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石庆华

季刊

1671-6523

jxndsk@sina.com

0791-83828011 83813246

330045

江西省南昌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志敏大道1101号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Agro-Forestry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CHSSCDCSSCI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江西省教育厅主管、江西农业大学主办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刊物,季刊,ISSN 1671-6523 CN 36-1252/C,已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等多种检索刊物或数据库收录,本刊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二为”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积极我国反映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欢迎有关学者投稿,欢迎广大读者直接向本刊编辑部订阅,每期定价8.00元,年订价32.00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对乡村治理效能的影响研究

    向楠乐章
    103-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构建"产权安排-治理能力-治理效果"的分析框架,基于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探究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影响乡村治理效能的作用机制与约束条件.结果表明: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总体上能够显著改善乡村治理效果,其中产权安排的资源配置效应与权力配置效应发挥主导作用,即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有助于提高村庄公共服务能力,并促进农民民主参与.然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对村干部权力的约束作用并不显著,在客观上会弱化村集体的组织动员能力,一定程度上制约村庄的有效治理.此外,在集体资产较为丰富、人口规模较小且农民受教育程度较高的村庄中,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乡村治理效能更加显著.据此,在深化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同时,应注重夯实产权的集体属性,加强对小微权力的外部监督,并基于村庄类型来探索差异化的调整策略.

    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乡村治理效能资源配置权力配置关系嵌入

    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如何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基于山东省蒙阴县的探索性案例研究

    钱淼郭红东
    112-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山东省蒙阴县多个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的实地调查,采用探索性案例研究方法分析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能够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具体作用机制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具有独特的制度特征,其成员结构、出资机制、决策机制和分配机制的特殊安排能够发挥完善农村集体经济运行机制的作用;另一方面,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在产业组织过程中与村集体产生紧密的利益联结,使村集体能够通过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资产参股等方式获得收益,发挥着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途径的作用.研究还发现,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的作用不能脱离产业而独立存在,精准培育产业是其发挥作用的根本前提.据此,建议将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作为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一种可选模式,结合村庄的产业基础、集体资产与群众意愿等条件,因地制宜逐步推广.

    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运行机制发展方式

    乡村内部合作视角下农村高效灌溉的实现路径

    常明刘静冯祎宇
    122-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云南省328份农户调研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和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农田水利乡村内部合作治理对农户灌溉用水效率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乡村内部合作治理模式能够显著提升农户灌溉用水效率;路径分析结果显示,乡村内部合作治理能够形成灌溉事务的村社理性并发挥乡村能人的示范效应,从而提高农户用水效率;相较自主治理,乡村内部合作治理能够增强设施维护的集体行动能力,而相较市场化治理,乡村内部合作治理仅具有较低的灌溉水量优势.据此,建议明确村社组织的监管责任,发挥乡村能人的示范作用,提高灌溉农户的参与程度,实现农村高效灌溉和村级公共事务的有效治理.

    公共事务治理村社理性技术采纳集体行动灌溉效率

    数字乡村建设中农民参与的动力因素及行动逻辑——基于曹县D村试点实践的案例考察

    武小龙王涵
    131-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山东省曹县D村数字乡村试点典型案例,运用参与式治理理论和CLEAR模型,采用访谈法、参与式观察等质性研究法,实证分析农民参与数字乡村建设的动力因素及行动逻辑.结果表明:作为建设和维系乡村社会秩序的中坚力量,农民参与数字乡村建设主要受"自愿做、被邀请做、使能够做、能够做、作为回应做"等五大微观动因的影响;受五大因素驱动,农民主体重点遵循"数字认同-数字赋权-数字参与-数字协商"的行动路径参与数字乡村建设,且形成一个参与程度不断加深的动态闭环过程,但在参与实践中也依然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参与困境.据此,建议进一步激发农民参与的内生意愿、保障农民参与的渠道畅通、提升农民参与的能力素养及维护农民参与的协商环境,从而提升数字乡村建设整体效能.

    农民参与数字乡村数字参与CLEAR模型参与式治理

    行动网络视域下乡村治理共同体构建的机制研究——基于湖北省D村的工作实践

    方伶俐彭宜红胡梓瑜
    139-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构建"搭建-拓展"分析框架,以湖北省D村"共同缔造"试点工作为样本,运用质性分析方法对D村治理共同体的形成过程进行解析,梳理各行动者在乡村治理共同体的角色与作用.结果表明:乡村治理共同体是在核心行动者主导下,通过行动者网络"关系重塑-利益联结-动态调适"实现异质行动者行动一致的治理样态,其关键在于核心行动者借助行动者网络联盟创造公共价值,以高度的利益关联和情感联结夯实乡村治理共同体的基础,以持续的动态调适保障乡村治理共同体的长效.据此,建议通过核心行动者构建异质行动者网络、多维度满足异质行动主体利益诉求、动态调整行动主体及其目标等途径构建乡村治理共同体.

    乡村治理共同体共同缔造公共价值行动者网络

    政策约束、多重逻辑与角色困境:村干部在政策执行中的行动策略

    段静茹周建国
    148-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政策属性,构建政策内容清晰度与政策监督力度二维框架,借鉴X村清洁取暖政策执行的实践历程,分析村干部在不同政策阶段的执行策略.结果表明:在组织结构与乡村社会的结构张力下,政策情境存在差异化的约束要素组合,给予村干部不同的自主行动空间,即使在一个政策执行周期内,村干部的政策执行模式亦会发生动态转换;政策执行模式的动态调整,关键在于政策内容清晰度与政策监督力度产生的高低变动,组合成不同的任务类型,村干部的政策执行样态因势而变,反映出政府组织体系、政策执行过程、乡村社会环境、村干部角色定位之间的不兼容.据此,建议从优化政策设计框架、完善政策监督机制、激活乡村主体资源等方面提升基层政策执行效力.

    政策执行基层治理约束要素行动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