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继续医学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继续医学教育
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继续医学教育

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月刊

1004-6763

cmezazhi@163.com

010-63265066

100055

北京市西城区红莲南路30号4层

继续医学教育/Journal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
查看更多>>《继续医学教育》(月刊)创刊于1987年,是由卫生部委托,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主办的学术性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整形美容专科医师继续医学教育的探索

    刘锦华杨峥朱莹王琪影...
    121-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广大人民群众对美的需求不断增加,整形美容市场急剧扩大,存在大量医疗隐患,对整形美容专科医师进行继续医学教育已成为社会所需.整形美容专科医师继续医学教育既可为规范整形美容市场打下坚实的基础,也可为基层医院整形美容外科的建立提供有力保障.此次教学实践对整形美容专科医师继续医学教育中的理论知识、临床能力、科研能力、美学修养、医学人文素质的培养及考核制度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文章就整形美容专科医师继续医学教育中积累的宝贵临床教学经验进行了归纳总结,同时对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深刻反思,旨在更好地开展整形美容专科医师继续医学教育工作,使继续医学教育更加人性化、科学化、正规化,帮助专科培训医师由外科向整形外科顺利转型,进一步提高整形美容专科医师的医疗专业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美容医疗行业、服务于社会.

    继续医学教育整形外科美容专科医师医学美学教学实践

    超声医学住培血管超声带教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谢秀静鲁玉婷崔明勇姜久昆...
    125-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在毕业后继续医学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超声医学作为影像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诊治和教学范围覆盖全身各个系统和主要器官.血管超声是其中一个重要亚专业,有相对特异性的专业教学需求,不但要求住培学员具有全面的超声理论知识,也更注重血流动力学相关物理学和血管解剖学知识的积累、规范化的操作以及综合临床分析思维的能力.根据各年级段学员理论和实践操作能力特点,培养超声学员使其获得符合教学大纲要求并能胜任临床工作的血管超声诊断能力是血管超声亚专业教学目标.此次研究总结了笔者所在住培教学基地血管超声带教经验,希望能有助于探讨实施更适合的超声医学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血管超声亚专业培训模式,以期在有限时间内尽可能提高培训效率和效果,全面提高血管超声教学水平.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超声医学血管超声血管解剖血流动力学

    内科专业基地住培质量内涵建设的探索

    朱慧李丽孙子林谢波...
    129-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从制度建设向高质量建设转变,需加强专业基地住培质量内涵建设,提高专业基地管理能力并不断提高住培医师的岗位胜任力.内科专业基地经过充分调研,结合专业培训特点,通过推进分层递进培养、专家诊室"一对一"带教及多学科诊疗(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MDT)门诊教学联合培养模式和"内科大查房"线上线下整合式教学,加强住培医师临床思维能力、临床操作技能、沟通协调能力、综合分析运用能力,使住培医师明确职业责任,培养爱伤意识,独立规范承担临床诊疗工作,住培医师对教学满意度高,是专业基地内涵建设的有效探索与实践.

    住培质量内涵建设专业基地住培医师分层递进门诊教学

    预防医学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吕晓廷曾馨宁
    133-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是国务院对深化教育体制和机制改革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应引起高校教育教学的重视.高等医学院校关于教育改革方面不断探索前行,其中毕业论文的撰写水平更可体现创新人才培养的具体成果,并可充分展现学生对专业问题研究现状的见解和解决方法.通过调查发现预防医学本科生毕业论文存在学生主观能动性差、科学研究能力有限、指导教师精力有限以及论文格式存在局限性等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文章创新地提出了可通过加强学生对毕业论文的认知、提前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提升教师的队伍建设和改进基础课程等方面显著提升学生毕业论文质量,以期为预防医学专业人才综合能力的培养奠定理论基础.

    毕业论文预防医学医学教育医学本科生医学科研方法医学统计软件公共卫生

    神经内科线上临床见习的实践与思考

    陈竹林黄光李放
    137-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当今互联网信息时代背景下,基于网络平台的线上临床教学得到了迅猛发展.线上临床见习由于具有不受时间、空间、外部环境约束等诸多优势,已不断替代传统课堂教学,成为教学改革的大势所趋.这种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越来越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青睐并逐渐在众多教学医院普及开来.文章结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神经内科线上临床见习的实施过程,包括线上前期准备工作、基础理论授课、病史采集和专科查体、临床技能操作示教、线上教学效果评估等,围绕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临床思维能力、解决临床问题能力为目的教学方法,并对线上教学中面临的实际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阐明提高线上教学效果的方法以进一步提高线上临床见习的教学质量.

    神经内科线上教学临床见习临床实践教学方法教学评估

    课程思政在超声医学科实习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王小兰管海涛
    141-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高校开展课程思政实践已成为迫在眉睫、势在必行的任务,医学生的政治素养和道德修养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健康状况息息相关.在开展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教学研究和实践中,如何在实习阶段开展思政育人是重点也是难点.笔者通过分析医学生实习阶段中教与学双方的特点,针对当前课程思政教学非常依赖教师个人能力和意愿的实际情况,结合超声医学科实习课程的培养目标并抓住课程思政实施的关键环节即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课堂实践,以此为着眼点和突破点实施课程思政.采用深化课程思政内涵、丰富教学手段和方法、建设专业课程思政案例集等方法可提升带教老师开展课程思政的能力,同时将课程思政纳入学业评价和教学能力评价中,促进超声医学科毕业实习课程思政的开展.

    课程思政课程设计超声医学科毕业实习教学实践隐性教育

    以内分泌科为例探讨慢病管理药师培养体系的构建

    董士超王荣环
    145-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慢性疾病管理在当今医疗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增长,慢性病患者的数量不断增加.老年患者生理功能减退,脏器功能退化,伴随年龄递增将不断出现新的疾病,多病共存现象会成为慢性疾病患者新的困扰.我国慢病管理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笔者通过探讨人口老龄化对慢性疾病的影响、慢病管理领域面临的挑战,引出临床药师在慢性疾病管理中的作用.此外,文章梳理了临床药师参与慢病管理需要具备的一系列能力,包括专业药物知识、患者教育技能、团队协作能力和临床判断力,提出了构建慢病管理药师培养体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构建慢病管理药师培养体系.该体系有助于满足慢病管理的需求,培养年轻药师迅速融入临床,成长为合格的临床药师.

    慢病管理培养体系临床药师老龄化能力要求工作模式

    高校口腔实验室建设管理的探讨

    任群利李小兰王苗胡欢...
    149-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口腔实验室是培养医学生以及为临床医生和教学人员开展科研和教学工作的重要场所.口腔实验室建设规范管理涉及学生、师资、仪器、环境、安全等问题.实验室需要构建丰富的学术型教师和临床型教师双师型师资力量;通过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营造清洁的环境,建立健全实验室制度;通过"专检"与"群查"、"人检"与"机查"、"飞检"与"例查"、"点检"与"面查"、"闭检"与"必查"的结合对实验室安全进行检查,建立完备的安全制度.此外,管理人员实行网上预约构建仪器设备的动态监测管理机制,营造良好的环境,继而对学生进行本硕生混合管理培养,端正学生学术态度和提升临床技能.最后,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有利于对学生的高效培养,有利于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和成果,从而充分发挥实验室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培养复合型医学人才和卓越拔尖人才.

    口腔实验室学生师资环境安全管理

    提高市级公立医院编外人员稳定性的对策探讨

    陆奕同
    153-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对健康需求不断提升.公立医院作为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医疗机构的规模和工作量的不断扩大,编外人员队伍也在不断扩大,编外人员流动性大的问题日益突出.如今编外人员在维持医院正常运作和稳定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且编外人员是扩大医院职工队伍中的主要组成部分,能够为医院创造极大的效益.文章通过梳理当前医院对于编外人员管理的实践经验,以期找到提高公立医院编外人员稳定性的对策.

    市级公立医院编外人员稳定性对策探讨

    医务人员幸福感的现状及提升策略

    李永红黄平秀靳文亮薛晓维...
    157-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现阶段医务工作者的幸福感现状,为医院管理者改善职工身心健康和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于 2022 年 6 月 5 日—16 日便利抽取某三甲医院职工 348 名进行调查,调查医务工作者一般资料,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进行评估,分析医务工作者幸福感状态以及希望医院通过改善哪些方面去提高幸福感.结果 总体幸福感评分为(77.36±15.20)分,男性得分为(77.56±16.58)分,女性得分为(80.07±16.34)分,高于全国常模.结论 医务人员作为患者健康的守护者,对自己的健康担忧程度较高,再加上面临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不对等的薪酬与休假以及人际关系的复杂等状况,影响到自身的幸福感,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医疗事业中.医院管理者可通过培养员工良好的幸福感或开展弹性工作制,鼓励医生、护理人员与患者合作,共享医疗决策,达到医疗体系高质量发展"双赢"的局面.

    医务人员幸福感现状影响因素管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