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继续医学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继续医学教育
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继续医学教育

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月刊

1004-6763

cmezazhi@163.com

010-63265066

100055

北京市西城区红莲南路30号4层

继续医学教育/Journal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
查看更多>>《继续医学教育》(月刊)创刊于1987年,是由卫生部委托,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主办的学术性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生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资源库的探索与建设

    程娟陈明许奇刘巧琼...
    122-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课程思政教育是高校实现全方位育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举措.生理学是研究正常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其作为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是连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在医学教育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为了强化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培养出仁心仁术的医学人才,生理学的思政教育尤为重要,而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的建设是生理学课程思政建设顺利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因此,生理学思政课程旨在充分挖掘和整合生理学课程知识体系中的思政元素并建设生理学课程思政教育案例库,以案例故事为支撑,尝试将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充分融合,实现对学生科学精神、家国情怀和社会情怀的塑造,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医护人才.

    生理学医学基础课程课程思政资源案例库医学生职业素养,立德树人医护人才

    《大学生与生殖健康》医学类通识课备课经验探讨

    黄佳潘萍张蜀宁邱绮...
    126-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识教育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教育方式,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医科类通识教育课程近年来备受瞩目,其如何由"专业性"强向"多元化"转变成为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为了吸引并适应来自不同专业、拥有不同教育背景的学生,教师在备课时应细致考虑如何挖掘并融入医科课程中的人文情怀、艺术美感以及社会学视角,从而使课程内容更加丰富多元.文章从以下方面探讨医科类通识教育的备课经验:1)明确核心内容:对疾病专业知识"降级",由疾病机制讲解转为提炼拆分问题能力的训练,引领不同思考维度碰撞,运用多学科视角看待医学与人类、社会等的关系.2)巧妙引入主题:利用实际案例,挖掘医疗治疗准则之外的冲突点,擅于挖掘矛盾引发思辨.3)丰富学习资源:注重学习资源的时效性,充分利用多媒体,提供数据库源.4)多元考核方式:摒弃背诵式答卷,采用日常互动、案例分析、心得体会等多种方式进行课程成效考核.5)增强思政教育:医学快速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小缩影,适时引导更能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自信心.做好医科类通识教育课程备课,充分发挥医学所包含的文、史、哲、理等素材,才能打造优质的通识课程.

    通识教育医学科学教学方法学科整合思政教育案例教学

    基于评价体系的医德养成教育路径的探讨

    黄平
    130-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医术和医德在医学职业和医学教育中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对医学生开展医德养成教育是现代医学教育的应有之义和应然要求.当前由于医学院校、实习医院、理论授课教师和临床带教医生等主体对医学生医德培养重要性认识不足,出现责任主体不明确、缺乏系统性和评价体系缺失等问题.文章以培养既"精于专业"、又"诚于品德"的医务工作者为基本导向,构建医德规范和人文情怀两个维度、八个指标的医学生医德评价体系.制定医学生医德养成教育策略包括:建立重在养成的医学生医德教育模式、打造育人育己的医德养成教育师资队伍、创设润物无声的医德文化育人环境.对照医德评价体系,医学生医德养成教育在理论教学和临床实践全过程中要有重点、有步骤、持续性地开展,强化医学生受教育主体意识,培育新时代医学生人文情怀,加强医学生医德规范教育,提升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医德评价体系医学生养成教育路径构建

    虚拟现实技术在小儿手术护理操作培训中的应用

    金赛芬贺丽萍
    134-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护理临床操作技能是完成工作的基本保障,手术室作为医院的平台科室,其护理工作具有综合性高、实践性强的特点,从提升手术成功率以及术后康复效果看,护理工作水平都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小儿手术的护理配合操作难度大,护理人员需要经过高质量的培训方可胜任,而现行的教学模式难以满足高标准的护理工作需要.因此,如何建立一种新型的手术室护理职业培训模式以提高护理质量是当前所面临的科学问题.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能够实现真实还原、重复展示、贴近实践的目标,其在医学教育培训尤其是操作技能方面的作用为研究者所关注.尽管VR技术在外科操作、患者康复训练等领域有所开展,但在手术室患儿围术期操作培训方面鲜有报道.因此,建立一套基于VR技术的手术室护理操作模拟培训系统,实现优化现有培训体系的目的成为本研究重点.而VR情境学习系统是对现行手术室护理操作培训体系的有力支撑和补充,搭建VR情境学习系统,能够有针对性地提升手术护理配合操作水平,进一步满足患儿以及家属需求,缩短培训周期.

    虚拟现实情境学习手术护理配合操作培训教学模式小儿

    医学院校专业教师兼职班主任的实践探索

    李鹏王丹丹
    138-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等医学院校是培养医务工作者的摇篮,而成为一名医务工作者要经过 5 年甚至更长的学业生涯.与其他专业大学生不同,医学生学习任务更重、学习压力更大,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传授同样重要.班主任作为高等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是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有效补充,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专业教师兼职班主任除了思想政治教育引领、班团组织建设、配合辅导员工作以外,对医学生学业引导、创新创业教育、就业指导等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笔者从高等医学院校兼职班主任工作实际出发,发现问题、剖析原因、提供措施,探索符合医学院校特点的兼职班主任的工作实践路径,对高等医学院校提升全员育人实效具有建设性意义.

    医学院校兼职班主任队伍建设专业教师育人实效实践探索

    医学院校宣传工作者持续提升"四力"的路径探析

    李晓曦
    142-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从"四力"具体内容、逻辑关系和重要性入手深入分析当前医学宣传工作的现状和问题,旨在探讨医学院校宣传工作者如何持续提升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以提高宣传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文章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路径和方法,以帮助宣传工作者持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这些路径包括深入基层了解师生需求、提升观察和鉴别能力、加强理论学习和知识储备以及提高文字表达和展示能力等.此外,文章还强调了宣传工作者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以及医学院校应建立的宣传机制和阵地架构,力求为医学院校广大宣传思想工作人员提供借鉴和参考.通过持续学习和实践,医学院校宣传工作者不仅可以持续提升自己的"四力",更重要的是为医学院校的事业发展和形象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医学院校医学教育宣传工作者四力教育引导以文育人

    医学学术型研究生培养引入课程思政的路径探索

    李曰
    146-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应对世界医学发展的新要求、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新任务,中国的高等医学教育体系亟待优化提高.医学研究生教育作为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要渠道,将为中国发展需要培养和储备大批高层次医学人才.医学学术型研究生不仅是中国医生队伍的生力军,同样是基础医学研究的后备军.他们不仅要有过硬的临床知识储备和科研创新素质,更要有高度的人文关怀素质.将课程思政元素引入研究生的培养体系,实现全程、全员、全方位育人,是全面提升医学学术型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文章首先对医学学术型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所面临的学术道德、医学伦理、科研思维培养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寻找切入点.文章还对课程思政融入医学学术型研究生培养体系的必要性和路径方式进行了分层讨论.

    医学学术型研究生研究生培养课程思政培养体系科学研究医学教育

    三级医院临床执业药师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构建

    田慧芳李育欣
    150-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学术文献查阅以及相关专家咨询,建立三级医院临床药师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为临床执业药师综合素质测评提供客观的评价依据.方法 2023 年 3 月至 2024年 3 月,组建课题组,通过国内外文献的综合分析、专家讨论以及采用德尔菲法对21名专家进行2轮专家函授咨询,成功建立了系统、客观的临床执业药师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结果 构建了临床执业药师素质评估体系,其中包括 4 项一级指标,24 项二级指标.2 轮专家函询的有效应答率均高于 95%,第二轮函询专家权威系数为 0.886,一级、二级指标的Kendall's W系数分别为 0.42 和 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临床执业药师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经过科学、客观地设计,可用于评估临床执业药师的素质水平,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临床执业药师评价体系德尔菲法冰山模型胜任力模型专业能力

    医学教育中科普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刘一人谷涌泉郭连瑞
    154-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医生的继续教育是一个终身的过程,随着医学知识的不断更新,医生需要时刻保持学习的态度.由于医生身份的特殊性,医学培养的过程极为复杂.医学继续教育在此过程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传统的学校教育已无法满足医生对继续学习的需求,探讨医生继续教育的方式成为一个长期研究的话题.把医生培养成合格的临床工作者是医学教育追求的目标.在人们对健康的日益关注下,有必要对大众进行科普宣传.为了更有效地进行科普宣传,对医生进行科普教育是必要的.科普教育旨在教导医生将复杂难懂的医学知识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呈现,帮助患者更清楚地了解疾病,积极配合医生的诊断和治疗.这不仅使大众受益于知识的学习,还能减少经济损失,有利于医患关系的和谐.通过科普的继续医学教育,可以避免过度宣传,以新颖且易懂的方式表达.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从名人的角度、疾病的季节性,以及常见的职业和生活场景中寻找话题.因此,将科普教育引入医学生的教育中,对于提升医学生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医学生医学教育科普教育继续教育教学实施教学方法

    医学生"守护人民健康"职业使命感培育机制的探讨

    张瑞兰史竞艳
    158-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大坚持健康中国的战略定位,积极推进从以治病为中心到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因此,培养医学生"守护人民健康"的职业使命感,成为推动健康中国战略的迫切需求.当前,影响医学生"守护人民健康"职业使命感形成的主要因素包括个体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上海健康医学院基于国家战略发展的需求,充分激发学生、学校和社会的积极因素,系统地探索培养医学生"守护人民健康"职业使命感:形成了知识培养、思想教育、校园文化、社会实践和制度建设相结合的培养机制.在此经验的基础上,完善"守护人民健康"职业使命感的培养机制,可以通过健全医学生分层培养模式、打造效果反馈及优化方案、完善社会实践体系,来提升医学生"守护人民健康"职业使命感的培育效果.

    医学生健康中国人民健康职业使命感教育体系培育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