精度优于GEO卫星轨道精度,且GEO卫星轨道存在一定的系统偏差;3 类轨道卫星的径向轨道精度要优于切向和法向的轨道精度。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广播星历轨道坐标精度评估

    江西赣南一次短时强降水中尺度的特征及成因分析

    毛梦妮支树林陈新玉
    1034-1040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2 年 6 月 12 日江西南部的强降水过程因对流性不强而在业务工作中漏报了短时强降水天气。对降水发生期间的环流背景以及 12 日 20 时前后的中尺度特征、雷达回波及降水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降水发生于 500 hPa低槽前、低空切变线南侧和急流轴前端,强降水期间副热带急流中心呈现波动状,高空分流辐散强盛,高低空耦合抽吸效应明显,造成此次降水偏强。短时强降水过程期间,尽管赣南北部环境参数显示对流条件偏弱,但受高空辐散低空辐合的抽吸作用与地形影响,造成水汽剧烈辐合和强烈上升运动,产生了明显的短时强降水。短时强降水发生时间和位置与雷达强回波位置吻合,雷达的演变与降水的演变关系对应较好,雨量较大时次 45 dBZ以上强度回波的高度伸展至 5 km以上,差分反射率(ZDR)≥1。5 dB。且雷达回波发生时间均超前于短时强降水过程中雨强的变化,其中反射率超前时间最多,约提前时间 18-24 min,KDP超前时间稍短,但与降水的变化关系更为一致。

    短时强降水中尺度特征地形作用成因分析

    西宁市土壤有机碳含量影响因素分析

    蒲美
    1041-10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研究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对维护该地区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基于此,以青海省西宁市为研究区域,结合 6 个环境变量探究气候、地形、植被因子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情况,根据土壤有机碳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差异情况,运用相关性分析和统计分析等技术,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空间分布的影响情况及可能原因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布特征显示为自表层到底层含量逐渐变低,主要在表层 0~20 cm的土壤中累积,表聚现象较明显。气候因子(年均气温、年均降水量)、海拔在 0~100 cm深度土层上是影响土壤有机碳含量垂直分布的最重要因素。研究区内年均气温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呈现显著负相关性,在各土层土壤有机碳平均含量大小整体趋势表现均为(<-5℃)<(-5~0℃)<(0~5℃)<(>5℃);不同年均降水量等级下,土壤有机碳平均含量整体变化趋势为(<400 mm)<(400~500 mm)<(500~600 mm)<(>600 mm),随着降水量的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逐渐升高;在同一海拔不同土层或者不同海拔同一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均随海拔的升高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

    土壤有机碳影响因素描述统计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