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继续医学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继续医学教育
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继续医学教育

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月刊

1004-6763

cmezazhi@163.com

010-63265066

100055

北京市西城区红莲南路30号4层

继续医学教育/Journal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
查看更多>>《继续医学教育》(月刊)创刊于1987年,是由卫生部委托,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主办的学术性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医学高职院校"公共艺术"课程思政的构建

    金晶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对当下医学高职院校美育工作的新形势,文章以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公共艺术鉴赏课程为例,论述医学高职院校在公共艺术课程基础上整合、优化、推进改革公共艺术课程,将艺术教育与思政教育相结合,探索医学高职院校"公共艺术"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构建,丰富医学生艺术审美体验,创新美育活动实践,突出医学高职院校公共艺术课程的综合性、多样性,以艺育人,以文化人,注重医学生的心灵成长和人文关怀,让学生在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过程中感受到心灵的和谐与美好,从而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医学人才.

    医学高职公共艺术美育教学课程思政教学模式职业素养

    思政引领医学伦理学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王珊珊颜克钧陶明子
    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医学伦理学课程思政是把医学伦理学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合起来,其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成为有正确的"三观"和"四个自信"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文章通过实践医学伦理学课程思政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着力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医学伦理学教学的全过程,分析出医学伦理学和思政课的关联:主要有价值观念、法律规范、社会责任和个人修养 4 个方面;概括出医学伦理学思政课教学实践中容易出现的 3 个误区:即教学偏离了学生为中心、忽略启发性教育、弱化显性教育;总结出 6 条思政引领下医学伦理学教学的实践探索经验,具体为:教学团队的自身建设、教学内容的精心安排、教学模式的多元化、角色扮演法的创新应用、教学实践的落实、教学的双向多维度.最后对医学伦理学思政课教学未来的方向进行了探讨.

    医学伦理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教学探索多元化教学角色扮演法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感染病学教学改革探索

    王亚东王玮季茹肖滢...
    9-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临床实践能力与医学道德素养是衡量教育成功不可或缺的两大要素,本研究旨在探讨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感染病学科教学中的教育改革实施效果.方法 选取 2017 年 1 月至 2023 年 6 月河北医科大学内科学专业博士、硕士研究生 100 名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针对 2020 年 1 月至 2023 年 6 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来学校在读感染病学、非感染病学临床专业学位 50 名博士、硕士研究生开展创新型模式教学,并以 2017 年 1 月至 2019 年 12 月毕业的 50 名博士、硕士研究生作为对照.采用调查问卷横断面分析对比教学改革实践的成效及不足.结果 对所有纳入本研究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共发放 100 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 99 份.问卷第一部分,教学改革组研究生认为创新型教学模式在知识掌握、临床能力提升、疑难病例诊治能力、自主解决问题能力、与人沟通合作能力等方面总体"有帮助"和"很有帮助"人数高于传统教学组,创新型教学改革优于传统教学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教学改革实施满意度调查中,教学改革组总体满意度高于传统教学组(100%vs.63.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问卷第二部分,教学改革组在思政教育的必要性、深度与广度上的满意度高于传统教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第三部分,教学改革组在提升学生学习效率、自主学习能力、科研设计水平、创新理念培养4个方面有帮助和很有帮助人数高于传统教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现代医学教育应培养德才兼备的创新型拔尖人才,将基于临床教学实践创新、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与当前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的思政教育融合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医学人才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实践价值.

    感染病学教学改革研究生培养思政教育信息化教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翻转课堂在《医院财务管理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

    王兆旸辛禹朱俊利
    14-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能够起到促进学生知识内化、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作用.为了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并提升其对课堂上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近年来翻转课堂在健康科学教育领域备受关注,并被广泛地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为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学生多元化发展,文章基于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开设的《医院财务管理学》课程,从"公立医院社会责任"章节的教学上,在卫生管理专业本科班的学生中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新时代发展背景下医学院财务类课程的教学模式新思路.研究发现翻转课堂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他们对课堂上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改革本科医院财务管理学课程卫生管理专业

    工程力学课程融合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于仪陈正龙杨戈尔丁皓...
    19-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文章深入探讨了工程力学课程在融合思政教育方面的实践与策略.根据2016 年全国高校思政会议和 2020 年《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要求,笔者提出了一套创新的工程力学课程思政融合模式,旨在通过建立思政元素资源库、采用数字沉浸式教学、跨界嘉宾讲座以及学生社群建设等多元化策略,加强学生的专业知识与社会责任感.同时,笔者还设计了课程思政教师自评表和学生反馈评价表,以全面评估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思政教育效果.这不仅可以提升课程的教学深度,也强化了学生对社会责任的认识.

    工程力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立德树人医工融合社会责任感

    移动教学平台在人体疾病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

    孙卓王辰龙刘慧
    23-2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移动化和信息化的教学方式逐渐成为高校教学的趋势,也为传统课堂教学的改革创新带来了崭新的可能性.文章以人体疾病学基础课程为例,详细介绍了移动教学平台在教学实践(包括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复习以及考核评价等多个方面的实际应用,并通过学生在线问卷调查,进一步评估了移动教学平台在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的接受程度极高,认为其对自身学习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文章还深入探讨了基于移动教学平台的移动化教学模式具备的优势及尚待解决的问题.总之,通过人体疾病学基础课程的应用案例,文章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成功的教学实践经验,为未来的课程改革和教学创新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借鉴.

    教学改革互联网+移动教学平台人体疾病学基础移动化信息化

    虚拟教研室在临床医学研究生培育中的探索

    周佳许瑞吴婧江瑾玥...
    27-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以"临床胜任力为导向"的教学改革背景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最终目标是为国家培养具有较强专业能力、职业素养和主动学习能力,具备创新性、创造型高层次医学应用型人才.现有培养模式存在实践操作能力不足、自主学习能力欠缺、科研创新能力训练不充分、师资队伍薄弱、教学资源相对陈旧等问题.文章分析在"新医科"背景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构建虚拟教研室的可行性及具体建设的构想,并在注重学生的成长、推进学科交叉的师资队伍建设、聚焦前沿创新的科研平台建设、完善全方位综合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思考与探索,为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虚拟教研室建设及其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虚拟教研室临床胜任力教学改革

    混合式教学模式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

    聂宏光胡慧媛丁炎邵冬雪...
    3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与网络在线学习有机整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药物毒理学教学中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1 年 10 月至 2022 年 10 月中国医科大学药学专业 2018 和 2019 级 173 名学生进行本次研究,随机选取 88 名学生作为混合式教学组,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另外 85 名学生作为传统教学组,采用传统说教式教学模式.利用改良式中文版加利福尼亚批判性思维气质问卷量表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进行评价.结果 混合式教学组批判性思维特质总分[(301.2±5.6)分]高于传统教学组[(271.3±5.0)分],特别在寻找真相、求知欲和认知成熟度方面,2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混合式教学组学生在学习时间增加、询问问题次数增多、讨论问题次数增多、查阅资料次数增多等学习主动性上高于传统教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式教学组学生在沟通交流能力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团队合作精神提高等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上优于传统教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混合式教学模式能明显提高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增强学习主动性,有助于学生综合学习素质的培养.

    混合式教学批判性思维药物毒理学学习能力医学教育问卷量表

    BOPPPS教学模式在妇产科技能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张婧何小玲段然贾小燕...
    35-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BOPPPS教学模式融入妇产科技能实践教学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21 年 7-12 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实习轮转的 80 名五年制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基于BOPPPS教学模式合理设计后进行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教学效果通过理论考试、技能考核、迷你临床演练评估(mini-clinical evaluation exercise,Mini-CEX)以及满意度调查共同评估.结果 试验组出科理论成绩[(39.65±0.51)分vs.(36.43±0.54)分]、技能考核成绩[(40.10±0.37)分vs.(37.73±0.28)分]及Mini-CEX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学生对BOPPPS教学的课程满意度(95%vs.75%)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OPPPS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改善妇产科临床实践教学质量.

    BOPPPS迷你临床演练评估妇产科技能实践教学教学模式教学改革

    课程思政在肾脏病护理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董丽
    39-4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旨在探讨肾脏病全日制护理专升本教学中的课程思政实践,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估.肾脏病作为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医学学科,其相关疾病的内容与概念抽象且复杂.目前,高等医学院校的传统教学模式过于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不足,导致学生在职业生涯中面临不同的思想问题.因此,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思路在肾脏病教学改革中引起了关注.笔者在肾脏病教学改革中对课程思政进行了初步探索,坚持将"知识传授"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全程全方位地育人,争取实现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医学人才的目标.研究内容包括课程思政在肾脏病教学实践中的重要内涵、思政元素的挖掘,以及实现课程思政的途径和方法等方面的探讨与思考,旨在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经验.

    课程思政肾脏病教学实践全日制护理专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