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江西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江西医药
江西医药

李利

月刊

1006-2238

jxyy6258724@126.com

0791-86258724,86207587,86217591

330046

南昌市省政府大院西二路6号

江西医药/Journal Jiangxi Medical Journal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七氟醚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心肌膜修复蛋白MG53表达的影响

    章征兵万彩云罗春芳冯应辉...
    237-239,2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七氟醚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心肌膜修复蛋白MG53 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 80 例需要手术纠治的室间隔缺损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 40 例),其中C组为对照组,S组为七氟醚预处理组.S组于气管插管后给予七氟醚吸入30 min,维持 1.0 MAC,随后洗脱 10 min,使主动脉阻断前七氟醚吸入浓度为零;C组则单纯行空-氧混合通气,其余两组患儿麻醉方案相同.两组患儿分别于诱导(T0)和主动脉开放 3 h(T1)、6 h(T2)经中心静脉抽血测定CK-MB、cTnl的浓度,并在CPB开始前(T3)和心脏再灌注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 20 min(T4)后,剪取适量未损伤的右心耳组织,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组织中MG53 蛋白的表达,同时记录患儿术后临床指标.结果 组内比较T1、T2 时S组和C组的CK-MB、cTnI较T0 时增高(P<0.05);组间比较,S组的CK-MB、cTnI在T1、T2 时较C组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 时两组MG53 蛋白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4 时两组患儿MG53 蛋白表达量均较T3 时低(P<0.05);同时T4 时S组MG53 表达量高于C 组(P<0.05);两组患儿术后临床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七氟醚预处理可以增加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膜修复蛋白MG53的表达,从而发挥心肌保护作用.

    七氟醚预处理缺血再灌注MG53

    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的应用研究

    郭晨黄春瑜徐思
    240-2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的应用.方法 选取 2019 年 1 月至 2023 年 11 月期间,本院小儿心脏病中心 1 岁以内充血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患儿 80 例为研究对象,按术后撤机后不同无创通气支持方式分为经鼻高流量湿化给氧组(HFNC组),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组),各 40 例.比较两组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血气指标、呼吸频率(RR)、二次插管率、拔管后肺不张、术后合并感染发生率.结果 HFNC组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短于nCPAP组(P<0.05);时点与组别交互作用对患儿PaCO2、PaO2/FiO2、RR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单独效应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拔管前PaCO2、PaO2/FiO2、R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 1 h、6 h、12 h、24 h、48 h,HFNC组与nCPAP组PaCO2、PaO2/FiO2、R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NC组二次插管率、并发症发生率较nCPAP组低(P<0.05).结论 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可有效改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氧合指数及呼吸频率,避免二次插管,缩短ICU滞留时间,促进患儿康复进程.

    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血气指标感染

    PD1/PD-L1、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赖氨酰氧化酶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膀胱癌预后的关系

    熊星贾灵华包佑根吴萌...
    244-2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膀胱癌组织中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 1(PD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 1(PD-L1)、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赖氨酰氧化酶(LOX)的表达水平及其表达差异与膀胱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 2018 年 1 月至 2020 年 12 月江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 56 例膀胱癌患者的癌组织作为研究对象,并记录患者的复发和死亡情况进行分析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PD1、PD-L1、NE、LOX的表达情况,分析PD1、PD-L1、NE、LOX与患者的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PD1 在肿瘤相关免疫细胞中存在表达(46/56);TNM 分期 T2-T3 期、高级别肿瘤和出现淋巴结转移的患者PD1 和PDL-1 的表达阳性率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E与 PD1、PDL-1 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LOX与 PD-L1、PDL-1 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PD1 阳性表达患者 3 年无进展生存率为 58.70%(27/46),PD-L1阳性表达患者 3 年无进展生存率为 43.48%(10/23),不同PD1、PD-L1 表达患者的 3 年无进展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膀胱癌组织中PD1、PD-L1 表达增加可作为膀胱癌患者潜在的预后预测指标,有助于筛选术后复发的高危患者,并为膀胱癌的免疫学治疗提供新靶点.

    膀胱癌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因子

    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早期负重锻炼影响骨质疏松进展的研究

    丁健汪珊罗仕清简蔚宏...
    249-2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负重锻炼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骨质疏松进展的影响.方法 纳入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 63 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根据开始负重锻炼时间设立观察组与对照组,分析术后患者健侧髋关节骨密度的变化.观察组在术后 1 周内开始定量的辅助下单腿站立训练及负重行走锻炼,对照组在术后 3 周后方开始定量的辅助下单腿站立训练及负重行走锻炼.分别检测并比较两组术前、术后 6 周、12 周、24 周的健侧髋关节骨密度值.结果 术后两组病例均出现了健侧髋部骨密度减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各时间段骨密度下降幅度更小.观察组术后第 12 周时健侧髋关节骨密度达到最低值,较术前平均下降 0.8%;对照组在术后第 24 周时骨密度最低,较术前平均下降 3.14%.将两组健侧髋部骨密度进行比较,其中股骨颈部在术后 6 周、12 周、24 周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子间和髋总和在术后 12 周、24 周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ard's三角在术后第 24 周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配对检验发现观察组术后第 24 周骨密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负重锻炼能延缓对侧髋部骨密度的降低,延缓骨质疏松的进展,有利于二次骨折的预防.

    骨质疏松骨密度骨折髋关节负重

    儿童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癫痫发作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张贤华杨明邱文琪刘锋...
    254-2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继发癫痫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我院 2016 年 6 月至 2022 年6 月 172 例tSAH患儿的资料,根据患儿是否存在癫痫发作将其分为发作组(21 例)和未发作组(151 例),对两组患儿进行单因素分析,观察对比两组患儿性别、年龄、损伤类型、脑梗死、入院GCS评分、出血量、GOS分级、脑积水、开颅手术、再出血等指标情况.结果 172 例tSAH患儿 21 例出现癫痫发作,继发癫痫的发生率为 12.2%.单因素对比分析,脑梗死、损伤类型、入院GCS评分、出血量、GOS分级、脑积水和开颅手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脑梗死、开放性损伤、入院GCS评分(3~8 分)、出血量(厚度≥5 mm)和脑积水,是tSAH继发癫痫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 癫痫发作是tSAH的重要并发症之一,其相关危险因素包括脑梗死、开放性损伤、入院GCS评分、出血量、脑积水,应密切观察相关指标,采取相应的治疗.

    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癫痫发作危险因素

    脊髓自噬在电针减轻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

    邹智勇周志东
    257-260,3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脊髓自噬在电针减轻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 60 只,体重 280~350 g,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 60 只大鼠随机均分为 5 组(n=12):假手术组(S组)、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组(NP组)、电针组(EA组)、三甲基腺嘌呤组(MA组)和电针+三甲基腺嘌呤组(EM组).NP组、EA组、MA组和EM组进行脊神经结扎术(Spinal nerve ligation,SNL)制备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模型,S组仅予以暴露脊神经但不结扎.EA组于NP建模7d后开始给予电针刺激,每次持续 30 min,每天 1 次,连续 7 d;MA组于NP建模当天至NP建模后 7d每天鞘内给予 10 μL三甲基腺嘌呤(3-Methyladenine,3-MA),连续给药 7 d;EM组于建模当天至建模后 7d每天鞘内给予 10 μL三甲基腺嘌呤,连续给药 7d,同时在连续给药 7d结束后予以电针刺激,每天 1 次,每次持续 30 min,连续 7 d;S组和NP组鞘内给予等剂量的二甲亚砜(Dimethyl sulfoxide,DMSO),但不予以电针刺激.于NP建模前 1 d(T0)和NP建模后 1、3、7、10、14 d(T1~T5)分别测定大鼠疼痛行为学指标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echanical withdrwal threshold,MWT)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hermal with-drawal latency,TWL);并在SNL术后 14d进行行为学测试后处死大鼠,取脊髓L4~L6 段,通过电镜观察分析各组大鼠脊髓背角自噬小体的形态和数量;使用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脊髓组织LC3Ⅱ、Beclin 1 及p62 蛋白表达水平;采集尾静脉血样,使用Elisa法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浓度.结果 与S组比较,NP组大鼠建模 3d后MWT降低,TWL缩短,脊髓组织LC3Ⅱ及Beclin 1 蛋白表达水平上调,p62 表达水平下调,自噬小体数量增加,血清IL-6 和TNF-α浓度均升高(P<0.05);与NP组比较,EA组大鼠建模 3d后MWT升高,TWL延长,脊髓组织LC3Ⅱ及Beclin 1 蛋白表达水平上调,p62 蛋白表达水平下调,自噬小体数量增多,血清IL-6 和TNF-α浓度均降低(P<0.05);与EA组比较,EM组大鼠建模 3d后MWT降低,TWL缩短,脊髓组织LC3Ⅱ及Beclin 1 蛋白表达水平下调,p62 表达水平上调,自噬小体数量减少,血清IL-6 和TNF-α浓度均升高(P<0.05).结论 电针可减轻大鼠NP,其机制与诱导脊髓自噬和抑制炎性反应有关.

    自噬脊髓神经病理性疼痛电针

    生物信号采集系统结合人工辅助观察评价油茶皂素镇咳作用的量效关系研究

    李祚勇唐远鹏陈芳辉曾韬慧...
    261-263,2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生物信号采集系统结合人工肉眼辅助观察评价油茶皂素的镇咳作用的量效关系.方法 采用生物信号采集系统,利用呼吸波振幅变化率结合人工肉眼辅助观察,评价油茶皂素剂量变化对豚鼠咳嗽次数、咳嗽潜伏期的影响,并经多元线性回归得出油茶皂素镇咳量效关系方程.结果 与正常呼吸波比,首次咳嗽波平均振幅变化率为 2 335%,末次为125%;油茶皂素 75、100、175、200 mg/kg等剂量均可明显减少豚鼠咳嗽次数(P<0.05),回归方程为y=54.4576-0.2693x+0.0011x2;75,100、125、175、225 mg/kg等剂量均能明显延长豚鼠咳嗽潜伏期(P<0.05),回归方程为y=27.1679-0.4169x+0.0014x2.结论 生物信号采集系统结合人工肉眼辅助观察能客观评价油茶皂素镇咳量效关系,实验表明油茶皂素用药剂量与镇咳效应之间呈非线性关系.

    油茶皂素镇咳作用生物信号采集系统量效关系

    联合检测SOX4、P16、Ki67在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黄琳玲吴娟黎艳
    264-2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SOX4、P16、Ki67 在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 2022 年 6 月至 2023 年 5月期间病理科确诊为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 32 例为观察组,依据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病变程度分为两组,其中低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为低级别组(n=16),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为高级别组(n=16),另选取同期收入 10 例子宫肌瘤至我院实施全子宫切除术正常宫颈组织患者为对照组,并对上述患者均开展SOX4、P16、Ki67 检测,分析表达情况.结果 观察组中SOX4、P16、Ki67 阳性率分别为 50.00%、68.75%、68.75%,对照组均为 0 例(0.00%),观察组整体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中 SOX4、P16、Ki67 阳性分别为 7 例(43.75%)、11 例(68.75%)、11 例(68.75%),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中分别为 10 例(62.50%)、13 例(81.25%)、10 例(62.50%),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OX4、P16、Ki67 阳性表达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呈正相关,P<0.05.结论 SOX4、P16、Ki67 表达与宫颈上皮内瘤变相关联,参与疾病发生、发展过程,在后续可作为判断宫颈癌疾病发生、发展的生物标志物.

    性别决定区Y框4抑制基因蛋白16原癌基因细胞增殖核抗原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癌

    三种方法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疗效分析

    郭小清程玉芬程瑶
    268-2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康复新液及复方甲硝唑栓剂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 2020 年 3 月至 2022 年 1 月江西省妇幼保健院就诊的老年性阴道炎患者 120 例.一组为单用复方甲硝唑阴道栓治疗,二组为单用康复新液治疗,联合组为康复新液及复方甲硝唑阴道栓同时使用治疗.三种治疗方案患者均治疗 1 周后复查评判疗效,1 个月后随访复发情况.结果 三种治疗方法均能改善老年性阴道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治疗改善白带异常及外阴瘙痒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联合组改善阴道烧灼感及阴道壁出血优于复方甲硝唑阴道栓组(P<0.05),联合组的有效率及复发率优于复方甲硝唑阴道栓组及康复新液组(P<0.05).结论 联合使用康复新液及复方甲硝唑阴道栓治疗老年性阴道炎具有协同作用,康复新液治疗副作用小,安全有效.

    康复新液复方甲硝唑阴道栓老年性阴道炎疗效

    早期集束化康复治疗在ICU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延长机械通气患者中的作用

    骆德强黄丽华董文雅姜健泽...
    271-2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延长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方法 研究共有 40 名在 2016 年 6 月至2022 年 6 月期间接受体外循环心脏手术需要延长时间的机械通气(定义为需要超过 72h的机械通气)患者入选,早期无康复训练组 20 例延长机械通气病人为对照组,早期实行康复治疗 20 例延长机械通气病人为康复治疗组.早期康复治疗包括 6个康复步骤,抬头、从卧位转为坐姿、坐在床边、坐在椅子上、从坐姿转为站姿以及沿床行走.患者在ICU单间的重症监护室里接受康复治疗.康复治疗组的患者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重症监护室(ICU)接受康复治疗,对照组患者在离开ICU后接受康复治疗.结果 早期康复治疗可以显著减少机械通气的时间[康复治疗组(5.1±3.1)天;对照组(7.6±3.3)天,P=0.01],住院时间[康复治疗组(20.0±3.4)天;对照组(24.1±3.6)天,P<0.001],以及ICU治疗时间[康复治疗组(6.7±3.3)天;对照组(7.8±4.0)天,P=0.02].Ka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康复治疗组在康复治疗 5 天后仍需机械通气的患者比例小于对照组(Log-rank检验:P<0.01).结论 早期集束化康复治疗能改善体外循环心脏术后需要长期机械通气的患者呼吸支持时间、ICU治疗时间和住院时间.

    集束化康复治疗心脏手术延长的机械通气重症监护室