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教学月刊(小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教学月刊(小学版)
教学月刊(小学版)

陈永华

月刊

1671-704X

xiaoxuebanyw@jxyk.com

0571-88210809;88213169

310012

浙江省杭州市文三路140号

教学月刊(小学版)/Journal JIAOXUE YUEKAN(XIAOXUE BAN)
查看更多>>本刊以“为课改服务,为教师服务”为宗旨,面向小学各科教学。注重理论指导,突出实践应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统编教材的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的设计与实践

    卢亚斌蔡慧燕
    36-39页
    查看更多>>摘要:语文跨学科学习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拓宽语文学习运用的领域,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落实语文跨学科学习,应遵循"选择学习主题—制订学习目标—策划学习活动—开展学习评价"的基本思路,组织学生进行阅读、梳理、探究、交流,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跨学科学习语文活动设计

    单元整体教学意识下"教学评一致"的教学路径——以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例

    洪涛漪
    40-43,47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堂教学中,保持教、学、评三者高度一致,对于提高学习目标的达成度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单元整体教学为抓手,实现"教学评一致".具体而言,可通过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将教材中的自然单元重新组合成一个新的学习单位,在清晰的目标指引下,设计科学的学习任务和活动,用好三类评价工具和两种评价方式,以此提高教和学的效度和深度.

    单元整体教学教学评一致学习任务体系评价工具评价方式

    全程跟进 多元参与 多维整合——整本书阅读评价的新探索

    唐光超
    44-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整本书阅读要取得较好的效果,需要在评价上作出新的探索.具体而言,就是评价时段要覆盖整个阅读历程,读前、读中及读后全程跟进;评价主体要体现多元化特点,鼓励学生、教师和家长等共同参与;评价内容要整合多个维度,包括阅读品格、阅读方法和阅读能力等方面.如此实施评价,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整本书阅读评价全程跟进多元参与多维整合

    从"被试人"到"命题人":在逆向思维中提升自主复习能力——以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阅读复习为例

    金惠惠俞虹飞
    48-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复习中,采用逆向思维方法,即从"命题人"的角度反向思考阅读复习的目标、内容和方式,有助于学生明确阅读能力要求,掌握科学的复习方法,并逐步形成自主复习认知结构.这样不仅能提高复习效果,而且能增强学生的自主复习能力,促进其阅读素养的持续发展.

    阅读复习逆向思维命题人小学语文

    课例研读:教师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的有效路径

    高杰陈卫娟
    5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例研读在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教师应遵循课标精神,结合学科特点,选择个人感兴趣的课例进行深度研读.运用"沉浸式研读、补白式研读、立体式研读、勾连式研读"等方式,可最大化地挖掘课例的价值,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不断提升.

    课例研读教师专业素养教研方式

    大单元视角下主题阅读教学的内涵与价值取向

    虞冬玥
    55-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大单元视角,创新单元编排方式,开展主题阅读教学,可避免"单学独教"的弊端.要做到学习内容开放多元,学习目标深度聚焦,学习过程多维综合,学习方式丰富多样,给学生提供广阔的阅读视野,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增加学生的阅读乐趣,真正让核心素养的培育落地.

    大单元主题阅读教学价值取向

    整本书阅读推进中教师的缺位、越位与正位回归

    陶亚男
    58-62页
    查看更多>>摘要: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已得到广大一线教师的普遍认可.但是,在整本书阅读推进过程中,教师在阅读、指导、分享、评价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缺位和越位.为改善这一状况,教师需调整自身的观念,明确自己的职责,并积极发挥引领作用.首先,做先读者,提前深入研究整本书,并精心设计阅读任务;其次,做伴读者,与学生共同经历阅读过程,并提供必要的指导;最后,做评价设计者,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深度阅读.教师要协助学生找到合适的阅读方法和工具,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整本书阅读教师缺位教师越位

    "考察"与"考查"的辨析

    郑伟钟
    6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义词"考察"和"考查"容易被误用.对此,有必要结合现代汉语的用例和词义发展的历史展开分析,厘清"考察"和"考查"的发展变化,明确二者的语法功能、使用的语境和与之搭配的词语等,以减少误用情况.

    考察考查近义词历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