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气象与减灾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气象与减灾研究
气象与减灾研究

常国刚

季刊

1007-9033

qxyjzyj@163.com

0791-86254347

330046

江西省南昌市省府北二路109号

气象与减灾研究/Journal Meteorology and Disaster Reduction Research
查看更多>>本刊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开放、创新、竞争、协作”的原则,牢固树立“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气象与减灾事业发展服务、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服务”的思想,坚持社会效益优先,崇尚学术水平至上。积极报道气象与减灾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推广研究、技术开发的最新成果,大力宣传气象与减灾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努力搭建各涉灾部门相互联系、沟通和合作的桥梁,全力打造科技人员学习、交流的平台。 以气象与减灾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推广研究、技术开发最新成果为主要刊载内容,及时报道国内外的最新动态;以研究论文、思路与争鸣、短论、应用技术报告、综合评述、经验交流、译文为主要栏目,形成气象与减灾领域的综合类科技期刊;以国内外气象与减灾领域中青年科技人员为主要作者群,以气象与减灾有关领域的科技人员、大、中专院校师生和党政机关领导为主要读者群,努力将期刊办成“科技人员成长的舞台、学术交流和科技成果发布的平台、对外开放的窗口、相互沟通的桥梁、共同合作的纽带;为鼓励科技创新、建立研究型业务、促进气象与减灾事业发展、形成竞争机制和浓厚学术氛围提供支持和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1961-2020年河南省夏季极端降水异常分布特征及其与大气环流和海温的关系

    姚德贵刘春苗雨沛刘善峰...
    8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河南省125个气象台站逐日降水量资料和ERA5再分析资料以及HadISST海表温度资料,分析了 1961-2020年河南省夏季极端降水的气候特征和主模态,及其与大气环流和海温的关系.结果表明:河南省极端降水的气候态频次和强度均呈由西北向东南递增的分布,东南部地区极端降水最多,东部和北部地区次之,西部山脉地区最少.标准差分布与气候态类似,降水较多的区域也具有较大的年际差异.河南省夏季极端降水年际变化显著,但线性趋势较弱.河南省夏季极端降水EOF第1模态呈全省一致偏多的空间分布特征,欧亚型遥相关模态有利于高纬度冷空气南下,副热带高压西伸偏北有利于充沛的水汽向河南地区输送,同期海温场呈现出显著的黑潮延伸体正异常海温、La niña模态、南印度洋海温偶极子负位相和北大西洋海温三极子正位相模态,反之亦然;第2模态为河南省北部地区偏多和南部地区偏少的反位相分布特征,乌拉尔山地区的阻塞高压和东西伯利亚地区的长波槽有利于高纬冷空气南下,副热带高压西伸偏北有利于水汽向河南地区输送,同期海温场呈现出典型的La Niña模态,但降水的极端性越强,海温异常信号也越复杂,反之亦然.

    夏季极端降水气候特征大气环流海表温度EOF模态

    滁州区域性浓雾特征统计分析

    贾天山朱红芳吴照宪熊敏...
    95-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对滁州浓雾基本特征和形成机制的认识,利用常规地面观测资料、探空资料、风云2号卫星云图资料和ERA5再分析资料,统计分析了 2005-2021年滁州地区区域性辐射雾、平流雾和锋面雾的时空特点、地面和高空关键气象要素特点,并依据中低层天气形势对浓雾进行分型研究.结果表明:1)滁州区域性浓雾呈西部多、东部和南部少的特征,每年10月至次年3月为高发期,5-8月为低发期.2)浓雾主要分为辐射雾、平流雾和锋面雾,低层逆温是成雾的必要条件,其1 000 hPa层相对湿度均大于等于80%,地面风速主要集中在2.5 m/s以下;辐射雾、平流雾低空呈"上干下湿"特点,而锋面雾不明显,辐射雾1 000 hPa层风速小于等于4.0 m/s,而平流雾大于等于4.0 m/s,锋面雾风速变化范围较大.3)辐射雾的500 hPa层天气形势可分为西北气流型、西南气流型和偏西气流型,低空850 hPa层及以下呈反气旋环流形势且至少有一层受暖温度脊影响,边界层风力小,地面一般以弱高压区和均压控制;平流雾的925 hPa层天气形势分为低槽前、高压后部或底部和暖式切变线顶端三类,地面以偏东风(包括东南风)为主,局部时段风力较大,少数样本伴有弱降水;锋面雾主要由冷锋、暖锋和静止锋等锋面系统引发,冷锋引发的锋面雾占79%,以秋冬季居多.

    区域性浓雾辐射雾平流雾锋面雾天气形势

    1961-2022年中国东部高温日数区域差异特征

    李蕾吴琼邓超
    104-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1961-2022年5-10月中国东部437个国家气象观测站日最高气温数据,利用相关系数分析方法对华南、长江、黄淮、华北高温区域进行划分,同时采用最小二乘法、合成分析等方法对不同地区区域高温日数的时空变化以及相关的大气环流特征开展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961-2022年华南、长江、华北地区高温日数呈增加趋势.华南地区高温日数增加趋势最为显著;其高温日开始最早、结束最晚,且存在开始时间提前、结束时间推迟的趋势;持续性高温事件发生次数最多.长江流域高温日数发生最多,年均达37.94 d;也存在高温日开始时间提前、结束时间推迟的趋势;其持续性高温事件的持续时间最长.黄淮地区持续性高温事件在6开始8月结束,区域年均高温日数为19.58 d,其增加趋势不显著.华北高温发生时段集中,主要出现在6、7月.华南地区、长江流域的高温日数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增强和西伸影响显著,黄淮和华北地区则受其上空大陆高压的影响更显著.

    高温日数变化趋势持续性高温中国东部

    1961-2023年福建前汛期开汛时间年际变化和成因

    江晓南陈俊哲邵颖斌陈玉吉...
    113-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华南汛期监测业务规定,使用相关分析、小波分析、合成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了福建1961-2023年前汛期开汛时间的年际变化特征,同时研究了其与福建各地降水量的关系,分析了福建前汛期开汛异常与前冬海温和早春大气环流的关系.结果表明:福建前汛期开汛时间年际变化特征明显,存在25 a的主振荡周期.开汛最早出现在1973年和1979年的4月2日,最晚出现在1963年6月1日,平均开汛时间是4月27日.福建前汛期开汛时间与福建大部春季降水量、中部沿海地区的3月降水量以及福建4月降水量相关较好.福建前汛期开汛偏早年,前冬西北太平洋中部海温偏低,热带中东太平洋东部海温偏高,早春副热带西风急流偏强,副热带高压偏强偏西,南海到福建上空西南气流偏强;开汛偏迟年则完全相反.

    前汛期开汛年际变化大气环流海温

    江西省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碳排放效应

    戴芳筠占明锦桂晗亮李柏贞...
    121-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1995-2020年卫星遥感数据,对中国江西省土地利用类型的年际变化进行了解译,结合能源消费数据,采用碳排放系数法估算全省的碳排放量和吸收量,利用碳足迹和碳生态承载力方法评估区域内的碳排放效应.研究表明:1)江西省1995-2020年土地利用变化类型中除城乡建设用地面积显著增加,其他用地类型变化幅度较小;2)江西省净碳排放量呈显著增长趋势,研究末期较研究初期增长近3倍,城乡建设用地面积每增加1 km2就会增加1.308 t的碳源,而每增加1 km2的林地仅会增加0.006 t的碳汇,江西中部及南部地区净碳排量少于北部地区;3)江西省碳足迹增长迅速,碳生态承载力变化缓慢,导致生态赤字明显增加,江西南部及中部地区生态赤字效应略轻于北部地区.

    土地利用碳排放系数碳源/汇碳排放效应江西省

    1962-2022年黄山地区高温干旱气候特征及其成因

    王婧黄骏凯王闰芳刘裕禄...
    129-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1962-2022年逐日气象观测数据和气象干旱综合指数资料,基于区域性天气过程识别方法,对安徽省黄山地区区域性高温干旱事件进行判别,在此基础上分析事件的时空分布特征、综合强度和成因.结果表明,黄山地区高温日数随时间呈增多趋势,空间分布呈平地和丘陵地区多、高海拔山区少的特征.干旱日数随时间的变化幅度较大,空间分布呈"南多北少"特征.区域性高温事件发生频次呈增加趋势,区域性干旱事件变化趋势不显著,但2008年后旱涝交替出现的特征显著.21世纪以后高温干旱复合事件发生频次增加、间隔时间缩短,其中2022年高温和干旱过程综合强度均列历史第二位.全球变暖背景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偏北、强度偏强,阻挡了冷暖气流的交汇,导致黄山地区出现异常高温干旱事件.

    高温干旱区域性气候事件气候特征成因山区

    玉溪烤烟旺长期和成熟期阴雨寡照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

    李玉聪乌尔娜景元书冉楚钰...
    137-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分析玉溪烤烟在旺长期和成熟期阴雨寡照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选取1990-2019年云南省玉溪市降水量、日照时数等气象资料,结合灾害等级指标,对烤烟旺长期和成熟期阴雨寡照的年平均次数、过程平均天数、发生频率与覆盖范围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基于气候倾向率和Mann-Kendall检验等方法分析灾害发生次数的年际演变.结果表明:时间上,烤烟旺长期和成熟期阴雨寡照灾害的年平均次数呈下降趋势,各等级灾害的发生频率和覆盖范围表现为轻度>中度>重度,成熟期阴雨寡照的覆盖范围高于旺长期;从灾害发生次数的年际演变上看,虽然两个生育期内发生次数均呈下降趋势,但变化趋势并不显著.空间上,阴雨寡照灾害的年平均次数、过程平均天数、发生频率(除成熟期)表现为西南低东北高的特点,成熟期灾害的覆盖范围和程度比旺长期大.旺长期阴雨寡照灾害的年平均次数与发生频率呈显著正相关,成熟期灾害的年平均次数与过程平均天数呈显著正相关.

    烤烟阴雨寡照旺长期成熟期

    农业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在线订阅式服务模式研发与应用

    朱雅莉琚书存徐祥陈金华...
    148-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业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服务在农业科学抗灾田管中具有"发令枪"作用,对于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有重要意义.为提升安徽省农业生产抗灾田管场景的主要灾害气象风险精准预报预警和精细服务能力,基于气象网格实况/智能网格预报、农情遥感等多源数据与农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指标、方法的融合应用,研发了包含农业气象专题数据云、算法云、产品智能加工端、服务应用端"两云两端"功能于一体的农业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服务模式.该"云+端"服务模式,可基于协同过滤算法捕获应用端用户的个性化需求,通过云化算法即时响应针对性农业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服务.服务模式已应用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智慧气象服务示范,对于提升农业防灾减灾气象服务水平有积极意义.

    农业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云化算法订阅式服务

    基于数字档案的江西降水量数据集研制与应用

    王钰黄少平
    155-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馆藏气象档案资源管理与应用效益最大化,对气象数字档案进行梳理挑取、质量控制、数据融合,新生成长序列、高分辨率降水量数据文件,建立了江西1954-2020年分钟、小时、16时段年最大降水量数据集.分析评估表明:1)R60文件填补了 A6、A7文件中119站年的数据空白,A6、A7文件弥补了 R60文件中22站年的数据缺失,融合后有29个台站小时降水量数据前推了 1 a以上.2)1963年开始分钟降水数据的正确率稳定在88%以上,人工观测期间订正率在0.2%左右,2005年自动化观测后分钟数据的完整性和质量明显提高.3)年最大降水量数据集增加了 150 min极值的挑取,数据序列长度比R15文件平均前推了 14 a.4)计算机挑取的15个时段年最大降水过程与人工挑取的一致率达89%,平均相关系数达0.95.该数据集提高了江西降水量数据的完整性和质量,而且新挑取的5-20 min短时段年最大值更客观和精确,弥补了人工挑取的不足.

    降水量数字档案数据集应用江西

    江西省天气、气候特点及其影响(2024年1-3月)

    后插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