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地方治理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地方治理研究
地方治理研究

胡启南

季刊

2096-1243

jxxzxyxb@163.com

0791-86303932 86303124 86303891

330003

江西省南昌市八一大道212号

地方治理研究/Journal Journal of Jiangxi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CHSSCDCSSCI
查看更多>>《江西行政学院学报》是由中共江西省委党校和江西行政学院主办的综合性人文社科学术期刊,全国行政类学报重要期刊,重点研讨公共行政管理,国家公务员制度和公共政策,为政府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化和现代化服务,为行政管理学科建设服务,刊登政治、法律、公共管理、哲学、文化、经济、社会、科技、教育等领域的研究成果。自1999年创刊以来,其社会影响不断扩大,发行量持续上升。《江西行政学院学报》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热忱欢迎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部队、党校、各类管理干部学院、大中专院校、街道社区的图书馆或资料室,各级领导干部、宣传工作者、思想政治工作者、理论研究人员及广大读者到当地邮局办理订阅手续。《江西行政学院学报》为季刊,每季首月10日出版,大16开本80页,每期订价5元,全年订价20元(含邮资),邮发代号44—104。咨询电话:0791-6303932;13036206982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我国法定机构设立的法治困境、逻辑起点与建构路径

    熊勇先邱书沁
    2-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法定机构作为一种新型社会治理模式,被引入我国并在各地开发区等特殊功能区试点.通过对实践检视发现,我国法定机构的设立并不规范,其性质定位不明导致设立的逻辑混乱.应将法定机构定性为特殊的授权组织,以承担政府部门或现有其他机构无法有效履行的政、事、企一体化职能为其基本定位.设立法定机构首先应明确我国法定机构的功能定位、适法的设立依据以及设立所遵循的原则,并在此基础上,从立法、组建、授权等具体环节建构完善我国法定机构的设立制度,从而规范其设立.

    国家机构机构改革法定机构授权组织分权设立

    权合式治理如何可能——基于对中国河长制实践的观察

    王勇曹银山
    14-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河长制实质上是以责任人格化途径形塑了权合式治理,即自上而下明晰各级地方党政主官责任目标,既由其依靠自身权力突破行政部门分工所带来的职能扯皮与信息隔绝困境,积极整合体制内资源,又鼓励社会力量共同投入参与特定公共事务治理.权合式治理旨在应对更加复杂的跨部门边界事务,常态存续并体现多中心、制度化特征,因而,其不同于常规运动式治理.受益于纵向压力机制、横向联动机制、考核问责机制及社会吸纳机制的建立与运行,权合式治理扎根于中国国家治理场景,对于求解诸多跨部门问题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但其隐含的悖论在于,对政府体系内纵向领导权威的过度依赖同样会影响其效能的稳定性.因此,需要从适度提升法治化水平、持续完善数字化平台、激发社会内生动力等方面作出优化.

    政府治理河长制权合式治理运动式治理纵向压力机制横向联动机制社会吸纳机制考核问责机制

    党群关系重构与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的实践机制——以山东省临清市"党员夜会"为例

    袁明宝
    29-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有力保障.本研究基于山东省临清市"党员夜会"创新实践发现,"党员夜会"将理论学习、政策落地与村民议事紧密结合,成为凝聚党员、组织动员群众的公共平台."党员夜会"的制度化激活了党员的政治性身份,提升了村庄公共治理能力."党员夜会"基于其公共属性,重塑了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逻辑.一方面,"党员夜会"激活了党员的政治性与社会性双重身份,党员联系群众的能力大大提升;另一方面,"党员夜会"实践呈现主动参与型治理、事件导向型治理和嵌入式治理属性,强化了基层党组织的治理责任,重构了党群关系.基层党建创新不仅是软的形式化工作,更重要的是将党建嵌入当地的社会公共事务中,只有实现与基层治理的有效融合,才能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组织力和战斗力.

    社会治理基层治理基层党组织建设党建引领"党员夜会"治理责任党群关系

    共同缔造:建构城市社区治理共同体的助推机制——基于山东省青岛市M社区的田野调查

    方雷曹冬松
    40-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社区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基本场域之一,其治理绩效直接关系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现.基于共同缔造的行动模式和行为公共管理学的助推理论,建构以共同缔造助推城市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分析理路,是一种研究社区治理共同体构建的崭新视角.研究发现,城市社区通过决策共谋、协同共建和资源共享等方式应对合作治理困境,助推社区治理创新.以共同缔造促进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助推机制,主要包括启动期的党建引领与公共空间营造、推进期的社会组织嵌入与公共信任联结、孵化期的社区居民自组织培育与公共参与强化、成熟期的多元主体协同行动与公共精神重构等4个阶段.作为主要"助推者",国家有效带动社会作为"参与者""合作者"和"行动者"的自觉性与主体性,进而在共同缔造的过程中助推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构建与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形成.

    城市治理社区治理社区治理共同体共同缔造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嵌入居民自组织助推理论

    异构同效:差异性乡村如何走向优绩——基于四川3个"明星村"的嵌入性案例研究

    温雪梅代佳欣
    5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探寻优绩村社发展治理的规律.基于对四川省彭州市G镇3个"明星村"发展治理的历时性观察,运用嵌入式案例分析法,展示了在相同制度环境下的差异化结构性要素与策略行为过程,阐释了二者之间的互构关系与行动逻辑.研究发现:空间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等结构性要素会钳制基层治理单元的主体行动能力与策略选择;而关键行动能够反过来重塑差异性乡村治理发展的结构要素,实现内外部绩效产出,其中,关键策略行动发挥结构与绩效间的中介传导机制作用存在双重逻辑,即注意力吸引逻辑和社会再组织化逻辑.基层治理单元通过能动性的"结构—行动"动态互构进而达成异构同效的结果,这反映出"试点—推广"的基层优绩逻辑与乡村发展多样性之间的张力.

    乡村振兴乡村治理关键策略行动注意力吸引社会再组织化"结构—行动""试点—推广"异构同效

    《地方治理研究》主编受邀参加第二届中国期刊高质量发展论坛并在分论坛作主旨报告

    64页

    "数字弱势群体"参与乡村治理的类型、困境与对策——基于数字分层的视角

    姬会然郝少云
    65-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会分层是理解社会变革、形塑人群关系的结构性要素.在乡村转型过程中,数字技术已成为影响社会分层的关键变量,并呈现互构、互嵌的关系.乡村"数字弱势群体"受客观数字鸿沟与主观数字化认知的影响,在乡村场域中出现数字化的人群分层,并在技术维度和心态维度产生不同的人群归属.从村民所处的村庄身份看,当前乡村"数字弱势群体"在参与乡村治理进程中存在数字素养、数字文化与数字认同等不足的结构功能性问题.基于此,为引导"数字弱势群体"有效参与乡村治理,未来应加快数字化基建、强化数字认同,注重数字化引导、强调公共参与,加强数字化培训、引导数字反哺,重视数字化回应、保障数字人权.

    乡村治理数字乡村建设数字分层数字弱势群体数字化基建数字化引导数字化培训数字化回应

    Abstracts

    78-80页

    《地方治理研究》投稿须知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