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王尚义

月刊

1004-5872

jxyglcn@163.com

0351-2275134 2275244

030031

太原市黄陵路西巷5号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Journal Journal of Teaching and Management
查看更多>>本刊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教育类学术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分三个版。中学版为中学教育服务,小学版为小学教育服务,理论版为教育理论工作者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时期教师赋权增能的路径探究

    石静
    4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21世纪的后工业社会是科技创新的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而教师是知识社会的促成者。科技的创新,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通过信息网络进行信息的共享,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学校的变革也在要求教师要进行自我更新。教师赋权增能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新时期教师赋权增能包括两个方面的构成要素;一是赋予教师的参与决策权、专业自主权;二是增加教师的反思能力、研究能力及创新能力,在此基础上探讨制度赋能、组织赋能、技术赋能和文化赋能等四个层面的具体实施策略。

    教师赋权增能制度赋能组织赋能技术赋能文化赋能

    卓越教师核心能力的实然框架与培养举措

    何杰
    47-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者以当下中小学特级教师群体所共识的教师能力作为卓越教师的核心能力选项,同时通过对相关高校卓越师范班学生的问卷调查,归纳出学生认同的未来卓越教师核心能力。调查显示,这些核心能力在特级教师群体和卓越教师班学生群体中均具有较高的认同度,研究者以此建构卓越教师核心能力的"三维六力"实然框架,主张通过创新教学、加强实践训练、建设学习共同体等举措,切实为新时代卓越教师的核心能力培养提供坚实保障。

    卓越教师核心能力实然框架培养举措

    卓越中学地理教师评价体系建构研究

    邓碧云陈俊华
    50-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卓越中学地理教师培养计划已经实施六年多,实施的效果如何、中学地理教师能否走向卓越,是现阶段业界关注的重要问题。从专业态度、专业知识、教学能力、专业发展、专业成就五个维度建构卓越中学地理教师评价指标体系,给广大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要求,是一线中学地理教师专业成长的目标和动力。利用评价体系发现中学地理教师现阶段专业发展的不足之处,探索普通地理教师走向卓越的实践路径,也能促使中学地理教师在"卓越教师"的评定中获得自我价值感的满足,以自身的榜样力量影响中学地理教师专业发展,增加其超越自我的信心,促进中学地理教师专业水平提升,从而推动教师教育发展。

    中学地理教师卓越教师评价指标体系

    素养本位视角下课堂"边缘人"的生成与转化

    刘铖刘文
    56-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素养本位的语境下,课堂"边缘人"可被重新定义为交往素养得不到完全发展的个体。依据素养发展的动态机理,课堂"边缘人"的生成与转化可从"环境与活动"、"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三个角度进行分析。其生成原因主要有环境氛围的异化与交往活动的"缺席"、教师关注的偏向与引导的缺失、学生主体能动性的低下与人格的内倾性等。其转化路径在环境与活动方面,可借助物理与心理环境建设"双轨共轭";在教师主体方面,可借助组织课内与课外活动"双维耦合";在学生主体方面,可借助激发与促进自我动机与意识"双效生成"。

    素养本位课堂"边缘人"交往素养

    中小学激励性评价的价值定位与改进路径

    于博文朱成科
    60-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中小学教育中奉行"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教育理念,重视教师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但由于赏识教育的偏狭化发展、教师自身的职业倦怠及操作行为主义不当应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小学激励性评价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出现评价语言空泛化、评价过程僵化、评价结论标签化等一系列问题,致使好孩子未必能"夸"出来。为此,应对中小学激励性评价的价值定位重新审视,根据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方案的要求,在完善激励性评价的梯度设计、把控激励性评价的时机与向度、构建激励性评价的动态化过程等方面提出改进路径。

    激励性评价中小学价值定位

    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困境及对策研究

    王元臣刘亚欣李志河
    63-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小学阶段实施人工智能教育,对提高学生智能素养、普及全民智能教育、培养国家智能人才等具有深远意义。文章首先分析了我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缘起。分析了现阶段我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所面临的困境,主要包括:国家课程标准值得商榷、配套教材质量良莠不齐、教育师资力量严重匮乏、课程教学方法尚待探索以及人才培养合力尚未凝聚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化解困境的应对策略,具体包括:完善课程标准,确保人工智能教育实施的科学性;加强教材建设,打造体系化的人工智能系列教材;依托多元途径,确保师资在数量和质量上双补位;推动教学变革,探索人工智能课程教学的新途径;凝聚培养合力,构建多方协同的教育治理新格局。以期为促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人工智能教育课程标准教材建设教育师资中小学

    深度学习视域下课堂反馈的桎梏与突破

    李雨欣
    68-7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有效的课堂反馈是促进深度学习的重要保障。从根本而言,深度学习下的课堂反馈是一种着眼于发展与理解的评价理念,具有反思性、体验性和发展性等特征。以此视角审视现行课堂反馈,发现其中存在着评价互动单向度、理解片面化和思维浅表化的问题,并从促进学生深度参与、深度理解和深度反思三个方面出发,通过突破传统的反馈规则、反馈内容与反馈形式等共同发力,提出了促进深度学习的课堂反馈策略。

    课堂反馈深度学习高阶思维深度理解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内容的不足与改进

    韦强王文汐
    7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在传统文化知识的内容上涉及不足,不能完全满足初中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需求,尤其是关于古代文学的作品,教材没有深入挖掘其中的传统文化知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品的文体界定不够细致、准确;作品以及相关文化讯息的注释简略、含混;对于传统文化中的道德修养重视不足。对此,应该采取完善作品注释及文化讯息、开辟传统文化版块等方式进行改进。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传统文化

    英语教材中的民族文化自觉及其教学表达

    杜茜李桂英陈祯盈
    76-80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中英语教材关注不同语言负载的文化,体现出不同文化在深层结构即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上的差异。民族文化自觉可使学生从不同文化中获取养分,加深人们对中华民族文化及其他文化的理性认知,并能在多元文化中彰显本民族的璀璨文化。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2019年版)在内容编排和结构设计中凸显出民族文化自觉的价值意蕴。新教材的变化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对新教材涉及的文化内容进行结构性分析、挖掘教材体现文化自觉的语言素材能够有效指导教师理解教材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在本族文化基础上审视西方文化的优劣。教师只有转变英语教材中文化自觉的教学表达、延展教材中文化自觉的文本资源、彰显英语课堂中文化自觉的画面感、确立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教育使命才能真正实现向全球"讲好中国故事"的教育愿景。

    民族文化自觉文化教学高中英语教材

    核心素养培育下高中地理教材的模块化开发

    陆才稳蒋溢
    8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指向核心素养培育的课程教学是实现学科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本保障。高中地理的课程内容要求、课程具体目标、课程基本理念是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三个关键层级,结合三层级比较高中地理四版本选择性必修1教材"洋流"部分的内容选择、目标定位和理念导向,提出设置契合课程内容要求的基础模块、呼应课程具体目标的拓展模块和回应课程目标要求的辅助模块(分为导入模块和检测模块)的模块化开发路径。

    核心素养高中地理教材模块化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